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看不厭的多倫多!美食、藝術、多元文化,給你101個愛上這裡的理由!
聖勞倫斯市場,帶你走進當地人的餐桌
如果想要最深入地瞭解當地人的生活,集市是個好地方。與井井有條卻千篇一律的超市賣場相比,集市保留著整個城市最原始的脈動,最親切的人情味和最有活力的生活氣息。 對於 多倫多 人來說,聖勞倫市場St. Lawrence Market是一處特殊的存在。在1793年城市建立之初聖勞倫斯市場便存在於此,幾經變遷,與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長。現在的市場由分別位於Front St.南北兩側的兩座建築組成,北側的建築現在封閉重建中,南樓市場建於 1905 年,是一座醒目的紅磚建築,將最初的市政廳古跡包裹在其中,形成有趣的樓內樓格局。 南樓市場以販賣農副產品為主,樓內共有三層,有超過120個專業的商鋪,經營秩序井然,地面乾爽潔凈。仿真茅草屋頂設計,營造出海洋度假村般的休閑氛圍,與 多倫多 城的城市旅游主題特色相得益彰。市場里從新鮮果蔬、各種果醬罐頭到鮮活海產品,一應俱全,還有很多紀念品商店和許多有趣的小店鋪。 各種特色食肆每天都被擠得水泄不通,新鮮的有機食品,香氣四溢的烘焙甜點,種類繁多的特色小吃…… 在這裡,不僅可以大飽眼福,還可以一裹口腹。 卡洛 斯麵包店Carousel Bakery出品的麵包夾豌豆鹹肉片Peameal bacon絕對不容錯過,這種頗具當地特色的正宗早餐據說是 多倫多 人的最愛,甚至被稱為 多倫多 最好吃的早餐。豌豆鹹肉是 加拿大 的特色,是用豌豆粉包裹的腌瘦肉烤制後,切片油煎食用,與美式bacon薄薄的一片有所不同, 加拿大 bacon可是超厚實的一大片,一口咬下去肉香四溢唇齒留香。 品嘗海鮮也是來聖勞倫斯市場不可錯過的體驗,畢竟守著安大略湖這片寶地,而且整個 加拿大 東臨大西洋西濱太平洋北接北冰洋,海鮮物產那可不是一般的豐富。海鮮類食材只要足夠新鮮,不管是煎炒烹炸,隨便怎麼做都超美味。 還有各種五顏六色的水果,碼放整齊的蔬菜,色澤誘人的甜點,品種豐富,物美價廉,扎進這裡逛上一整天都不會累,也難怪聖勞倫斯市場會被《國家地理》雜誌於2011年被評選為“全球最佳食品市場”。 這座與時俱進的市場至今仍是 多倫多 人廚房採買主戰場,這裡的主副食果蔬調料完全覆蓋了當地百姓的餐桌,還給不少當地傑出的大廚帶來靈感。每到周六,這裡不僅擠滿了農夫與主婦,還充斥著街頭藝人、手工業者以及藝術家們,所以出售的不僅是食品,還有音樂舞蹈、手工藝品等等。雖然二百多年來城市一直在變遷,可聖勞倫市場的這份親切與熱鬧卻始終未變。 Tips
地址:95 Front St E, Toronto, ON M5E 1C3
交通:地鐵Union站,沿Front街向東步行10分鐘
時間:周二至周四8:00-18:00;周五8:00-19:00;周六5:00-17:00
網址:
肯森頓市場,用美食感受多倫多最多元的文化
作為 加拿大 最大的移民城市, 多倫多 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肯森頓市場能夠得到最淋漓盡致的體現。
位於唐人街的肯森頓市場卻被稱為“猶太市場”,這本身就是一個“多元”的故事。 多倫多 的華裔占據這座城市10%以上的人口,因此這座城市擁有5個 中國 城,其中四個是在近15 年內在郊區形成的。19世紀末期開始初具規模的唐人街位於城市中心,是華人、黑人和嬉皮族的聚集地,各種商鋪、招牌、有軌電車穿梭其中,是 多倫多 最熱鬧繁華的地方之一,也是如今北美最大的唐人街。這座唐人街的特別之處在於,一沒有明確的邊界,二沒有顯眼的門牌樓,多元與包容的文化由此也可窺一斑了。
