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始於斯——葡萄牙游記
序初次接觸到大航海時代,還是在初中的歷史課上。在紛繁交織的世界史中,似乎只有它才最能抓住少年們的眼球。在我從事理科十餘年後,歷史上許多時代的印象都漸漸模糊,卻依然對15—16世紀如數家珍。如今,終於親臨了 葡萄牙 ,這個曾經夢寐以求的國度,世界上再沒有任何地方,能比它更崇尚大航海的文化。 ↑羅卡角 若你鐘愛港口的起源,就來波爾圖波爾圖 對 葡萄牙 的重要性不亞於 裡斯本 ,它的歷史甚至早於國家的建立。葡語Portuguesa就來自於porto,詞根都是“港口”之意。 歐洲 名河之一的杜羅河就從城市穿過,曲折註入大西洋,一座鋼鐵拱橋橫跨兩岸,每一根鋼筋都交叉整齊地排列,這就是路易斯一世大橋,設計師正是 大名 鼎鼎的古斯塔夫•艾菲爾,所以這座橋也被稱為橫卧在河上的埃菲爾鐵塔。 ↑波爾圖 隨著游船徜徉在河上,除了緩緩流動的碧波,兩岸的民居亦是一道風景線,房屋的高低不同,屋頂卻清一色地用磚紅色瓦片覆蓋,顯得錯落有致。 ↑波爾圖 如果是乘坐軌道交通來到 波爾圖 ,一定不會錯過聖本篤火車站,整面牆均是 葡萄牙 藍瓷,燒制的壁畫記載了四個時刻——阿方索一世建國、朝拜聖母 瑪利亞 、若昂六世與 英國 公主婚禮、恩里克王子征服 休達 ,這都是 葡萄牙 史上的重大轉折。運用釉色的濃淡來表現出人物與場景,瓷器記錄的歷史,比起文字或油畫,絲毫不顯得遜色。 ↑波爾圖 除了旅游業外,特產的 波爾圖 酒(波特酒)更是廣受 歐洲 乃至世界的青睞,使用葡萄作為原料,比紅酒度數要高,卻更加甘甜適口,芳香怡人,這都要歸功於原料中窖藏20年乃至更久的白蘭地。正如這座城市一樣,雍容典雅的氣質並非與生俱來,而須經歷歲月曆久的陳釀,方能令人沉醉。
若你鐘愛天涯的狂野,就來羅卡角羅卡在葡語中意為“岩石”,這也是來此地第一印象,整座懸崖超過140米,陡峭的側壁已經被侵蝕得突兀嶙峋。站在頂端俯瞰,碧藍的海浪拍打著大小各異的礁石,濺射出白色的浪花,如同一塊塊玉石撞碎成無數的粉末。這裡的氣候凜冽,呼嘯的海風無間斷地襲來,若是迎風前行將體驗到舉步維艱。即便如此,依然有海鳥朝著天際翱翔,更削減不了來往游人的熱情。 ↑羅卡角 羅卡角有數之不盡的盛譽,公認“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其象徵性比風景的意義更大。它坐落於 歐洲 大陸最西端,再向西,便是浩瀚的北大西洋。建在山頭的 燈塔 ,是遠行的航海者們對陸地最後的印象。五百年前, 葡萄牙 愛國詩人卡 蒙斯 寫下“陸止於此,海始於斯”的名句,今天,人們把它銘刻在十字架紀念碑上,為羅卡角和 葡萄牙 頌威。 ↑羅卡角 但我們所看到的,不應該只是海天相接的壯麗景象,更是那一支支的船隊,更是那一場場出征,更是卡 蒙斯 另一句詩“一片片白帆鼓得漲圓漲圓,船頭像一把利劍斬開海面。”正是這些先驅者們,不遺餘力朝著未知領域的探索,才一海裡一海裡地駛向了大航海時代。讓人相信,沒有比人更遙遠的大陸,也沒有比船更遼闊的海洋。 ↑羅卡角 若你鐘愛航海的榮耀,就來特茹河岸在 裡斯本 的貝倫區,沿著特茹河岸有兩座地標——貝倫塔與航海紀念碑,前者歷史要悠久得多,整座塔從主題到裝飾,只用白色 大理 石一種材料,沒有任何多餘的顏色,四面對稱,塔頂的四角各有一個圓錐,壁上鏤空許多窗口用於瞭望與防禦,南面有一個平臺向河中延伸。
