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墟——畢業旅行之柬埔寨篇
前言時間飛逝,一晃就到了畢業的時候。
從預科開始,似乎每年都會至少有一次時間較長的旅游,那麼臨近畢業之時,當然也需要來一場特別的畢業旅行了。
因為沒有選出國內想去的地方,就想著那還是出境吧,於是瞄準了沒有去過的 東南亞 。
跟大多數人第一次會去的新馬泰不同,這次的畢業旅行,我去了 柬埔寨 和 越南 ,兩個地方加起來一共去了半個月左右。
雖然想把兩個地方拼著一起寫,但是兩個地方差異著實有點大(其實是因為我想不出一起寫的標題名字),於是決定分開寫。
雖然說是 柬埔寨 行,但其實我在 柬埔寨 只去了 暹粒 ( 吳哥窟 ), 暹粒 是市的名字, 吳哥窟 是 暹粒 的景點,雖然聽名字 吳哥窟 像是一個洞窟,但這是翻譯的問題,其實它是一座寺廟。吳哥(Angkor)是這邊所有景區的合稱, 吳哥窟 (Angkor Wat)只是其中的一座寺廟,是封面的那一座,也是最出名的那一座。
這些寺廟全都為宗教而生,侍奉神靈和贊頌君王等,建築的設計和裝飾全是由宗教和神話故事衍生而來。然而這些寺廟全都被廢棄了,因而我將吳哥的游記命名為神之墟。
此外感謝蔣勛的《吳哥之美》和路上遇到的導游,因為他們我才能更多地瞭解吳哥的文化。
那麼,吳哥篇正式開始。 DAY 1出發坐的是 武漢 飛 暹粒 的飛機,在 吉隆坡 轉機。亞航,嗯,挺好的,就是在飛機上實在睡不好。
吉隆坡 飛 暹粒 的航段我和室友遇到了一個 美國 小姐姐,愛旅游,性格也很好,我們三個剛好在一排就聊了會天。後來加了她的Facebook發現她有1000+好友(,厲害了我的小姐姐。
下了飛機後我們還自拍了一張,因為飛得又久又累,臉腫到不行,請讓我給自己打個碼,謝謝。
順便一提 柬埔寨 是可以落地簽的,好像是30刀,很方便,也不需要給工作人員小費,很快就能辦好。 ↑暹粒-吳哥國際機場 這是我們住的酒店,有一個自帶的小泳池。住的話推薦就住老市場, 暹粒 是個旅游城市,所以資源基本都集中在游客聚集的地方,商店、餐館等等都在這邊。
我們的酒店吧,很便宜,3晚才40刀左右,因此相應的房間設施確實一般。不過泳池雖然小,第一晚我們還是在裡面游得很開心。 ↑索新街精品酒店 因為吳哥很大也離住的地方很遠,景點也比較分散,因此大家一般都需要包車。我們在淘寶搜的中文司機,兩天tutu車加一天汽車。雖然說是中文司機,但其實他的中文只能基礎交流,英文倒是比較流利,因此最後一天我們發現英文比中文交流順暢多了,反而還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景點...所以建議如果自身英 文水 平還行的話,直接找個英文司機就好。
tutu是 東南亞 的特色吧,研究了一下結構發現是一個摩托拖著後面的車。這邊真的是tutu車滿街跑,走在路上不停會有tutu司機吆喝你,很尬(。
↑老市場 我們的司機名叫Manil,早上見到他我們便拜托他推薦一家吃早飯的店,於是他就帶我們來吃了這邊的特色,法棍。
這家法棍東西夾得非常簡單,就是塗了點醬料夾了點肉,但是還挺好吃的。 ↑老市場 這裡是吳哥景區的售票處,不管是進景區的範圍還是每個單獨的寺廟,都要查票的,所以買了票一定要裝好。票上還會有照片,攝像頭拍的,所以比較醜wwww。我們買的三日票,因為大家一般都在吳哥按照小圈-大圈-外圈的順序游玩,三天正好。
Manil幫我和室友拍了在吳哥的第一張合照,因為吳哥的寺廟不允許穿露肩,露大腿的衣服,所以我們都穿的長裙,事實證明真的好熱啊( 進入景區範圍後,路的兩邊都是鬱郁蔥蔥的森林,tutu開在其中風吹在臉上驅走了熱氣,就是沙有點多XD 塔普倫寺我們到的第一個寺廟是塔普倫寺(塔布籠寺?),翻譯比較多,總之英文寫出來是Ta Prohm。
這個寺的特別之處在於與建築共生的樹木,同時這裡好像還是《古墓麗影》取景的場所。
↑塔布隆寺 吳哥的寺從大門進去都會有一條長長的道路,這條路全是沙土,但是沙子很細。不過走了一天后,我的白鞋也變成了黃鞋...
