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威尼斯 | 大運河畔,昔日的共和國餘暉。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魯加久發酒店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美聖母廣場 離開時廣場比剛纔更亮堂了;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美聖母廣場 地上成群的鴿子在寥寥游客間尋找食物,餐廳的生意看起來不是那麼好;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至美聖瑪利亞堂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至美聖瑪利亞堂 至美聖 瑪利亞 堂的北立面,是典型的文藝復興式立面,構成了拉丁十字的兩翼;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離開了至美聖 瑪利亞 廣場,我們沿著廣場東邊的至美聖 瑪利亞 寬巷(Calle Lunga Santa Maria Formosa)繼續前行,尋找深處的漲潮書店(Libreria Acqua Alta)。 📚2.5 漲潮書店在這個隔三差五就會被水淹的 水城 威尼斯 ,漲潮書店(Libreria Acqua Alta)的名字顯得格外貼切。從至美聖 瑪利亞 寬巷走過來十分方便。在一個個潮起潮落間,漲潮書店見證著一個個年歲的變遷,而大潮來臨時,書店的工作人員必須勤快地把藏書搬到不會被水淹的地方。我們來的時候,顯然11月洪水的影響猶在,很多書籍似乎都被水浸泡過,很是可惜。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漲潮書店 書店的門口處是一些零散的明信片,還有很多版畫風格的意北湖區的旅游海報;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漲潮書店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漲潮書店 我們僅僅草草游覽了一下這裡就離開了,沒有看到有最美的樓梯,如果是下一次再來 威尼斯 的話,會考慮去樓梯的觀景台處補上這個打卡,這也是出發前沒有做全攻略的緣故,吸取一下教訓;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漲潮書店 書店的大廳內使用貢多拉作為書架,貢多拉的船頭,繫著 威尼斯 共和 國的國旗;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漲潮書店 書店一層密密麻麻地堆滿了書籍,就像 費城 的林徽因故居(House of Our Own Books)一樣,作為知識的海洋,進步的階梯;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漲潮書店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漲潮書店 後門直 通山 雀河(rio della Tetta),門口停著一艘貢多拉;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漲潮書店 向左望去,遠處還可以看到三條運河,山雀河(rio della Tetta),聖瑪麗娜河(rio di Santa Marina)與聖吉奧瓦尼· 拉特 蘭諾河(rio di San Giovanni Laterano),相交的叉口,有一座叫做康扎菲齊的小橋(Ponte dei Conzafelzi),這座橋是 威尼斯 歷史上的第一座全鑄鐵結構的橋梁,菲齊(felzi)是貢多拉上小屋的名稱,這座橋得名於附近居住著修理貢多拉小屋的工匠;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漲潮書店 向右望去,則是歐斯佩雷托巷(Calle de l’Ospealeto)跨過山雀河(rio della Tetta)的無名小橋;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至美聖瑪利亞堂 這幾天的旅途,躡影追風,我們從 慕尼黑 開始,經過了 加爾 米施-帕滕基興小鎮,又輾轉去往 斯圖加特 ,最後才來到 威尼斯 ,所以十分疲憊,但看了這麼多景色也值了,我們都感到十分困倦,於是原路返回酒店,準備午休;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美聖母廣場 路上還是經過了至美聖 瑪利亞 廣場,廣場西斜的陽光已經被周圍的住宅擋住,提醒著我們時間已經不早;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美聖母廣場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美聖母廣場 再來一張至美聖 瑪利亞 堂的北立面角度與廣場的合影,我們就離開了廣場,繼續沿著小巷往酒店的方向走,因為今天沒有午睡,又是連續的旅途,所以我們走在路上覺得很疲憊。 🏙️2.6 城堡區和聖馬可區街巷的嘈雜我們離開了至美聖 瑪利亞 廣場,跟著谷歌導航一路往酒店的方向返回,這一片是城堡區的一片很普通的街區,街巷和運河的名稱在這裡讓初來乍到的人聽起來不是那麼熟悉,就不一一介紹了,然而路過的風景,在陽光的照耀下也是美的。我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希望快一些回到酒店,所以就算這裡離馬可·波羅故居很近,我們也沒有意識到,而是決定為了旅途的完美而留下遺憾。街道、水巷、窄巷與小廣場交織,名人、名畫以及過去的故事,都在 威尼斯 的小巷中珍藏。
聖良堂、聖巴爾多祿茂堂、以及它們周邊的廣場,鉛河、聖瑪麗娜廣場以及附近的皮斯特巷,每一條街巷都有一些命名的緣由,甚至最微不足道的每一座橋,都能說出一段故事來,這些街巷都並不是用 意大利 語拼出來的,而是 威尼斯 語,曾經 威尼斯 共和 國的官方語言,如今 威尼托 大區仍然有200萬人使用,屬於“脆弱”級別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瀕危語言。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在本地人之村支巷(Ramo de Borgoloco)跨越無名小河處向左看,則是一個很標誌性的 威尼斯 水巷的街景,一艘貢多拉剛好出現在無名小橋下,它剛剛從那邊的蒙多諾沃河(rio del Mondo Novo)轉到這裡來;

註1:關於本地人之村(Borgoloco)的意思, 威尼斯 語中,borgo是“村莊或小村莊”的意思,loco則是“當地的”的意思。

註2:“Ramo或Rami”在 威尼斯 語中是死衚衕或支巷的意思,在這裡的意思是支巷。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過橋後,這裡就改叫本地人之村巷(Calle de Borgoloco);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我們繼續在狹小的巷間穿梭著,豁然開朗,原來這裡是龐培·莫爾曼蒂本地人之村(Borgoloco Pompeo Molmenti),這個小廣場被命名以紀念 威尼斯 出身的歷史學家龐培·莫爾曼蒂(Pompeo Molmenti);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鉛河 走過了跨過狹小鉛河(rio del Piombo)的小橋,向右看,河道十分狹窄;

註:關於鉛河,這裡在十六世紀的時候是鉛冶煉廠,因而這條小河得名鉛河。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聖瑪麗娜廣場 我們繼續前行,就又路過了一個小小的廣場,聖瑪麗娜廣場(Campo Santa Marina);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聖瑪麗娜廣場附近的福納巷(Calle del Forner),樓房與樓房之間的空隙如此之近,簡直不可思議;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鉛河 皮斯特巷(Calle del Pistor)跨越鉛河(rio del Piombo)的小橋;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喬凡娜·扎內拉(Giovanna Zanella)是位於皮斯特巷的一家修鞋鋪,以鞋模具作為招牌;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皮斯特巷(Calle del Pistor)通向小廣場的角落;
威尼斯自助遊攻略
↑聖良堂 接下來,我們路過了聖良堂(Chiesa di San Lio),該堂由貴族Badoer家族建於9世紀,最初供奉聖加大肋納。1054年,該堂改為供奉聖良,以紀念良九世,堂內有諸多 威尼斯 畫派的畫作,如提香的名畫《聖雅各伯》。

穿過 聖安東尼奧 橋,回到了聖馬可區,我們就路過了聖巴爾多祿茂廣場(Campo S. Bortolom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