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非洲,不一樣的突尼斯
地下區域為猛獸和角鬥士關押之地。
2000年前的場景,橢圓形鬥獸場內人與野獸、人與人之間刀光劍影、血肉橫飛,周邊看臺和包廂內激動喧叫,血腥死亡帶來的刺激在現代社會實在是無法理解與接受!
距首都200公里左右的地方,是 突尼斯 另一個活力四射的海濱城市 蘇塞 (Sousse)。 蘇塞 港口裡停泊著各式游艇和漁船輕輕搖弋,海灘的 白沙 極其細膩柔軟,在晚霞的輝映下美麗異常。
蘇塞 的阿拉伯老城(Media),它有一個沙堡蛋糕似的中世紀壁壘,把老城與 蘇塞 的其它地方分隔開來。
凱魯萬 是伊斯蘭世界里的第四聖城(前三是 麥加 、麥地那、 耶路撒冷 )。 突尼斯 人認為,到 凱魯萬 朝覲7次即等於去 麥加 朝覲,可見 凱魯萬 的宗教地位之崇高!城內據說有300多座大大小小的清真寺,遍佈在大街小巷,造型各異,確實有點 江南 “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況。規模小的清真寺僅在遠處可見穹頂,走近後與相鄰民宅無異!小竅門:綠色大門為清真寺,藍色大門為私宅,可千萬別進錯門哈!
凱魯萬 最大的清真寺是奧克巴清真寺,也是 北非 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清真寺。該寺最初的設計、建造者是奧克 巴本 納菲,這位阿拉伯第三次遠征軍的統帥,既是一位驍勇善戰、富於謀略的軍事指揮官,又是一個有治國方略的總督。他意識到要治理 北非 這蠻荒民眾,除了行政的統治外,還必須用宗教從精神和思想上去控制和教化他們。事實上,宗教確實做到了武力不能解決的問題,伊斯蘭教神奇地同化了當地的柏柏爾人,非但使柏柏爾人皈依了伊斯蘭,而且使柏柏爾人這個種族從語言、文化到信仰、習俗完全歸化了阿拉伯民族。這段歷史,是 突尼斯 歷史上充滿神奇和英雄傳說的年代,它即使柏柏爾人感到自豪,又足以使阿拉伯人感到榮耀。(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