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一懷暖陽 舞一袖秋風~~《西歐篇》——浪漫花都巴黎凡爾賽宮-艾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法國上)
↑巴黎 ↑巴黎 ↑巴黎 亞歷山大 三世橋不論是橋頭、橋尾的雕塑,還是橋身白色、金色的搭配,一種華麗卻不浮誇的美,令人念念難忘。 ↑巴黎 協和橋——協和橋是介於協和廣場和奧賽堤道之間的橋,是目前 巴黎 市內交通流量最大的橋梁,初建於1788~1791年,用摧毀巴士底獄的石塊建成。過去曾稱為路易十六橋、革命橋、協和橋,波旁復辟時期(1814年)復稱路易十六橋,1830年再度恢復協和橋名稱,直至今日。 ↑巴黎 ↑協和廣場 協和廣場位於 巴黎 市中心,塞納 河北 岸,香榭麗舍大道中段,是 法國 最著名的廣場,18世紀由國王路易十五下令營建。建造之初是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無上的皇權,取名“路易十五廣場”。 法國 大革命期間,這裡曾被稱為革命廣場,是行刑的場所,被 法國 人民當作展示王權毀滅的舞臺。國王路易十六及王后、羅蘭夫人、羅伯斯庇爾都在此被送上了斷頭臺。1795年改稱“協和廣場”,1840年重新整修,形成了這樣的規模。廣場呈八角形,中央矗立著 埃及 方尖碑,是由 埃及 總督贈送給查理五世的。方尖碑是由整塊的粉紅色花崗岩雕出來的,上面刻滿了 埃及 象形文字,贊頌 埃及 法老的豐功偉績。廣場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徵著 法國 的8 大城 市。
從這裡可以環顧許多 巴黎 美景:香榭麗舍大道、凱旋門、杜樂麗花園、盧浮宮等。 ↑巴黎 ↑協和廣場 廣場正中心矗立著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曆史的 埃及 方尖碑,這是1831年由 埃及 總督穆罕默德· 阿裡 (Muhammad Ali)贈送給 法國 的,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古 埃及 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跡。當初運輸這塊23米高,230噸重,由一塊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崗岩雕琢而成的方尖碑,可謂是大費周折。從 埃及 盧克索 到 法國 巴黎 一路的千難萬險千波萬折可以成就一篇空前絕後的英雄史詩。最終,這座方尖碑在經歷了兩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後於1836年十月運抵 法國 。路易-菲利普把這座方尖碑當作他在保皇派和 共和 黨之間政治中立的象徵標誌立在了協和廣場上。這座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被雕成後一直與它的孿生兄弟 ——另一塊一模一樣的尖碑一起一左一右的守護在 埃及 盧克索 的底比斯神廟的大門兩側。 碑身縱向刻有三行古 埃及 象形文字,記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及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人們在安置方尖碑時還開發出了它的另一個功用:它成為了一個巨形日晷的晷針,而協和廣場則成了“晷面”。每天隨著日移地轉,方尖碑在協和廣場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時間,時間又一點一滴靜靜地凝集成歷史,沉澱下別樣的美麗。 ↑協和廣場 河神噴泉 ↑協和廣場 協和廣場噴泉