貝倫塔建成超過五百年間,曾經扮演著多種身份,有修道院、海關、儲藏室、甚至監獄,直到今天的博物館。無論行使著什麼功能,它的象徵卻始終如一,那便是地理大發現的起點,無數航海家們就是從這裡出發,探尋世界的各個角落後,又在這裡歸航。水手們至今仍流行一句話“看到貝倫塔,就到家了”,除非經歷過瀚海,方能感受到這幾個字沉甸甸的分量。 ↑特茹河 另一座航海紀念碑則更為恢宏,為了紀念航海王子恩里克逝世500周年所建,從正面看,如一把長劍直插在地,劍鋒清晰可辨,劍柄與護手的兩側均有火焰形的紋飾;而側面則是一艘多桅三角帆船,數百年前,正是這種改良型快速帆船的發明,才拉近了世界的距離。恩里克王子昂首站立在船頭,手捧一隻小型帆船,目光如炬地望著遠方。
他的身後跟著一眾大臣們,有運籌帷幄的地圖學家、決勝千里的將軍、揮毫潑墨的詩人、心虔志誠的傳教士、游刃有餘的科學家……而站在最前梯隊的,無疑是乘風破浪的航海家們,達•伽馬雙手放在胸前,堅定地註視著王子。正是這位三次出征,為航海傾盡一生的偉人,打通過了東方的航路,他向王室效忠,卻令 印度 洋臣服。很難想像,一群剛走出中世紀的人,向著“死亡綠海”之稱的大西洋開拓,需要多大的魄力。 ↑特茹河 在紀念碑廣場上,除了一個鐵制的地球儀,地面上還拼貼了一面巨幅世界地圖,標有 葡萄牙 船隊到所到的每一處土地,時間和航線歷歷在目。毫無疑問,特茹河岸是對一個時代最好的紀念,迪亞士、達伽馬、麥哲倫;1488、1498、1522……從此不再是歷史書上生硬刻板的人名、年份,而是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巨人,一場又一場的有始有終的偉業。
↑特茹河 若你鐘愛都會的繁華,就來裡斯本裡斯本 因為航海而為世人所知,但就算沒有航海,它也足以在世界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如今的 裡斯本 ,以自由大道為代表的商業街區熱鬧非凡,兩旁的名品店在夜晚 也門 庭若市,每隔數百米,就會在道路中央出現一座廣場,如同鑲嵌在玉帶上的寶石,不僅為行人散步歇腳提供了方便,更詮釋著不同的主題——有樹立方尖碑,紀念 葡萄牙 擺脫 西班牙 統治的 光復 廣場(此處同樣也是推翻君主制,升起 共和 國國旗的地方);有通向港口,以凱旋門為界的貿易廣場;有聖母為士兵戴上橄欖枝,宣揚 和平 的一戰陣亡將士紀念廣場;更有雕刻“ 巴西 皇帝”佩德羅四世,噴泉與國家劇院相映生輝的羅 西歐 廣場。但都不及位於自由大道起始處的廣場:紀念碑上用 大理 石雕刻著聖女和人民,他們所敬仰的人,那位撫著 獅子 ,站得筆直的長髮男子,紀念的既不是國王也不是聖者,而是一位侯爵,他就是龐巴爾。 ↑裡斯本 毫不誇張地說,龐巴爾侯爵對 裡斯本 這座城市的重要性,不亞於任何一位君王。1755年, 裡斯本 發生9級大地震,死亡人數超過7萬,全城大部分被毀,幾乎是滅頂之災。軍人出身的龐巴爾首相臨危受命,開啟重建工作。他對於城市設施的修複固然是可圈可點,但他對人們思想上的“重建”更是無懈可擊。當國王約瑟一世面對斷壁殘垣想要遷都時,他只回應了簡短有力的八個字:“埋葬死者,確保生者”。而後雷厲風行地開展一系列措施:迅速海葬、穩定物價、限制出城、肅清迷信、嚴懲犯罪、調查災情、接受國際援助、搭建臨時居所,每一步都走得有條不紊,哪怕放在今天的救災上都是教科書級別的。 ↑裡斯本 在他的主持下,城市的重建進行起來如有神助,模仿 法國 協和廣場的架構,將市中心從皇宮變為商業區。短短二十年, 裡斯本 化危為機,用龐巴爾本人的話來說,已經是“一個超過 歐洲 任何國家的廣場”。這樣一位偉人,又有什麼理由,不能屹立在自由大道第一個廣場上,接受遠近人民的敬意呢?至今, 裡斯本 還有一座鳳凰公園,紀念著這個城市浴火重生的故事。歷史需要英雄,但推動者卻是每一位普通的人們,所以請把這份敬意同樣獻給盧濟塔尼亞人,一個不大,卻有著偉大精神的民族。
↑裡斯本 若你鐘愛山林的清幽,就來辛特拉對家園有最深眷戀的人,莫過於出征最遠的游子。 葡萄牙 人嚮往著大海,也垂青山林與小鎮。他們熱衷於激烈的冒險,也不忘享受溫馨的生活。
辛特拉 是一處以山命名的區域,距離 裡斯本 僅有20公里,溫和的海洋性氣候,使得山區在冬天也鬱郁蔥蔥,植被廣茂;夏季卻又能保持清新涼爽,隔絕暑氣。 葡萄牙 王室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寶地,建起夏季的離宮——佩納宮,並輔以修道院。然而,王室並非此地唯一的青睞者,眾多富商巨賈也在此修建自己的府邸,這其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處,要數雷加萊拉莊園。 ↑辛特拉 五層高的哥特、摩爾式別墅,要是放在市區絕對是龐然大物,但在這塊廣袤的地帶,僅僅占了一隅,莊園,才是此處的主角。整座莊園倚靠山勢,沒有刻意斧鑿,遇到高坡則修建臺階或岔路,水塘則架起石橋,或者放幾塊大石頭就算數。
就算這樣,主人似乎還覺得不夠撲朔迷離,要將莊園朝著迷宮的方向打造:這裡挖一條地底秘道,那裡接一段死衚衕;有時向上爬了許久,發現才到花園底端;有時走出洞穴,卻已經在某個山包頂上;若是沒有地圖在手,可千萬別忘了到瞭望塔上看個究竟再出發,否則保不准就會迷失方向。 ↑辛特拉 更有甚者,莊園中有一處著名的“始源之井”,從地面開始,向下深入九層,靠著螺旋的青石階梯連接,靈感來自於但丁的《神曲》,其描寫的天堂與地獄均是九層。走入井底,仰視天空真的如成語故事里的“碗口大小”,但順著秘道向外走,轉眼又進入了豁然開朗的大路。西方的莊園也看過不少,但多數講究宏大與對稱,如此領異標新還是第一次見,頗有中華園林“曲徑通幽”的智慧。
↑辛特拉 若你鐘愛小鎮的浪漫,就來奧比都斯奧比都斯是聞名遐邇的婚禮聖地,它與兩個浪漫的故事有關,其一是阿方索三世攻下此城後,將整座城作為禮物送給心愛的王后。其二是城中有一座外觀朴素,內部卻裝飾著精緻藍瓷的聖 瑪利亞 教堂,在1444年見證了阿方索五世的婚禮,當時他只有11歲,王后比他還要小兩歲,這對金童玉女被傳為佳話。至今還有不少新人在這座教堂結姻。 不知道是否受到甜蜜愛情的影響,這裡特產的奧比都斯櫻桃酒,甜度堪稱全世界翹楚——不僅酒是用高濃度的櫻桃汁釀成,就連杯子都是巧克力做的,抿完酒之後把杯子嚼碎了吞下,食道與氣道都貫通著齁甜。 小鎮由厚厚兩道城牆保護著,建築學上的說法叫“瓮城”,加強了防禦性,城門和後方都有樓梯攀登上去,向內可一覽小鎮全貌,向外則能遠眺到必須的農田與山丘。道路由錯落的石塊拼成,並無太多的階梯,直接順著丘陵的走勢,在此漫步即可感受到高低起伏的趣味。 葡萄牙 雖小,但步步蘊含著驚喜,古城有其深邃厚重,都會有其繁盛光鮮,小鎮亦有其閑情逸致,每一處都值得用心體會。
