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盧浮宮---見證傳世名畫
十四世紀前期, 法國 開明君主佛朗索瓦一世收集了很多繪畫佳作,其中就有舉世聞名的《蒙娜麗莎》,此畫是他1519年在畫家生前或去世後不久購買的。佛朗索瓦一世的收藏品,成了王室藏畫的原始核心,後繼的國王又不斷充實。大革命時期,這批藏畫被收歸國有,形成了盧浮宮繪畫展區,經過了兩個多世紀的補充和完善,現在盧浮宮擁有六千多幅十三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的繪畫作品。
盧浮宮所收藏的繪畫,三分之二是 法國 畫家的手筆,接下去依次為 意大利 ,弗朗德勒繪畫, 西班牙 , 德國 , 北歐 繪畫也一直在不斷充實。自1794年以來,繪畫以國別分展區,使觀眾在盧浮宮能看到 歐洲 繪畫的方方面面。
在去盧浮宮之前,上網查了一下資料,介紹說由於展廳重新裝修,《蒙娜麗莎》被移到美第奇畫廊展出,當時以為是另一個博物館呢,所以在僅有的兩個小時盧浮宮參觀中,就放棄了去看《蒙娜麗莎》的想法,後來才知道,其實美第奇畫廊就在盧浮宮內,當時如果知道,擠出15分鐘去看看還是很值得的,所以有點小遺憾,但是我看到了另一幅稀世名畫《自由女神引導人民》。
《自由女神引導人民》高2.6米,寬3.25米,是 法國 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為紀念1830年 法國 七月革命而創作的一幅油畫。
法國 1830年的“七月革命”,結束了復辟的波旁王朝,特別是7月27至29日這三天, 巴黎 市民與保皇黨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當時一位叫克拉拉.萊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壘上豎起了象徵法 蘭西 共和 制的紅白藍三色旗,少年阿萊爾把這面旗幟插到 巴黎 聖母院旁的一座橋頭時,中彈倒下,當時畫家德拉克羅瓦在現場目擊了這一悲壯激烈景象,義憤填膺,決心為之作一幅畫,作為永久的紀念。畫家解釋說:“我沒能為國而戰,至少能為之作畫”。
“輝煌的三天”之後,畫家只用了三個月就在很多草圖的基礎上畫出了這幅謳歌自由的作品,自由的象徵是一個踏著瓦礫引導同伴奔赴戰場的女性。這幅充滿史詩氣息的作品,極好的概括了德拉克羅瓦的藝術思想:尋求現實主義與人為想象間的平衡,用人道主義的理想描寫帶暴力意味的主題。
1831年5月1日,此畫在 巴黎 展出,受到熱烈歡迎, 德國 詩人海涅為此畫還寫了贊美詩。 法國 政府收購此畫後,在 盧森堡 宮展出了數月,後因時局變化,又把此畫還給了畫家本人。1848年, 法國 又爆發了“二月革命”, 法國 人民要求把此畫重新在 盧森堡 宮展覽,同年6月, 巴黎 工人起義,此畫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此畫具有煽動性,以後的25年間,《自由女神引導人民》再也沒能與觀眾見面。直到1874年,此畫才被送入盧浮宮,並一直收藏到現在。
《兩個捐贈人敬仰十字架上的耶穌》油畫高2.60米,寬1.71米,1908年收藏於盧浮宮,作者是多米尼科.特多果不羅,又名克勒果( 1541---1614年)。
這幅畫,是克勒果剛到 西班牙 時的作品,最早掛在托勒德教堂里,畫面上,站在耶穌下麵兩邊的兩個捐贈人的身份無法考證。這是克勒果最早畫的一幅耶穌受難像,冷色調,構圖嚴謹,十字架占據了整個畫面,上帝之子的身體強烈吸引著信徒的目光。
《誘拐埃萊娜》油畫高2.53米,寬1.65米,作者吉多.雷尼(1573---1642年), 法國 大革命時期征收的作品。
吉多.雷尼,生於 意大利 波倫亞,併在該城開始學習繪畫, 卡拉 世及其學生主張回覆自然的理念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之後,他到 羅馬 學習拉斐爾的繪畫及古代雕塑,在那兒獃了十二年,並形成了自己富於表現力,細膩的風格。回到波倫亞後,他保持了燦爛的繪畫生活,畫了一些宗教或神話題材的作品。這些作品的特點是畫面動人,具有抒情色彩,後來,他用色漸漸變得明朗,如這幅優美的《誘拐埃萊娜》,畫中人物所處的環境是以明媚天空為背景的海邊。
