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高棉
↑巴戎寺 ↑女王宮 ↑塔布隆寺 ↑豆蔻寺 ↑柏威夏寺 ↑貢開遺址群 ↑三波坡雷古 ↑班迭奇馬寺 每個國家,似乎都有某些外化而具體的意象,能使人產生對於這個國家最直觀而生動的印象,譬如長城之於 中國 ,大本鐘之於 英國 ,披薩之於 意大利 ,啤酒之於 德國 等等。而對於 柬埔寨 ,最鮮明的形象顯然就是吳哥遺跡。無論是驕陽烈日下絡繹不絕的觀光客,還是高揚的 柬埔寨 國旗正中心的剪影圖案,都在在昭示著吳哥遺址實在是 柬埔寨 舉國最足以自傲的文化財富。甚至,西方史學界直接將 柬埔寨 的歷史以吳哥王朝為分界,簡單粗暴地劃分為“前吳哥時期”“吳哥時期”與“後吳哥時期”;而在我們 中國 人對於 柬埔寨 的早期認知與稱呼里,最為常用的“真臘”,也不過是吳哥城所在的“ 暹粒 ”的異譯而已;由此看來,對於世界而言,在某種意義上,吳哥就是 柬埔寨 。
流連於吳哥古建築遺址群落之間,滿眼或赭紅或灰白的殘垣斷壁,配合上光與影,當然是充滿了視覺的美感的。但縱使神廟與宮殿再古樸又精巧,裝飾與神像再絕美且繁複;然而對於一般的旅人來說,面對連日來 大同 小異的統一風格,無論多麼巧奪天工、美輪美奐,終究多少是會有些審美疲勞的。始終在心底翻涌震蕩的,卻是對於高棉歷史與人類文明堂皇與賡續的贊嘆與慶幸。今人之所以能夠探知某一種古文明,最可靠的當然是切實的遺跡。只是這種先民的過往要能遺存至今,若非千年百年的太平盛世則必須要倚賴大地或者水體的保藏。可吳哥的神奇與偉大在於,其自興建迄今,十餘個世紀竟完全暴露於榛莽之中,數百年無人問津,我真的無法想象仍然還有這麼多建築終於熬過這漫長歲月的侵蝕與風化,遺世而獨立;而熱帶地區優渥的氣候條件,更讓加劇了植被的恣意生長,塔普倫寺等地的“樹抱石”“樹抱屋”奇景為游人趨之若鶩,卻不知多少神廟在這些參天 大樹 的包裹中挺立的掙扎,更不知又有多少佛寺正是在這樣的束縛中終於坍頹。更為可怖的是,自從15世紀以來,古都 暹粒 竟是一個兵燹未絕的多舛之地。高棉先人之所以放棄王城而被迫南下,就是因為暹羅浩大而酷烈的軍事入侵,據說整個吳哥是與 滿城 的屍身與血海一道被遺棄的;而五百年後,又是同一塊地域,赤柬、北越游擊隊甚至美軍,各方勢力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槍彈肆虐齊飛,地雷更是遺禍至今而未得清理完畢;而作為吳哥文明重要代表的 柏威夏 寺牆垣上最新的彈孔,則是2011年柬泰邊境衝突時留下的……我實在不知道,走過這樣的環境與際遇,凋零卻依舊屹立的吳哥遺址,除了用“奇跡”,還能再有什麼詞來形容。
或許,這份歷久彌堅的“奇跡”,才是吳哥之美真正最震懾人心的所在。歷史似乎從來沒對吳哥有過哪怕一絲的善待或關愛,可是巴揚寺塔頂的佛頭依舊拔卓挺立在這方不斷被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的紅土地上,歷盡了千年的滄桑,一臉從容與悲憫的微笑。而這些佛頭俯視的不遠處,因為誤觸殘留的地雷而造成身障的人們組成了自救會,賣力且投入地為路人演奏著古高棉的傳統樂器,面對各國的善捐,報以最謙遜又虔誠的微笑……正是這一抹由佛而人的微笑,我似乎終於了悟,何以會有吳哥文明歷經劫波卻依舊能夠傲然於世這樣的奇跡,或許,這就是微笑的力量。
