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博的旅程】洛水之北為陽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陶鬲:龍山文化(距今約5000-4500年),炊器。侈口(大口),圓腹,下方為三個中空的袋狀形足,這樣的中空袋狀足,對內可以增加容積,對外可以增大受熱面積,作用是直接放置在火焰上加熱煮食。從龍山文化時期大量出現,分佈範圍廣泛,應當是作為日常生活用具使用。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白陶鬹、陶爵、白陶爵:夏代(公元前21世紀——前1600年), 偃師 二裡頭遺址出土。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灰陶蟾蜍,長10.4釐米,寬8.8釐米,高3.8釐米。這隻蟾蜍雙目圓凸,凝視前方,嘴巴微微張開,腹部扁平,曲肢俯卧,背部又圓又鼓,佈滿了細線雕刻的小小圓圈紋。蟾蜍作匍匐爬行狀,仿佛要伺機捕食獵物。整個蟾蜍造型敦厚,形象奇特,生動有趣,雕工嫻熟,比例準確,非常罕見。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陶壺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左傳》的一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商人好酒、生性好鬥,到了商代出現了大批精美的青銅酒器和兵器。面前展示的是商代時人們經常使用的,有斝、爵、尊、觚gu,還有青銅兵器戈等。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銅斝:商代(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洛陽 出土。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子申父己鼎:商代(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商代炊具。1958年 伊川 縣文化館送交。通高20.20釐米,口徑16.50釐米。立耳,淺腹,圜底,扁足。腹飾淺浮雕花紋三組,中為蟬紋,上下為斜角雷紋。鳥形足,頭接鼎底,鳥尾著地,與腹上的扉棱相連。腹的內壁有銘文“子申父己”。“子”是商代時期王族姓氏,而據文獻記載夏商王族多以天干命名,也就是說,這是子申為他的父輩“己”所製作的一件青銅鼎,外面的玄鳥紋是商代的一種常見紋飾,商代認為玄鳥是一種祥瑞的神鳥,詩經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一說,商人將玄鳥看做祖先崇拜,玄鳥就是我們平時常見的燕子。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獸面紋銅方座簋: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1977年北窯西周墓出土。該簋長19.2釐米,高30.5釐米,口徑22釐米,侈口,鼓腹,圓底,喇叭形圓足;腹部有一對對稱的象鼻獸頭耳,圈足下為方形座;簋腹和座四側均飾以饕餮紋,圈足飾夔紋。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內白”提梁銅卣(讀音“有”)。卣是一種酒器,主要出現在商周時期。精美的紋飾,圓潤的外廓,富貴而大氣。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玉柄形器: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洛陽 出土。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西周青瓷簋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蟠螭紋的圖案表觀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螭,張口、捲尾、蟠屈。有的作二方連續排列,有的構成四方連續紋樣。一般都作主紋應用。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在當時的玉器上,亦常見雕琢有蟠螭紋,表現形象有的有所不同。戰國的蟠螭紋,圓眼大鼻,雙線細眉,貓耳,頸粗大且彎曲,腿部的線條變彎曲,腳爪常上翹。身上多為陰線勾勒,尾部呈膠絲狀陰刻線。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齊侯銅盂,高43.50釐米,口徑70.30釐米,最大腹徑20.70釐米,重7.5千克。斂口,侈沿,鼓腹,圈足,身有四個對稱的銜環獸耳,外飾兩組佈局勻稱的環帶,線條簡略,美觀 大方 。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龍紋銅方壺,單從外型而言,真的很美,其周身飾捲體龍紋。龍的軀幹作卷曲狀,首尾相接,或者呈螺旋蟠捲狀,常飾於盤的中心。《儀禮·玉藻》:“龍卷以祭。”鄭玄註:“畫龍於衣。”孔穎達疏:“龍卷以祭者,捲謂卷曲,畫此龍形卷曲於衣,以祭宗廟。”古以為龍、蛇屬於同類,故把龍畫作蛇身蟠捲狀。自殷墟到戰國各個時期青銅器上都有這類裝飾,只是圖像結構有所不同。這體現了似形的藝術風格。其裝飾效果明顯,很是端莊。但可惜的是沒什麼銘文。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洛陽 博物館夏商周展廳有許多精美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讓許多游客感嘆古人高超的鑄造工藝和審美情趣。然而在歷史現實中,東周末年卻是諸侯爭霸,戰亂四起,殘酷的戰爭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歷史也在這爭霸和兼併的過程中,逐漸走向了統一。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戰國時期的魚紋碗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兩漢時期,社會中廣泛流行“事死如事生”的喪葬制度,人們用陶土燒制出模型,為自己營造死後生活的世界。東漢墓葬隨葬的陶器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大量的生活器皿,也出現了大批式樣繁多的陶制建築明器。這些建築明器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建築的形象與結構,是漢代地主莊園生活的縮影。此兩坡式陶作坊即為東漢時期的隨葬明器, 洛陽 黃崗冶煉廠汽油庫漢墓出土。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亭式陶井,東漢(25-220), 洛陽 唐寺門漢墓出土。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陶作坊,東漢(25-220), 洛陽 人民汽車站漢墓出土。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銅燈通高12釐米。由燈盤、銅人和底座三部分分別鑄造,而後焊接而成。燈盤扁平狀,下有一柄。銅人頭微抬,兩眼上視,頭上長髮後垂翹起,右臂伸出擎燈,左臂下垂,手扶膝,單膝跪於案上,案面長方形,下設四足。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龜形銅水註,東漢(25-220), 洛陽 偃師 出土。水註是我國古代文人書房中的重要輔助用具,其主要功能是盛水以供磨墨之用,也稱“水滴”“硯滴”。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東王公西王母車馬畫像銅鏡,東漢(25-220),1955年 洛陽 市郊區岳家村漢墓出土。直徑19.2釐米,背面淺浮雕花紋圖案分內外兩區,外區略高,飾雲紋帶、三角鋸齒紋帶、櫛齒紋帶和銘文帶各一周;內區飾王公、王母、車馬兩獸等半浮雕圖案,此銅鏡是 中國 北方及中原地區罕見的珍品。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漢初官印繼承秦制,採用田字格和日字格,不帶框欄。
洛陽自助遊攻略
↑洛陽博物館 彩繪陶鎮墓瓶,瓶內一般裝有麵粉、粟子粒、雲母片等所謂的神藥,瓶腹文字多用硃色或黑色直接書寫。其作用主要是以文告的形式,告誡地下鬼怪不能對死者進行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