法國12日自由行之馬賽
一八年準備春節行程時,一時不知道選什麼地點,看攻略上有人說 巴黎 對游客很好,想著各種博物館不打烊,可靜可動待十幾天也許體驗會不錯,立刻找旅行社下單待辦了機酒和簡單行程中的一些票務和景點的預定。哪知道 法國 去年冬天黃馬甲一直鬧的厲害,擔心安全也一直遲遲沒開始動身。
上半年一直工作沒想著這茬,一拖到了8月提醒我訂單有效期到今年十一月,預定的費用已經付了再不出發就真的要浪費。說走就走,提前請了一周年假,加上國慶節正好與出游隊伍錯開高峰。
說起來挺奇怪,更年輕一點的時候,對 法國 並不像身邊的同齡女孩一樣嚮往。承認我有一些成見,無非是有點抵觸同齡人一說 法國 便是過於紙醉金迷和虛幻的浪漫(嗯這是我當時的偏見);
之前喜歡達利去 西班牙 就知道,他的好基友畢加索基本上一生也在 法國 度過,受畢加索影響挺深;喜歡梵高,看了梵高傳記、書信等,那些痛苦也好、愉快和辛苦的經歷也好,都構成了他畫的一部分, 法國 是梵高一生中最重要的國度。莫奈也是 法國 ;男神加繆、薩特以及當年看《第二性》挺震撼的女作家波伏瓦都是 法國 。。。太多的文學、影視、藝術都繞不開 法國 。
剛到 南京 工作時,隔壁住的南大朋友心心念念考 巴黎 大學的研究生。當我在對付初入職場一臉懵的或狼狽或新鮮的每一天時,都見他在刻苦讀書,練習法語聽寫和朗讀、並最後順利拿到錄取。當時也許並不留意,多年後回想,依然覺得當時植入我空餘閑暇時的法語背景“音樂”餘音繚繞。
關於自由行。
旅游也好,旅行也罷,其實我對這兩個詞並沒有十分在意,不是說跟團打卡式的景點旅游就多麼”low“,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出行消遣方式,自己能力範圍內【舒服】就好。就我而言,我不太喜歡著急忙慌的,金牛座可能偏愛自由散漫,喜歡的就多留一段時間,不喜歡的就快速過。這個過程可能得像網球運動的那種節奏感才行。
所以境外自由行只要“吃住行”方面的英語對付的過去,我覺得還是大可以嘗試的,你將會有很多樂趣。況且我本身就是更擅長做一個“傾聽者”。人們常說一個女孩只需要這三句話:“真的嗎”“然後呢”“好厲害”,就可以讓對面的男生談三個小時。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借助合適的APP會事半功倍。這次感受翻譯軟件中法文比較好的可能是有道。當地行中的一些預定 比如 登塔、門票、博物館通行證、游船等,馬蜂窩和樂活都可以,馬蜂窩的選擇性更好。美食推薦還是用貓途鷹,不過如果找中餐館還是用大眾點評好了。交通首選還是GoogleMaps,也同樣適合當時市內交通,灰常準確。 機酒大交通和簽證這些,你有時間有精力自己辦也是可以的。自己時間不多工作之外還要分給家人的朋友,找個靠譜點旅游公司就可以待辦,交一些費用換來快捷專業而且省心。我這次是交給無二之旅做的定製行程,不過中間的城市地點、住宿方式基本也是我一個人的意見了。一開始他們強烈建議的走 尼斯 \- 巴黎 路線,我因為梵高所以堅持要在 阿爾勒 中轉。
阿爾勒 是 法國 南部中間一個非常小的鎮,四下不沾邊,沒有機場,它與 法國 國內其他城市的快速高鐵班次也非常少,到 巴黎 要在 里昂 轉車。最後11天線路確定後是這樣: 馬賽 (入)— 阿爾勒 — 里昂 (中轉)— 巴黎 (出)。如果對梵高沒什麼感覺的朋友,非常不建議選擇我這次的路線方式。