↑金邊皇宮 ↑金邊皇宮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塔山寺 ↑獨立紀念碑 ↑S21監獄博物館 ↑S21監獄博物館 ↑S21監獄博物館 ↑鐘屋殺人場 金邊 ,一個引人遐想的名詞,常言道,“海棠西府,瑞香 金邊 ”,總是透著點兒香艷的味道的。但事實上,作為 柬埔寨 首都的“ 金邊 ”,卻不過是當地華人翻譯上一個美麗的誤會罷了。 金邊 一詞高棉語發音的國際音標是[pʰnʊm ˈpɨɲ],漢語音譯應該是“普農奔”,“普農”意為山,“奔”是一個姓氏,“ 金邊 ”的本義就是“奔夫人山”。其得名由來的傳說也顯得相當的質朴:公元1327年,四臂灣的一位奔姓老婦人於河邊汲水時與眾人一道打撈上岸一根戈基樹。奔夫人於樹幹上發現一個洞,內藏四尊銅鑄佛像並一尊石神像。奔夫人與眾認為這是天賜之物,將其迎回家中,搭一小棚,暫時供奉。後奔夫人號召鄰居抬土,將其室西一小山加高,以戈基樹為柱,於山頂興建一寺,供奉四尊銅佛;又於東山腳下供奉石像,於西山腳下延攬僧侶。這座寺廟,即被稱為“奔夫人山寺”(即今 金邊 城佛寺的祖庭塔仔山寺);而山下逐漸形成發展的這座城也被稱為“奔夫人山”(即普農奔),而漢譯的“金”則是來柬的 廣東 華僑對於這座山、這座城的美好祝願罷了。
然而,今日的 金邊 ,仍然沒有如華人先民期許的那樣,與“金”沾上太大的關係。作為旅行目的地,更是讓不少人大呼無甚可觀。其實,作為 東南亞 重要的古國都城, 金邊 總還是有些歷史的輝煌痕跡的。作為世界上第二久遠之皇室傳承的重要見證,四臂灣大皇宮何嘗不是豐麗博敞的,只是物力畢竟有限,與紫禁城、 日本 皇居或者阿爾罕布拉宮等等大巫論衡,終究未免相形而見絀。 柬埔寨 國家博物館中所藏的 印度 教與佛教造像也未嘗不是珍貴的宗教與藝術文化遺產,但未經專業布展的雜亂錯置,恐怕終究不如吳哥、 班迭奇馬 甚至三波坡雷古這些古城實境攝人心魄。塔山寺的宗教地位亦未必不崇隆,但實在太日常與平易,而缺少某種宏大與崇高。於是, 金邊 還剩下什麼呢?哦,還有那一抹慘痛的血色記憶。
紅色高棉,一個湮滅於歷史的灰燼深處卻依舊讓但凡對其有些微瞭解的人不寒而慄的名詞。 柬埔寨 向來國運蹇舛,來自泰越法美諸國的各種欺凌與侵踏不絕於史;但赤柬之禍卻是高棉歷史上最為慘痛的記憶,因為這是一場“自我屠殺”( 法國 史家吉恩•拉古特語),因而尤為酷烈而悲哀,以民主之名,卻於國族留下的是斑斑罪行與纍纍血債。 金邊 的赤柬遺跡,最著名的是兩處,一是鐘屋殺人場,一是S21集中營。諷刺的是,這兩處罪惡血腥的所在,在 波爾 布特當政之前,分別是一片龍眼果園和一座中學校園。以我們的文化來看,無論是樹木還是樹人,總是一件能讓人對於未來,對於收穫,對於生機產生無限憧憬的事情,可歷史的無情與荒謬就是如此讓人欲哭無淚。本應啟迪智慧,灌註希望的教室被改建成剝奪自由,滋生絕望的牢房;用來強健體魄,塑造全人的體育器材被加工成摧殘身體,折辱精神的酷刑工具;而郊外原本寧靜豐饒的龍眼林,卻成了千萬因“留下你沒有什麼好處,殺了你也沒有什麼壞處”等荒唐理由而遭酷虐身死的怨魂最終的寂地; 林邊 的棕櫚科植物鋸齒形的樹葉,成了子彈短缺時的割喉凶器;而為虔信佛教的高棉人視為神聖的大菩提樹,反成了喪心病狂的劊子手虐殺孩童的“殺人樹”,至今仍能清楚地看到樹幹上早已風化的牙齒、鮮血和腦漿……短短三年,原本700萬人口的 柬埔寨 非正常死亡數至少是100萬;區區三天,200萬人口的 金邊 成了居民不足3萬,商店只有一家,交通全靠步行的空城與死域。而這一慘絕人寰的浩劫,結束不過才40餘載,留下的政爭餘波與軍事動蕩,則要到1998年底才逐漸寢息。我立於盛滿受難者顱骨的紀念碑之下,雖烈日當頭,熱浪滾滾,卻如何叫人不冷汗涔涔,悲淚潸潸。我不知道,深陷如此苦難泥淖之中的 金邊 城,還能再站起來嗎?