這種參天 大樹 在吳哥很常見,樹幹特別粗,枝葉繁茂,氣根也很粗壯,一看就感覺是那種存活了很久的古樹。 ↑塔布隆寺 沿著道路沒走多遠就來到一片平臺,同時已經可以看見從建築中生長出的樹木。 ↑塔布隆寺 這一片建築物處於維修的狀態,不能進去,從外觀看保存還算完好,但是因為樹木生長在其中,建築物隨時都可能倒塌。
有人說過這些從建築物中長出的樹木是因為樹木的種子因為種種原因( 比如 被鳥吃掉,再由糞便排出)掉進了石塊砌成的建築的縫隙中,這些種子沒有死亡反而在石頭間隙里生根發芽,越長越大,直到最後破石而出。如果樹生長的過於龐大,它們會將整個建築撐開,直到建築分崩離析。 ↑塔布隆寺 蔣勛在《吳哥之美》里講過,不同的國家會認領不同的寺廟,派出專家和工人對其進行修繕和維護。不同國家因為自己的文化、習俗和思想的不同,負責的寺廟的修繕後的風格也會有著微妙的差異,體現著負責國家的特色。他說 法國 負責修繕的寺廟帶著一種浪漫的氣質, 印度 試圖將自然和寺廟一同保護下來, 中國 修繕的給人一種很結實的感覺www。
塔普倫寺是由 印度 負責修繕的,而這所寺廟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不將附著在建築物上的樹木砍掉,那麼建築物遲早會全部被樹木所破壞;但這些樹與寺廟共生了漫長的時間,它們是否也就是塔普倫寺的一部分,除掉它們,豈不是就是破壞塔普倫寺。
之所以說 印度 尋求同時保存自然和寺廟之法,就是因為這座塔普倫寺。雖然不知道他們找到了同時保存樹木和寺廟的方法沒有,不過這份保護天然的想法,我認為是值得尊敬的。 ↑塔布隆寺 這所寺廟很多部分都處於修繕中,可以看見樹木掩蓋中的腳手架。
還有因為太粗太重用架子撐起來的樹根。 ↑塔布隆寺 這是其中一個塔的遺跡,這種塔一般四個方位各有一座小塔,中間一座高塔,這種佈局好像是取自曼陀羅的圖案(好像是,錯了還請指教)。
之前說過,吳哥是片廢墟,這是因為隨著朝代的變遷種種原因,曾經生活在這片的王朝全部搬離了這裡,而當時普通民眾居住的都是類似於草屋的由植物建成的房子,經過時間的流逝它們不復存在,只有象徵著皇室和宗教的由石頭堆砌的寺廟才能歷經百年存留下來。
說起來吳哥是怎麼在消失後又重新被髮現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元朝 中國 派了些間諜到吳哥去,那個時候吳哥還叫真臘,是一個繁榮的王朝。其中有一個人叫周達觀,他把在這裡的所見所聞(當然目的打探軍情等等)寫成了一本書,叫《真臘風土記》。一個 法國 的神父把這本書翻譯成了法文,在吳哥已經被遺棄幾百年後,突然有人看了這本被翻譯過後的《真臘風土記》,於是 法國 人對這片失落的土地很感興趣,就過來找,發現了吳哥遺址。自此,吳哥遺址重新被世界所認知。
P.S,以上都聽自蔣勛的《吳哥之美》~
↑塔布隆寺 個人感覺他們的寺廟格局都是有規律的,與我們古時候的格局有異曲同工之處,大抵是一圈一圈環繞的形式,像個回字,大小圈之間由走廊連接。因此每一層都會有自己自己的迴廊,迴廊一般形狀比較 方正 ,站在迴廊里拍了一張照片XD ↑塔布隆寺 這裡好像是《古墓麗影》的取景地?不過我完全沒有印象www
這個樹根已經把樹根下麵的寺廟壓垮了小半邊了,不知道再過幾年來看的話它還在不在www ↑塔布隆寺 塔普倫寺隨處可見這種虯曲的樹根,說來奇怪,這個寺這樣的樹與建築共生格外的多,但是其他寺並沒有這樣的現象。