馬賽到 馬賽 是當地中午11點多,非常合適的時間。小小的機場,標識都很清晰,本來可以去機場馬路對面坐大巴去酒店,只是連夜飛機著實有點累,暈暈乎乎推著箱子到出租車的站點去打車。幾乎不用排隊,就有司機來招攬,法語不懂也沒關係,司機知道英語,酒店的地理位他們導航跟我確認地點也都對,海邊的天空非常藍,遠處的雲朵層次分明近在眼前。只不過無心欣賞,連夜的飛機實在太疲倦坐在出租后座控制不住睡過去。去酒店一路很順利,費用比導航上顯示的還要便宜好多,算了一個整數當作小費給了司機。 法國 可能這點比較好,出租車司機素質還是比較高的,沒有碰到繞路,不知道是因為對客人本身就比較服務好還是因為尤其對女士比較尊敬,在後面的行程中,你能在吃住行涉及到的服務真的都感到備受體貼。
馬賽 入住的酒店地理位在在老城區與 新城 區的中間地 帶廣 場,像是酒店和公寓的結合,小小的特別乾凈精緻,有陽臺,有小廚房、卧室和很大的衛生間。最主要的是在 馬賽 凱旋門附近,去舊港,步行穿過主要的街巷只要十幾分鐘。
第一天倒時差為主。到酒店收拾乾凈後就出門找吃的。城市很小,似乎建在山坡上,站在街道一頭可以一眼看到盡頭。 這個雕像是奧諾雷·杜米埃(Honore Daumier), 法國 19世紀很有名的漫畫家、雕塑家, 馬賽 是他的出生地。沿著路邊這個雕像的臺階上去,是一大片很典型的居民住宅區——帕尼耶老城(Le Panier),各種沿路的mini小吃吧啤酒吧和手工藝工作室店鋪夾雜在其中;牆壁上各種塗鴉極其豐富多彩、畫的很不錯,也不知道這是居民自發的還是市政要求作畫的,逛了很久居然很少見到生猛或不雅的畫面、語句, 意大利 南部 那不勒斯 跟 馬賽 的風格很像,不過這兒比 那不勒斯 乾凈很多,尤其是同樣豐富多彩的塗鴉文化。帕尼耶老城的街巷狹窄、道路比較陡,好在每級的臺階不太高、沿路有扶手,所以走起來並不覺得吃力(聽說經常走階梯的坡路可以練翹臀😄) 道路或牆壁上時常會有魚形標識,特別可愛。想起之前一七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和冰姐、十弟三人在 捷克 的CK小鎮滿鎮子找象徵CK圖騰的梅花形狀物體/圖案,尋寶一樣開心的像個地主家二百斤的傻兒子(主要是我)。
老城區街道曲折,算不上幽深,但走進深處還是非常寂靜。牆壁到處都是塗鴉。
老城區基本都是社區住戶,店鋪比較少,很多人在向著陽光的門口路邊,支起小桌板兩三人慢慢喝啤酒曬太陽。飯店比較少,按著導航去找之前評分非常高的餐館吃魚湯,結果是關門的。
時間已經過了下午2點,很多飯店下午2點之後就不再提供食物,只有喝的,啤酒飲料和咖啡。我餓的不行,路過超市的時候買了零食,覺得有點不甘心,繼續找飯店,為難時候,問了個小哥哥,告訴我不遠處有一家開到下午4點的店有吃的。哈哈,還好在最後力氣花光之前吃到 馬賽 的第一餐。 站在老城看向港口,視野還是很好的 在港口沿岸遇到一個教堂。我並不是教堂愛好者,一開始並不打算停留。只不過越走近越發現其外觀挺有意思,圓包子似的穹頂十分像拜占庭時期風格,外表的顏色米白、淺綠、赭紅相間,突然憶起幾年前看到 佛羅倫薩 的百花大教堂,外觀工藝十分相像。這在 歐洲 其實不太多見。搜了一下,才知道是 馬賽 當地地標之一的“ 馬賽 主座教堂/聖瑪麗主教堂”。 抬腳進去,室內精美花窗、 馬賽 克拼的門廳與牆壁、眾多名人像,十分精美,但我一個都不認識。人不算少,但沒有什麼聲音,大家都輕手輕腳。我有個特殊功能一進教堂就要打瞌睡。現在時差的影響,在教堂里感受到這種“murmurous”,立刻睡意洶涌,席卷而來,坐在中庭椅子上一秒入睡。。。可能有二十多分鐘才醒,特別香甜。西方的教堂和國內寺廟,都是供奉神明,但是空間設置上卻有很大區別:前者有清潔水池洗手、有椅子區域,可供人休息、靜默、內省,反而是香燭安排在小小的角落,世人也是隨意;
而寺廟進門就是軟墊和功德箱,最主要的位置是焚香和進供香火的爐子,進門首先要跪倒磕頭,非得繞神像轉圈膜拜一圈才行,也有非常多供奉香火的要求。