金邊 終究是站起來了,儘管全城多半還是紅土砂石地,一陣摩托車潮呼嘯而過,總會潑人一身夾雜機油味的塵土。可就在這如幕的黃煙深處,躥天的高樓正在封頂,八車道的馬路正在鋪柏油,夾道的各類商鋪鱗次櫛比、霓虹閃爍,以及 金邊 民眾忙碌的身影和頰上的微笑: 金邊 終究在以自己的步伐新生。就在這漫天的煙塵里,我突然生出一股堅定的信心與豪情,從歷史的滄桑與苦難中涅槃的奔夫人山,一定會如數千年前我的同胞所願,真正成為一座璀璨的 金山 。
↑竹火車 ↑竹火車 ↑竹火車 在高棉語中,全柬第二 大城 市“ 馬德望 ”意為“國王丟失的權杖”,足見這座位於柬泰貿易 通道 樞紐的“ 柬埔寨 糧倉”的權重與魅力。自 法國 殖民時代起,這裡就是名流上層消遣流連的後花園,因而留下了著名的法式建築群。只是真的親身探訪,恐怕又要大失所望了,眼前的 馬德望 不過是一個小小集鎮的樣貌,所謂勾人的“法式建築群”也不過是Sangker河畔一排早已破敗褪色,仿佛要溶散在炎日和飛塵中的小洋樓而已。然而,似乎已然破落的 馬德望 ,依然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國的旅人探訪,因為一樣神奇而有趣的物事:竹火車。
所謂“竹火車”,顧名思義,就是當地人仿照竹排的樣式,用薄竹片編織成“車廂”底座,套上一個低矮的鐵框架,再配一個簡易的發動機,用一根皮帶與輪轂相連,如此就可以來往於現有的鐵道線,運送乘客和貨物。沒有號誌燈,沒有調度員,連鐵道都是單軌的,看似鄙漏,但竹火車系統卻也有自己的規矩:載貨輕的讓載貨重的,乘人少的讓乘人多的,竹火車讓行人和真火車,甚至男司機要讓女司機;而所有的乘客在會車時也都有義務幫著司機一起把竹火車拆了,抬下鐵路,等對方過去再和司機一起把車裝回去,粗放卻也有序。
只是,我始終不敢探求,這種在我們外人看來特別而有趣的體驗,對於 馬德望 人來說,心頭究竟會不會另有一番滋味。畢竟,這種獨特的竹火車出現並僅出現在 柬埔寨 ,實在不是因為 馬德望 人的匠心獨運,而是源於高棉民族的苦難經歷。竹火車賴以行進的鐵道,是 法國 殖民者用以掠奪當地資源而留下的法式窄軌,加之歷年的內外戰爭, 法國 人留下的交通網也被炸得支離破碎,一節節片斷的鐵路線也只能走這種短途又輕便的竹火車了;而竹火車的車輪,竟是各色入侵者遺棄的坦克車上直接卸下來的……種種痛苦而屈辱的記憶,如今卻組裝成了民眾倚賴的重要交通方式,甚至是招徠游人的創收亮點,我一時不知該喜抑或該悲。然而,看到我們的司機微笑著招攬客人,微笑著招呼大家拆車讓路復又麻利地裝好繼續啟程,一路疾馳在廣袤田園的無限風光之中,我似乎又理解了,順時隨緣,又能因勢利導,這種自我療愈的力量或許正是 馬德望 更讓人心動的魅力。
母親不知道在看了多少寺廟之後,突然來了一句:“高棉處處笑!”的確,從真臘時期的 印度 教神像到吳哥王朝的佛像, 柬埔寨 的宗教造像都帶著一抹恬靜而溫暖的微笑。其實,何止是神廟裡的佛 菩薩 ,我在街頭遇到 柬埔寨 人,大都也總掛著一絲靦腆而又和善的微笑, 柬埔寨 ,實在是一個微笑的國度。儘管這個國家歷史上遭受了太多的不堪迴首,目下距離所謂的發達與文明也仍舊道阻且長,但我仍然願意相信,愛笑的高棉人終究會創造會締造一個真正處處笑靨如花的新高棉。
