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游世界】周末隨心游——在汕頭享受美食與大海的雙重治愈
被滿桌陌生食材震驚到全程懵逼的我們被點餐員帶著點了四個冷菜,腌血蛤、 南昌 魚飯、紅肉米、滷鵝翅、隆江豬腳,一共140+,都是小盤菜,很多人會要一碗白粥配著吃,我們剛吃了砂鍋粥就沒要粥了,改配礦泉水 。 魚飯👆其實就是魚,並沒有飯,是用新鮮海魚水煮而成。在古往今來的 潮汕 飲食文化中,漁 民和 大海支撐了文化的承續,因此魚在 潮汕 人的生活中有著特殊而且奇妙的地位,“以魚當飯”就是冷吃的魚, 日本 秋刀魚的吃法跟這個有點像,完完整整一條魚沒有一絲修飾和配料,但入口一點也不腥,魚肉緊實微咸,蘸碟是 普寧 豆醬,但因為魚飯本身就是鹽水煮的,配重口味的咸豆醬就太咸了,還是空口吃比較好。 腌血蛤👆是腌海鮮裡面外形最重口的,但口感意料之外地好,非常順滑彈韌,咀嚼後先是醬料味,然後回甘,一點也不腥,反而非常鮮美。 紅肉米👆就是一盤小蚌殼的蚌肉,拌一點點小米椒,鮮辣鮮辣的,想想就很配粥,而且大口吃蚌肉的感覺真的很爽~ 滷鵝👆里我們要了鵝翅,醬汁濃厚,肉感格外緊實勁道,特別是肉筋Q彈,沾上梅醬和米醋更爽口。 隆江豬腳👆,跟一般吃的骨頭比肉多的豬蹄很不一樣,更接近韓餐的滷豬腳做法,但更為軟糯。燉到酥爛的肉和膠原蛋白配上辣椒醬,入口即化的肥厚口感太美妙了~而且辣椒醬恰到好處的中和了肥肉的膩,附贈的兩片大肉腸也好吃。 筷子包裝袋上的打油詩挺有意思,這是在誘惑我們下次再來了 關註店家的公眾號送一小瓶蘿蔔醬菜,看著很配粥~
【DAY 2】逛老街吃美食睡到自然醒,打的去吃早餐。本想去名聲很響的小吳腸粉,沒想到大慢搜成了“吳記腸粉”,吃完才發現找錯了,一字之差就天差地別,大家一定要按照我地圖上的定位去。 吳記腸粉 |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這家小吳是小小的一家夫妻檔,我們點了豬肉和蝦蛋的,一大盤份量挺多,我看桌上有魚露,想著入鄉隨俗倒一點,被老闆娘無情戳穿:“別倒魚露那個太咸了”,大慢的豬肉腸粉是用碗裝的,我們正在討論為什麼是碗是不是因為最經典啥的,耿直的老闆娘又無情戳穿“只是盤子用完了”…場面頓時陷入尷尬..... 總體來說腸粉味道有點淡,但性價比不錯,蝦蛋腸粉一份7元裡面有四五隻大蝦仁,生菜和豆芽的份量也很足。
汕頭老城 | 嶺南文化的縮影汕頭 小公園是 汕頭 老城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標誌,狹義的小公園,指位於小公園片區為核心的 中山 紀念亭。廣義的小公園,涵蓋 中山 紀念亭周邊的街區,包括 安平 路、升平路、國平路等等,統稱小公園歷史文化區。 小公園片區的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佈;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 汕頭 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文化區。 小公園有四個標誌性景點,分別是 中山 紀念亭、老媽宮、 汕頭 開埠文化陳列館和 汕頭 郵政總局大樓。
老媽宮又稱天后宮,是歷史博物館,與毗連的關帝廟是 汕頭 開埠前最早的建築, 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1992年重修開放。 老媽是 潮汕 人對海神媽祖的尊稱,是宋代以後出現的,原型是 福建 莆田 湄洲島 上的漁民女兒林默娘。關帝就是關二爺。 為什麼當初要單單建這兩座廟呢?這與 潮汕 文化的源頭有關。
汕頭 開埠時的居民主要由三種人組成:外來移民、本地海 民和 本地山民。他們信仰和崇拜的代表分別是關羽、媽祖和三山國王。供奉這三種神的大小廟宇遍及 潮汕 城鄉各地。因為三山國王是山神,主要是山民信奉,這裡是海濱,所以就不供。 門壁的石質浮雕、梁柱的木雕彩繪,都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特別是一對由整塊石頭雕刻的透雕盤龍柱石,上有八仙立像,工藝十分高超,過去只有在皇宮和孔廟才能見到。屋頂的嵌瓷藝術,是 潮汕 工藝特有的技術。用燒制好的彩色陶瓷片,拼制出各種戲文圖案,人物栩栩如生,又不怕風雨的侵蝕, 老媽宮戲臺就在老媽宮對面,每逢正月十五和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日等重大民俗節慶時搭建戲臺舉行以紙影戲為主的演出活動,平時則作為商貿集市所用,史稱“媽宮前”。
