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北之地 | 邂逅一場雪國童話






芬蘭 首都 赫爾辛基 有一個很美的別稱,叫 波羅的海 的女兒。
其實沒有人能明確地說出為什麼,也許是因為它緊鄰 波羅的海 ,無論夏日海碧天藍,還是冬季流冰遍浮,總是美麗而潔凈。又或許是因為在 赫爾辛基 的海港市場上,有一尊名叫“ 波羅的海 的女兒”的銅像,是 赫爾辛基 的象徵。
不過不管怎樣說,這是一座古典美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的都市。市內建築多用淺色花崗岩建成,有“北方潔 白城 市”之稱。
清晨還在沉睡中的 赫爾辛基 ,坐在港口邊等待遠方的日出。





“聞名 歐洲 的“岩石教堂”,位於 赫爾辛基 市中心的坦 佩利 岩石廣場。整個廣場被一塊起伏不平的巨大岩石覆蓋,岩石比旁邊的街道高出8~13米,廣場順其自然地保留下來。這裡的景觀自然質朴,教堂內壁是未經任何修飾的岩石的本來面貌。頂部的牆體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看似鬆散、雜亂,好像隨時可能掉下來,但實際上,每一塊石頭都是精心選砌的,原始的色調給教堂增添了回歸自然的感覺。水滴從岩縫中滲出,順著岩壁流入地下水道,增強了教堂內的音響效果。金碧輝煌的拱頂隱隱約約反射著下麵的燭光,這是整個教堂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地方。
岩石教堂卓越的設計極為新穎巧妙,完成於1969年,是斯歐馬拉聶兄弟的精心傑作。 教堂是利用位於住宅街的岩石高地建造而成,為了不損及自然景觀,將岩石部份往下挖掘,教堂就建造在天然岩石中。因此來到廣場也不會註意到教堂的所在,屋頂採圓頂設計,有一百條放射狀的梁柱支撐,同時鑲上透明玻璃。 芬蘭 人崇尚自然古樸的審美情感在此得到了充分體現。岩石教堂內的中心區域有一個聖壇,與玻璃屋頂所射下的自然光芒相互輝映,盡顯聖壇的神聖。”——源自百度百科
已經不是第一次參觀教堂了,從宗教中心 聖彼得 大教堂到古老的 巴黎 聖母院,再到大大小小各國不計其數的教堂,然而這座質朴得甚至都不起眼的岩石教堂,卻讓人在步入教堂那一刻,忽然從內心就生出一種寧靜的感覺。在管風琴的樂聲里,連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放輕。
此般感受,初見傾心。








斯德哥爾摩 為世人所知,也許是因為每年從這裡向全球各界頒佈的諾貝爾獎,又或許是因為“ 斯德哥爾摩 綜合症”。
在 斯德哥爾摩 ,有全 歐洲 最古老的老城區:遍佈著深受日耳曼式風格影響的中世紀小巷、圓石街道和古式建築。在老城區,寫著的是一段灰色與彩色共存的歷史。 丹麥 與 瑞典 之間早在14世紀的戰爭里, 丹麥 人就是在這裡屠殺了 瑞典 貴族,也正是這場 斯德哥爾摩 慘案,造就了古斯塔夫·瓦薩為新的 瑞典 國王,在他的帶領下, 瑞典 最終脫離了 卡爾馬 聯合。
冬日的老城區,色彩與灰冷的季節形成強烈地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