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眼即百年-在意大利穿越時間的旅程
這座怪獸花園建於16世紀,由一位名叫Vicino Orsini的貴族和當時偉大的建築師Pirro Ligorio一同打造。年代久遠,據傳說是為了紀念故去亡妻,表達無盡思念。有人懷疑這種說法的真實性,證據是面對亡妻建造一座如此怪異、恐怖的花園簡直不通人情!但當我真的走進這座怪物主宰的土地,面對著眼前的食人魔、海怪、獅身像、三頭獸時,我在想,也許公爵就是為了讓神、魔、怪、妖一同守護愛妻的靈魂不被打擾,亦或是只有這樣的雕像才能抒發出失去愛妻後內心無比的撕裂與痛苦。
所有雕像的原料都採自當地的火山石,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非這座惡魔之口莫屬。大概五米高的巨型臉龐面目錚掙,雙眼好似兩個魔窟,張開血盆大口,清晰的看到兩顆獠牙。而這張大口也是入口,膽大者可以走進去,至於後果,只能請君自負。 這讓我想到 羅馬 的真理之口,但眼前這尊顯然更具震懾。真理之口只是讓手消失在視線里,就已經讓人心生恐懼,而這裡的大嘴卻是生生可以活吞整個肉身,怎能不讓人更加膽戰心驚。
據說達利曾在這裡找到靈感,前文提到的 法國 藝術家聖法勒在建造塔羅花園以前也曾參觀這裡,被這裡巨大的怪獸震撼。 ↑錫耶納 ↑錫耶納 ↑錫耶納 之後我們來到了 錫耶納 ,又回到了被文藝復興光環包裹的藝術正史。當然這裡的成就遠遠比不上五十公里以外的 佛羅倫薩 ,但因為剛剛離開怪獸花園的緣故,視線擺脫了荒誕猙獰的火山石雕,一下子回到細膩光滑的 大理 石雕、精細無比的教堂壁畫,頓時感到強烈的對比與衝突。
文藝復興用透視、用解剖學、用光影打破了中世紀的刻板,更肆無忌憚的追求人性之美。但同一時期的怪獸花園偏偏選擇挑戰,用相反的方式挑戰當時的審美,這其中的膽量,更讓人覺得不可想象。
↑錫耶納 ↑錫耶納 ↑錫耶納 [六]尋找梅斯的家在 佛羅倫薩 開車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到處是禁區,不好停車,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車停在城外。所以我們預訂了老城以北的一間民宿,有院子,免費停車,步行到達聖母百花大教堂也不過二十分鐘的距離。
迎接我們的是一個五十多歲模樣的男人。他微微駝背、頭髮稀鬆、穿一件駝色休閑西裝、斜背著電腦包,看起來像一個略顯孤僻的教授。他不緊不慢的介紹了他的房子,然後指指天花板,說道:“嘿嘿,我一個人就住在樓上。”情節有點像恐怖電影里一個奇怪單身教授的圈套,讓人略顯緊張。
“教授”離開了,我趴在門上聽了聽動靜,毫無聲響。準備鎖門時,徹底傻眼了,大門從上到下有四道滑鎖,大小各異、形態各樣。這是要幹嘛!不會深更半夜……算了,不敢想了,睡覺。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
深夜,奇怪的事又發生了。大概二十三點左右,正在上網的我發現,突然,網斷了。敏感的神經又警覺起來,這是要先切斷網絡後下手呀……!還好,故事沒有發生,第二天清晨我還活蹦亂跳著。
雖然接下來的幾天每天深夜斷網,清晨恢復,但好在我們還是平平安安的渡過了。神秘的“教授”沒有出現,神秘的四道門鎖沒有破解,神秘的半夜丟網事件也沒有好轉。
但這次我們住在 佛羅倫薩 可不是為了破解“教授”謎團的,而是為了尋找另一位教授的家。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 車開到科爾托納時,雲團正大朵大朵的掛在湛藍的天上,像蓬鬆的棉花糖。這是 托斯卡納 地區的一座小城,原本和眾多的小城一樣普通,但卻因為一個 美國 人變得名聲大噪。這個 美國 人名叫弗朗西絲· 梅斯 (Frances Mayes),是 舊金山 州立大學的教授、詩人和作家,她的作品《 托斯卡納 艷陽下》不僅風靡全球,還讓慢活風潮席卷了西方世界。
1990年,她為了擺脫工作、婚姻的壓力,隻身前往 意大利 ,用大部分積蓄購買了一棟上百年的老房子,在這裡勞作、種植,體會四季變換,細品流逝時光。1996年,一本如日記般記錄這段生活的書出版,迅速成為《 紐約 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
這次來到科爾托納,我想找找她的家,親眼看看那棟神奇的房子——巴瑪蘇羅。 小城裡正在舉行傳統的弓弩大賽。身穿傳統服飾的勇士們在敲響的鼓聲和舞動的旗幟中走向中心廣場,他們在圍觀人群的驚呼聲中把弩箭一次次射向靶心。繞過熱鬧的儀式,穿出小鎮的中心,沿著一條不起眼的小路,走到山背後,一座杏黃色的老建築在路邊矗立,沒錯,就是它,它就是巴瑪蘇羅。
巴瑪蘇羅是由巴瑪(bramara,渴望)和蘇羅(sole,太陽)兩個詞構成,“渴望陽光”是 梅斯 自己筆下的內心渴望。這棟建築就像一輪 托斯卡納 大地上的太陽,熾熱著,改變了一個作家的一生,也影響了世界上數不清的讀者。
有一些人三三兩兩的尋覓而來,在緊閉的鐵門前看看這棟房子和門前的聖母 瑪利亞 神龕。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悄悄的來,悄悄的走,生怕打擾了巴瑪蘇羅和心中恬靜的 托斯卡納 生活。
[七]另一幅《最後的晚餐》到達 米蘭 後先吃了一頓正宗的 四川 火鍋,在西餐包圍的世界里,火鍋總有一種超越味覺的力量,讓你感覺到家的懷抱。被味蕾刺激的腎上腺素飆升,連連贊嘆,這頓晚餐,舒服!