在1835至1840年之間,協和廣場上又增設了兩個場景宏大的噴泉,和一些裝飾華麗的紀念碑。紀念碑以船首圖案裝飾,是 巴黎 城的象徵。兩個噴泉則是著意體現當時 法國 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運技術。實際上這兩個噴泉只是 羅馬 的 聖彼得 廣場噴泉的仿製品,廣場的北邊是河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廣場的南邊是海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mers)。 ↑協和廣場 兩側各有一個三層噴水池,噴水 池上 有6個精美的青銅雕美人魚,手中各抱一條魚,從魚嘴中噴出幾米高的水柱,水花飛濺,宛若飄紗。
噴泉遠看像一反一正的兩隻巨蝶,實際上這兩座噴泉就是兩組滿佈噴口並日夜長噴的大型組雕。每座噴泉的噴口都多得無法記數,在圓形的水池中,一群大於真人的祼體女神各抱金色的鯉魚、海豚等沿池一圈,魚、豚的大嘴都有一股揚高數米的噴泉向中心的細雕斜噴,中心組雕上的噴口更多,或向上噴射、或向下噴涌,一派萬泉齊噴的景觀。
“河神噴泉”中心的上下兩組雕塑以河為主,上層是幾個赤裸稚嫩、人見人愛的小天使戲水,下層是三位大於真人的姿態各異、上半身赤裸、著綠色長袍的仙女簇擁著美麗的萊茵河女神,她們是懷抱葡萄的收穫仙子、手捧鮮花的愛情仙子和象徵甜蜜的水果仙子。雍容華貴的萊茵河女神與她們倚一飾滿金色浮雕的圓柱圍坐一圈,圓柱上鑲滿浮雕的碟形噴台,噴臺上的浮雕由一圈金色的諸神頭像組成,每尊頭像的兩邊均刻有流動凹槽,恰似頭像流動的長髮。
“海神噴泉”的設計、形式與“河神噴泉”無異,只是所有人物的動態不一樣。三仙子是與海洋的珍珠仙子、貝殼仙子和珊瑚仙子,主神是男性的大西洋海神。 ↑協和廣場 海神 ↑協和廣場 廣場的北面二座樓,左側是克裡雍大飯店( 法國 在此承認 美國 獨立),右側是海軍府。 ↑協和廣場 城市雕像
在廣場的四面八方分別矗立著八個代表19世紀 法國 最大的八個城市的雕像, 西北 是 魯昂 、 佈雷斯特 , 東北 是 里爾 、 斯特拉斯堡 ,西南是 波爾多 、 南特 ,東南是 馬賽 、 里昂 。 ↑協和廣場 馬利的駿馬
矗立於香榭麗舍田園大道入口處,由雕塑家庫斯圖(Coustou)最初為太陽王路易十四位於馬利樂華的離宮花園所雕造。太陽王路易十四決定在位於 巴黎 西邊十五公里的馬利樂華小城為自己興建一座比凡爾塞宮更為隱秘的離宮,設計師在廣闊的離宮花園裡建造了眾多華美的噴泉水池與雕塑。1794年這座雕像被從馬利樂華的宮廷花園裡運送到 巴黎 ,而後被安放在協和廣場上。今天矗立在廣場上的這座雕像是複製品,真品則保藏在盧浮宮裡。 ↑巴黎 ↑塞納河 協和橋——協和橋建於1791年,由 巴黎 路橋學校(Ecole des Ponts et Chaussées)的奠基人貝豪奈設計。築橋的一部分石料來自於拆毀的巴士底獄,使得“人民可以每日踐踏舊日城堡”。1810年,拿破侖把戰場上犧牲的將軍們的雕像立在橋柱上。1828年,王權復辟後文武大臣們的雕像取代了將軍和軍人們。這些巨型白色 大理 石的雕像的重量使橋體不堪重負而出現安全隱患,1832年他們被移到 凡爾賽 城堡。
隨著歷史的行進,該橋被賦予不同的名字。最後的協和(Concorde)的名字確定於1830年。1930-1932年在保留原有建築風格的情況下協和橋面被拓寬,橋兩頭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和波旁宮(Palais Bourbon)的美麗景色從此一覽無餘。 ↑塞納河 ↑巴黎 ↑巴黎 聖日耳曼大道是 巴黎 一條主要街道,得名於聖日耳曼德佩修道院,位於塞納 河南 岸。大道周邊的地區也指聖日耳曼區。該路呈弧形,東起聖路易島邊緣的薩利橋,西到通向協和廣場的協和橋,穿越 巴黎 第五區、 巴黎 第六區和 巴黎 第七區。在聖日耳曼大道的中段,與南北走向的聖米歇爾大道交匯。聖日耳曼大道最著名的是穿越聖日耳曼德佩區的這一段,也是它得名的那一段。 ↑巴黎 ↑巴黎 ↑巴黎 ↑巴黎 ↑巴黎 ↑巴黎 巴黎 街頭,咖啡館隨處可見,它是 巴黎 人生活的一部分。 巴黎 最古老的咖啡館,那是自17世紀開業的,並保持營業至今。19世紀到20世紀初,一些咖啡館因為得到 巴黎 文學和知識精英的光顧而聞名。今天,這些經典的咖啡館依然生機勃勃,有的還被列入受保護的歷史古跡。