若你鐘愛末世的塵封,就來埃武拉讀過歷史就會明白, 埃武拉 是一個令人嘆息,卻又肅然起敬的老城。 羅馬 帝國時的它,曾是 伊比利亞半島 重要的內陸樞紐,摩爾人八百年統治期間也是重兵把守,繁盛一時。然而時過境遷,基督徒在 葡萄牙 建國,遠離海洋的城市註定要地位不保,尤其是大航海時代開始後, 埃武拉 退居三四線,逐漸衰落。 ↑埃武拉 就算在今天,富庶程度還不及沿海的小鎮,房屋多是兩三層矮小的結構,道路狹窄,交通不發達,人們多採用手推雙輪車運貨,哪怕陡坡也只能負重前行。然而,當年的輝煌依稀可見——城市的入口處屹立著塔司乾柱式,典型的 羅馬 遺跡。在當時是供奉月神狄安娜之處,如今已剩下外圍輪廓和基座,訴說著兩千多年的滄桑。 ↑埃武拉 此處還有一所陰森可怖的人骨禮拜堂,建於十六世紀,肆虐 歐洲 的黑死病波及 埃武拉 後,造成了當地人大量死亡,由於貧窮和土地有限,無法安葬如此多的死者,修士就用五千具屍骨搭建起了這個禮拜堂。所有的牆壁、窗戶、柱子上,都擺滿了頭骨和其他骨骼,天花板上的壁畫也描繪著著死亡相關的形象。在禮拜堂門口處,用葡語寫了一句“我們屍骨在此等待你們的屍骨”,令人不寒而慄,也這座城市更加廣為人知。 ↑埃武拉 大航海時代是國家的幸運,卻是 埃武拉 的不幸。黑死病是國家的不幸,卻是 埃武拉 的幸運。帝國的終結、盛世的衰落、生命的死亡在一座城市中交織,讓人不禁陷入沉思,對歷史與生命的敬畏,就是 埃武拉 給我們最好的一課。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個人和時代都將被碾成塵土,只有儘力在消逝前留下些什麼,才能活在後人心中。
↑埃武拉 後記——歸帆永恆1999年, 葡萄牙 將 澳門 主權交還 中國 ,失去了最後一塊海外屬地,曾經橫跨亞、非、美三洲,近600年的殖民時代宣告落幕。在“康乃馨革命”後, 葡萄牙 在國際上也再未掀起大的波瀾,還因為經濟赤字被列為“歐豬五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經邊緣化。
然而,每當提到大航海時代, 葡萄牙 人眼中還會閃爍出久違的光芒,哪怕對他們豎起大拇指的人已經越來越少。在這個日新月異的21世紀,汲汲於過去的成就似乎是一件令人不齒的事,“好漢不提當年勇”、“空杯心態”成了主流的觀點。但我想說,並非每個國家都能像中華一樣,既有鼎盛的歷史,又有輝煌的今天。 葡萄牙 曾以 歐洲 邊陲小國的身份,把偌大的世界連接在一起,且完全沒有依賴過他人取得的成就,這種銳意開拓的勇氣依然流淌在盧濟塔尼亞民族的血液中,我們又有何理由去全盤否定他呢?此次旅程,對 葡萄牙 已有個概覽。但若有機會,我依然願意再次踏足。 ↑波爾圖 就像在酒館中與一位老水手重逢,當他略帶尷尬地,摸了摸空酒盃,說道:“我已經沒有更多的故事了,你還願意陪我喝一杯嗎?”
我會向他的杯子里倒滿 波爾圖 酒,笑容中帶著期待:“當然了,就說說航海吧。我還有好多故事想再聽一遍呢!”
↑波爾圖 詩詞七律 波爾圖
廣場通達展畫幅,如中世紀韻非俗。
威嚴君主高乘馬,古樸樓閣泛納書。
碧綠交織延水網,棕紅錯落列民屋。
猶憐美酒傳歐陸,四海聞香 波爾圖 。 ↑波爾圖 江城子 羅卡角
冬來絕壁肅然殺。凜風刮,草荒雜。
卻引詩人,濃墨萬般誇。
畢竟 歐洲 西頂點,滄浪涌,待出發。
東行開拓遠征伐,向朝霞,望天涯。
既已升錨,何處不為家?