吃完晚餐連忙在手機上查閱另一個晚餐的預定結果,可惜它只能看不能吃,沒錯,它就是達 芬奇 的名作《最後的晚餐》。提前三個星期預定門票,但還是被告知太晚了,只能碰碰運氣,看看隨意的 意大利 人還會不會放票。結果人已到 米蘭 ,票還是沒有。熱心的票務代理服務人員告訴我,可以再去現場碰碰運氣,因為前幾日有人意外在門口買到了參觀的門票。 ↑米蘭 ↑米蘭 ↑米蘭 總是賭運氣可不是我的作風,但我還是動身出發了,來到了聖母 瑪利亞 修道院。可惜還沒進到票務中心就看到了A4紙打印的通知,票已全部售完。
沒緣分呀,那就算了吧,反正幾天前達 芬奇 的故鄉 芬奇 小鎮也去了,他那超強的跨界能力也領略了,這頓《最後的晚餐》就不吃了吧。
沿著大路向前走,在街邊點了一杯咖啡,體會一下 意大利 人是如何靠濃郁的咖啡因激活一天的。對面又是一間教堂,喝完咖啡踱步過街,隨意的進去轉轉。原本對 米蘭 的教堂是沒有什麼期待的,沒想到一進去就傻眼了。鋪天蓋地的壁畫依據建築結構畫的密密麻麻,幅幅配色鮮艷,個個構圖精巧,一下子映入眼帘,讓人瞬間暈眩。 ↑米蘭 ↑米蘭 ↑米蘭
所有雕像的原料都採自當地的火山石,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非這座惡魔之口莫屬。大概五米高的巨型臉龐面目錚掙,雙眼好似兩個魔窟,張開血盆大口,清晰的看到兩顆獠牙。而這張大口也是入口,膽大者可以走進去,至於後果,只能請君自負。 這讓我想到 羅馬 的真理之口,但眼前這尊顯然更具震懾。真理之口只是讓手消失在視線里,就已經讓人心生恐懼,而這裡的大嘴卻是生生可以活吞整個肉身,怎能不讓人更加膽戰心驚。
據說達利曾在這裡找到靈感,前文提到的 法國 藝術家聖法勒在建造塔羅花園以前也曾參觀這裡,被這裡巨大的怪獸震撼。 ↑錫耶納 ↑錫耶納 ↑錫耶納 之後我們來到了 錫耶納 ,又回到了被文藝復興光環包裹的藝術正史。當然這裡的成就遠遠比不上五十公里以外的 佛羅倫薩 ,但因為剛剛離開怪獸花園的緣故,視線擺脫了荒誕猙獰的火山石雕,一下子回到細膩光滑的 大理 石雕、精細無比的教堂壁畫,頓時感到強烈的對比與衝突。
文藝復興用透視、用解剖學、用光影打破了中世紀的刻板,更肆無忌憚的追求人性之美。但同一時期的怪獸花園偏偏選擇挑戰,用相反的方式挑戰當時的審美,這其中的膽量,更讓人覺得不可想象。
↑錫耶納 ↑錫耶納 ↑錫耶納 [六]尋找梅斯的家在 佛羅倫薩 開車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到處是禁區,不好停車,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車停在城外。所以我們預訂了老城以北的一間民宿,有院子,免費停車,步行到達聖母百花大教堂也不過二十分鐘的距離。
迎接我們的是一個五十多歲模樣的男人。他微微駝背、頭髮稀鬆、穿一件駝色休閑西裝、斜背著電腦包,看起來像一個略顯孤僻的教授。他不緊不慢的介紹了他的房子,然後指指天花板,說道:“嘿嘿,我一個人就住在樓上。”情節有點像恐怖電影里一個奇怪單身教授的圈套,讓人略顯緊張。
“教授”離開了,我趴在門上聽了聽動靜,毫無聲響。準備鎖門時,徹底傻眼了,大門從上到下有四道滑鎖,大小各異、形態各樣。這是要幹嘛!不會深更半夜……算了,不敢想了,睡覺。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
深夜,奇怪的事又發生了。大概二十三點左右,正在上網的我發現,突然,網斷了。敏感的神經又警覺起來,這是要先切斷網絡後下手呀……!還好,故事沒有發生,第二天清晨我還活蹦亂跳著。
