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於梧桐疏影間,閱讀優秀歷史建築,記錄這座城市的四季,我用三年時間重新認識了上海。
喬家路,狹小的弄堂里,交錯的線路和斑駁的牆壁,舉著相機想象著曾經的繁華,據說原先老城廂里這一帶是最有特色的,這裡多數房子都是從祖輩開始傳下來的,因此也較完整地保存下明清時期至民國時期的格局。 凝和路,是一條367米的小馬路,1906年填浜築,以凝和橋得名,沿路有叫作《也是很弄》的路牌,微弱的燈光下,弄堂口傳來鄰裡間的生活氣息,那是最為濃厚的煙火氣息。 梓園遺址,喬家路113號,曾是海上書畫名家王一亭的舊址,因園中有棵古梓樹,得名梓園,1922年,王一亭曾在此接待愛因斯坦夫婦;
徐光啟故居,喬家路249號,建於明萬曆年間,上下各九間,故被稱為“九間樓”,是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的故居;
宜稼堂遺址,喬家路77號,是 上海 船王鬱泰峰故居,距今180餘年曆史;
最樂堂遺址,喬家路143號,曾是明代名將、書法家喬一琦的宅院。 距離片場大約1公里,有凝和路和喬家路,這些小馬路上可能不日即將消逝,走到凝和路時,老爺爺看我拍照便和我說,“小姑娘,趕緊拍吧,這裡馬上就要拆了,能拍的時候多拍點照片!”這一句話,背後隱藏了多少歡喜與心酸,但更多的是老人家一輩子的期許終於迎來的新生活,時間不多了,若想留下老城廂的記憶,趕緊背著相機出門吧~ 老西門,高樓林立的城市之中一處隱秘的角落,即將遠去,老西門已尋不到半點煙火氣,只留下幾戶人家透出微弱的燈光,這裡曾是最 上海 的弄堂, 孔家弄、翁家弄、金家坊等路牌猶在。 如今,夜幕降臨後,看著破舊殘缺的老弄堂,唏噓感嘆一下曾經的繁華景象,可能再過一段時間,這裡便會消失蹤跡。 甜愛路、山陰路、多倫路、哈爾濱路這4條馬路均位於虹口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陳望道、茅盾等諸多文化名人在此發出聲音,為近現代 中國 文化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甜愛路、 山陰 路、 多倫 路距離非常近,大家可以一天走完。 甜愛路, 上海 最浪漫的馬路,傳說一對情侶能手牽手走完這條路,就能長久的幸福下去,僅僅500多米的馬路,記錄著過去、現在和未來幾代人的愛情故事。
“如果相愛,便攜手到老
如若錯過,求各自安好”
這是我自己對愛情的看法,
最美好的愛情,並不是轟轟烈烈、轉瞬即逝的熱情,
而是守候著另一半,慢慢地一起老去。 W Café,紅磚瓦房下最醒目的亮黃色門面和紅色郵筒,絕對是這條馬路最出片的拍照地;
甜愛路樹蔭:夏日午後,幽靜的馬路尤其適合拍人像。 甜愛咖啡:店門口有一把長凳,旁邊立著紅色郵筒,有不少新人專程來拍婚紗照。 愛情塗鴉牆:甜愛路的一側牆面為密密麻麻充滿甜意的塗鴉牆,許多愛情詩詞,其中一面牆上,有兩個開關,需要兩個人同時按下,中間的愛心燈才會亮起,如果是情侶一起去,不妨試一下~ 山陰 路,如果說甜愛路是充滿青春活力的新晉馬路,那麼與之相鄰的“ 山陰 路”確是低調且內斂的歷史文化老街,從魯迅故居到瞿秋白舊居,紅磚黛瓦、綠樹紅花,近百年的石庫門建築,老字號萬壽齋、小辰光的味道紅玫瑰食品廠、門口的修鞋匠鋪,有名人故事,也有市井煙火。 魯迅故居,魯迅在1933年搬到了這裡,3年後長眠於此;疫情期間,暫時關閉入內參觀,故居在一個小區內,小區有門禁,還好一位住戶看我們想進去就幫忙開了門。 瞿秋白舊居( 山陰 路1331弄12號),是他生前在 上海 的最後一處寓所,現為民居;
大道劇社( 山陰 路165弄17號),1931年成立於 上海 ,先後演出了《洪水》、《梁上君子》、《街頭人》等,反響很大,1938年停止了活動;
曾聯松舊址( 山陰 路145弄6號),我國國旗的誕生地。 恆豐里,典型的老石庫門建築,始建於1905年,如今也有百餘年曆史了,目前為居民區,千萬不要去打擾到裡面的居民;