所以為什麼塔普倫寺有這麼多樹種掉進石縫並生長?如果有誰知道的話歡迎告知~ ↑塔布隆寺 這個,算高棉的微笑嗎?一開始我以為這就是高棉的微笑了,但是後來我才知道很多建築物上都有這種笑臉,而大家所說的高棉的微笑其實是巴戎寺中的笑臉。 ↑塔布隆寺 茶膠寺前面也提過每個國家會認領不同的寺廟進行修複作業,這所寺是我國負責修複的寺廟之一。
每個被認領的寺廟外面都會有一個這樣的牌子,會用三種語言寫清楚必要信息,當然, 柬埔寨 文看起來就像天書www ↑茶膠寺 因為我拍這座寺全貌時老有游客入境,所以借用一下給室友拍的這張照片給大家看看 茶膠 寺的全貌。
左邊傘下坐的是工作人員,當你進入寺廟時他們會要求你出示你的門票,所以大概逃票是不行的吧ww
這座寺開始有了立體結構,整座寺一層一層在逐漸升高,中間的塔應為最高(現在有些缺損),象徵著宗教中的 須彌山 。 ↑茶膠寺 走進去時不時可以看見垮塌的石塊,這些應該是各個建築的零部件。
至於右邊這種長條的建築,有可能是藏經閣(可能),但是它們全都沒有頂,那麼要麼它的頂全部垮掉了,要麼這應該是用作他途的建築。
↑茶膠寺 茶膠 寺其實是個比較朴素的寺廟,一些華麗些的寺廟的pediment(因為是博物館看見的術語不知道該怎麼翻譯,大概就是門上面那一塊)上都會雕刻各種神話故事、人像等等,牆壁,柱子也都有雕刻,但是 茶膠 寺很少有這些雕刻。
不過裝飾物的多少也與年代有關係,越到後期,朝代越繁榮時的建築,裝飾就越華麗精細。 ↑茶膠寺 其實 茶膠 寺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階梯了...
當時第一天玩吳哥,精力比較充沛,看見臺階腦袋一熱就跟室友決定爬到最高的地方。
這個階梯,特,別,陡,大概是我爬過最陡的階梯了。
可能古時候修建技術不過關,修臺階時只會往高壘,別的就顧不上了,所以搭出個斜度特別大的階梯。
↑茶膠寺 上圖可能看不太出來,不過下圖可以看出來大家爬都是手腳並用扶著旁邊的石頭在爬。
此外我還記得爬上去後,因為完全沒有任何遮擋物,暴曬,在上面真的是熱到暈厥。 ↑茶膠寺 周薩神廟、托瑪儂神廟周薩神廟和托瑪儂神廟挨得很近,兩座廟分別在道路的兩側,這兩座廟也是 中國 負責修複的寺廟,兩座神廟都不大。 ↑周薩神廟 這兩座神廟都有豐富的裝飾雕刻,但規模都不大。 ↑周薩神廟 柱子,門框,pediment上面都會雕刻神像,apsara(飛天女神),雖然因為風化等原因有磨損,但還是可以想象出曾經的精細。 ↑周薩神廟 牆壁上的裝飾花紋和女神像。從女神像的雕刻風格也可以看出建築所處的朝代和文化,周薩神廟的女神體態優美,動作豐富,裝飾繁多,因此周薩神廟應該已經是較晚期所修築的了。 ↑周薩神廟 這個應該是托瑪儂神廟,這個廟和周薩神廟是同一時期建造,整體的風格比較接近,因此在看完周薩神廟後這座廟我沒有拍太多的照片。 ↑托瑪儂神廟 離開托瑪儂神廟後,我們好像出發前往大吳哥了(對行程有點混,因為都是Manil帶著我們走,有點分不清大小吳哥)
大吳哥又叫通王城,Angkor Thom,有一圈圍牆和城門,每個門上面都有“高棉的微笑”的雕塑。有的門外還有橋,橋的兩邊分別是神和阿修羅。這個門沒有,不過我們還是下車留影了一張,旁邊那輛車就是我們坐的tutu車。
從預科開始,似乎每年都會至少有一次時間較長的旅游,那麼臨近畢業之時,當然也需要來一場特別的畢業旅行了。
因為沒有選出國內想去的地方,就想著那還是出境吧,於是瞄準了沒有去過的 東南亞 。
