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英九城環球自由行.致我們的15年(2017) - 第三站:費爾班克斯 . 極光之旅

第二站: 西雅圖 \- 美國 (游記:《美加英九城環球自由行.致我們的15年(2017) - 第二站: 西雅圖 》)
第三站: 費爾班克斯 \- 美國
第四站: 溫哥華 \- 加拿大
第五站: 卡爾加里 / 班夫國家公園 \- 加拿大
第六站: 蒙特利爾 \- 加拿大
第七站: 波士頓 \- 美國
第八站: 紐約 \- 美國
第九站: 倫敦 \- 英國
City - Fairbanks 費爾班克斯

其實,去 費爾班克斯 並不是太方便,它的位置遠離 美國 本土,靠近 北極 圈,這樣會讓我們的行程比較迂迴。無奈,在做攻略的時候,一看到 費爾班克斯 是世界上觀看極光最佳的位置之一,我似乎被洗腦了,覺得一定要為我們的行程增加一個具有特別意義的亮點,那還有什麼比看極光更有意義呢?看極光絕對是列在人生清單的首選之一。
因此,我們最終拋卻種種縮退的念頭,把 費爾班克斯 這個我們之前聞所未聞的城市,定為我們的第三站。我們行李箱裡面,其實很多的禦寒裝備都只是為了這短短的4天準備的,這些裝備由於厚重,占據了行李箱很多的位置,例如雪地褲,有些裝備甚至沒有發揮作用。
但是,這一切都讓我們無悔,因為,我們最終還是在準備失望離開的瞬間,看到了夢寐以求的舞姿優美的那束光,即便它沒有其他更幸運的幸運兒看到的那麼絢爛多彩,那麼洶涌澎湃!
Day 5 - 2017/2/3從 西雅圖 飛抵 費爾班克斯 時,我們於當地時間深夜10:27抵達 費爾班克斯國際機場 (IATA代碼:FAI)。由於是夜深,抵達機場等候行李時,人並不多。在轉盤的上方,懸掛著一架小飛機模型,還是蠻有趣的。

費爾班克斯 基本沒有公交系統,都是私家車或私人小飛機出行。 酒店基本都是有接送服務的,但需要預先跟酒店約好接送機時間。
抵達 費爾班克斯 後,已經是深夜,拿到行李後,就匆忙加強禦寒裝備。機場很小,與酒店聯繫上後,還算比較容易就找到了接機的班車,大約15分鐘左右,就到了酒店。

在路上,留意到建築之間的距離都比較遠,兩旁堆積這厚厚的雪,第一感覺:天吶,好荒涼,有點怕怕!但是,一盞盞掠過的路燈,發出溫暖的光,撫慰了我們忐忑的心情!




當時,室外的溫度應該是零下20°C左右,沒有一絲風,只要手和臉被包裹住,身上的衣物夠保暖,這個溫度還是可以接受的。哈哈,很有 東北 的感覺!不過現在回想起來,如果不是為了看極光,我們在冬天去 東北 ,是否也是類似的感覺呢?

可惜當時還沒有想到潑水成冰的玩法!







在這個這麼有紀念意義的時刻,必須給我們的守護神一個大大的特寫!雖然背起來很有游人feel,但是,在長途旅程中,用起來超方便,讓我們全程無憂!






因此,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先是在Trip Advisor上面參加一個當地的小團,去 北極 圈看極光。
科普一下:極光通常出現在北緯67度的環帶中,因此,距離 北極 圈僅310公里的 費爾班克斯 是世界上欣賞極光的最佳地方。一年中有超過246天的晴朗夜空可以看到 北極 光,根據當地旅游局的官方統計,如果有人在這裡住了三晚,看到 北極 光的可能性可以高達90%,而在四晚里看到 北極 光的可能性則高達97%。 而且,需要在無星星和月光的夜晚,凌晨12點-3點在遠離光污染和市區的極光活動區域,才能觀測到極光。
所以,通常這種看極光的團是下午2點左右出發,凌晨12點左右開始返還,大約第二天早上4點左右回到酒店,意味著司機兼導游一個人要陪著我們14個小時。
我們報的是小團,所以,出行的是一輛小巴。上車後,大鬍子帥哥先每位旅客發了滿滿一袋的食品,裡面有 三明 治和水,分量實在太大,旅程結束後,我們都沒有吃完,還可以當第二天的晚餐。

我們要沿著號稱“最危險的道路”的道爾頓公路進入 北極 圈,道爾頓公路是一條穿越極地、凍原和永久凍土的“礫石”道路,只有具有專業操作執照的車輛才可以在這條公路上行使。最危險的是,這一路是完全沒有手機和移動信號,只能通過衛星電話與外界聯繫。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果斷放棄自駕打算的最重要原因。 很感謝大鬍子帥哥把我們安全送回來,並且是錦鯉體質,讓我們一次性就看到極光。
有句古話曰: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我們這次行程所見之美景,充分地驗證了古人的睿智。在篩選圖片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再次重溫了這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千里冰封的美景。
TAPS - 阿拉斯加輸油管
首先,我們經過的第一個景點是 阿拉斯加 輸油管 Trans-Alaska Pipeline System, 是一條南北全長接近1300公里(800英里)的管道,其中一段經過了 費爾班克斯 ,1977年落成。管道的建築面臨多項挑戰,類似青藏公路,要穿越三座山脈、活躍的斷層、廣大的凍土層和定時遷徙的馴鹿和駝鹿)。 所以,這種非常特別工業項目也成為了 費爾班克斯 的景觀之一。



以上此段文字來自網絡 - 杭州 老魏-魏老師的博客。請原諒我是個理工小白,實在是沒法寫出這麼專業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