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爸媽一起的自由行——意瑞法火車之旅






從上到下5角,2角,1角和5分……5角看起來最小,鬧了不少笑話

雙胞胎~ 盧塞恩 湖邊散步至少看到十幾對雙胞胎小朋友,不過一張相片沒有,就是這麼任性 。
低調的豪~看起來平凡的城市,豪車特別多,豪門特別多。
白人世界~其他膚色人種很少,白人小朋友,尤其金髮碧眼的小姑娘,真是很漂亮。
飛行表演~還是不曉得為啥能看到。
適合出差的地方 科爾馬,鮮花小鎮科爾馬 (Colmar), 法國 東北 部 阿爾薩斯 的一個小鎮,也是 上萊茵 省首府。
1870年9月,普魯士軍隊在色當一役大敗法軍,接著長驅直入,占領了 法國 的 阿爾薩斯 省。在被攻占的一所小學里,一位 法國 教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失聲痛哭;就在這“最後一課”上,還不明白“戰敗”意味的孩子們悵然若失。這是 法國 作家都德在小說《最後一課》中描述的場景。這些真實的場景就發生在法德邊境的小鎮 科爾馬 。

換乘七拐八彎越走越簡陋,虧得標識還算清楚。經過這麼多天,對這邊的火車旅行越來越駕輕就熟了(認真吹一下 )。




架自行車🚲的

















當時,為慶祝 美國 獨立100周年, 法國 政府準備贈送 美國 一份大禮。巴托爾迪接到任務後,決定塑造一座象徵自由的塑像。就在為塑像的形象而絞盡腦汁之際,巴托爾迪在一次婚禮上與一位姑娘邂逅。這位名叫讓娜的姑娘讓巴托爾迪眼前一亮,便邀請她為自由女神像做模特,讓娜欣然答應。在創作過程中,二人擦出了愛的火花,最終結為夫妻。
巴托爾迪於1884年5月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製作。整個銅像被分成350塊,用了214個包裝箱才運到 美國 。如今象徵著自由、反抗暴政的自由女神像雄偉地屹立於 美國 紐約 市的自由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