跟大多數人第一次會去的新馬泰不同,這次的畢業旅行,我去了 柬埔寨 和 越南 ,兩個地方加起來一共去了半個月左右。
雖然想把兩個地方拼著一起寫,但是兩個地方差異著實有點大(其實是因為我想不出一起寫的標題名字),於是決定分開寫。
雖然說是 柬埔寨 行,但其實我在 柬埔寨 只去了 暹粒 ( 吳哥窟 ), 暹粒 是市的名字, 吳哥窟 是 暹粒 的景點,雖然聽名字 吳哥窟 像是一個洞窟,但這是翻譯的問題,其實它是一座寺廟。吳哥(Angkor)是這邊所有景區的合稱, 吳哥窟 (Angkor Wat)只是其中的一座寺廟,是封面的那一座,也是最出名的那一座。
這些寺廟全都為宗教而生,侍奉神靈和贊頌君王等,建築的設計和裝飾全是由宗教和神話故事衍生而來。然而這些寺廟全都被廢棄了,因而我將吳哥的游記命名為神之墟。
此外感謝蔣勛的《吳哥之美》和路上遇到的導游,因為他們我才能更多地瞭解吳哥的文化。
那麼,吳哥篇正式開始。 DAY 1出發坐的是 武漢 飛 暹粒 的飛機,在 吉隆坡 轉機。亞航,嗯,挺好的,就是在飛機上實在睡不好。
吉隆坡 飛 暹粒 的航段我和室友遇到了一個 美國 小姐姐,愛旅游,性格也很好,我們三個剛好在一排就聊了會天。後來加了她的Facebook發現她有1000+好友(,厲害了我的小姐姐。
下了飛機後我們還自拍了一張,因為飛得又久又累,臉腫到不行,請讓我給自己打個碼,謝謝。
順便一提 柬埔寨 是可以落地簽的,好像是30刀,很方便,也不需要給工作人員小費,很快就能辦好。 ↑暹粒-吳哥國際機場 這是我們住的酒店,有一個自帶的小泳池。住的話推薦就住老市場, 暹粒 是個旅游城市,所以資源基本都集中在游客聚集的地方,商店、餐館等等都在這邊。
我們的酒店吧,很便宜,3晚才40刀左右,因此相應的房間設施確實一般。不過泳池雖然小,第一晚我們還是在裡面游得很開心。 ↑索新街精品酒店 因為吳哥很大也離住的地方很遠,景點也比較分散,因此大家一般都需要包車。我們在淘寶搜的中文司機,兩天tutu車加一天汽車。雖然說是中文司機,但其實他的中文只能基礎交流,英文倒是比較流利,因此最後一天我們發現英文比中文交流順暢多了,反而還能給我們介紹一下景點...所以建議如果自身英 文水 平還行的話,直接找個英文司機就好。
tutu是 東南亞 的特色吧,研究了一下結構發現是一個摩托拖著後面的車。這邊真的是tutu車滿街跑,走在路上不停會有tutu司機吆喝你,很尬(。
↑老市場 我們的司機名叫Manil,早上見到他我們便拜托他推薦一家吃早飯的店,於是他就帶我們來吃了這邊的特色,法棍。
這家法棍東西夾得非常簡單,就是塗了點醬料夾了點肉,但是還挺好吃的。 ↑老市場 這裡是吳哥景區的售票處,不管是進景區的範圍還是每個單獨的寺廟,都要查票的,所以買了票一定要裝好。票上還會有照片,攝像頭拍的,所以比較醜wwww。我們買的三日票,因為大家一般都在吳哥按照小圈-大圈-外圈的順序游玩,三天正好。
Manil幫我和室友拍了在吳哥的第一張合照,因為吳哥的寺廟不允許穿露肩,露大腿的衣服,所以我們都穿的長裙,事實證明真的好熱啊( 進入景區範圍後,路的兩邊都是鬱郁蔥蔥的森林,tutu開在其中風吹在臉上驅走了熱氣,就是沙有點多XD 塔普倫寺我們到的第一個寺廟是塔普倫寺(塔布籠寺?),翻譯比較多,總之英文寫出來是Ta Prohm。
這個寺的特別之處在於與建築共生的樹木,同時這裡好像還是《古墓麗影》取景的場所。
↑塔布隆寺 吳哥的寺從大門進去都會有一條長長的道路,這條路全是沙土,但是沙子很細。不過走了一天后,我的白鞋也變成了黃鞋...
