獃了四十天的溫州 坐動車去到的三座城
當在網上看到天一閣和阿育王寺的資料後,就下定了要去趟 寧波 的決心。和 紹興 相比,談不上失望,也沒有太多的驚喜。
路線:第一天傍晚倉橋面結面、小外灘、鼓樓;第二天上午阿育王寺、 寧波 博物館,中午缸鴨狗,下午天一閣博物館、南塘老街
第一天 面結面(半小時)傍晚5點過出 寧波 火車站北出站口,按照地圖所指走向一條叫做“共青路”的道路,路不算窄,但讓我感覺進入一個假的城市:綠樹成蔭、亭台樓閣、路人稀少,越走越迷糊,再打開地圖,原來是慢慢進入沒有邊界的月湖景區。
好不容易發現一輛摩拜,騎行十分鐘,走過熱鬧的大街,才到倉橋吃面的店。
名叫“面結面”,實際是兩樣,一碗面結湯,一碗乾面,分開吃。用豆腐皮包肉餡、做成精美包袱狀的就是面結,和豆腐泡熬出清香鮮美的湯,出堂時再上加幾片綠葉蔬菜。我堅信應該把面倒入湯中,店員卻一直搖頭。
還要了乾拌混沌。不加湯頭,味道是醬油加豬油調出的濃香味,口感很好。混沌形狀 和平 時吃到的大不一樣,不管大 江南 北,混沌大致是立體的鈴鐺模樣,但這碗里的混沌卻像壓扁的羽毛球。
小外灘 (一小時)建築精緻、格局小巧,全開成了酒吧和餐飲,有風情,並無多大特色。附近還有教堂,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一小時)典型的中西結合體,三層重檐結構,上面又加上一個兩層的西式鐘樓,很奇怪的造型。鐘樓後面有步行街區,以街邊小吃為主。 第二天 阿育王寺(兩小時)從市區坐地鐵一號線,大約半小時能到阿育王寺。
確實是清靜的地方,8點過到達,游客很少。
寺廟規模大,除了東西塔,其他建築的年生應該都不久。但和阿育王或者 印度 佛教有關的元素幾乎沒有了。
大雄寶殿旁的“舍利單”,是鑒真和尚住過的地方,現在像一個文物陳列室。入門就能看到右側一人多高的木質亭船。上亭下船,鑲有象牙做的窗框門楣,仔細看船頭,八仙、悟空等各路神仙都有羅列。人物和建築幾乎採用透雕,精美和複雜程度以及整體規模嘆為觀止。
守這“舍利單”的大姐說這是 日本 人當年送給蔣公的禮物,表現的是鑒真東渡的題材。我無端覺得可疑,但在網上也沒找到相關的介紹。
寧波博物館(半小時)從阿育王寺坐公交回市區,再坐出租到 寧波 博物館(位於鄞州區,原來是 寧波 的一個縣,現在是 寧波 新區),並不算近。
一下車,就被王澍先生的作品震到。建築外觀線條似乎是隨意的切割,外牆材質大量使用原石,偏偏又在局部參雜其他形狀的石材和窗框,外圍是亂石枯灘和淺水荷塘。單看建築,超群龐大又不可避免有些衰敗的味道,但當他和周圍現代化建築建立起空間關係的時候,就顯得他落落 大方 、氣度凜然。
我幾乎是在驚嘆中繞著外圍走了一圈。很不巧,忘了當天是周一閉館日。好的建築,一定要體現人和建築的良好互動關係,不能進入體驗,確實遺憾。
路線:第一天傍晚倉橋面結面、小外灘、鼓樓;第二天上午阿育王寺、 寧波 博物館,中午缸鴨狗,下午天一閣博物館、南塘老街
第一天 面結面(半小時)傍晚5點過出 寧波 火車站北出站口,按照地圖所指走向一條叫做“共青路”的道路,路不算窄,但讓我感覺進入一個假的城市:綠樹成蔭、亭台樓閣、路人稀少,越走越迷糊,再打開地圖,原來是慢慢進入沒有邊界的月湖景區。
好不容易發現一輛摩拜,騎行十分鐘,走過熱鬧的大街,才到倉橋吃面的店。
名叫“面結面”,實際是兩樣,一碗面結湯,一碗乾面,分開吃。用豆腐皮包肉餡、做成精美包袱狀的就是面結,和豆腐泡熬出清香鮮美的湯,出堂時再上加幾片綠葉蔬菜。我堅信應該把面倒入湯中,店員卻一直搖頭。
還要了乾拌混沌。不加湯頭,味道是醬油加豬油調出的濃香味,口感很好。混沌形狀 和平 時吃到的大不一樣,不管大 江南 北,混沌大致是立體的鈴鐺模樣,但這碗里的混沌卻像壓扁的羽毛球。
小外灘 (一小時)建築精緻、格局小巧,全開成了酒吧和餐飲,有風情,並無多大特色。附近還有教堂,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一小時)典型的中西結合體,三層重檐結構,上面又加上一個兩層的西式鐘樓,很奇怪的造型。鐘樓後面有步行街區,以街邊小吃為主。 第二天 阿育王寺(兩小時)從市區坐地鐵一號線,大約半小時能到阿育王寺。
確實是清靜的地方,8點過到達,游客很少。
寺廟規模大,除了東西塔,其他建築的年生應該都不久。但和阿育王或者 印度 佛教有關的元素幾乎沒有了。
大雄寶殿旁的“舍利單”,是鑒真和尚住過的地方,現在像一個文物陳列室。入門就能看到右側一人多高的木質亭船。上亭下船,鑲有象牙做的窗框門楣,仔細看船頭,八仙、悟空等各路神仙都有羅列。人物和建築幾乎採用透雕,精美和複雜程度以及整體規模嘆為觀止。
守這“舍利單”的大姐說這是 日本 人當年送給蔣公的禮物,表現的是鑒真東渡的題材。我無端覺得可疑,但在網上也沒找到相關的介紹。
寧波博物館(半小時)從阿育王寺坐公交回市區,再坐出租到 寧波 博物館(位於鄞州區,原來是 寧波 的一個縣,現在是 寧波 新區),並不算近。
一下車,就被王澍先生的作品震到。建築外觀線條似乎是隨意的切割,外牆材質大量使用原石,偏偏又在局部參雜其他形狀的石材和窗框,外圍是亂石枯灘和淺水荷塘。單看建築,超群龐大又不可避免有些衰敗的味道,但當他和周圍現代化建築建立起空間關係的時候,就顯得他落落 大方 、氣度凜然。
我幾乎是在驚嘆中繞著外圍走了一圈。很不巧,忘了當天是周一閉館日。好的建築,一定要體現人和建築的良好互動關係,不能進入體驗,確實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