若比廣博船勝海,千萬里,任通達。 ↑羅卡角 望海潮 裡斯本
大西洋岸,葡國都府,當年世界之雄。
青史頌名,石碑立像,夢回航海光榮。
王子欲乘風,眾臣升帆起,駛向鴻蒙。
塔堡巋然,待凱旋者創奇功。
曾經地震山崩,幸侯爵復建,倍顯 興隆 。
華麗大街,莊嚴廣場, 巴黎 異曲同工。
河路貫城中。橫巨橋在上,寬暢連通。
難捨流光晚夜,詩意與君融。 ↑特茹河 ↑裡斯本 七律 辛特拉
峰巒隱秀路崎嶇,鳥囀風吟耳目奇。
富賈鐘情修府苑,皇家避暑立山居。
沖霄處處林間塔,入地層層井下梯。
華夏園 林同 智慧,通幽曲徑惹人迷。
若你鐘愛天涯的狂野,就來羅卡角羅卡在葡語中意為“岩石”,這也是來此地第一印象,整座懸崖超過140米,陡峭的側壁已經被侵蝕得突兀嶙峋。站在頂端俯瞰,碧藍的海浪拍打著大小各異的礁石,濺射出白色的浪花,如同一塊塊玉石撞碎成無數的粉末。這裡的氣候凜冽,呼嘯的海風無間斷地襲來,若是迎風前行將體驗到舉步維艱。即便如此,依然有海鳥朝著天際翱翔,更削減不了來往游人的熱情。 ↑羅卡角 羅卡角有數之不盡的盛譽,公認“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其象徵性比風景的意義更大。它坐落於 歐洲 大陸最西端,再向西,便是浩瀚的北大西洋。建在山頭的 燈塔 ,是遠行的航海者們對陸地最後的印象。五百年前, 葡萄牙 愛國詩人卡 蒙斯 寫下“陸止於此,海始於斯”的名句,今天,人們把它銘刻在十字架紀念碑上,為羅卡角和 葡萄牙 頌威。 ↑羅卡角 但我們所看到的,不應該只是海天相接的壯麗景象,更是那一支支的船隊,更是那一場場出征,更是卡 蒙斯 另一句詩“一片片白帆鼓得漲圓漲圓,船頭像一把利劍斬開海面。”正是這些先驅者們,不遺餘力朝著未知領域的探索,才一海裡一海裡地駛向了大航海時代。讓人相信,沒有比人更遙遠的大陸,也沒有比船更遼闊的海洋。 ↑羅卡角 若你鐘愛航海的榮耀,就來特茹河岸在 裡斯本 的貝倫區,沿著特茹河岸有兩座地標——貝倫塔與航海紀念碑,前者歷史要悠久得多,整座塔從主題到裝飾,只用白色 大理 石一種材料,沒有任何多餘的顏色,四面對稱,塔頂的四角各有一個圓錐,壁上鏤空許多窗口用於瞭望與防禦,南面有一個平臺向河中延伸。
貝倫塔建成超過五百年間,曾經扮演著多種身份,有修道院、海關、儲藏室、甚至監獄,直到今天的博物館。無論行使著什麼功能,它的象徵卻始終如一,那便是地理大發現的起點,無數航海家們就是從這裡出發,探尋世界的各個角落後,又在這裡歸航。水手們至今仍流行一句話“看到貝倫塔,就到家了”,除非經歷過瀚海,方能感受到這幾個字沉甸甸的分量。 ↑特茹河 另一座航海紀念碑則更為恢宏,為了紀念航海王子恩里克逝世500周年所建,從正面看,如一把長劍直插在地,劍鋒清晰可辨,劍柄與護手的兩側均有火焰形的紋飾;而側面則是一艘多桅三角帆船,數百年前,正是這種改良型快速帆船的發明,才拉近了世界的距離。恩里克王子昂首站立在船頭,手捧一隻小型帆船,目光如炬地望著遠方。