流連於吳哥古建築遺址群落之間,滿眼或赭紅或灰白的殘垣斷壁,配合上光與影,當然是充滿了視覺的美感的。但縱使神廟與宮殿再古樸又精巧,裝飾與神像再絕美且繁複;然而對於一般的旅人來說,面對連日來 大同 小異的統一風格,無論多麼巧奪天工、美輪美奐,終究多少是會有些審美疲勞的。始終在心底翻涌震蕩的,卻是對於高棉歷史與人類文明堂皇與賡續的贊嘆與慶幸。今人之所以能夠探知某一種古文明,最可靠的當然是切實的遺跡。只是這種先民的過往要能遺存至今,若非千年百年的太平盛世則必須要倚賴大地或者水體的保藏。可吳哥的神奇與偉大在於,其自興建迄今,十餘個世紀竟完全暴露於榛莽之中,數百年無人問津,我真的無法想象仍然還有這麼多建築終於熬過這漫長歲月的侵蝕與風化,遺世而獨立;而熱帶地區優渥的氣候條件,更讓加劇了植被的恣意生長,塔普倫寺等地的“樹抱石”“樹抱屋”奇景為游人趨之若鶩,卻不知多少神廟在這些參天 大樹 的包裹中挺立的掙扎,更不知又有多少佛寺正是在這樣的束縛中終於坍頹。更為可怖的是,自從15世紀以來,古都 暹粒 竟是一個兵燹未絕的多舛之地。高棉先人之所以放棄王城而被迫南下,就是因為暹羅浩大而酷烈的軍事入侵,據說整個吳哥是與 滿城 的屍身與血海一道被遺棄的;而五百年後,又是同一塊地域,赤柬、北越游擊隊甚至美軍,各方勢力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槍彈肆虐齊飛,地雷更是遺禍至今而未得清理完畢;而作為吳哥文明重要代表的 柏威夏 寺牆垣上最新的彈孔,則是2011年柬泰邊境衝突時留下的……我實在不知道,走過這樣的環境與際遇,凋零卻依舊屹立的吳哥遺址,除了用“奇跡”,還能再有什麼詞來形容。
或許,這份歷久彌堅的“奇跡”,才是吳哥之美真正最震懾人心的所在。歷史似乎從來沒對吳哥有過哪怕一絲的善待或關愛,可是巴揚寺塔頂的佛頭依舊拔卓挺立在這方不斷被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的紅土地上,歷盡了千年的滄桑,一臉從容與悲憫的微笑。而這些佛頭俯視的不遠處,因為誤觸殘留的地雷而造成身障的人們組成了自救會,賣力且投入地為路人演奏著古高棉的傳統樂器,面對各國的善捐,報以最謙遜又虔誠的微笑……正是這一抹由佛而人的微笑,我似乎終於了悟,何以會有吳哥文明歷經劫波卻依舊能夠傲然於世這樣的奇跡,或許,這就是微笑的力量。
↑金邊皇宮 ↑金邊皇宮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 ↑塔山寺 ↑獨立紀念碑 ↑S21監獄博物館 ↑S21監獄博物館 ↑S21監獄博物館 ↑鐘屋殺人場 金邊 ,一個引人遐想的名詞,常言道,“海棠西府,瑞香 金邊 ”,總是透著點兒香艷的味道的。但事實上,作為 柬埔寨 首都的“ 金邊 ”,卻不過是當地華人翻譯上一個美麗的誤會罷了。 金邊 一詞高棉語發音的國際音標是[pʰnʊm ˈpɨɲ],漢語音譯應該是“普農奔”,“普農”意為山,“奔”是一個姓氏,“ 金邊 ”的本義就是“奔夫人山”。