這種參天 大樹 在吳哥很常見,樹幹特別粗,枝葉繁茂,氣根也很粗壯,一看就感覺是那種存活了很久的古樹。 ↑塔布隆寺 沿著道路沒走多遠就來到一片平臺,同時已經可以看見從建築中生長出的樹木。 ↑塔布隆寺 這一片建築物處於維修的狀態,不能進去,從外觀看保存還算完好,但是因為樹木生長在其中,建築物隨時都可能倒塌。
有人說過這些從建築物中長出的樹木是因為樹木的種子因為種種原因( 比如 被鳥吃掉,再由糞便排出)掉進了石塊砌成的建築的縫隙中,這些種子沒有死亡反而在石頭間隙里生根發芽,越長越大,直到最後破石而出。如果樹生長的過於龐大,它們會將整個建築撐開,直到建築分崩離析。 ↑塔布隆寺 蔣勛在《吳哥之美》里講過,不同的國家會認領不同的寺廟,派出專家和工人對其進行修繕和維護。不同國家因為自己的文化、習俗和思想的不同,負責的寺廟的修繕後的風格也會有著微妙的差異,體現著負責國家的特色。他說 法國 負責修繕的寺廟帶著一種浪漫的氣質, 印度 試圖將自然和寺廟一同保護下來, 中國 修繕的給人一種很結實的感覺www。
塔普倫寺是由 印度 負責修繕的,而這所寺廟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不將附著在建築物上的樹木砍掉,那麼建築物遲早會全部被樹木所破壞;但這些樹與寺廟共生了漫長的時間,它們是否也就是塔普倫寺的一部分,除掉它們,豈不是就是破壞塔普倫寺。
之所以說 印度 尋求同時保存自然和寺廟之法,就是因為這座塔普倫寺。雖然不知道他們找到了同時保存樹木和寺廟的方法沒有,不過這份保護天然的想法,我認為是值得尊敬的。 ↑塔布隆寺 這所寺廟很多部分都處於修繕中,可以看見樹木掩蓋中的腳手架。
還有因為太粗太重用架子撐起來的樹根。 ↑塔布隆寺 這是其中一個塔的遺跡,這種塔一般四個方位各有一座小塔,中間一座高塔,這種佈局好像是取自曼陀羅的圖案(好像是,錯了還請指教)。
之前說過,吳哥是片廢墟,這是因為隨著朝代的變遷種種原因,曾經生活在這片的王朝全部搬離了這裡,而當時普通民眾居住的都是類似於草屋的由植物建成的房子,經過時間的流逝它們不復存在,只有象徵著皇室和宗教的由石頭堆砌的寺廟才能歷經百年存留下來。
說起來吳哥是怎麼在消失後又重新被髮現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元朝 中國 派了些間諜到吳哥去,那個時候吳哥還叫真臘,是一個繁榮的王朝。其中有一個人叫周達觀,他把在這裡的所見所聞(當然目的打探軍情等等)寫成了一本書,叫《真臘風土記》。一個 法國 的神父把這本書翻譯成了法文,在吳哥已經被遺棄幾百年後,突然有人看了這本被翻譯過後的《真臘風土記》,於是 法國 人對這片失落的土地很感興趣,就過來找,發現了吳哥遺址。自此,吳哥遺址重新被世界所認知。
P.S,以上都聽自蔣勛的《吳哥之美》~
↑塔布隆寺 個人感覺他們的寺廟格局都是有規律的,與我們古時候的格局有異曲同工之處,大抵是一圈一圈環繞的形式,像個回字,大小圈之間由走廊連接。因此每一層都會有自己自己的迴廊,迴廊一般形狀比較 方正 ,站在迴廊里拍了一張照片XD ↑塔布隆寺 這裡好像是《古墓麗影》的取景地?不過我完全沒有印象www
這個樹根已經把樹根下麵的寺廟壓垮了小半邊了,不知道再過幾年來看的話它還在不在www ↑塔布隆寺 塔普倫寺隨處可見這種虯曲的樹根,說來奇怪,這個寺這樣的樹與建築共生格外的多,但是其他寺並沒有這樣的現象。
