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游之紐約——YUMENG所行所見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浮雕石棺,雕有酒神狄俄倪索斯的勝利及四季神。這是一具古 羅馬 帝國晚期的 大理 石棺,可能是為 羅馬 的一位富人而刻的。石棺一般放在一個小型的建築里,人可以進出,以供親友拜祭。
石棺的兩側和正面雕飾了40個人物和動物。在中間坐在豹子身上的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傳說中,狄俄尼索斯在宙斯的大腿上第二次出生,可謂是死而復生,刻在石棺上意味深長。狄俄尼索斯的兩邊有4個比較大的站立的男子,代表四季,暗示歡樂的場面將維持很久。在石棺的兩端還有其他比較大的幾組人像,分別代表大地和水的化身。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古 希腊 和古 羅馬 的收藏也很多。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非洲 館天花板上吊著的“宇宙飛船”和木雕。
圖中右面的一排叫畢斯柱也叫祖先柱。在太平洋地區新 幾內亞 西南部的原住民阿斯瑪特民族(Asmat)相信每當有人死去,就產生了不平衡,就會十分危險。在世的人為了補救,就必須舉行儀式來恢復平衡。他們悄悄的用樹木製作畢斯柱,把樹木倒過來,一根樹根朝上,代表伸出的翅膀,柱子上的人物雕像代表死去的人,柱子完成後,他們把柱子豎在舉行儀式的房子外面,舉辦盛大的宴會,對死人以示尊敬,並把死者靈魂送到祖先那裡。儀式完成後,畢斯柱送回西米樹林,西米是他們的主要糧食來源,他們相信畢斯柱慢慢腐化後又會回歸土壤,滋養西米樹,保佑他們西米豐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件來自 非洲 的象牙面譜是 貝寧 (現在 尼日利亞 所在地)國王在儀式場合佩戴的胸飾,它是一對作品中的一件,另一件在 大英 博物館。它刻的是國王伊塞吉(Esigie)的母親伊迪婭(Idia)。伊塞吉是16世紀 貝寧 王國的國王,在位期間,他的母親都給予了無限的支持和建議,他請人製作了一系列精美的肖像來紀念母親,並稱她為“Iyoba(Queen Mother)”,賦予她和其他男性首領一樣的權力,建立母親不朽的形象。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卧室壁畫(來自 意大利 , 那不勒斯 ,博斯科雷爾,P. FANNIUS SYNISTOR別墅),公元前1世紀, 羅馬 政局動蕩,整個 意大利 陷於內戰,這間鄉間別墅讓主人得以暫時拋開煩惱,尋找到一片祥和的空間。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加萊義民是羅丹最為著名的雕塑之一,描述了14世紀英法百年戰爭時期發生在加萊的事件。具體故事我這裡就不多重覆了。1916年羅丹將全部作品捐贈給 法國 政府,以換取政府為他提供住房和工作室,為此政府建造了“羅丹博物館”。 法國 政府享有對羅丹作品複製的專有權。1917年羅丹去世。根據 法國 的法律,為了表示對羅丹的尊重,羅丹的藝術品複製不能超過12件。《加萊義民》的原件目前仍在 法國 加萊。其他11座分佈在 英國 , 丹麥 , 比利時 , 法國 , 美國 , 日本 和 韓國 。在 美國 ,除了大都會博物館,在 華盛頓 的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費城 的羅丹博物館,加州 帕薩迪納 的Norton Simon Museum都有這座雕塑群。在 斯坦福 大學的《加萊義民》是以分開的6個義民雕塑呈現的。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之最: 埃及 館是 開羅 意外最大收藏,25000件。( 埃及 館兩面牆上的壁畫是複製品)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將 埃及 的丹鐸神廟直接搬進了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來自大馬士革的一個具有阿拉伯風格的民居。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博物館里的 蘇州 網師園,也叫“明軒”。這是模仿17世紀 蘇州 園林網師園殿春簃及其後院建造的。庭院的殿堂“明軒內陳列了 中國 明代的傢具。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跳舞的天神蒂娃妲(12世紀早期, 印度 )。這是一座 印度 石像。看石像,頭,胸,臀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這種柔韌性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藝術家通過這扭動的身軀,來表現天神熱情舞動的一刻。豐腴的外形和複雜的造型是12世紀 印度 雕塑的特色。這座石像原 來安 放在一座 印度 神廟的壁龕里。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中國 廣勝寺壁畫“藥師圖”。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在 中國 廳元代巨幅壁畫旁聳立的這尊巨大的北齊彩繪石雕--觀音 菩薩 立像,這座雕像竟然高達達419.1釐米,在博物館室內展出的如此高大的石像還真是少見,不過大都會能把整座神廟搬進來,也應見怪不怪了。資料顯示這座石像來自 山西 ,有網友通過石像的面部特征分析來看可能來自雲岡石窟,他們認為 菩薩 面形清秀消瘦、長頸、肩窄且下削,這種造像為北魏晚期推行“漢化”改革,出現的一種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藝術形象,成為北魏後期佛教造像顯著特點。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歐洲 繪畫2500件。有最好的倫勃朗的自畫像,最好的委拉斯開茲帝王像和最好的安格爾的仕女像。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十七世紀西方油畫大師我最偏愛的倫 布朗 的作品:《亞里士多德與荷馬半身像》是為一名 意大利 贊助人所畫,贊助人希望他畫一位哲學家。圖中的亞里士多德穿著當時的時裝,肩上掛著的金鏈上有 亞歷山大 大帝的雕像,亞里士多德曾是 亞歷山大 大帝的老師,畫中的半身像是古人荷馬。對亞里士多德來說,荷馬代表過去, 亞歷山大 大帝代表著未來,不同時代的思想家和統治者在這幅畫里貫穿了起來。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穿著東方服裝的人》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芙羅拉Flora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十九世紀我最喜歡梵高。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石棺的兩側和正面雕飾了40個人物和動物。在中間坐在豹子身上的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傳說中,狄俄尼索斯在宙斯的大腿上第二次出生,可謂是死而復生,刻在石棺上意味深長。狄俄尼索斯的兩邊有4個比較大的站立的男子,代表四季,暗示歡樂的場面將維持很久。在石棺的兩端還有其他比較大的幾組人像,分別代表大地和水的化身。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古 希腊 和古 羅馬 的收藏也很多。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非洲 館天花板上吊著的“宇宙飛船”和木雕。
