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梅里雪山和香格裡拉(梅里雪山、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214滇藏線、松贊林寺)
離開梅里雪山從觀夜景到 日照 金山,欣賞了梅里雪山這個凍人的畫面。下一步我們要啟程離開梅里雪山去 香格裡拉 的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
傳說中卡瓦格博本是一個無惡不作、三頭九臂的神,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歷經八大劫難,最終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砍去它的多餘的頭臂,只留下一個腦袋。他從此改邪歸正,皈依佛門,成為勝樂寶輪聖山極樂世界的象徵。
卡瓦格博峰被尊奉為“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有這樣的說法:登上佈達拉宮,便可在東南方向的五彩雲層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可見其巔之高,其輝之遠。
還有一個就是,到目前為止,卡瓦格博依然是一座處女峰。也就是說,沒有人可以登頂。多少年來,很多人征服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但沒有人可以征服梅里的卡瓦格博。
在當地村民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們保護神的居住地。當地人認為:人類一旦登上峰頂,神便會離開他們而去。缺少了神的佑護,災難將會降臨。
早在1902年, 英國 登山隊就曾首次挑戰卡瓦格博峰。自1987-1996年, 日本 、 美國 及中日聯合登山隊相繼向卡瓦格博峰發起挑戰,均敗下陣來。而梅里雪山真正被明令禁止攀登,還是源自於1991年的那場卡瓦格博山難。
在1987年夏天,一支由 中國 和 日本 聯合組成的頂尖登山團隊,來到了梅里雪山腳下的 雨崩 村,在此之前, 日本 曾經和 中國 簽下了10年共同攀登梅里雪山的合同。這一支登山隊伍由 中國 和 日本 聯合組成,共17人,其中 中方 6人,日方11人。主體是 日本 京都 大學登山隊,隊員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經驗,這一次的隊長,是 日本 著名的氣象專家——井上治郎教授;副隊長,則是 中國 著名的登山家——宋志義。
雖然登山起初受到村民阻止,但由於這次行動是國家層面的合作,經過多方協調,最終,登山還是得以進行。1990年12月28日上午,17名登山隊員中的5名突擊隊員,首次接近主峰背後的山脊,到達6470米的高度,距離山頂僅剩下270米的垂直高度了。
然而,此時卻突然氣溫急降,狂風怒捲,到下午4點,隊員們終於扛不住了,開始準備下撤到營地。但是暴風雪肆虐,天黑地暗,下撤可能性幾乎為零。突擊隊員們只有在黑暗中繼續等待。一直到晚上10點,風雪散去,月光把雪山照得明亮無比。
於是5名突擊隊員安全的撤到了3號營地。此前的陰霾一掃而空,加上對地形的近距離勘測,讓隊員們對登頂之路充滿了信心,打算明天一次性登頂。然而在12月29日,天降暴雪,一片迷茫,把路死死封住。登頂日期不得不一再後延。
1991年1月3日晚上,山上山下仍然像往常一樣通過對講機聊天。10點30分的通話中,山上的隊員還在在跟大本營的後勤人員抱怨,:這雪究竟要下到什麼時候才算完。能見度不足半米,新雪已經有1.6米厚,差不多超過人了,而帳篷的高度,也不過1.5米。
然而1月4日早上,山下大本營焦急等待的後勤人員發現,聯繫所有隊員的對講機里沒有了聲音。4天后,救援隊趕了過來。即使是這支地面最強的救援隊,在刺骨的風雪中,連一個帳篷角也沒有找到。
失聯第20天,絕望的救援指揮部宣佈,救援失敗,山難成立。17名中日聯合登山隊員試圖登頂,結果全部罹難,成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慘案。據推測,是1991年1月3日晚至1月4日突發的雪崩造成的。17名登山隊員的遺骸直到1998年7月才被上山採藥的當地人發現。
在他們出發12年之後,一張沒有寄出的明信片在冰雪中被髮現。明信片經過冰川巨大力量的擠壓和侵蝕變得有些殘破,那是其中一位 日本 隊員寫給家人的,上面寫到:“11月10日,從 神戶 出港,經過 天津 、 北京 再次來到 雲南 省。我們的登山隊到今天已經在 德欽 8天了,現在是旱季,持續了10天的晴朗。11月27日,兩隊合流,12月初就要開始攀登梅里了,我們預定1月初登頂,我高興地期待著回國以後的會面。”也許,這位 日本 登山隊員沒有想到,接上來的日子里,等待他們的是沒完沒了的濃霧和大雪。他還沒有來得及看到卡瓦格博,就被從天而降的雪崩埋葬了。
之後的幾次登山行動,也都以失敗而告終。此時,中日雙方簽訂的10年合同,也已經到期。
2001年當地人大正式立法,不再允許攀登卡瓦格博神山。現在所謂的爬梅里雪山,其實只是爬到觀看主峰的最佳看臺位置。中途還會經過明永冰川。從山腳徒步到看臺,快的來回五小時,慢的差不多六小時。
中科院地理所的張 青松 研究員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解釋攀爬梅里雪山為何如此凶險。
梅里雪山的冰川主要受 印度 洋氣流影響,屬於海洋性冰川,運動變化快。梅里雪山位於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中,它像一條 通道 ,來自 印度 洋的暖濕氣流沿峽谷可以深入到山中。 印度 洋的氣流每年給梅里雪山帶來大量降水,所以梅里雪山上的冰川雖然夏天融化得很多,冬天的降雪也足夠補充。
天氣變暖以後,冰川海拔較低的部位開始迅速融化,由於失去牢固的支撐,高處的冰常常大片大片地墜下來,而更高處的冰即使沒崩塌,也會向下稍許移動。冰川不斷地運動變化,使冰層非常不穩定,容易發生雪崩。事實的確如此。我們當年在下山回來的路上,就看到對面雪坡上發生了雪崩,轟隆之聲如漫天生雷。
在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我們遇到了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