教堂大多是可以給人休息的,給臨時累了的旅人有一處歇歇腳的地方。而在寺廟是根本不敢如此“放肆”的,不過俺也不大愛去寺廟就是了。 教堂出來的港口廣場上的,海風特別大。我想把自己當風箏給放了。。。。 從教堂出來,當地時間下午四五點,太陽還十分強烈,日落差不多還有三個多小時。教堂外面就是一望無際深藍的大海,在廣場上能看見近處的 燈塔 與遠處的島嶼——伊夫堡,大仲馬《基督山伯爵》里關押伯爵的監獄小島。中學時代家長都管的特別嚴,課本之外的所有書籍一律沒收、還要被訓,閱讀資源匱乏的可憐。校門口每周來一次擺攤賣舊書/盜版書的人,說出來挺不好意思,從生活費里摳幾塊錢出來偷偷摸摸買的第一批書,其中之一就是《基督山伯爵》和張愛玲、三毛、魯迅系列的,這些就算是我的啟蒙讀物了。 年少時看過《基督山伯爵》這樣一本記憶深刻的書,今日又有機會實地探訪,按理說怎麼也得上島看看伊夫堡吧,之前和我一起逛 中歐 的小伙伴,也是積極推薦我一定要去島上。
呵呵但是我沒去。---就是這麼任性。
我甚至連照片都沒有拍,上圖是我從馬蜂窩裡找的一張圖,站在伊夫堡上對望 馬賽 的至高點【聖母嘉德大教堂】。下圖是我第二天上午去教堂山上看港灣海面以及近處的伊夫堡小島。 在 馬賽 舊城與港口附近的社區散步,一會逛逛賣工藝品的小店,一會看牆壁上塗的亂七八糟的塗鴉畫兒,一種野生十足的張力。大家曬太陽、喝酒聊天、帶孩子,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工作日,為什麼能看到這麼多的中年人這樣閑散呢?反而社區的戶外看不到什麼老年人攤著曬太陽。 馬賽 的共享單車是醬紫的:⬇️ ↑馬賽展覽館 看到小魚骨漫畫標誌,沿著巷子的臺階一路走上來,這裡開始已經是進入帕尼耶老城區了,回頭能看到近在眼前的教堂白色尖頂。雲淡風輕,教堂里傳來鐘聲陣陣。三五個男孩女孩嬉鬧著經過,皮膚個個曬黑的很均勻。
上半年一直工作沒想著這茬,一拖到了8月提醒我訂單有效期到今年十一月,預定的費用已經付了再不出發就真的要浪費。說走就走,提前請了一周年假,加上國慶節正好與出游隊伍錯開高峰。
說起來挺奇怪,更年輕一點的時候,對 法國 並不像身邊的同齡女孩一樣嚮往。承認我有一些成見,無非是有點抵觸同齡人一說 法國 便是過於紙醉金迷和虛幻的浪漫(嗯這是我當時的偏見);
之前喜歡達利去 西班牙 就知道,他的好基友畢加索基本上一生也在 法國 度過,受畢加索影響挺深;喜歡梵高,看了梵高傳記、書信等,那些痛苦也好、愉快和辛苦的經歷也好,都構成了他畫的一部分, 法國 是梵高一生中最重要的國度。莫奈也是 法國 ;男神加繆、薩特以及當年看《第二性》挺震撼的女作家波伏瓦都是 法國 。。。太多的文學、影視、藝術都繞不開 法國 。
剛到 南京 工作時,隔壁住的南大朋友心心念念考 巴黎 大學的研究生。當我在對付初入職場一臉懵的或狼狽或新鮮的每一天時,都見他在刻苦讀書,練習法語聽寫和朗讀、並最後順利拿到錄取。當時也許並不留意,多年後回想,依然覺得當時植入我空餘閑暇時的法語背景“音樂”餘音繚繞。
關於自由行。
旅游也好,旅行也罷,其實我對這兩個詞並沒有十分在意,不是說跟團打卡式的景點旅游就多麼”low“,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出行消遣方式,自己能力範圍內【舒服】就好。就我而言,我不太喜歡著急忙慌的,金牛座可能偏愛自由散漫,喜歡的就多留一段時間,不喜歡的就快速過。這個過程可能得像網球運動的那種節奏感才行。