多倫多 唐人街形成之初是在皇后街和 喬治 街、 約克 街交匯一帶,1950年,隨著新市政廳的建立,舊中區華埠大部分地區被徵用,大部分居 民和 商戶遷移到曾經的猶太街區,便將起源於二十年代的猶太市場也逐漸包圍蠶食了。
1920年代,當時 多倫多 80%的猶太人都聚居在這一帶附近,這個善於經商的民族將自家門前的草坪,門廊,甚至鄰街的客廳都變成了店面,肯森頓市場便由此誕生。如今的肯森頓市場已經成為了一個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大市場,迷宮一樣的里弄窄巷,琳琅滿目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多如繁星的懷舊市場及復古店,別具特色的餐館和咖啡館,走進這裡,就像是開啟了一次小型的環球之旅,不僅可以淘到心愛的物品,還可以品嘗世界當地的特色小吃,或是在咖啡店悠閑地打發一個下午。 在這樣的地方進行一次美食探索之旅無疑是最合適的事情了,我們的美食嚮導帶我們一路體驗了5家不同特色的的小餐廳。 Nu Bugel 起源於 波蘭 的貝果店
貝果,也被稱為百吉餅,是 波蘭 猶太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由這裡開啟猶太市場的美食之旅再合適不過了。
與麵包有所不同,貝果是將鞣製好的麵團放入 水裡 煮過再烤制而成,充滿嚼勁兒的扎實口感卻讓喜歡它的食客們欲罷不能。
Nu Bugel的貝果精選了麵粉和烤制的木材,而且全部都是當天新鮮烤制的,僅抹上一層椰醬都非常好吃,搭配洋蔥和煙熏鮭魚的經典款更是強烈推薦,讓一向對貝果的風靡不能理解的我,也終於get到了貝果的獨特魅力。 Golden Patty 來自 牙買加 的牛肉餡餅
牙買加 自由奔放的 加勒 比文化,給這片區域帶來了與眾不同的跳脫色彩。
說到 牙買加 的街頭美食,那就不得不提Patty了。這種與 中國 餡餅有點類似的食物,用的是玉米面,炸出來黃澄澄的,隔著老遠就能聞到香味,內里是熱乎乎的微辣餡料,牛肉和咖喱雞這兩款最為經典,還有羊肉的、龍蝦的、素食的…… 倒是意外的很適合 中國 人的口味。 Jumbo Empanadas 拉丁美洲 的烤餃子和辣粽子
來自 拉丁美洲 的獨特文化也是肯森頓市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這家 智利 小餐館能吃到最正宗的拉美小吃。
Humitas是南美諸國最常見的前菜,主要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片,加入肉和辣椒等各種餡料,然後用玉米穗葉包起來蒸或烤熟。雖然與粽子長得很像而被稱為“南美粽子”,但吃起來卻完全不同,剝開外層撲面而來濃濃的玉米香氣,香甜軟糯非常好吃。
Empanadas是 南美洲 家喻戶曉的食物,外形像餃子,卻是烤熟的。餡兒卻從甜到咸不等,可以包水果、奶酪、海鮮、肉類不等,所以既可當前菜,也可做飯後甜點,甚至可以當正餐,就看包的是什麼餡。 智利 流行的雞肉餡搭配爽口的莎莎醬,給餃子帶來了獨特的異國風味。 Moo Frites 比利時 風味的薯條店
薯條這種世界食物在猶太市場也能演繹出別樣的風情。與麥當勞這類快餐店里常見的法式薯條所不同, 比利時 薯條的製作工序嚴謹且複雜,畢竟他們可是為薯條申遺的國家。
比利時 薯條都是人工切條,然後進行第一次油炸,油炸後放入冰櫃冷藏一個晚上,第二天再放進菜籽油里進行二次油炸。炸好的薯條撒上鹽和芝士再澆上肉汁,外面看起來金黃香脆,一口咬下去蓬鬆香濃的土豆味撲面而來,混合著濃郁的奶酪和肉汁的香味,讓人欲罷不能。
這家店之所以叫做Moo Frites的原因,是因為如果你在買薯條時多付一加幣,就可以用牛肉炸出來的脂肪油去炸你的薯條,這樣的薯條帶著牛肉的香氣格外誘人呢~
