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瓶子❤越南7城】一路向北丨Việt Nam!苦大仇深趕行程!二妮子6天7城全程靠大巴!

鐘嶼石岬角有個別名“五指岩”,其實是指同一個地方,叫法不同而已。確切說鐘嶼石岬角比較廣義一些,泛指那一片海邊,五指岩是專指這裡一塊有著五指印記的巨石。


Long Son Pagoda
龍山寺建於19世紀後期,其後歷經修繕,現在還是有很多僧侶在這裡修行,也是當地人常去的地方。寺內的漢字門聯、龍紋雕柱等元素都透露著強烈的 中國 文化氣息,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其後山的白色大佛。爬上後山的150級臺階,就會來到這一尊24米高的大佛前,在 芽莊 市區任何地方都能看見這座巨大的白色大佛,安坐於蓮花之上,俯視眾生的歡樂與煩擾。如果選擇從側邊的小路下山,還可以看見另一尊白色的卧佛。如果參觀時趕上參拜儀式,當地信眾席地而坐虔誠禮佛的場景多少會讓人內心平靜下來。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7:30~11:30;13:30~20:00
地址:Thai Nguyen St, Nha Trang, Vietnam

在佛教聖地的龍山寺,游客在進入大殿時候一定要脫鞋,並且穿著不可太暴露。很多 俄羅斯 人和其他歐美人來到這裡,不太懂佛教場合的規矩,就直接穿著吊帶背心入場,或者穿鞋入場,結果被寺廟工作人員給趕了出來。

我跟朋友兩人,在寺廟後院的一個角落,遇見了一位僧侶模樣的大叔。他慈善地朝著我倆笑著,並招呼我倆朝山上走去,說是景色更好拍照更好的地方,結果他領我們上了山頂的墓園,還自顧自地點燃了香火,誘導我們磕頭拜佛,最後要求我倆補交香火錢20萬 越南 盾,朋友怒了一個子兒沒交,我拜了佛不好意思不給錢,就象徵性地給了10萬 越南 盾。寺廟游覽途中但凡有人邀請”撞鐘"或“上香”,都不是免費的,一定會索取費用,要多個心眼比較好。


Po Nagar Cham Towers
位於 芽莊 北部的婆那加占婆塔,建於公元7-12世紀間,規模不大,是隱藏在 越南 芽莊 的“小 吳哥窟 ”。來到這裡,仿佛置身於 柬埔寨 的“ 吳哥窟 ,但是無論是建築的規模和雕刻的精細程度都遠不及 吳哥窟 的名聲。現在來這裡參拜的,不僅有 越南 人,也有當地的很多華人,進門的時候,別忘了脫鞋,穿著太暴露的游客也會被要求穿上灰白色的長袍,這裡的長袍是免費提供的,裹上肉身再進入殿內行禮。從位於小山上的占婆塔往下看,能看到 芽莊 碧藍的海港。婆那加占婆塔不是在 芽莊 市區內,而位於 芽莊 市區以北2公里的地方,打摩的約10,000VND方可到達。
門票:40,000VND
開放時間:06:00-18:00
地址:2 thang 4 Rd, Nha Trang, Khánh Hòa


婆那加占婆塔是 印度 教建築,占婆(champa),是在今天 越南 中南 部存在過的古老國家,梵文名占婆補羅,意為占族所建之城。占婆人信仰受 印度 文化影響很深,占婆文化中的神祗形象和建築方式也受 印度 教文化影響頗深。
芽莊 區域曾屬於古占婆國,這裡信奉師婆,受 印度 文化影響很深。而發跡與北方的 越南 阮氏王朝卻深受漢文化的影響,17世紀時,占婆國被阮氏王朝所滅。有人說, 越南 的歷史就是 越南 北方王朝與占婆國的交戰史,也是北方漢文化與南方 印度 文化衝突史,而 芽莊 的婆那加占婆塔正是在這樣的文化交融中不斷轉換身姿。

【“缺失”?“包容”?】
芽莊 這個小城市,代表 印度 教的占婆塔,代表基督教的教堂,還有我放棄游覽的佛教寺廟龍山塔,這幾種不同國家,不同總價文化的在一個小城市中的交織,一定程度上像是 越南 這個國家的縮影,我越來越能感受到別人提到 越南 時說它沒有特色的含義,其實 越南 的特色,就是它的歷史過多的被他國的文化所支配,而這種文化到今天依舊保留著很濃重的痕跡,以至於蓋過了 越南 本土的特色,成為 越南 的一個代名詞,這對於一個主權國家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在欣賞這些優美建築的同時,從本國人民的角度來看待,心中或許有一些無奈的哀傷......