所以境外自由行只要“吃住行”方面的英語對付的過去,我覺得還是大可以嘗試的,你將會有很多樂趣。況且我本身就是更擅長做一個“傾聽者”。人們常說一個女孩只需要這三句話:“真的嗎”“然後呢”“好厲害”,就可以讓對面的男生談三個小時。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借助合適的APP會事半功倍。這次感受翻譯軟件中法文比較好的可能是有道。當地行中的一些預定 比如 登塔、門票、博物館通行證、游船等,馬蜂窩和樂活都可以,馬蜂窩的選擇性更好。美食推薦還是用貓途鷹,不過如果找中餐館還是用大眾點評好了。交通首選還是GoogleMaps,也同樣適合當時市內交通,灰常準確。 機酒大交通和簽證這些,你有時間有精力自己辦也是可以的。自己時間不多工作之外還要分給家人的朋友,找個靠譜點旅游公司就可以待辦,交一些費用換來快捷專業而且省心。我這次是交給無二之旅做的定製行程,不過中間的城市地點、住宿方式基本也是我一個人的意見了。一開始他們強烈建議的走 尼斯 \- 巴黎 路線,我因為梵高所以堅持要在 阿爾勒 中轉。
阿爾勒 是 法國 南部中間一個非常小的鎮,四下不沾邊,沒有機場,它與 法國 國內其他城市的快速高鐵班次也非常少,到 巴黎 要在 里昂 轉車。最後11天線路確定後是這樣: 馬賽 (入)— 阿爾勒 — 里昂 (中轉)— 巴黎 (出)。如果對梵高沒什麼感覺的朋友,非常不建議選擇我這次的路線方式。
馬賽到 馬賽 是當地中午11點多,非常合適的時間。小小的機場,標識都很清晰,本來可以去機場馬路對面坐大巴去酒店,只是連夜飛機著實有點累,暈暈乎乎推著箱子到出租車的站點去打車。幾乎不用排隊,就有司機來招攬,法語不懂也沒關係,司機知道英語,酒店的地理位他們導航跟我確認地點也都對,海邊的天空非常藍,遠處的雲朵層次分明近在眼前。只不過無心欣賞,連夜的飛機實在太疲倦坐在出租后座控制不住睡過去。去酒店一路很順利,費用比導航上顯示的還要便宜好多,算了一個整數當作小費給了司機。 法國 可能這點比較好,出租車司機素質還是比較高的,沒有碰到繞路,不知道是因為對客人本身就比較服務好還是因為尤其對女士比較尊敬,在後面的行程中,你能在吃住行涉及到的服務真的都感到備受體貼。
馬賽 入住的酒店地理位在在老城區與 新城 區的中間地 帶廣 場,像是酒店和公寓的結合,小小的特別乾凈精緻,有陽臺,有小廚房、卧室和很大的衛生間。最主要的是在 馬賽 凱旋門附近,去舊港,步行穿過主要的街巷只要十幾分鐘。
第一天倒時差為主。到酒店收拾乾凈後就出門找吃的。城市很小,似乎建在山坡上,站在街道一頭可以一眼看到盡頭。 這個雕像是奧諾雷·杜米埃(Honore Daumier), 法國 19世紀很有名的漫畫家、雕塑家, 馬賽 是他的出生地。沿著路邊這個雕像的臺階上去,是一大片很典型的居民住宅區——帕尼耶老城(Le Panier),各種沿路的mini小吃吧啤酒吧和手工藝工作室店鋪夾雜在其中;牆壁上各種塗鴉極其豐富多彩、畫的很不錯,也不知道這是居民自發的還是市政要求作畫的,逛了很久居然很少見到生猛或不雅的畫面、語句, 意大利 南部 那不勒斯 跟 馬賽 的風格很像,不過這兒比 那不勒斯 乾凈很多,尤其是同樣豐富多彩的塗鴉文化。帕尼耶老城的街巷狹窄、道路比較陡,好在每級的臺階不太高、沿路有扶手,所以走起來並不覺得吃力(聽說經常走階梯的坡路可以練翹臀😄) 道路或牆壁上時常會有魚形標識,特別可愛。想起之前一七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和冰姐、十弟三人在 捷克 的CK小鎮滿鎮子找象徵CK圖騰的梅花形狀物體/圖案,尋寶一樣開心的像個地主家二百斤的傻兒子(主要是我)。
老城區街道曲折,算不上幽深,但走進深處還是非常寂靜。牆壁到處都是塗鴉。
