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一個人前往巴西旅居了4個月
一份挖墳的游記:)
在這篇文章里,看不到硬核的旅游攻略,找不到各大景點的打卡照,甚至照片像素還很低。
但可以知道, 巴西 南部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2013年,因學校的工科背景,還在校的我以實習工程師的身份申請到了一份去海外實習機會,然後開啟了這趟 南美洲 的未知之旅。那時還沒出過國的我,第一次出去就是另一個半球,覺得這簡直是一件“趁年輕去闖闖”的人生大事。
【簽證】學生簽,駐 北京 的 巴西 大使館辦理。
【機票】在大使館折騰簽證的那些日子,在門口認識了一名機票代理,給幫買的機票。比很多機票平臺要便宜些。後來在 巴西 認識了一些華人,他們推薦在 巴西 當地找代理買,會比在 中國 找代理更便宜,可以在微博搜搜這些人。
【當地住宿】當地大學生幫聯繫的公寓,是跟當地學生一起合租。
【旅游住宿】國際青年旅社。
【現金】當地部分銀行或ATM有銀聯、Vista、Master可以用,不必帶太多現金過去。
一趟48小時的跨半球飛行北京 \--埃塞爾比亞-- 聖保羅 \--里約 \--庫里提巴(Curitiba)--若因維利(Joinville)
為了省錢,選擇了 非洲 中轉航線,相比 歐洲 中轉要便宜很多,而且能順便俯視 非洲 大地。


因為中途在埃塞爾比亞中轉等候時間太長、中轉城市也多,導致這趟去程特別疲憊。在飛機,除了吃了睡、睡了吃,就是和臨桌聊聊天。
去 非洲 的那一段,臨桌是一位講著典型印式英語的 印度 叔叔,說是在 非洲 做機械生意的,經常坐這個航班,他孩子和我差不多大,所以路上很照顧我。而坐我前面的是 巴西 當地年輕人,從他那兒,我第一次知道“Joinville”的第一個發音不是“J”,而是漏風略帶顫音的“R”,哈哈。
落地 巴西 的那一刻,周圍葡語充斥的新鮮感、還看到像是準備要出發比賽的戰舞團隊在機場大堂即興表演,整個人一下子就精神起來了。
↑孔戈尼亞斯/聖保羅機場 (飛機終於在庫里提巴機場落地,正值日出,“睡”了48小時,這束光來得剛剛好)
↑孔戈尼亞斯/聖保羅機場
(機場大堂有人圍著跳起了 巴西 戰舞,第一次見識這種以戰鬥動作為美的舞蹈)
第一天就被我“誤解”的小鎮被當地一位大學生從“庫里提巴市Curutiba”接送到“若因維利市Joinville”之後,一路走著高速公路,聞著車外霧霾 北京 難有的清新空氣,看著每一輛都特別乾凈的車子不斷刷過,藏不住的喜悅。
有時候明明已身在此處,但心裡總是不受控制地冒出“天吶,我居然在這裡”的念頭。那時從司機口中也開始瞭解到,【 巴西 是一個鐵路極其不發達,幾乎靠高速和航空運輸的國家】。 比如 想要去里約、 聖保羅 ,要麼坐幾個小時的大巴,要麼買機票。
到達安頓了住地兒和交待完工作之後,第二天早上,激動的我早早6點就起床,自己一個人去小鎮附近轉悠。沒想到,轉了半天,大街小巷幾乎看不到人,讓我有了“這個小鎮真偏僻啊”的錯覺,一度還擔心我是不是來錯地方了。後來才得知那天是周日,宗教文化濃郁的Joinville,原來在禮拜天大部分人都不怎麼出門。就算是不信教的人,周日也養成了在家待著的習慣。
(從當地大學生所住房子望出去,是一片寧靜的住宅區) 

( 巴西 隨處可見的塗鴉)
(一輛搶眼的汽車停在路邊,復古得可愛)
(在所住公寓的對面,巧有一家Casa China( 中國 屋的意思),賣著各色 中國 義烏 小商品。)
(簡陋的公交站,但車道都是瀝青路,整個小鎮很乾凈)


(正值Joinville的舞蹈節,持續一個月,到處是舞蹈元素,各大商場也舉辦或大或小的舞蹈表演) 

(本地人幾乎都是住的獨棟房子,Joinville的環境條件比我預期要好)
那些素麵之緣、但很溫暖的人原以為 巴西 應該會有很多黃種人,但其實是要看地區分佈,在Joinville,居民大多是 德國 、 瑞典 和 挪威 移民的後裔,極少量的 日本 人和 韓國 人,總的來講黃種人非常非常少。可能正因這樣,黃皮膚的我在那總能遇到很多貴人。和異域陌生人交流,去感受不同文化,時不時感嘆“原來還可以這樣活啊”。
(書店老闆,我來問路時很熱情用手勢幫我指路)
(香腸小吃店的一對夫妻,和店里的客人們有說有笑)
(法式牛角包店的小姐姐,來得多了,面也熟了)
(每天早上向車站這位大叔買雞肉餃子,臨走前特意過來和他道別)
上面是公寓前一家書店的老闆、一對小吃店的夫婦、每天上班經過車站小吃店的老闆、我超愛吃的巧克力可頌包店的小姐姐,他們都不會講英文,但很熱情地用手去解答我問到的問題。因為經常會遇見,“點頭微笑”就成了我們唯一但深知友好的交流方式。
提到這,英文在 巴西 的普及率並不高,有必要帶著翻譯APP出門。他們的義務教育也並未很普及,因經濟或意識原因而中途輟學的人非常多。當我在向他們表達我對這個城市的喜愛的時候,大多都會說,“你沒看到的更多”,“我們挺可憐的”,“我們並不喜歡這個政府”……
對一個地方總存有美好感受,大多因為並非真的生活在這裡,不知這裡的苦與困。




