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游學篇之牛津劍橋高校朝聖
劍橋2018年的萬聖節一個人跑來了 劍橋 。我個人是因為種種原因喜歡ox遠超過cam的,但這次在cam確實體驗不太好,背著相機被好幾個人問要不要泛舟,很多旅行團,收費比the other place更高且有些學院只能用現金還沒學生票還踩雷了難吃的中餐廳。
除了這些之外, 劍橋 確實很美,拿著KCL學生卡去King’s College參觀感覺很奇妙,歷史悠久名人眾多還有 牛頓 蘋果樹的三一學院、五進院落又精緻的 聖約翰 學院和有悠揚琴聲和很多花的皇后學院都值得參觀,還看到了出現在課本里的嘆息橋、數學橋和由霍金揭幕的聖體鐘。
因為不想和陌生人拼船且不喜歡xzm(一說起 劍河 泛舟肯定會提起再別康橋...)並沒有坐船,不過沿著 劍河 慢慢走也能看到非常美的風景。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聖約翰 學院(St. John's College)
建於1511年,為 劍橋 第二大學院。 聖約翰 學院原址為 聖約翰 醫院, 伊利 (Ely)大主教計劃要在此成立 劍橋 大學第一個學院,但受到僧侶之反對而作罷,一直到1511年4月9日才動工建立。走進 聖約翰 學院,跨國正門,經過前庭、禮拜堂、中庭後來到康河河畔,路過的學院建築以都鐸式詹姆斯時期風格為主,始建於1514年的角塔磚 石門 樓有彩色紋章標誌,校舍大多建16、17世紀,掛有著名校友肖像。 劍河 畔有兩座橋,一座是建於1712年的廚房橋(Wren),另一座就是著名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hs)。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The Corpus Clock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是 劍橋 大學中規模最大、財力最雄厚、名聲最響亮的學院之一,擁有約600名大學生,300名研究生和180名教授。同時,它也擁有全 劍橋 大學中最優美的建築與庭院。
三一學院是由 英國 國王亨利八世於1546年所建,其前身是1324年建立的米迦勒學院(Michaelhouse)以及1317年建立的國王學堂。也因如此,今天學院中依然保留著的最古老的建築可一直追溯到中世紀時期國王學堂所使用的學院鐘樓,直到今天還在為學院報時。
三一學院的教堂是由亨利八世的女兒瑪麗·都鐸於1554年修建的,雖然整個教堂的內部裝潢要到18世紀才能全部完成。教堂前廳擺著從三一學院畢業的著名畢業生的玉石雕像,包括了 牛頓 、培根、丁尼生等人。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除了這些之外, 劍橋 確實很美,拿著KCL學生卡去King’s College參觀感覺很奇妙,歷史悠久名人眾多還有 牛頓 蘋果樹的三一學院、五進院落又精緻的 聖約翰 學院和有悠揚琴聲和很多花的皇后學院都值得參觀,還看到了出現在課本里的嘆息橋、數學橋和由霍金揭幕的聖體鐘。
因為不想和陌生人拼船且不喜歡xzm(一說起 劍河 泛舟肯定會提起再別康橋...)並沒有坐船,不過沿著 劍河 慢慢走也能看到非常美的風景。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聖約翰 學院(St. John's College)
建於1511年,為 劍橋 第二大學院。 聖約翰 學院原址為 聖約翰 醫院, 伊利 (Ely)大主教計劃要在此成立 劍橋 大學第一個學院,但受到僧侶之反對而作罷,一直到1511年4月9日才動工建立。走進 聖約翰 學院,跨國正門,經過前庭、禮拜堂、中庭後來到康河河畔,路過的學院建築以都鐸式詹姆斯時期風格為主,始建於1514年的角塔磚 石門 樓有彩色紋章標誌,校舍大多建16、17世紀,掛有著名校友肖像。 劍河 畔有兩座橋,一座是建於1712年的廚房橋(Wren),另一座就是著名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hs)。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The Corpus Clock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是 劍橋 大學中規模最大、財力最雄厚、名聲最響亮的學院之一,擁有約600名大學生,300名研究生和180名教授。同時,它也擁有全 劍橋 大學中最優美的建築與庭院。
三一學院是由 英國 國王亨利八世於1546年所建,其前身是1324年建立的米迦勒學院(Michaelhouse)以及1317年建立的國王學堂。也因如此,今天學院中依然保留著的最古老的建築可一直追溯到中世紀時期國王學堂所使用的學院鐘樓,直到今天還在為學院報時。
三一學院的教堂是由亨利八世的女兒瑪麗·都鐸於1554年修建的,雖然整個教堂的內部裝潢要到18世紀才能全部完成。教堂前廳擺著從三一學院畢業的著名畢業生的玉石雕像,包括了 牛頓 、培根、丁尼生等人。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 ↑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