Mud spa
I-Resort礦泥浴度假村算是 芽莊 礦泥浴品牌的代名詞了,以 越南 茅草村落作設計,單是有熱有凍的溫泉就有十多個。既有標準泳池的老套款式,亦有結合北越特色的梯田池設計,甚至還有瀑布牆和滑水道。所用的礦泉和泥漿在地底下形成經過地下噴涌到地面上,礦物質含量豐富,可美容肌膚、減輕疲勞和酸痛,對人體健康非常的有益。
營業時間:熱礦泥浴 08:00—19:00(當地時間),最晚接待時間至17:00

Tips:女生在特殊期間的話也是不能泡的;有高血壓、心臟病等患病經歷的游客要仔細考量一番哦~

泡完泥漿浴,回到酒店是18點半,酒店的公共浴室可以免費提供給我們,跟前臺再次確認了下sleeping bus發車的時間18:45,僅僅剩下15分鐘,洗漱的時間變得非常緊迫,朋友嫌麻煩就讓我去洗了。草草寥寥刷牙洗漱洗衣服,整理完後,終於準點上了sleeping bus,但不知道預訂的是哪家大巴公司。
司機也聽不懂英文,一上車才發現,一車人都是背包客老外,各種性格的老外小哥哥小姐姐。我倆趕時間沒能買晚飯,看著周圍的老外在啃雞腿飯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車開了一半的時候,又開始下雨了,20:00左右,車突然停了,正要下車去上廁所,結果走到前門時,司機嘰哩哇啦一通把我倆攔住了,說沒到地方兒不讓下車上廁所。21:00左右,終於到休息站,雨變越下越大,打著傘奔向WC,幾個女生直接在後院林子里隨意解決了一泡熱尿,還沒幾分鐘的功夫兒,司機就開始大聲嚷嚷著催了。上車後接著睡,直到凌晨1點半,到了司機師傅的定點休息站,有零食和熱乎的湯麵和米粉可以點,這麼晚了老闆娘還是一副精神滿滿的樣子,努足了勁要掙錢一樣。去廁所排隊半天,後來看時間來得及,司機師傅也不著急,又是嗦粉又是喝咖啡的,就又回到櫃臺要了碗牛肉粉,一共50,000VND,價格公道,口味合適。酒足飯飽,一碗熱湯下肚,回到車上舒舒服服地一覺到天明。大巴的空調很足,晚上會很冷,幾乎拿出了自己的所有衣服套在身上裹著睡,當然車上的毛毯,味道就像是老太太的裹腳布一般,味道異常奇特...實在不敢恭維... 【會安古鎮】丨夜游小鎮賞花燈

我們利用清晨1小時的時間,吃了早餐 會安 米粉,晨游打卡景點找燈籠,居然一拐彎就看到了最有名的咖啡廳:NO.1 Coffee。

距 峴港 30公里處海邊,有一個世界文化遺產的古鎮—— 會安 古鎮。這裡原為占婆國的對外貿易港口,古稱"大占 海口 "。早在17世紀,它便與 馬六甲 成為 東南亞 最重要的商埠,也是 越南 最早的華埠。在這裡能夠觸發你的所有文藝氣質。滿街的中式會館掛著紅黃燈籠,還有隨處可見的 中國 文字。河上行船貿易已有百年曆史,但港口依舊熱鬧繁華。街道的佈局、建築的式樣,既展現了中華建築的古樸和優雅,又融入了當地人的自然審美觀和生活情趣。
白天的 會安 ,在雨 中寧 靜的像一位梳著大辮子,頭戴斗笠,身著奧黛的姑娘,不怎麼說話,但卻一顰一笑,牽動人心。街邊河岸的店家一到傍晚就會掛上整片的燈籠,亭台樓閣,燈影綽綽。行走在 會安 ,恍若行走在古老的 江南 小鎮,身在異鄉不是客,難怪號稱“ 越南 麗江 ”。


越南 屬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常年高溫多雨,長久以來,人們習慣戴著斗笠,一方面,避雨,另一方面,躲避高溫。斗笠、又稱竹笠或者笠帽、是 越南 傳統的一種草帽, 是一種以成熟的竹子作為胎骨、再附上一層層堅韌葵絲編成的寬大帽子,並使用絲線固定,呈圓錐形。
在 越南 ,使用斗笠的人很多、可以說它是離不開農夫們和老人家了。年輕男孩一般不戴斗笠只有每次乾農活,或者在外面幹活時才戴上,年輕女孩現在使用的也不多了、因為有著各種各樣的帽子出現他們均跟著時尚跑。基本上, 越南 的斗笠、奧黛、高跟鞋是配套的,是 越南 傳統服飾的代表。

越南 春天的溫度其實也就十幾度到二十度左右,街上的行人都穿著長袖長褲和兩層衣服,而我們倆卻穿著短袖短褲。老外小哥哥,小姐姐們全部都穿著吊帶背心和短褲。感覺我們和 越南 人的溫感不在一條線上。 越南 人很耐熱,而我們很耐冷,很難想象, 越南 人要是來我國的大 東北 過冬的話,會是什麼情況,會不會連家門都出不了......