↑雙叟咖啡館 聖日耳曼德佩區是 巴黎 比較文藝範的區域,建築比較老舊。這裡也是白領出沒比較多的地方,很有小資情調。來 巴黎 不得不去的五家咖啡廳之——花神咖啡館和雙叟咖啡館就隔一條馬路。 ↑巴黎 (上下圖右角)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位於 巴黎 第六區聖日耳曼大道和聖伯努瓦街(Rue St. Benoit)轉角,於1887年開業,是Saint-Germain-des-prés區域有名的咖啡店。 以古 羅馬 女神Flore為名,自1887年創立至今。是 巴黎 三大咖啡館之一。這座位於 巴黎 左岸的咖啡館見證了歷史上很多重要的時刻——它是“存在主義”的啟蒙地,它是超現實主義的誕生地,它還曾是徐志摩散文中的咖啡館。咖啡館漂亮、乾凈,食材非常新鮮,但價格較高。
“啊!花神咖啡館--我在 巴黎 時,它就是我的家。”──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Lauren.Bacall
“花神,就是咖啡館,最道地的咖啡館!”── 法國 影壇傳奇天后凱薩琳·丹妮弗
1994年,花神咖啡館開始創立它自己的文學獎項——花神文學大獎,來激勵當代 法國 文學的新秀們。除了現金獎勵,獲獎者還可以在這裡免費享用一年的白葡萄酒Pouilly-Fume。
花神咖啡館招待過不少知名的國家領袖或皇親國戚(儘管當時尚未成名),像是周恩來(1926)、鐵托(1936)、 沙特阿拉伯 的莎拉雅王妃(1965)、前 越南 國王保大(1965)。
徐志摩曾這樣說道:“與 巴黎 人一起靜坐在花神咖啡館里,沉溺在濃濃的咖啡香中,靈感便伴隨著氤氳而來。”來到 巴黎 的你,何不在這裡與 巴黎 來一場約會呢?跟著薩特和西蒙·波伏娃,在花神咖啡廳與 巴黎 約會 ,薩特與西蒙·波伏娃常常再此出現,薩特當初很喜愛就著這兒的清幽併在現磨咖啡刺激性下瘋狂髙速創作。他的《存在與虛無》就是說在花神咖啡館寫成的,乃至二戰剛開始後對他的徵召入伍令全是在花神咖啡館送至他手上的。在薩特們的陶冶之中,花神咖啡館變成影響力極大的文學類咖啡館,乃至也有文學類學業獎學金,而且在二樓上為得獎者保存專用型坐位一年。
地址:
172, boulevard Saint Germain, 75006 Paris, France
到達方式:
地鐵4號線至St-Germain des Prés站,10號線至Mabillon站 ↑巴黎 雙叟咖啡館 Les Deux Margots——始建於1812,也叫雙偶咖啡館,咖啡廳的名字來自於柱子上的兩個 中國 買辦的木製雕像。咖啡館位於左岸的聖日耳曼德佩區。曾經是 巴黎 文學和知識精英聚集地。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西蒙·波娃和薩特等知識分子,歐內斯特·海明威等年輕作家,加繆和畢加索也是這裡的常客。現在也會時不時偶遇各路明星。
咖啡館開業於1812年,自1933年以來,咖啡館每年會向 法國 小說頒發雙偶文學獎。
地址:
6 Place Saint-Germain des Prés, 75006 Paris France
到達方式:
地鐵至St-Germain des Prés站下車後,步行約1分鐘即可到達。 ↑巴黎
從這裡可以環顧許多 巴黎 美景:香榭麗舍大道、凱旋門、杜樂麗花園、盧浮宮等。 ↑巴黎 ↑協和廣場 廣場正中心矗立著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曆史的 埃及 方尖碑,這是1831年由 埃及 總督穆罕默德· 阿裡 (Muhammad Ali)贈送給 法國 的,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古 埃及 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跡。當初運輸這塊23米高,230噸重,由一塊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崗岩雕琢而成的方尖碑,可謂是大費周折。從 埃及 盧克索 到 法國 巴黎 一路的千難萬險千波萬折可以成就一篇空前絕後的英雄史詩。最終,這座方尖碑在經歷了兩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後於1836年十月運抵 法國 。路易-菲利普把這座方尖碑當作他在保皇派和 共和 黨之間政治中立的象徵標誌立在了協和廣場上。