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東非15天——野生動物拍攝紀實附攻略
獵豹掠影獵豹是貓科獵豹屬的一種動物,也是獵豹屬下唯一的物種。獵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點。從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條紋,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環紋,這個特征可以用來區別獵豹與豹。獵豹軀幹長1-1.5米,尾長0.6-0.8米,肩高0.7-0.9米,體重50-80公斤,雄獵豹的體型略微大於雌獵豹。獵豹棲息在溫帶、熱帶的草原,目前主要分佈在 非洲 。 獵豹為食肉動物,獵物主要是中小型有蹄類動物,包括湯姆森瞪羚、葛氏瞪羚、黑斑羚、小角馬等,在食物匱乏時,也會襲擊斑馬,另外鴕鳥也是獵豹經常捕食的對象。偷偷接近到與獵物10至30米的距離,然後獵捕獵物,獵捕時速度最高可達到時速120千米,且僅一腳著地,但最多只能跑3分鐘,通常在1分鐘內即可獵捕到獵物。大致上6次捕獵中僅有1次會 成功 。獵豹剛捕捉到獵物後,能用嘴持續咬住獵物頸部直到斷氣而期間鼻部大量進行呼吸,但全力奔跑後的獵豹體能狀況孱弱,需要數十分鐘複原。如果這時豺犬或其他大型食肉動物來奪食,無力戰鬥的獵豹只能放棄到手獵物。一個獵豹連續追獵5次不 成功 或獵物被搶走,就有可能會被餓死,因為再沒力氣捕獵了。這次在 馬賽 馬拉草原我們找到了獵豹五兄弟,它們 名氣很大,當地的司機導游都知道它們。它們集體捕獵, 成功 率很高;集體護食,沒有什麼動物敢和它們爭食;它們儼然成了這片草原的霸主,團結的力量在它們這裡充分展現了出來。我們有幸拍到了它們捕食角馬的場面:草叢中隱蔽接近行進中的角馬群;衝鋒時迅雷不及掩耳,頭豹撲到角馬身上咬住脖頸,眾兄弟一擁而上撲倒角馬,轉瞬間剛纔疾馳如飛的角馬已開腸破肚;半小時後一副鮮紅的骨架躺在草地,滿臉鮮血的獵豹開始仰天歇息。這就是自然生態,這就是自然法則—弱肉強食!這次在草原我們還看到一對獵豹兄弟,為了生存它們也選擇了合伙,團結共生。獵豹不是一夫一妻制,它在野外是自由競爭,雄性獵豹為奪配偶也會發生爭鬥。母獵豹懷孕期是91到95天,一胎可以生1-6幼崽,通常來說是2-4只。一般小獵豹長到1歲以後,它們才會開始獨立地捕食。小獵豹體重一般是240-300克,要生下來2-3天之後才會爬,4-14天以後眼睛才會睜開,21-28天之後才開始取食,兩個月以後開始斷奶。9-10個月以後,雌獵豹開始達到了性成熟。雄獵豹的話一般要十四個月齡才能達到性成熟,小獵豹出生的時候,它背部有一些斗篷狀的毛,那個蓬鬆的毛一般的是在兩個半月的時候這些毛就開始脫落。野外獵豹的壽命一般是15年。全 非洲 的獵豹目前只有九千頭到一萬二千頭,其中還有大約10%的獵豹是生活在圈養狀態下。有一種說法,獵豹不是豹。從動物分類的角度說,這種說法是對的。豹與獵豹同屬貓科,但豹屬於貓科—豹亞科—豹族—豹屬,與豹最近的親戚是獅 和美 洲豹,其次是虎和雪豹。獵豹則屬於貓科—貓亞科—貓族—獵豹屬,獵豹就是獵豹屬現存唯一的成員了,與它最近的親戚是山獅(又叫美洲獅)和細腰貓(又叫獺貓)。我國原生沒有獵豹,有的是金錢豹,近代學者第一次見到獵豹覺得這是一種像豹的動物,原產 印度 ,因此就叫 印度 豹了,後來修訂為獵豹。 非洲 草原也有真正的豹——花豹,但此行我們雖然踏破鐵鞋,終歸沒有覓到蹤跡。這也是我們又一大遺憾吧! 迎著又一輪紅紅的朝霞,踏上今天的行程。乘坐熱氣球飽覽大草原的美景。 一路顛簸,一路歡歌。 越野車司機,我們叫他“光頭”司機,與我們日日夜夜相伴了10天,在 肯尼亞 日子里他嫻熟的駕駛著越野車,穿山越嶺,跨河過橋。追隨著動物,時而前進時而後退,反反覆復的打火熄火,選擇角度,把車子停在最佳位置,為我們的每張照片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他是我們忠實的朋友,The fake拉菲克。(斯瓦希里語朋友),我們給的他起了個外號叫“牛叉大了”。以至於我們見到他直接呼叫“牛叉大了”,從內心裡感謝他,期待著下次依然選擇他為我們服務。 此次在 東非 拍攝的,唯獨一張黑白照片,取名《雨中獵豹》。大雨中,斜斜的雨線划過畫面,警覺的獵豹回眸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