其得名由來的傳說也顯得相當的質朴:公元1327年,四臂灣的一位奔姓老婦人於河邊汲水時與眾人一道打撈上岸一根戈基樹。奔夫人於樹幹上發現一個洞,內藏四尊銅鑄佛像並一尊石神像。奔夫人與眾認為這是天賜之物,將其迎回家中,搭一小棚,暫時供奉。後奔夫人號召鄰居抬土,將其室西一小山加高,以戈基樹為柱,於山頂興建一寺,供奉四尊銅佛;又於東山腳下供奉石像,於西山腳下延攬僧侶。這座寺廟,即被稱為“奔夫人山寺”(即今 金邊 城佛寺的祖庭塔仔山寺);而山下逐漸形成發展的這座城也被稱為“奔夫人山”(即普農奔),而漢譯的“金”則是來柬的 廣東 華僑對於這座山、這座城的美好祝願罷了。
然而,今日的 金邊 ,仍然沒有如華人先民期許的那樣,與“金”沾上太大的關係。作為旅行目的地,更是讓不少人大呼無甚可觀。其實,作為 東南亞 重要的古國都城, 金邊 總還是有些歷史的輝煌痕跡的。作為世界上第二久遠之皇室傳承的重要見證,四臂灣大皇宮何嘗不是豐麗博敞的,只是物力畢竟有限,與紫禁城、 日本 皇居或者阿爾罕布拉宮等等大巫論衡,終究未免相形而見絀。 柬埔寨 國家博物館中所藏的 印度 教與佛教造像也未嘗不是珍貴的宗教與藝術文化遺產,但未經專業布展的雜亂錯置,恐怕終究不如吳哥、 班迭奇馬 甚至三波坡雷古這些古城實境攝人心魄。塔山寺的宗教地位亦未必不崇隆,但實在太日常與平易,而缺少某種宏大與崇高。於是, 金邊 還剩下什麼呢?哦,還有那一抹慘痛的血色記憶。
紅色高棉,一個湮滅於歷史的灰燼深處卻依舊讓但凡對其有些微瞭解的人不寒而慄的名詞。 柬埔寨 向來國運蹇舛,來自泰越法美諸國的各種欺凌與侵踏不絕於史;但赤柬之禍卻是高棉歷史上最為慘痛的記憶,因為這是一場“自我屠殺”( 法國 史家吉恩•拉古特語),因而尤為酷烈而悲哀,以民主之名,卻於國族留下的是斑斑罪行與纍纍血債。 金邊 的赤柬遺跡,最著名的是兩處,一是鐘屋殺人場,一是S21集中營。諷刺的是,這兩處罪惡血腥的所在,在 波爾 布特當政之前,分別是一片龍眼果園和一座中學校園。以我們的文化來看,無論是樹木還是樹人,總是一件能讓人對於未來,對於收穫,對於生機產生無限憧憬的事情,可歷史的無情與荒謬就是如此讓人欲哭無淚。本應啟迪智慧,灌註希望的教室被改建成剝奪自由,滋生絕望的牢房;用來強健體魄,塑造全人的體育器材被加工成摧殘身體,折辱精神的酷刑工具;而郊外原本寧靜豐饒的龍眼林,卻成了千萬因“留下你沒有什麼好處,殺了你也沒有什麼壞處”等荒唐理由而遭酷虐身死的怨魂最終的寂地; 林邊 的棕櫚科植物鋸齒形的樹葉,成了子彈短缺時的割喉凶器;而為虔信佛教的高棉人視為神聖的大菩提樹,反成了喪心病狂的劊子手虐殺孩童的“殺人樹”,至今仍能清楚地看到樹幹上早已風化的牙齒、鮮血和腦漿……短短三年,原本700萬人口的 柬埔寨 非正常死亡數至少是100萬;區區三天,200萬人口的 金邊 成了居民不足3萬,商店只有一家,交通全靠步行的空城與死域。而這一慘絕人寰的浩劫,結束不過才40餘載,留下的政爭餘波與軍事動蕩,則要到1998年底才逐漸寢息。我立於盛滿受難者顱骨的紀念碑之下,雖烈日當頭,熱浪滾滾,卻如何叫人不冷汗涔涔,悲淚潸潸。我不知道,深陷如此苦難泥淖之中的 金邊 城,還能再站起來嗎?