圖中右面的一排叫畢斯柱也叫祖先柱。在太平洋地區新 幾內亞 西南部的原住民阿斯瑪特民族(Asmat)相信每當有人死去,就產生了不平衡,就會十分危險。在世的人為了補救,就必須舉行儀式來恢復平衡。他們悄悄的用樹木製作畢斯柱,把樹木倒過來,一根樹根朝上,代表伸出的翅膀,柱子上的人物雕像代表死去的人,柱子完成後,他們把柱子豎在舉行儀式的房子外面,舉辦盛大的宴會,對死人以示尊敬,並把死者靈魂送到祖先那裡。儀式完成後,畢斯柱送回西米樹林,西米是他們的主要糧食來源,他們相信畢斯柱慢慢腐化後又會回歸土壤,滋養西米樹,保佑他們西米豐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件來自 非洲 的象牙面譜是 貝寧 (現在 尼日利亞 所在地)國王在儀式場合佩戴的胸飾,它是一對作品中的一件,另一件在 大英 博物館。它刻的是國王伊塞吉(Esigie)的母親伊迪婭(Idia)。伊塞吉是16世紀 貝寧 王國的國王,在位期間,他的母親都給予了無限的支持和建議,他請人製作了一系列精美的肖像來紀念母親,並稱她為“Iyoba(Queen Mother)”,賦予她和其他男性首領一樣的權力,建立母親不朽的形象。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卧室壁畫(來自 意大利 , 那不勒斯 ,博斯科雷爾,P. FANNIUS SYNISTOR別墅),公元前1世紀, 羅馬 政局動蕩,整個 意大利 陷於內戰,這間鄉間別墅讓主人得以暫時拋開煩惱,尋找到一片祥和的空間。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加萊義民是羅丹最為著名的雕塑之一,描述了14世紀英法百年戰爭時期發生在加萊的事件。具體故事我這裡就不多重覆了。1916年羅丹將全部作品捐贈給 法國 政府,以換取政府為他提供住房和工作室,為此政府建造了“羅丹博物館”。 法國 政府享有對羅丹作品複製的專有權。1917年羅丹去世。根據 法國 的法律,為了表示對羅丹的尊重,羅丹的藝術品複製不能超過12件。《加萊義民》的原件目前仍在 法國 加萊。其他11座分佈在 英國 , 丹麥 , 比利時 , 法國 , 美國 , 日本 和 韓國 。在 美國 ,除了大都會博物館,在 華盛頓 的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費城 的羅丹博物館,加州 帕薩迪納 的Norton Simon Museum都有這座雕塑群。在 斯坦福 大學的《加萊義民》是以分開的6個義民雕塑呈現的。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之最: 埃及 館是 開羅 意外最大收藏,25000件。( 埃及 館兩面牆上的壁畫是複製品)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將 埃及 的丹鐸神廟直接搬進了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來自大馬士革的一個具有阿拉伯風格的民居。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博物館里的 蘇州 網師園,也叫“明軒”。這是模仿17世紀 蘇州 園林網師園殿春簃及其後院建造的。庭院的殿堂“明軒內陳列了 中國 明代的傢具。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跳舞的天神蒂娃妲(12世紀早期, 印度 )。這是一座 印度 石像。看石像,頭,胸,臀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這種柔韌性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藝術家通過這扭動的身軀,來表現天神熱情舞動的一刻。豐腴的外形和複雜的造型是12世紀 印度 雕塑的特色。這座石像原 來安 放在一座 印度 神廟的壁龕里。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中國 廣勝寺壁畫“藥師圖”。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在 中國 廳元代巨幅壁畫旁聳立的這尊巨大的北齊彩繪石雕--觀音 菩薩 立像,這座雕像竟然高達達419.1釐米,在博物館室內展出的如此高大的石像還真是少見,不過大都會能把整座神廟搬進來,也應見怪不怪了。資料顯示這座石像來自 山西 ,有網友通過石像的面部特征分析來看可能來自雲岡石窟,他們認為 菩薩 面形清秀消瘦、長頸、肩窄且下削,這種造像為北魏晚期推行“漢化”改革,出現的一種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藝術形象,成為北魏後期佛教造像顯著特點。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歐洲 繪畫2500件。有最好的倫勃朗的自畫像,最好的委拉斯開茲帝王像和最好的安格爾的仕女像。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十七世紀西方油畫大師我最偏愛的倫 布朗 的作品:《亞里士多德與荷馬半身像》是為一名 意大利 贊助人所畫,贊助人希望他畫一位哲學家。圖中的亞里士多德穿著當時的時裝,肩上掛著的金鏈上有 亞歷山大 大帝的雕像,亞里士多德曾是 亞歷山大 大帝的老師,畫中的半身像是古人荷馬。對亞里士多德來說,荷馬代表過去, 亞歷山大 大帝代表著未來,不同時代的思想家和統治者在這幅畫里貫穿了起來。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穿著東方服裝的人》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芙羅拉Flora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十九世紀我最喜歡梵高。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