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季,俄羅斯萬里行(第二部)飛奔向西,追趕 聖+莫+金環 的秋天








1737年克裡姆林宮失火,大家澆水救火。可憐的青銅大鐘,受熱以後驟然潑水降溫,因冷熱不均,結果崩掉了一塊11.5噸重的殘片,從此再也無法敲不響了。





這裡曾是藝人和畫家薈萃的天堂,保存有許多古色古香的建築。街上的小店鋪一家挨一家,商品種類極其繁多。 我們去的時候是上午,街道游人很少,很多店鋪還沒有開門迎客,所以略顯冷清,看不出這裡就是傳說中的 俄羅斯 王府井






說一說我的體會。從總建設規模來看, 莫斯科 地鐵名列世界前茅,共有12條線路,接近200個車站,總通車裡程300多公里。據資料顯示, 莫斯科 地鐵每天發出9000多輛列車,運送乘客1600萬人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鐵。
最早的一條 莫斯科 地鐵於1935年投入運營。早期建設的地鐵線路,出於戰備安全考慮,其埋藏較深,多深入地下50米以上,施工難度較大。估計以當時的施工條件和技術,地鐵站台施工多採用暗挖式。所以,綜合埋深、施工方法、施工難度、裝飾風格等方面,一些 莫斯科 地鐵站還是值得參觀的。




相比之下, 莫斯科 地鐵站的結構變化不大,燈光設計受到結構的限制;所以,內部顯得擁擠一些,略有些昏暗。
因此,對於不瞭解工程的游客來說, 莫斯科 地鐵站的吸引力不大,可能很多人看過之後,還會略有些失望。

這個站體的結構形式很像在教堂設計中常用的“十字拱”,給人以簡潔、明快的感覺。頂部的圓形燈光設計,與拱的曲線和諧統一,充滿爛漫情懷。當時,這種設計風格,被稱作“斯 大林 新古典主義”。據說,馬雅可夫斯基地鐵站的設計方案,奪得了1938年 紐約 國際設計展的大獎 。



裝飾非常華麗,大量使用 大理 石、彩色玻璃、銅條,使站體內部就像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


巴 洛克 風格,頂部米黃色的主色調,配白色古典裝飾花紋,再加上沙皇時代的大吊燈,白的 大理 石柱 面,地鐵站台內宛如奢華的地下皇宮。
共青團站號稱是 莫斯科 地鐵最豪華的車站。設計施工時,社會主義的蘇聯不惜耗費巨資,該車站成為了斯 大林 帝國風格——高大宏偉的典範。這是 莫斯科 擁有最高的天頂的地鐵站,中央隧道直徑11.5米,而且拱頂上還鑲嵌著8塊裝飾藍玻璃和寶石的 馬賽 克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