雖然接下來的幾天每天深夜斷網,清晨恢復,但好在我們還是平平安安的渡過了。神秘的“教授”沒有出現,神秘的四道門鎖沒有破解,神秘的半夜丟網事件也沒有好轉。
但這次我們住在 佛羅倫薩 可不是為了破解“教授”謎團的,而是為了尋找另一位教授的家。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 車開到科爾托納時,雲團正大朵大朵的掛在湛藍的天上,像蓬鬆的棉花糖。這是 托斯卡納 地區的一座小城,原本和眾多的小城一樣普通,但卻因為一個 美國 人變得名聲大噪。這個 美國 人名叫弗朗西絲· 梅斯 (Frances Mayes),是 舊金山 州立大學的教授、詩人和作家,她的作品《 托斯卡納 艷陽下》不僅風靡全球,還讓慢活風潮席卷了西方世界。
1990年,她為了擺脫工作、婚姻的壓力,隻身前往 意大利 ,用大部分積蓄購買了一棟上百年的老房子,在這裡勞作、種植,體會四季變換,細品流逝時光。1996年,一本如日記般記錄這段生活的書出版,迅速成為《 紐約 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
這次來到科爾托納,我想找找她的家,親眼看看那棟神奇的房子——巴瑪蘇羅。 小城裡正在舉行傳統的弓弩大賽。身穿傳統服飾的勇士們在敲響的鼓聲和舞動的旗幟中走向中心廣場,他們在圍觀人群的驚呼聲中把弩箭一次次射向靶心。繞過熱鬧的儀式,穿出小鎮的中心,沿著一條不起眼的小路,走到山背後,一座杏黃色的老建築在路邊矗立,沒錯,就是它,它就是巴瑪蘇羅。
巴瑪蘇羅是由巴瑪(bramara,渴望)和蘇羅(sole,太陽)兩個詞構成,“渴望陽光”是 梅斯 自己筆下的內心渴望。這棟建築就像一輪 托斯卡納 大地上的太陽,熾熱著,改變了一個作家的一生,也影響了世界上數不清的讀者。
有一些人三三兩兩的尋覓而來,在緊閉的鐵門前看看這棟房子和門前的聖母 瑪利亞 神龕。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悄悄的來,悄悄的走,生怕打擾了巴瑪蘇羅和心中恬靜的 托斯卡納 生活。
[七]另一幅《最後的晚餐》到達 米蘭 後先吃了一頓正宗的 四川 火鍋,在西餐包圍的世界里,火鍋總有一種超越味覺的力量,讓你感覺到家的懷抱。被味蕾刺激的腎上腺素飆升,連連贊嘆,這頓晚餐,舒服!
吃完晚餐連忙在手機上查閱另一個晚餐的預定結果,可惜它只能看不能吃,沒錯,它就是達 芬奇 的名作《最後的晚餐》。提前三個星期預定門票,但還是被告知太晚了,只能碰碰運氣,看看隨意的 意大利 人還會不會放票。結果人已到 米蘭 ,票還是沒有。熱心的票務代理服務人員告訴我,可以再去現場碰碰運氣,因為前幾日有人意外在門口買到了參觀的門票。 ↑米蘭 ↑米蘭 ↑米蘭 總是賭運氣可不是我的作風,但我還是動身出發了,來到了聖母 瑪利亞 修道院。可惜還沒進到票務中心就看到了A4紙打印的通知,票已全部售完。
沒緣分呀,那就算了吧,反正幾天前達 芬奇 的故鄉 芬奇 小鎮也去了,他那超強的跨界能力也領略了,這頓《最後的晚餐》就不吃了吧。
沿著大路向前走,在街邊點了一杯咖啡,體會一下 意大利 人是如何靠濃郁的咖啡因激活一天的。對面又是一間教堂,喝完咖啡踱步過街,隨意的進去轉轉。原本對 米蘭 的教堂是沒有什麼期待的,沒想到一進去就傻眼了。鋪天蓋地的壁畫依據建築結構畫的密密麻麻,幅幅配色鮮艷,個個構圖精巧,一下子映入眼帘,讓人瞬間暈眩。 ↑米蘭 ↑米蘭 ↑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