老城區基本都是社區住戶,店鋪比較少,很多人在向著陽光的門口路邊,支起小桌板兩三人慢慢喝啤酒曬太陽。飯店比較少,按著導航去找之前評分非常高的餐館吃魚湯,結果是關門的。
時間已經過了下午2點,很多飯店下午2點之後就不再提供食物,只有喝的,啤酒飲料和咖啡。我餓的不行,路過超市的時候買了零食,覺得有點不甘心,繼續找飯店,為難時候,問了個小哥哥,告訴我不遠處有一家開到下午4點的店有吃的。哈哈,還好在最後力氣花光之前吃到 馬賽 的第一餐。 站在老城看向港口,視野還是很好的 在港口沿岸遇到一個教堂。我並不是教堂愛好者,一開始並不打算停留。只不過越走近越發現其外觀挺有意思,圓包子似的穹頂十分像拜占庭時期風格,外表的顏色米白、淺綠、赭紅相間,突然憶起幾年前看到 佛羅倫薩 的百花大教堂,外觀工藝十分相像。這在 歐洲 其實不太多見。搜了一下,才知道是 馬賽 當地地標之一的“ 馬賽 主座教堂/聖瑪麗主教堂”。 抬腳進去,室內精美花窗、 馬賽 克拼的門廳與牆壁、眾多名人像,十分精美,但我一個都不認識。人不算少,但沒有什麼聲音,大家都輕手輕腳。我有個特殊功能一進教堂就要打瞌睡。現在時差的影響,在教堂里感受到這種“murmurous”,立刻睡意洶涌,席卷而來,坐在中庭椅子上一秒入睡。。。可能有二十多分鐘才醒,特別香甜。西方的教堂和國內寺廟,都是供奉神明,但是空間設置上卻有很大區別:前者有清潔水池洗手、有椅子區域,可供人休息、靜默、內省,反而是香燭安排在小小的角落,世人也是隨意;
而寺廟進門就是軟墊和功德箱,最主要的位置是焚香和進供香火的爐子,進門首先要跪倒磕頭,非得繞神像轉圈膜拜一圈才行,也有非常多供奉香火的要求。
教堂大多是可以給人休息的,給臨時累了的旅人有一處歇歇腳的地方。而在寺廟是根本不敢如此“放肆”的,不過俺也不大愛去寺廟就是了。 教堂出來的港口廣場上的,海風特別大。我想把自己當風箏給放了。。。。 從教堂出來,當地時間下午四五點,太陽還十分強烈,日落差不多還有三個多小時。教堂外面就是一望無際深藍的大海,在廣場上能看見近處的 燈塔 與遠處的島嶼——伊夫堡,大仲馬《基督山伯爵》里關押伯爵的監獄小島。中學時代家長都管的特別嚴,課本之外的所有書籍一律沒收、還要被訓,閱讀資源匱乏的可憐。校門口每周來一次擺攤賣舊書/盜版書的人,說出來挺不好意思,從生活費里摳幾塊錢出來偷偷摸摸買的第一批書,其中之一就是《基督山伯爵》和張愛玲、三毛、魯迅系列的,這些就算是我的啟蒙讀物了。 年少時看過《基督山伯爵》這樣一本記憶深刻的書,今日又有機會實地探訪,按理說怎麼也得上島看看伊夫堡吧,之前和我一起逛 中歐 的小伙伴,也是積極推薦我一定要去島上。
呵呵但是我沒去。---就是這麼任性。
我甚至連照片都沒有拍,上圖是我從馬蜂窩裡找的一張圖,站在伊夫堡上對望 馬賽 的至高點【聖母嘉德大教堂】。下圖是我第二天上午去教堂山上看港灣海面以及近處的伊夫堡小島。 在 馬賽 舊城與港口附近的社區散步,一會逛逛賣工藝品的小店,一會看牆壁上塗的亂七八糟的塗鴉畫兒,一種野生十足的張力。大家曬太陽、喝酒聊天、帶孩子,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工作日,為什麼能看到這麼多的中年人這樣閑散呢?反而社區的戶外看不到什麼老年人攤著曬太陽。 馬賽 的共享單車是醬紫的:⬇️ ↑馬賽展覽館 看到小魚骨漫畫標誌,沿著巷子的臺階一路走上來,這裡開始已經是進入帕尼耶老城區了,回頭能看到近在眼前的教堂白色尖頂。雲淡風輕,教堂里傳來鐘聲陣陣。三五個男孩女孩嬉鬧著經過,皮膚個個曬黑的很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