在這篇文章里,看不到硬核的旅游攻略,找不到各大景點的打卡照,甚至照片像素還很低。
但可以知道, 巴西 南部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2013年,因學校的工科背景,還在校的我以實習工程師的身份申請到了一份去海外實習機會,然後開啟了這趟 南美洲 的未知之旅。那時還沒出過國的我,第一次出去就是另一個半球,覺得這簡直是一件“趁年輕去闖闖”的人生大事。
【簽證】學生簽,駐 北京 的 巴西 大使館辦理。
【機票】在大使館折騰簽證的那些日子,在門口認識了一名機票代理,給幫買的機票。比很多機票平臺要便宜些。後來在 巴西 認識了一些華人,他們推薦在 巴西 當地找代理買,會比在 中國 找代理更便宜,可以在微博搜搜這些人。
【當地住宿】當地大學生幫聯繫的公寓,是跟當地學生一起合租。
【旅游住宿】國際青年旅社。
【現金】當地部分銀行或ATM有銀聯、Vista、Master可以用,不必帶太多現金過去。
一趟48小時的跨半球飛行北京 \--埃塞爾比亞-- 聖保羅 \--里約 \--庫里提巴(Curitiba)--若因維利(Joinville)
為了省錢,選擇了 非洲 中轉航線,相比 歐洲 中轉要便宜很多,而且能順便俯視 非洲 大地。

去 非洲 的那一段,臨桌是一位講著典型印式英語的 印度 叔叔,說是在 非洲 做機械生意的,經常坐這個航班,他孩子和我差不多大,所以路上很照顧我。而坐我前面的是 巴西 當地年輕人,從他那兒,我第一次知道“Joinville”的第一個發音不是“J”,而是漏風略帶顫音的“R”,哈哈。
落地 巴西 的那一刻,周圍葡語充斥的新鮮感、還看到像是準備要出發比賽的戰舞團隊在機場大堂即興表演,整個人一下子就精神起來了。
第一天就被我“誤解”的小鎮被當地一位大學生從“庫里提巴市Curutiba”接送到“若因維利市Joinville”之後,一路走著高速公路,聞著車外霧霾 北京 難有的清新空氣,看著每一輛都特別乾凈的車子不斷刷過,藏不住的喜悅。
有時候明明已身在此處,但心裡總是不受控制地冒出“天吶,我居然在這裡”的念頭。那時從司機口中也開始瞭解到,【 巴西 是一個鐵路極其不發達,幾乎靠高速和航空運輸的國家】。 比如 想要去里約、 聖保羅 ,要麼坐幾個小時的大巴,要麼買機票。
到達安頓了住地兒和交待完工作之後,第二天早上,激動的我早早6點就起床,自己一個人去小鎮附近轉悠。沒想到,轉了半天,大街小巷幾乎看不到人,讓我有了“這個小鎮真偏僻啊”的錯覺,一度還擔心我是不是來錯地方了。後來才得知那天是周日,宗教文化濃郁的Joinville,原來在禮拜天大部分人都不怎麼出門。就算是不信教的人,周日也養成了在家待著的習慣。
那些素麵之緣、但很溫暖的人原以為 巴西 應該會有很多黃種人,但其實是要看地區分佈,在Joinville,居民大多是 德國 、 瑞典 和 挪威 移民的後裔,極少量的 日本 人和 韓國 人,總的來講黃種人非常非常少。可能正因這樣,黃皮膚的我在那總能遇到很多貴人。和異域陌生人交流,去感受不同文化,時不時感嘆“原來還可以這樣活啊”。

上面是公寓前一家書店的老闆、一對小吃店的夫婦、每天上班經過車站小吃店的老闆、我超愛吃的巧克力可頌包店的小姐姐,他們都不會講英文,但很熱情地用手去解答我問到的問題。因為經常會遇見,“點頭微笑”就成了我們唯一但深知友好的交流方式。
提到這,英文在 巴西 的普及率並不高,有必要帶著翻譯APP出門。他們的義務教育也並未很普及,因經濟或意識原因而中途輟學的人非常多。當我在向他們表達我對這個城市的喜愛的時候,大多都會說,“你沒看到的更多”,“我們挺可憐的”,“我們並不喜歡這個政府”……
對一個地方總存有美好感受,大多因為並非真的生活在這裡,不知這裡的苦與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