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北之地 | 邂逅一場雪國童話





一起晚餐的我們四個人,從最左開始分別是一個人單槍匹馬闖 北極 的傻妞妞(我),行程的領隊以及這十天我的臨時攝影師, 芬蘭 當地的英文& 芬蘭 語嚮導小哥, 芬蘭 當地的中文嚮導~哈哈~





北極 光,按原理其實在 北極 全年晴朗的夜晚都可以觀賞,而在冬天的夜空則會更頻繁出現。觀賞極光必不可少的兩個要素,即為晴朗無雲的天氣、以及活躍的極光指數。在零下三十度甚至四十度的晴朗夜晚,極光出現的機率也會大大高於溫暖的時間。在 芬蘭 拉普蘭 北極 光活躍的幾率很高,約為75%。每年的11月下旬至2月上旬極光指數相對較為活躍。
全球極光的活躍指數是有預測網站的,預測網站在這裡: http://www.gi.alaska.edu/AuroraForecast/NorthPolar ,極光指數高於2-3的肉眼可見。
不過除了活躍的極光指數,天空中的雲層厚度往往是 拉普蘭 地區更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其實我造訪的每一天,極光指數都很高,但厚厚的雲層卻一直不留情面地控制著整個天空。也就是說極光每夜都有,只是悄悄地上演在我們看不到得雲層之上。
其實在行前我就一直告訴自己,去 北極 最重要的是初體驗。極光這樣可遇而不可求的瑰寶,順其自然,不要徒增妄想與煩惱。話雖這樣說,可見到頭頂上好不容易脫離雲層控制的朗朗皓月,總是讓人不免多了幾分妄想~
在山巔等了一個小時,終於!!!
在天幕上出現了一道白白的雲………
也許是常年住在北國,當地嚮導已經對極光太過熟悉,他指著那道灰白色的雲說了一句,那個也許就是極光,你們拿相機拍一下試試。
果然,肉眼看起來和雲層無異的它,被相機捕捉下來後竟真的是千呼萬喚的極光~空曠的山巔,我們就這樣和群星與皓月邂逅了狐狸之火 北極 光。
可是肉眼看不出啊~~T^T~~不是我矯情……




沒能用自己的雙眼親自看到極光,或多或少還是有些失落——說好的今夜極光強度有小爆發等級在哪裡呢!掀桌!——不過看看明月下的小木屋,也是頗有童話裡面薑餅屋的感覺的~



這一瞥,驚得我連毛衣毛褲都沒來得及穿,隨手抄起一件羽絨服扛著剛卸完的三腳架連滾帶爬地就跑出去了……
這份遲來的驚喜,帶著十分靈動、十分驚艷、十分莫測、十分調皮,在天空畫下一道又一道的軌跡。即使在光污染嚴重的度假村裡,也一樣能看到顏色靚麗得讓人幾乎要流淚的極光(而且時間長達一個多小時),果然是小爆發呢~
當時太怕這份驚喜走得太快,竟然都沒有好好找個位置拍照,看照片全是各種 高樹 遮擋…後來看到同團人在其它位置用卡片機拍出的無遮擋照,簡直想在心裡給自己插一萬把刀……












後來相機電池被凍乾,而偏偏三腳架的支撐平臺結了一層霜,和相機牢牢地粘在了一起沒法換電池,這才悻悻地回了房間。進屋就覺得渾身從上到下都不是自己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