如果想要最深入地瞭解當地人的生活,集市是個好地方。與井井有條卻千篇一律的超市賣場相比,集市保留著整個城市最原始的脈動,最親切的人情味和最有活力的生活氣息。 對於 多倫多 人來說,聖勞倫市場St. Lawrence Market是一處特殊的存在。在1793年城市建立之初聖勞倫斯市場便存在於此,幾經變遷,與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長。現在的市場由分別位於Front St.南北兩側的兩座建築組成,北側的建築現在封閉重建中,南樓市場建於 1905 年,是一座醒目的紅磚建築,將最初的市政廳古跡包裹在其中,形成有趣的樓內樓格局。 南樓市場以販賣農副產品為主,樓內共有三層,有超過120個專業的商鋪,經營秩序井然,地面乾爽潔凈。仿真茅草屋頂設計,營造出海洋度假村般的休閑氛圍,與 多倫多 城的城市旅游主題特色相得益彰。市場里從新鮮果蔬、各種果醬罐頭到鮮活海產品,一應俱全,還有很多紀念品商店和許多有趣的小店鋪。 各種特色食肆每天都被擠得水泄不通,新鮮的有機食品,香氣四溢的烘焙甜點,種類繁多的特色小吃…… 在這裡,不僅可以大飽眼福,還可以一裹口腹。 卡洛 斯麵包店Carousel Bakery出品的麵包夾豌豆鹹肉片Peameal bacon絕對不容錯過,這種頗具當地特色的正宗早餐據說是 多倫多 人的最愛,甚至被稱為 多倫多 最好吃的早餐。豌豆鹹肉是 加拿大 的特色,是用豌豆粉包裹的腌瘦肉烤制後,切片油煎食用,與美式bacon薄薄的一片有所不同, 加拿大 bacon可是超厚實的一大片,一口咬下去肉香四溢唇齒留香。 品嘗海鮮也是來聖勞倫斯市場不可錯過的體驗,畢竟守著安大略湖這片寶地,而且整個 加拿大 東臨大西洋西濱太平洋北接北冰洋,海鮮物產那可不是一般的豐富。海鮮類食材只要足夠新鮮,不管是煎炒烹炸,隨便怎麼做都超美味。 還有各種五顏六色的水果,碼放整齊的蔬菜,色澤誘人的甜點,品種豐富,物美價廉,扎進這裡逛上一整天都不會累,也難怪聖勞倫斯市場會被《國家地理》雜誌於2011年被評選為“全球最佳食品市場”。 這座與時俱進的市場至今仍是 多倫多 人廚房採買主戰場,這裡的主副食果蔬調料完全覆蓋了當地百姓的餐桌,還給不少當地傑出的大廚帶來靈感。每到周六,這裡不僅擠滿了農夫與主婦,還充斥著街頭藝人、手工業者以及藝術家們,所以出售的不僅是食品,還有音樂舞蹈、手工藝品等等。雖然二百多年來城市一直在變遷,可聖勞倫市場的這份親切與熱鬧卻始終未變。 Tips
地址:95 Front St E, Toronto, ON M5E 1C3
交通:地鐵Union站,沿Front街向東步行10分鐘
時間:周二至周四8:00-18:00;周五8:00-19:00;周六5:00-17:00
網址:
肯森頓市場,用美食感受多倫多最多元的文化
作為 加拿大 最大的移民城市, 多倫多 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肯森頓市場能夠得到最淋漓盡致的體現。
位於唐人街的肯森頓市場卻被稱為“猶太市場”,這本身就是一個“多元”的故事。 多倫多 的華裔占據這座城市10%以上的人口,因此這座城市擁有5個 中國 城,其中四個是在近15 年內在郊區形成的。19世紀末期開始初具規模的唐人街位於城市中心,是華人、黑人和嬉皮族的聚集地,各種商鋪、招牌、有軌電車穿梭其中,是 多倫多 最熱鬧繁華的地方之一,也是如今北美最大的唐人街。這座唐人街的特別之處在於,一沒有明確的邊界,二沒有顯眼的門牌樓,多元與包容的文化由此也可窺一斑了。
多倫多 唐人街形成之初是在皇后街和 喬治 街、 約克 街交匯一帶,1950年,隨著新市政廳的建立,舊中區華埠大部分地區被徵用,大部分居 民和 商戶遷移到曾經的猶太街區,便將起源於二十年代的猶太市場也逐漸包圍蠶食了。
