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里千尋—黔東南








其實寨子開闢成景區,也不知道能分給村民多少紅利。但是對於只是居家,沒有出租給商人做客棧飯店的人來說,真的是多了負擔。
除了主街和臨河的一些房子,大部分都還是自家居住的。
怎麼在商業化里還保持住煙火氣,大概就是 肇興 侗寨的樣子。
每個鼓樓里都會聚很多本地人烤火聊天打牌下棋。路上也會看到一群一群的人聚在一起烤火。安逸得很。
好喜歡這樣的生活,做個愛熱鬧又不用努力的鹹魚。


鼓樓從外觀觀賞像一座寶塔,飛閣重檐,氣勢雄偉。全樓為木結構建築,用四根大杉木為主柱直達頂層,另立副柱加橫豎瓜於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穿合。傳統為中央懸空一根為雷公柱、四根金柱為主承柱、四周有十二根檐柱的結構方法,象徵一年、四季、十二個月,寓意 天長 地久。
做為工程狗的職業病,就喜歡看各種建築,尤其是古建築。非鋼筋混凝土的標準模式,因地制宜的材質,雕梁畫棟,各有各的巧思。古人的耐心,精緻 和美 感,還是值得傳承。




魔芋也是當地的特產




往南門走的路上會有一排租侗族服裝的店。租服裝比苗寨便宜很多,20塊一套,盤發加10塊,戴苗族發冠不用加錢。
還蠻喜歡侗族的髮型發飾,服裝來說,本地女孩子基本也都是穿短裙。
正宗的侗服是古銅色和深藍色,老奶奶告訴我,古銅色是比較正式的場合穿的,包括出嫁的新娘子當天也是穿古銅色的。


穿上這套我覺得我真的很適合去唱戲了,畢竟是退休了想去唱南音的人,哈哈哈。










風雨橋在這也不叫風雨橋了,叫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