這座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被雕成後一直與它的孿生兄弟 ——另一塊一模一樣的尖碑一起一左一右的守護在 埃及 盧克索 的底比斯神廟的大門兩側。 碑身縱向刻有三行古 埃及 象形文字,記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及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人們在安置方尖碑時還開發出了它的另一個功用:它成為了一個巨形日晷的晷針,而協和廣場則成了“晷面”。每天隨著日移地轉,方尖碑在協和廣場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時間,時間又一點一滴靜靜地凝集成歷史,沉澱下別樣的美麗。 ↑協和廣場 河神噴泉 ↑協和廣場 協和廣場噴泉
在1835至1840年之間,協和廣場上又增設了兩個場景宏大的噴泉,和一些裝飾華麗的紀念碑。紀念碑以船首圖案裝飾,是 巴黎 城的象徵。兩個噴泉則是著意體現當時 法國 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運技術。實際上這兩個噴泉只是 羅馬 的 聖彼得 廣場噴泉的仿製品,廣場的北邊是河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廣場的南邊是海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mers)。 ↑協和廣場 兩側各有一個三層噴水池,噴水 池上 有6個精美的青銅雕美人魚,手中各抱一條魚,從魚嘴中噴出幾米高的水柱,水花飛濺,宛若飄紗。
噴泉遠看像一反一正的兩隻巨蝶,實際上這兩座噴泉就是兩組滿佈噴口並日夜長噴的大型組雕。每座噴泉的噴口都多得無法記數,在圓形的水池中,一群大於真人的祼體女神各抱金色的鯉魚、海豚等沿池一圈,魚、豚的大嘴都有一股揚高數米的噴泉向中心的細雕斜噴,中心組雕上的噴口更多,或向上噴射、或向下噴涌,一派萬泉齊噴的景觀。
“河神噴泉”中心的上下兩組雕塑以河為主,上層是幾個赤裸稚嫩、人見人愛的小天使戲水,下層是三位大於真人的姿態各異、上半身赤裸、著綠色長袍的仙女簇擁著美麗的萊茵河女神,她們是懷抱葡萄的收穫仙子、手捧鮮花的愛情仙子和象徵甜蜜的水果仙子。雍容華貴的萊茵河女神與她們倚一飾滿金色浮雕的圓柱圍坐一圈,圓柱上鑲滿浮雕的碟形噴台,噴臺上的浮雕由一圈金色的諸神頭像組成,每尊頭像的兩邊均刻有流動凹槽,恰似頭像流動的長髮。
“海神噴泉”的設計、形式與“河神噴泉”無異,只是所有人物的動態不一樣。三仙子是與海洋的珍珠仙子、貝殼仙子和珊瑚仙子,主神是男性的大西洋海神。 ↑協和廣場 海神 ↑協和廣場 廣場的北面二座樓,左側是克裡雍大飯店( 法國 在此承認 美國 獨立),右側是海軍府。 ↑協和廣場 城市雕像
在廣場的四面八方分別矗立著八個代表19世紀 法國 最大的八個城市的雕像, 西北 是 魯昂 、 佈雷斯特 , 東北 是 里爾 、 斯特拉斯堡 ,西南是 波爾多 、 南特 ,東南是 馬賽 、 里昂 。 ↑協和廣場 馬利的駿馬
矗立於香榭麗舍田園大道入口處,由雕塑家庫斯圖(Coustou)最初為太陽王路易十四位於馬利樂華的離宮花園所雕造。太陽王路易十四決定在位於 巴黎 西邊十五公里的馬利樂華小城為自己興建一座比凡爾塞宮更為隱秘的離宮,設計師在廣闊的離宮花園裡建造了眾多華美的噴泉水池與雕塑。1794年這座雕像被從馬利樂華的宮廷花園裡運送到 巴黎 ,而後被安放在協和廣場上。今天矗立在廣場上的這座雕像是複製品,真品則保藏在盧浮宮裡。 ↑巴黎 ↑塞納河 協和橋——協和橋建於1791年,由 巴黎 路橋學校(Ecole des Ponts et Chaussées)的奠基人貝豪奈設計。築橋的一部分石料來自於拆毀的巴士底獄,使得“人民可以每日踐踏舊日城堡”。1810年,拿破侖把戰場上犧牲的將軍們的雕像立在橋柱上。1828年,王權復辟後文武大臣們的雕像取代了將軍和軍人們。這些巨型白色 大理 石的雕像的重量使橋體不堪重負而出現安全隱患,1832年他們被移到 凡爾賽 城堡。