老媽宮戲臺風格為中西合璧,建築外牆採用紅色清水磚搭配彩色玻璃和大開口柚木門窗,老媽宮戲臺進門有一尊媽祖像,材質是漢 白玉 ,由 福建 有名的媽祖像製作師傅打造。 老媽宮區域還有知名美食——老媽宮粽球,粽球其實就是一種口味獨特的粽子,我們剛吃了早飯實在沒有胃口,就只用眼睛打卡了。 繼續沿著騎樓往小公園區域的深處走。 這些騎樓大多為三 層到四層,多數樓房都已空置,只有一樓有人居住或作為商鋪經營,建築風格中西合璧,融合了當地夏季高溫多雨的氣候特點和開埠後傳入的西洋廊柱式建築特征,形成獨樹一幟的騎樓建築群。 這裡是全國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街道,也是 中國 大陸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群,規模遠超 廣州 的“上下九”等地。
【DAY 2】逛老街吃美食睡到自然醒,打的去吃早餐。本想去名聲很響的小吳腸粉,沒想到大慢搜成了“吳記腸粉”,吃完才發現找錯了,一字之差就天差地別,大家一定要按照我地圖上的定位去。 吳記腸粉 |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這家小吳是小小的一家夫妻檔,我們點了豬肉和蝦蛋的,一大盤份量挺多,我看桌上有魚露,想著入鄉隨俗倒一點,被老闆娘無情戳穿:“別倒魚露那個太咸了”,大慢的豬肉腸粉是用碗裝的,我們正在討論為什麼是碗是不是因為最經典啥的,耿直的老闆娘又無情戳穿“只是盤子用完了”…場面頓時陷入尷尬..... 總體來說腸粉味道有點淡,但性價比不錯,蝦蛋腸粉一份7元裡面有四五隻大蝦仁,生菜和豆芽的份量也很足。
汕頭老城 | 嶺南文化的縮影汕頭 小公園是 汕頭 老城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標誌,狹義的小公園,指位於小公園片區為核心的 中山 紀念亭。廣義的小公園,涵蓋 中山 紀念亭周邊的街區,包括 安平 路、升平路、國平路等等,統稱小公園歷史文化區。 小公園片區的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佈;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 汕頭 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文化區。 小公園有四個標誌性景點,分別是 中山 紀念亭、老媽宮、 汕頭 開埠文化陳列館和 汕頭 郵政總局大樓。
老媽宮又稱天后宮,是歷史博物館,與毗連的關帝廟是 汕頭 開埠前最早的建築, 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1992年重修開放。 老媽是 潮汕 人對海神媽祖的尊稱,是宋代以後出現的,原型是 福建 莆田 湄洲島 上的漁民女兒林默娘。關帝就是關二爺。 為什麼當初要單單建這兩座廟呢?這與 潮汕 文化的源頭有關。
汕頭 開埠時的居民主要由三種人組成:外來移民、本地海 民和 本地山民。他們信仰和崇拜的代表分別是關羽、媽祖和三山國王。供奉這三種神的大小廟宇遍及 潮汕 城鄉各地。因為三山國王是山神,主要是山民信奉,這裡是海濱,所以就不供。 門壁的石質浮雕、梁柱的木雕彩繪,都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特別是一對由整塊石頭雕刻的透雕盤龍柱石,上有八仙立像,工藝十分高超,過去只有在皇宮和孔廟才能見到。屋頂的嵌瓷藝術,是 潮汕 工藝特有的技術。用燒制好的彩色陶瓷片,拼制出各種戲文圖案,人物栩栩如生,又不怕風雨的侵蝕, 老媽宮戲臺就在老媽宮對面,每逢正月十五和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日等重大民俗節慶時搭建戲臺舉行以紙影戲為主的演出活動,平時則作為商貿集市所用,史稱“媽宮前”。
老媽宮戲臺風格為中西合璧,建築外牆採用紅色清水磚搭配彩色玻璃和大開口柚木門窗,老媽宮戲臺進門有一尊媽祖像,材質是漢 白玉 ,由 福建 有名的媽祖像製作師傅打造。 老媽宮區域還有知名美食——老媽宮粽球,粽球其實就是一種口味獨特的粽子,我們剛吃了早飯實在沒有胃口,就只用眼睛打卡了。 繼續沿著騎樓往小公園區域的深處走。 這些騎樓大多為三 層到四層,多數樓房都已空置,只有一樓有人居住或作為商鋪經營,建築風格中西合璧,融合了當地夏季高溫多雨的氣候特點和開埠後傳入的西洋廊柱式建築特征,形成獨樹一幟的騎樓建築群。 這裡是全國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街道,也是 中國 大陸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群,規模遠超 廣州 的“上下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