金邊 終究是站起來了,儘管全城多半還是紅土砂石地,一陣摩托車潮呼嘯而過,總會潑人一身夾雜機油味的塵土。可就在這如幕的黃煙深處,躥天的高樓正在封頂,八車道的馬路正在鋪柏油,夾道的各類商鋪鱗次櫛比、霓虹閃爍,以及 金邊 民眾忙碌的身影和頰上的微笑: 金邊 終究在以自己的步伐新生。就在這漫天的煙塵里,我突然生出一股堅定的信心與豪情,從歷史的滄桑與苦難中涅槃的奔夫人山,一定會如數千年前我的同胞所願,真正成為一座璀璨的 金山 。
↑竹火車 ↑竹火車 ↑竹火車 在高棉語中,全柬第二 大城 市“ 馬德望 ”意為“國王丟失的權杖”,足見這座位於柬泰貿易 通道 樞紐的“ 柬埔寨 糧倉”的權重與魅力。自 法國 殖民時代起,這裡就是名流上層消遣流連的後花園,因而留下了著名的法式建築群。只是真的親身探訪,恐怕又要大失所望了,眼前的 馬德望 不過是一個小小集鎮的樣貌,所謂勾人的“法式建築群”也不過是Sangker河畔一排早已破敗褪色,仿佛要溶散在炎日和飛塵中的小洋樓而已。然而,似乎已然破落的 馬德望 ,依然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國的旅人探訪,因為一樣神奇而有趣的物事:竹火車。
所謂“竹火車”,顧名思義,就是當地人仿照竹排的樣式,用薄竹片編織成“車廂”底座,套上一個低矮的鐵框架,再配一個簡易的發動機,用一根皮帶與輪轂相連,如此就可以來往於現有的鐵道線,運送乘客和貨物。沒有號誌燈,沒有調度員,連鐵道都是單軌的,看似鄙漏,但竹火車系統卻也有自己的規矩:載貨輕的讓載貨重的,乘人少的讓乘人多的,竹火車讓行人和真火車,甚至男司機要讓女司機;而所有的乘客在會車時也都有義務幫著司機一起把竹火車拆了,抬下鐵路,等對方過去再和司機一起把車裝回去,粗放卻也有序。
只是,我始終不敢探求,這種在我們外人看來特別而有趣的體驗,對於 馬德望 人來說,心頭究竟會不會另有一番滋味。畢竟,這種獨特的竹火車出現並僅出現在 柬埔寨 ,實在不是因為 馬德望 人的匠心獨運,而是源於高棉民族的苦難經歷。竹火車賴以行進的鐵道,是 法國 殖民者用以掠奪當地資源而留下的法式窄軌,加之歷年的內外戰爭, 法國 人留下的交通網也被炸得支離破碎,一節節片斷的鐵路線也只能走這種短途又輕便的竹火車了;而竹火車的車輪,竟是各色入侵者遺棄的坦克車上直接卸下來的……種種痛苦而屈辱的記憶,如今卻組裝成了民眾倚賴的重要交通方式,甚至是招徠游人的創收亮點,我一時不知該喜抑或該悲。然而,看到我們的司機微笑著招攬客人,微笑著招呼大家拆車讓路復又麻利地裝好繼續啟程,一路疾馳在廣袤田園的無限風光之中,我似乎又理解了,順時隨緣,又能因勢利導,這種自我療愈的力量或許正是 馬德望 更讓人心動的魅力。
母親不知道在看了多少寺廟之後,突然來了一句:“高棉處處笑!”的確,從真臘時期的 印度 教神像到吳哥王朝的佛像, 柬埔寨 的宗教造像都帶著一抹恬靜而溫暖的微笑。其實,何止是神廟裡的佛 菩薩 ,我在街頭遇到 柬埔寨 人,大都也總掛著一絲靦腆而又和善的微笑, 柬埔寨 ,實在是一個微笑的國度。儘管這個國家歷史上遭受了太多的不堪迴首,目下距離所謂的發達與文明也仍舊道阻且長,但我仍然願意相信,愛笑的高棉人終究會創造會締造一個真正處處笑靨如花的新高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