所以為什麼塔普倫寺有這麼多樹種掉進石縫並生長?如果有誰知道的話歡迎告知~ ↑塔布隆寺 這個,算高棉的微笑嗎?一開始我以為這就是高棉的微笑了,但是後來我才知道很多建築物上都有這種笑臉,而大家所說的高棉的微笑其實是巴戎寺中的笑臉。 ↑塔布隆寺 茶膠寺前面也提過每個國家會認領不同的寺廟進行修複作業,這所寺是我國負責修複的寺廟之一。
每個被認領的寺廟外面都會有一個這樣的牌子,會用三種語言寫清楚必要信息,當然, 柬埔寨 文看起來就像天書www ↑茶膠寺 因為我拍這座寺全貌時老有游客入境,所以借用一下給室友拍的這張照片給大家看看 茶膠 寺的全貌。
左邊傘下坐的是工作人員,當你進入寺廟時他們會要求你出示你的門票,所以大概逃票是不行的吧ww
這座寺開始有了立體結構,整座寺一層一層在逐漸升高,中間的塔應為最高(現在有些缺損),象徵著宗教中的 須彌山 。 ↑茶膠寺 走進去時不時可以看見垮塌的石塊,這些應該是各個建築的零部件。
至於右邊這種長條的建築,有可能是藏經閣(可能),但是它們全都沒有頂,那麼要麼它的頂全部垮掉了,要麼這應該是用作他途的建築。
↑茶膠寺 茶膠 寺其實是個比較朴素的寺廟,一些華麗些的寺廟的pediment(因為是博物館看見的術語不知道該怎麼翻譯,大概就是門上面那一塊)上都會雕刻各種神話故事、人像等等,牆壁,柱子也都有雕刻,但是 茶膠 寺很少有這些雕刻。
不過裝飾物的多少也與年代有關係,越到後期,朝代越繁榮時的建築,裝飾就越華麗精細。 ↑茶膠寺 其實 茶膠 寺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階梯了...
當時第一天玩吳哥,精力比較充沛,看見臺階腦袋一熱就跟室友決定爬到最高的地方。
這個階梯,特,別,陡,大概是我爬過最陡的階梯了。
可能古時候修建技術不過關,修臺階時只會往高壘,別的就顧不上了,所以搭出個斜度特別大的階梯。
↑茶膠寺 上圖可能看不太出來,不過下圖可以看出來大家爬都是手腳並用扶著旁邊的石頭在爬。
此外我還記得爬上去後,因為完全沒有任何遮擋物,暴曬,在上面真的是熱到暈厥。 ↑茶膠寺 周薩神廟、托瑪儂神廟周薩神廟和托瑪儂神廟挨得很近,兩座廟分別在道路的兩側,這兩座廟也是 中國 負責修複的寺廟,兩座神廟都不大。 ↑周薩神廟 這兩座神廟都有豐富的裝飾雕刻,但規模都不大。 ↑周薩神廟 柱子,門框,pediment上面都會雕刻神像,apsara(飛天女神),雖然因為風化等原因有磨損,但還是可以想象出曾經的精細。 ↑周薩神廟 牆壁上的裝飾花紋和女神像。從女神像的雕刻風格也可以看出建築所處的朝代和文化,周薩神廟的女神體態優美,動作豐富,裝飾繁多,因此周薩神廟應該已經是較晚期所修築的了。 ↑周薩神廟 這個應該是托瑪儂神廟,這個廟和周薩神廟是同一時期建造,整體的風格比較接近,因此在看完周薩神廟後這座廟我沒有拍太多的照片。 ↑托瑪儂神廟 離開托瑪儂神廟後,我們好像出發前往大吳哥了(對行程有點混,因為都是Manil帶著我們走,有點分不清大小吳哥)
大吳哥又叫通王城,Angkor Thom,有一圈圍牆和城門,每個門上面都有“高棉的微笑”的雕塑。有的門外還有橋,橋的兩邊分別是神和阿修羅。這個門沒有,不過我們還是下車留影了一張,旁邊那輛車就是我們坐的tutu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