他的身後跟著一眾大臣們,有運籌帷幄的地圖學家、決勝千里的將軍、揮毫潑墨的詩人、心虔志誠的傳教士、游刃有餘的科學家……而站在最前梯隊的,無疑是乘風破浪的航海家們,達•伽馬雙手放在胸前,堅定地註視著王子。正是這位三次出征,為航海傾盡一生的偉人,打通過了東方的航路,他向王室效忠,卻令 印度 洋臣服。很難想像,一群剛走出中世紀的人,向著“死亡綠海”之稱的大西洋開拓,需要多大的魄力。 ↑特茹河 在紀念碑廣場上,除了一個鐵制的地球儀,地面上還拼貼了一面巨幅世界地圖,標有 葡萄牙 船隊到所到的每一處土地,時間和航線歷歷在目。毫無疑問,特茹河岸是對一個時代最好的紀念,迪亞士、達伽馬、麥哲倫;1488、1498、1522……從此不再是歷史書上生硬刻板的人名、年份,而是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巨人,一場又一場的有始有終的偉業。
↑特茹河 若你鐘愛都會的繁華,就來裡斯本裡斯本 因為航海而為世人所知,但就算沒有航海,它也足以在世界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如今的 裡斯本 ,以自由大道為代表的商業街區熱鬧非凡,兩旁的名品店在夜晚 也門 庭若市,每隔數百米,就會在道路中央出現一座廣場,如同鑲嵌在玉帶上的寶石,不僅為行人散步歇腳提供了方便,更詮釋著不同的主題——有樹立方尖碑,紀念 葡萄牙 擺脫 西班牙 統治的 光復 廣場(此處同樣也是推翻君主制,升起 共和 國國旗的地方);有通向港口,以凱旋門為界的貿易廣場;有聖母為士兵戴上橄欖枝,宣揚 和平 的一戰陣亡將士紀念廣場;更有雕刻“ 巴西 皇帝”佩德羅四世,噴泉與國家劇院相映生輝的羅 西歐 廣場。但都不及位於自由大道起始處的廣場:紀念碑上用 大理 石雕刻著聖女和人民,他們所敬仰的人,那位撫著 獅子 ,站得筆直的長髮男子,紀念的既不是國王也不是聖者,而是一位侯爵,他就是龐巴爾。 ↑裡斯本 毫不誇張地說,龐巴爾侯爵對 裡斯本 這座城市的重要性,不亞於任何一位君王。1755年, 裡斯本 發生9級大地震,死亡人數超過7萬,全城大部分被毀,幾乎是滅頂之災。軍人出身的龐巴爾首相臨危受命,開啟重建工作。他對於城市設施的修複固然是可圈可點,但他對人們思想上的“重建”更是無懈可擊。當國王約瑟一世面對斷壁殘垣想要遷都時,他只回應了簡短有力的八個字:“埋葬死者,確保生者”。而後雷厲風行地開展一系列措施:迅速海葬、穩定物價、限制出城、肅清迷信、嚴懲犯罪、調查災情、接受國際援助、搭建臨時居所,每一步都走得有條不紊,哪怕放在今天的救災上都是教科書級別的。 ↑裡斯本 在他的主持下,城市的重建進行起來如有神助,模仿 法國 協和廣場的架構,將市中心從皇宮變為商業區。短短二十年, 裡斯本 化危為機,用龐巴爾本人的話來說,已經是“一個超過 歐洲 任何國家的廣場”。這樣一位偉人,又有什麼理由,不能屹立在自由大道第一個廣場上,接受遠近人民的敬意呢?至今, 裡斯本 還有一座鳳凰公園,紀念著這個城市浴火重生的故事。歷史需要英雄,但推動者卻是每一位普通的人們,所以請把這份敬意同樣獻給盧濟塔尼亞人,一個不大,卻有著偉大精神的民族。
↑裡斯本 若你鐘愛山林的清幽,就來辛特拉對家園有最深眷戀的人,莫過於出征最遠的游子。 葡萄牙 人嚮往著大海,也垂青山林與小鎮。他們熱衷於激烈的冒險,也不忘享受溫馨的生活。
