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看不厭的多倫多!美食、藝術、多元文化,給你101個愛上這裡的理由!



如果想要最深入地瞭解當地人的生活,集市是個好地方。與井井有條卻千篇一律的超市賣場相比,集市保留著整個城市最原始的脈動,最親切的人情味和最有活力的生活氣息。


















地址:95 Front St E, Toronto, ON M5E 1C3
交通:地鐵Union站,沿Front街向東步行10分鐘
時間:周二至周四8:00-18:00;周五8:00-19:00;周六5:00-17:00
網址:
肯森頓市場,用美食感受多倫多最多元的文化
作為 加拿大 最大的移民城市, 多倫多 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肯森頓市場能夠得到最淋漓盡致的體現。
位於唐人街的肯森頓市場卻被稱為“猶太市場”,這本身就是一個“多元”的故事。 多倫多 的華裔占據這座城市10%以上的人口,因此這座城市擁有5個 中國 城,其中四個是在近15 年內在郊區形成的。19世紀末期開始初具規模的唐人街位於城市中心,是華人、黑人和嬉皮族的聚集地,各種商鋪、招牌、有軌電車穿梭其中,是 多倫多 最熱鬧繁華的地方之一,也是如今北美最大的唐人街。這座唐人街的特別之處在於,一沒有明確的邊界,二沒有顯眼的門牌樓,多元與包容的文化由此也可窺一斑了。

1920年代,當時 多倫多 80%的猶太人都聚居在這一帶附近,這個善於經商的民族將自家門前的草坪,門廊,甚至鄰街的客廳都變成了店面,肯森頓市場便由此誕生。如今的肯森頓市場已經成為了一個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大市場,迷宮一樣的里弄窄巷,琳琅滿目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多如繁星的懷舊市場及復古店,別具特色的餐館和咖啡館,走進這裡,就像是開啟了一次小型的環球之旅,不僅可以淘到心愛的物品,還可以品嘗世界當地的特色小吃,或是在咖啡店悠閑地打發一個下午。


貝果,也被稱為百吉餅,是 波蘭 猶太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由這裡開啟猶太市場的美食之旅再合適不過了。
與麵包有所不同,貝果是將鞣製好的麵團放入 水裡 煮過再烤制而成,充滿嚼勁兒的扎實口感卻讓喜歡它的食客們欲罷不能。
Nu Bugel的貝果精選了麵粉和烤制的木材,而且全部都是當天新鮮烤制的,僅抹上一層椰醬都非常好吃,搭配洋蔥和煙熏鮭魚的經典款更是強烈推薦,讓一向對貝果的風靡不能理解的我,也終於get到了貝果的獨特魅力。


牙買加 自由奔放的 加勒 比文化,給這片區域帶來了與眾不同的跳脫色彩。
說到 牙買加 的街頭美食,那就不得不提Patty了。這種與 中國 餡餅有點類似的食物,用的是玉米面,炸出來黃澄澄的,隔著老遠就能聞到香味,內里是熱乎乎的微辣餡料,牛肉和咖喱雞這兩款最為經典,還有羊肉的、龍蝦的、素食的…… 倒是意外的很適合 中國 人的口味。

來自 拉丁美洲 的獨特文化也是肯森頓市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這家 智利 小餐館能吃到最正宗的拉美小吃。
Humitas是南美諸國最常見的前菜,主要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片,加入肉和辣椒等各種餡料,然後用玉米穗葉包起來蒸或烤熟。雖然與粽子長得很像而被稱為“南美粽子”,但吃起來卻完全不同,剝開外層撲面而來濃濃的玉米香氣,香甜軟糯非常好吃。
Empanadas是 南美洲 家喻戶曉的食物,外形像餃子,卻是烤熟的。餡兒卻從甜到咸不等,可以包水果、奶酪、海鮮、肉類不等,所以既可當前菜,也可做飯後甜點,甚至可以當正餐,就看包的是什麼餡。 智利 流行的雞肉餡搭配爽口的莎莎醬,給餃子帶來了獨特的異國風味。


薯條這種世界食物在猶太市場也能演繹出別樣的風情。與麥當勞這類快餐店里常見的法式薯條所不同, 比利時 薯條的製作工序嚴謹且複雜,畢竟他們可是為薯條申遺的國家。
比利時 薯條都是人工切條,然後進行第一次油炸,油炸後放入冰櫃冷藏一個晚上,第二天再放進菜籽油里進行二次油炸。炸好的薯條撒上鹽和芝士再澆上肉汁,外面看起來金黃香脆,一口咬下去蓬鬆香濃的土豆味撲面而來,混合著濃郁的奶酪和肉汁的香味,讓人欲罷不能。
這家店之所以叫做Moo Frites的原因,是因為如果你在買薯條時多付一加幣,就可以用牛肉炸出來的脂肪油去炸你的薯條,這樣的薯條帶著牛肉的香氣格外誘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