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聖彼得堡 如同徜徉在藝術的長廊






每一座博物館都有鎮館之寶,如 巴黎 盧浮宮有達 芬奇 《蒙娜麗莎》《米洛的維納斯》《勝利女神》冬宮雖然也有文藝復興三傑的作品,都不是代表作品,達 芬奇 有兩幅作品,題材都是聖母和聖嬰,但都是他早期作品,缺乏代表性,正因如此,更具有平凡生活中人的特點,母子情感很傳神。達 芬奇 一生只留傳下來完整的畫作14幅(還有幾幅素描等習作不計),冬宮就有2幅,也算不錯。公認的冬宮鎮館之寶應該是雕塑《伏爾泰坐像》,可惜我沒能拍下來。
但這裡倫勃朗的作品卻有不少,印象最深的是他畫筆下的《達娜厄》,宙斯偶遇她而引誘成為情人,生下珀耳修斯,這是著名的 希腊 神話故事。我的印象達娜厄是位貌美公主,可是倫勃朗卻把她描繪成渾身贅肉的婦人,據說畫作體現的藝術水準很高,但作為宙斯情人形象無論如何也讓我接受不了。有位一生臨摹倫勃朗畫作的畫家,看了這幅畫,感到自己無法達到這樣的藝術水準,絕望之下竟用硫酸潑灑畫作,至今她的腿和足部被燒毀而無法修複。
還有一幅 聖彼得 殉難像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耶穌之死是釘在十字架上,彼得覺得自己不配和耶穌一樣死法,要求死後倒釘在十字架上,作者卻不知是誰。
英國 18世紀鐘錶匠製成的金質孔雀報時鐘,以及19噸重的碧玉托盤,都讓人久久駐足,留下深刻印象。當然少不了 埃及 館, 歐洲 文化受 埃及 影響很深, 埃及 古文物在他們的博物館都占一定分量,冬宮裡多有法老死後的陪葬品,一付 埃及 法老的棺槨,雕刻非常精美,還有乾屍,但由於時間我們不可能仔細觀賞,冬宮有270萬件藏品,人要眨眼睛270萬次,也得一個月,遺憾的心情。













知道 涅瓦大街 還是從果戈里的同名小說,這座從18世紀就聞名 歐洲 的街道,基本上原汁原味,由於皇家禁令 聖彼得堡 所有建築高度不能超過冬宮,所以街兩旁的房屋基本一邊高,很有特色。
我在這裡溜達了將近2個多小時,4.5公里,邊觀賞邊拍照,結果語言不通,該看的地方都沒看, 普希金 、果戈理、柴可夫斯基等人曾經住過的地方,可能路過都不知道,特別是 普希金 決鬥前喝咖啡的小館,意氣風發的最後一刻,我其實特別想看,但走在街上竟然把標誌忘得一干二凈,現在想起來都很沮喪。看運河的街景看迷了。還有宮廷商場,早就有所耳聞,現在是非常有特色的超市,竟然從它身邊走過,還拍了好幾張照片,也沒進去,真是煩人。
印象較深的是露天圖書市場, 俄羅斯 人喜歡閱讀,最有名的圖書館就在 涅瓦大街 ,各種教堂如 喀山 教堂、 荷蘭 教堂也在這裡,這個街道被稱為浪漫與典雅,我卻是一腦門的沮喪。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儘管如此我仍然興奮,在一種典雅的環境里徜徉,感受曾經在腦海中漂浮的文學聯想,走在大師們曾經走過的路,既熟悉又陌生,我有幸來到這裡,實現了年輕時的夢想,我很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