隨著歷史的行進,該橋被賦予不同的名字。最後的協和(Concorde)的名字確定於1830年。1930-1932年在保留原有建築風格的情況下協和橋面被拓寬,橋兩頭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和波旁宮(Palais Bourbon)的美麗景色從此一覽無餘。 ↑塞納河 ↑巴黎 ↑巴黎 聖日耳曼大道是 巴黎 一條主要街道,得名於聖日耳曼德佩修道院,位於塞納 河南 岸。大道周邊的地區也指聖日耳曼區。該路呈弧形,東起聖路易島邊緣的薩利橋,西到通向協和廣場的協和橋,穿越 巴黎 第五區、 巴黎 第六區和 巴黎 第七區。在聖日耳曼大道的中段,與南北走向的聖米歇爾大道交匯。聖日耳曼大道最著名的是穿越聖日耳曼德佩區的這一段,也是它得名的那一段。 ↑巴黎 ↑巴黎 ↑巴黎 ↑巴黎 ↑巴黎 ↑巴黎 巴黎 街頭,咖啡館隨處可見,它是 巴黎 人生活的一部分。 巴黎 最古老的咖啡館,那是自17世紀開業的,並保持營業至今。19世紀到20世紀初,一些咖啡館因為得到 巴黎 文學和知識精英的光顧而聞名。今天,這些經典的咖啡館依然生機勃勃,有的還被列入受保護的歷史古跡。
↑雙叟咖啡館 聖日耳曼德佩區是 巴黎 比較文藝範的區域,建築比較老舊。這裡也是白領出沒比較多的地方,很有小資情調。來 巴黎 不得不去的五家咖啡廳之——花神咖啡館和雙叟咖啡館就隔一條馬路。 ↑巴黎 (上下圖右角)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位於 巴黎 第六區聖日耳曼大道和聖伯努瓦街(Rue St. Benoit)轉角,於1887年開業,是Saint-Germain-des-prés區域有名的咖啡店。 以古 羅馬 女神Flore為名,自1887年創立至今。是 巴黎 三大咖啡館之一。這座位於 巴黎 左岸的咖啡館見證了歷史上很多重要的時刻——它是“存在主義”的啟蒙地,它是超現實主義的誕生地,它還曾是徐志摩散文中的咖啡館。咖啡館漂亮、乾凈,食材非常新鮮,但價格較高。
“啊!花神咖啡館--我在 巴黎 時,它就是我的家。”──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Lauren.Bacall
“花神,就是咖啡館,最道地的咖啡館!”── 法國 影壇傳奇天后凱薩琳·丹妮弗
1994年,花神咖啡館開始創立它自己的文學獎項——花神文學大獎,來激勵當代 法國 文學的新秀們。除了現金獎勵,獲獎者還可以在這裡免費享用一年的白葡萄酒Pouilly-Fume。
花神咖啡館招待過不少知名的國家領袖或皇親國戚(儘管當時尚未成名),像是周恩來(1926)、鐵托(1936)、 沙特阿拉伯 的莎拉雅王妃(1965)、前 越南 國王保大(1965)。
徐志摩曾這樣說道:“與 巴黎 人一起靜坐在花神咖啡館里,沉溺在濃濃的咖啡香中,靈感便伴隨著氤氳而來。”來到 巴黎 的你,何不在這裡與 巴黎 來一場約會呢?跟著薩特和西蒙·波伏娃,在花神咖啡廳與 巴黎 約會 ,薩特與西蒙·波伏娃常常再此出現,薩特當初很喜愛就著這兒的清幽併在現磨咖啡刺激性下瘋狂髙速創作。他的《存在與虛無》就是說在花神咖啡館寫成的,乃至二戰剛開始後對他的徵召入伍令全是在花神咖啡館送至他手上的。在薩特們的陶冶之中,花神咖啡館變成影響力極大的文學類咖啡館,乃至也有文學類學業獎學金,而且在二樓上為得獎者保存專用型坐位一年。
地址:
172, boulevard Saint Germain, 75006 Paris, France
到達方式:
地鐵4號線至St-Germain des Prés站,10號線至Mabillon站 ↑巴黎 雙叟咖啡館 Les Deux Margots——始建於1812,也叫雙偶咖啡館,咖啡廳的名字來自於柱子上的兩個 中國 買辦的木製雕像。咖啡館位於左岸的聖日耳曼德佩區。曾經是 巴黎 文學和知識精英聚集地。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西蒙·波娃和薩特等知識分子,歐內斯特·海明威等年輕作家,加繆和畢加索也是這裡的常客。現在也會時不時偶遇各路明星。
咖啡館開業於1812年,自1933年以來,咖啡館每年會向 法國 小說頒發雙偶文學獎。
地址:
6 Place Saint-Germain des Prés, 75006 Paris France
到達方式:
地鐵至St-Germain des Prés站下車後,步行約1分鐘即可到達。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