大陸新村,1931年建成,是魯迅故居所在的新式里弄,與老式的石庫門房子相比,環境和居住感都會有所提升,魯迅在1933年搬到此地,當時來講,應該是很新的房子了。 紅玫瑰食品廠:小辰光的味道,有萬年青、威化巧克力、蛋捲、麥麗素。 光頭生煎:最早的一家光頭生煎,最正宗的一家了~
徐光啟故居,喬家路249號,建於明萬曆年間,上下各九間,故被稱為“九間樓”,是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的故居;
宜稼堂遺址,喬家路77號,是 上海 船王鬱泰峰故居,距今180餘年曆史;
最樂堂遺址,喬家路143號,曾是明代名將、書法家喬一琦的宅院。 距離片場大約1公里,有凝和路和喬家路,這些小馬路上可能不日即將消逝,走到凝和路時,老爺爺看我拍照便和我說,“小姑娘,趕緊拍吧,這裡馬上就要拆了,能拍的時候多拍點照片!”這一句話,背後隱藏了多少歡喜與心酸,但更多的是老人家一輩子的期許終於迎來的新生活,時間不多了,若想留下老城廂的記憶,趕緊背著相機出門吧~ 老西門,高樓林立的城市之中一處隱秘的角落,即將遠去,老西門已尋不到半點煙火氣,只留下幾戶人家透出微弱的燈光,這裡曾是最 上海 的弄堂, 孔家弄、翁家弄、金家坊等路牌猶在。 如今,夜幕降臨後,看著破舊殘缺的老弄堂,唏噓感嘆一下曾經的繁華景象,可能再過一段時間,這裡便會消失蹤跡。 甜愛路、山陰路、多倫路、哈爾濱路這4條馬路均位於虹口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陳望道、茅盾等諸多文化名人在此發出聲音,為近現代 中國 文化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甜愛路、 山陰 路、 多倫 路距離非常近,大家可以一天走完。 甜愛路, 上海 最浪漫的馬路,傳說一對情侶能手牽手走完這條路,就能長久的幸福下去,僅僅500多米的馬路,記錄著過去、現在和未來幾代人的愛情故事。
“如果相愛,便攜手到老
如若錯過,求各自安好”
這是我自己對愛情的看法,
最美好的愛情,並不是轟轟烈烈、轉瞬即逝的熱情,
而是守候著另一半,慢慢地一起老去。 W Café,紅磚瓦房下最醒目的亮黃色門面和紅色郵筒,絕對是這條馬路最出片的拍照地;
甜愛路樹蔭:夏日午後,幽靜的馬路尤其適合拍人像。 甜愛咖啡:店門口有一把長凳,旁邊立著紅色郵筒,有不少新人專程來拍婚紗照。 愛情塗鴉牆:甜愛路的一側牆面為密密麻麻充滿甜意的塗鴉牆,許多愛情詩詞,其中一面牆上,有兩個開關,需要兩個人同時按下,中間的愛心燈才會亮起,如果是情侶一起去,不妨試一下~ 山陰 路,如果說甜愛路是充滿青春活力的新晉馬路,那麼與之相鄰的“ 山陰 路”確是低調且內斂的歷史文化老街,從魯迅故居到瞿秋白舊居,紅磚黛瓦、綠樹紅花,近百年的石庫門建築,老字號萬壽齋、小辰光的味道紅玫瑰食品廠、門口的修鞋匠鋪,有名人故事,也有市井煙火。 魯迅故居,魯迅在1933年搬到了這裡,3年後長眠於此;疫情期間,暫時關閉入內參觀,故居在一個小區內,小區有門禁,還好一位住戶看我們想進去就幫忙開了門。 瞿秋白舊居( 山陰 路1331弄12號),是他生前在 上海 的最後一處寓所,現為民居;
大道劇社( 山陰 路165弄17號),1931年成立於 上海 ,先後演出了《洪水》、《梁上君子》、《街頭人》等,反響很大,1938年停止了活動;
曾聯松舊址( 山陰 路145弄6號),我國國旗的誕生地。 恆豐里,典型的老石庫門建築,始建於1905年,如今也有百餘年曆史了,目前為居民區,千萬不要去打擾到裡面的居民;
大陸新村,1931年建成,是魯迅故居所在的新式里弄,與老式的石庫門房子相比,環境和居住感都會有所提升,魯迅在1933年搬到此地,當時來講,應該是很新的房子了。 紅玫瑰食品廠:小辰光的味道,有萬年青、威化巧克力、蛋捲、麥麗素。 光頭生煎:最早的一家光頭生煎,最正宗的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