在 越南 有很多編織斗笠的故鄉,但是最著名的就是 順化 斗笠,在 順化 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斗笠,出去時不管是去哪兒、也不管是天晴還是下雨,頭上都戴著斗笠。從農村到城市斗笠是隨處可見的東東。 順化 已成為 越南 的一個旅游勝地,斗笠隨之也成為了旅游客們的一個不少或缺的紀念品。
順化 位於 越南 北中部,因為 越南 國土面積狹長,北部因為地理和歷史原因,繼承了不少漢文化,如今也受漢文化影響,共產主義的氛圍濃郁,再加上 順化 又是阮氏王朝等三朝古城,歷史厚重感很重。但由於時間限制,我們沒有安排時間去往 順化

【 越南 人吃飯有7個特點】
① 越南 菜偏酸辣,吃起來特別令人開胃
②講究菜多肉少
③主食以米飯為主,愛吃粳米
④ 越南 菜最重要的秘訣是桌上那一碟魚露配料
⑤ 越南 烹調時多用調香品
⑥口感追求爽脆、焦皮質感的
⑦不喝烈酒只愛喝茶和咖啡



越南 的佛教僧人是可以結婚的,在 越南 分為兩種,北部的僧人可以結婚,但只能結婚1次,雖然沒有寫進法律中,但卻是佛教自家的規定;而南部的僧人則是不可以結婚的。所有的僧人都幾乎不吃葷。這一點,基本跟 日本 的僧人福利是一樣的。但是北部的僧人,在結婚之後,期限到了之後就得重回寺院。





Lantern street
會安 是 越南 最大的燈籠製作中心,位於秋盆河邊的燈籠街是 會安 夜景的代表。 會安 的燈籠不似 中國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氣派,卻有著小巧精緻的考究。各種樣式的燈籠玲琅滿目,手工製作的燈籠古樸而自然,有木頭做的,也有竹編的,燈籠面多為彩綢,折射出的光彩氤氳朦朧。當夜幕降臨,各種小巧玲瓏,製作精巧的燈籠在宅院和臨街的建築中漸次亮起, 會安 ,瞬間變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燈籠海洋。

Thu Bon river
秋盆河是 會安 的主要河流,早些年是重要的商賈之地,但是河流現在的環境保護監管還是存在一定漏洞的,基本河面上還能發現不少垃圾漂浮著。在 會安 古鎮旅游業發展的帶動下,秋盆河岸邊的餐館和酒吧鱗次櫛比,有一種 湖南 鳳凰古鎮的既視感。水面上也總少不了帶著斗笠招徠客人的船家,熱鬧卻不喧囂。傍晚時分來到河邊,找一家臨河的小店要上一份當地特色的餐點,邊品味美食邊欣賞夕 陽西 下,晚霞倒影在水中,景色美不勝收。待入夜後,兩岸的燈籠和霓虹燈紛紛亮起,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河上至今還有船家,招攬游客夜游秋盆河的老爺爺老奶奶,很辛苦,但是收入也是頗豐的。

Japanese Covered Bridge
日本 廊橋建於1593年,最初由 日本 人修建,在 中國 明朝時由 中國 人重建並立碑為證。歷經悠長歲月的洗禮,橋面上的木頭欄桿和外牆的紅漆已經脫落,廊橋里也一片昏暗。廊橋的北面有座塔寺,以保佑河上的船工。有意思的是橋上一端由猴子看守,一端由狗看守, 越南 也有12生肖,但和我國略有不同。橋寬不到兩米,沒有特別裝飾的雕刻。橋下時不時會看到船家載客飄過,我跟朋友就看到了一對在船上點河燈,拍結婚照的新人, 越南 人要說浪漫,也是毫不遜色 法國 人的。反正,在我國的 江南 水鄉,是很少看到這樣豁的出去的新人滿大街拍照的。
開放時間:7:00-21:00,其餘時段免費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