辛特拉 是一處以山命名的區域,距離 裡斯本 僅有20公里,溫和的海洋性氣候,使得山區在冬天也鬱郁蔥蔥,植被廣茂;夏季卻又能保持清新涼爽,隔絕暑氣。 葡萄牙 王室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寶地,建起夏季的離宮——佩納宮,並輔以修道院。然而,王室並非此地唯一的青睞者,眾多富商巨賈也在此修建自己的府邸,這其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處,要數雷加萊拉莊園。 ↑辛特拉 五層高的哥特、摩爾式別墅,要是放在市區絕對是龐然大物,但在這塊廣袤的地帶,僅僅占了一隅,莊園,才是此處的主角。整座莊園倚靠山勢,沒有刻意斧鑿,遇到高坡則修建臺階或岔路,水塘則架起石橋,或者放幾塊大石頭就算數。
就算這樣,主人似乎還覺得不夠撲朔迷離,要將莊園朝著迷宮的方向打造:這裡挖一條地底秘道,那裡接一段死衚衕;有時向上爬了許久,發現才到花園底端;有時走出洞穴,卻已經在某個山包頂上;若是沒有地圖在手,可千萬別忘了到瞭望塔上看個究竟再出發,否則保不准就會迷失方向。 ↑辛特拉 更有甚者,莊園中有一處著名的“始源之井”,從地面開始,向下深入九層,靠著螺旋的青石階梯連接,靈感來自於但丁的《神曲》,其描寫的天堂與地獄均是九層。走入井底,仰視天空真的如成語故事里的“碗口大小”,但順著秘道向外走,轉眼又進入了豁然開朗的大路。西方的莊園也看過不少,但多數講究宏大與對稱,如此領異標新還是第一次見,頗有中華園林“曲徑通幽”的智慧。
↑辛特拉 若你鐘愛小鎮的浪漫,就來奧比都斯奧比都斯是聞名遐邇的婚禮聖地,它與兩個浪漫的故事有關,其一是阿方索三世攻下此城後,將整座城作為禮物送給心愛的王后。其二是城中有一座外觀朴素,內部卻裝飾著精緻藍瓷的聖 瑪利亞 教堂,在1444年見證了阿方索五世的婚禮,當時他只有11歲,王后比他還要小兩歲,這對金童玉女被傳為佳話。至今還有不少新人在這座教堂結姻。 不知道是否受到甜蜜愛情的影響,這裡特產的奧比都斯櫻桃酒,甜度堪稱全世界翹楚——不僅酒是用高濃度的櫻桃汁釀成,就連杯子都是巧克力做的,抿完酒之後把杯子嚼碎了吞下,食道與氣道都貫通著齁甜。 小鎮由厚厚兩道城牆保護著,建築學上的說法叫“瓮城”,加強了防禦性,城門和後方都有樓梯攀登上去,向內可一覽小鎮全貌,向外則能遠眺到必須的農田與山丘。道路由錯落的石塊拼成,並無太多的階梯,直接順著丘陵的走勢,在此漫步即可感受到高低起伏的趣味。 葡萄牙 雖小,但步步蘊含著驚喜,古城有其深邃厚重,都會有其繁盛光鮮,小鎮亦有其閑情逸致,每一處都值得用心體會。
若你鐘愛末世的塵封,就來埃武拉讀過歷史就會明白, 埃武拉 是一個令人嘆息,卻又肅然起敬的老城。 羅馬 帝國時的它,曾是 伊比利亞半島 重要的內陸樞紐,摩爾人八百年統治期間也是重兵把守,繁盛一時。然而時過境遷,基督徒在 葡萄牙 建國,遠離海洋的城市註定要地位不保,尤其是大航海時代開始後, 埃武拉 退居三四線,逐漸衰落。 ↑埃武拉 就算在今天,富庶程度還不及沿海的小鎮,房屋多是兩三層矮小的結構,道路狹窄,交通不發達,人們多採用手推雙輪車運貨,哪怕陡坡也只能負重前行。然而,當年的輝煌依稀可見——城市的入口處屹立著塔司乾柱式,典型的 羅馬 遺跡。在當時是供奉月神狄安娜之處,如今已剩下外圍輪廓和基座,訴說著兩千多年的滄桑。 ↑埃武拉 此處還有一所陰森可怖的人骨禮拜堂,建於十六世紀,肆虐 歐洲 的黑死病波及 埃武拉 後,造成了當地人大量死亡,由於貧窮和土地有限,無法安葬如此多的死者,修士就用五千具屍骨搭建起了這個禮拜堂。所有的牆壁、窗戶、柱子上,都擺滿了頭骨和其他骨骼,天花板上的壁畫也描繪著著死亡相關的形象。在禮拜堂門口處,用葡語寫了一句“我們屍骨在此等待你們的屍骨”,令人不寒而慄,也這座城市更加廣為人知。 ↑埃武拉 大航海時代是國家的幸運,卻是 埃武拉 的不幸。黑死病是國家的不幸,卻是 埃武拉 的幸運。帝國的終結、盛世的衰落、生命的死亡在一座城市中交織,讓人不禁陷入沉思,對歷史與生命的敬畏,就是 埃武拉 給我們最好的一課。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個人和時代都將被碾成塵土,只有儘力在消逝前留下些什麼,才能活在後人心中。
↑埃武拉 後記——歸帆永恆1999年, 葡萄牙 將 澳門 主權交還 中國 ,失去了最後一塊海外屬地,曾經橫跨亞、非、美三洲,近600年的殖民時代宣告落幕。在“康乃馨革命”後, 葡萄牙 在國際上也再未掀起大的波瀾,還因為經濟赤字被列為“歐豬五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經邊緣化。
然而,每當提到大航海時代, 葡萄牙 人眼中還會閃爍出久違的光芒,哪怕對他們豎起大拇指的人已經越來越少。在這個日新月異的21世紀,汲汲於過去的成就似乎是一件令人不齒的事,“好漢不提當年勇”、“空杯心態”成了主流的觀點。但我想說,並非每個國家都能像中華一樣,既有鼎盛的歷史,又有輝煌的今天。 葡萄牙 曾以 歐洲 邊陲小國的身份,把偌大的世界連接在一起,且完全沒有依賴過他人取得的成就,這種銳意開拓的勇氣依然流淌在盧濟塔尼亞民族的血液中,我們又有何理由去全盤否定他呢?此次旅程,對 葡萄牙 已有個概覽。但若有機會,我依然願意再次踏足。 ↑波爾圖 就像在酒館中與一位老水手重逢,當他略帶尷尬地,摸了摸空酒盃,說道:“我已經沒有更多的故事了,你還願意陪我喝一杯嗎?”
我會向他的杯子里倒滿 波爾圖 酒,笑容中帶著期待:“當然了,就說說航海吧。我還有好多故事想再聽一遍呢!”
↑波爾圖 詩詞七律 波爾圖
廣場通達展畫幅,如中世紀韻非俗。
威嚴君主高乘馬,古樸樓閣泛納書。
碧綠交織延水網,棕紅錯落列民屋。
猶憐美酒傳歐陸,四海聞香 波爾圖 。 ↑波爾圖 江城子 羅卡角
冬來絕壁肅然殺。凜風刮,草荒雜。
卻引詩人,濃墨萬般誇。
畢竟 歐洲 西頂點,滄浪涌,待出發。
東行開拓遠征伐,向朝霞,望天涯。
既已升錨,何處不為家?
若比廣博船勝海,千萬里,任通達。 ↑羅卡角 望海潮 裡斯本
大西洋岸,葡國都府,當年世界之雄。
青史頌名,石碑立像,夢回航海光榮。
王子欲乘風,眾臣升帆起,駛向鴻蒙。
塔堡巋然,待凱旋者創奇功。
曾經地震山崩,幸侯爵復建,倍顯 興隆 。
華麗大街,莊嚴廣場, 巴黎 異曲同工。
河路貫城中。橫巨橋在上,寬暢連通。
難捨流光晚夜,詩意與君融。 ↑特茹河 ↑裡斯本 七律 辛特拉
峰巒隱秀路崎嶇,鳥囀風吟耳目奇。
富賈鐘情修府苑,皇家避暑立山居。
沖霄處處林間塔,入地層層井下梯。
華夏園 林同 智慧,通幽曲徑惹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