1920年代,當時 多倫多 80%的猶太人都聚居在這一帶附近,這個善於經商的民族將自家門前的草坪,門廊,甚至鄰街的客廳都變成了店面,肯森頓市場便由此誕生。如今的肯森頓市場已經成為了一個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大市場,迷宮一樣的里弄窄巷,琳琅滿目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多如繁星的懷舊市場及復古店,別具特色的餐館和咖啡館,走進這裡,就像是開啟了一次小型的環球之旅,不僅可以淘到心愛的物品,還可以品嘗世界當地的特色小吃,或是在咖啡店悠閑地打發一個下午。 在這樣的地方進行一次美食探索之旅無疑是最合適的事情了,我們的美食嚮導帶我們一路體驗了5家不同特色的的小餐廳。 Nu Bugel 起源於 波蘭 的貝果店
貝果,也被稱為百吉餅,是 波蘭 猶太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由這裡開啟猶太市場的美食之旅再合適不過了。
與麵包有所不同,貝果是將鞣製好的麵團放入 水裡 煮過再烤制而成,充滿嚼勁兒的扎實口感卻讓喜歡它的食客們欲罷不能。
Nu Bugel的貝果精選了麵粉和烤制的木材,而且全部都是當天新鮮烤制的,僅抹上一層椰醬都非常好吃,搭配洋蔥和煙熏鮭魚的經典款更是強烈推薦,讓一向對貝果的風靡不能理解的我,也終於get到了貝果的獨特魅力。 Golden Patty 來自 牙買加 的牛肉餡餅
牙買加 自由奔放的 加勒 比文化,給這片區域帶來了與眾不同的跳脫色彩。
說到 牙買加 的街頭美食,那就不得不提Patty了。這種與 中國 餡餅有點類似的食物,用的是玉米面,炸出來黃澄澄的,隔著老遠就能聞到香味,內里是熱乎乎的微辣餡料,牛肉和咖喱雞這兩款最為經典,還有羊肉的、龍蝦的、素食的…… 倒是意外的很適合 中國 人的口味。 Jumbo Empanadas 拉丁美洲 的烤餃子和辣粽子
來自 拉丁美洲 的獨特文化也是肯森頓市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這家 智利 小餐館能吃到最正宗的拉美小吃。
Humitas是南美諸國最常見的前菜,主要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片,加入肉和辣椒等各種餡料,然後用玉米穗葉包起來蒸或烤熟。雖然與粽子長得很像而被稱為“南美粽子”,但吃起來卻完全不同,剝開外層撲面而來濃濃的玉米香氣,香甜軟糯非常好吃。
Empanadas是 南美洲 家喻戶曉的食物,外形像餃子,卻是烤熟的。餡兒卻從甜到咸不等,可以包水果、奶酪、海鮮、肉類不等,所以既可當前菜,也可做飯後甜點,甚至可以當正餐,就看包的是什麼餡。 智利 流行的雞肉餡搭配爽口的莎莎醬,給餃子帶來了獨特的異國風味。 Moo Frites 比利時 風味的薯條店
薯條這種世界食物在猶太市場也能演繹出別樣的風情。與麥當勞這類快餐店里常見的法式薯條所不同, 比利時 薯條的製作工序嚴謹且複雜,畢竟他們可是為薯條申遺的國家。
比利時 薯條都是人工切條,然後進行第一次油炸,油炸後放入冰櫃冷藏一個晚上,第二天再放進菜籽油里進行二次油炸。炸好的薯條撒上鹽和芝士再澆上肉汁,外面看起來金黃香脆,一口咬下去蓬鬆香濃的土豆味撲面而來,混合著濃郁的奶酪和肉汁的香味,讓人欲罷不能。
這家店之所以叫做Moo Frites的原因,是因為如果你在買薯條時多付一加幣,就可以用牛肉炸出來的脂肪油去炸你的薯條,這樣的薯條帶著牛肉的香氣格外誘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