《耶穌扛十字架》 《梅杜薩之筏》油畫高4.91米,寬7.16米,作者太奧道爾.傑爾科( 1791---1824年),1824年收藏於盧浮宮。
這幅1819年畫的巨幅歷史畫,取材於三年前發生的一個悲劇,該事件曾在輿論界產生過強烈震動:梅杜薩三桅戰艦在 塞內加爾 海域遇難,149個船員坐木筏逃生,經過12天的漂流,只幸存15人,帶回了這個駭人聽聞的故事。傑爾科根據這一悲劇,先畫了許多死者和受刑死亡者習作,然後構思出了這幅憂郁,異乎尋常的現實畫捲。此畫悲愴的畫面構圖之緊湊,是非常罕見的,因此,被有人視為浪漫主義誕生的真正標誌。這幅畫在1819年畫廊受到冷遇,使畫家傑爾科受到了傷害,這也是他畫的最後一幅畫。
《韋尼納克的昂里埃特像》油畫高1.45米,寬1.12米,作者是 法國 的雅克.路易.大衛(1748---1825年)。
這是一幅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人物肖像畫作品,作品中的女主角,斜靠在椅子上,一隻手放在膝蓋上,另一隻手搭在椅背上,顯得高貴,莊嚴而冷靜。人物形象刻畫與衣飾,色彩和諧統一,背景簡潔而不堆砌,突出了被畫人物的沉穩,安靜的氣質特點。
我的微信號:wah643940147
我的微信公眾號:螞蟻上路007
我的頭條號:螞蟻上路
盧浮宮所收藏的繪畫,三分之二是 法國 畫家的手筆,接下去依次為 意大利 ,弗朗德勒繪畫, 西班牙 , 德國 , 北歐 繪畫也一直在不斷充實。自1794年以來,繪畫以國別分展區,使觀眾在盧浮宮能看到 歐洲 繪畫的方方面面。
在去盧浮宮之前,上網查了一下資料,介紹說由於展廳重新裝修,《蒙娜麗莎》被移到美第奇畫廊展出,當時以為是另一個博物館呢,所以在僅有的兩個小時盧浮宮參觀中,就放棄了去看《蒙娜麗莎》的想法,後來才知道,其實美第奇畫廊就在盧浮宮內,當時如果知道,擠出15分鐘去看看還是很值得的,所以有點小遺憾,但是我看到了另一幅稀世名畫《自由女神引導人民》。
《自由女神引導人民》高2.6米,寬3.25米,是 法國 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為紀念1830年 法國 七月革命而創作的一幅油畫。
法國 1830年的“七月革命”,結束了復辟的波旁王朝,特別是7月27至29日這三天, 巴黎 市民與保皇黨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當時一位叫克拉拉.萊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壘上豎起了象徵法 蘭西 共和 制的紅白藍三色旗,少年阿萊爾把這面旗幟插到 巴黎 聖母院旁的一座橋頭時,中彈倒下,當時畫家德拉克羅瓦在現場目擊了這一悲壯激烈景象,義憤填膺,決心為之作一幅畫,作為永久的紀念。畫家解釋說:“我沒能為國而戰,至少能為之作畫”。
“輝煌的三天”之後,畫家只用了三個月就在很多草圖的基礎上畫出了這幅謳歌自由的作品,自由的象徵是一個踏著瓦礫引導同伴奔赴戰場的女性。這幅充滿史詩氣息的作品,極好的概括了德拉克羅瓦的藝術思想:尋求現實主義與人為想象間的平衡,用人道主義的理想描寫帶暴力意味的主題。
1831年5月1日,此畫在 巴黎 展出,受到熱烈歡迎, 德國 詩人海涅為此畫還寫了贊美詩。 法國 政府收購此畫後,在 盧森堡 宮展出了數月,後因時局變化,又把此畫還給了畫家本人。1848年, 法國 又爆發了“二月革命”, 法國 人民要求把此畫重新在 盧森堡 宮展覽,同年6月, 巴黎 工人起義,此畫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此畫具有煽動性,以後的25年間,《自由女神引導人民》再也沒能與觀眾見面。直到1874年,此畫才被送入盧浮宮,並一直收藏到現在。
《兩個捐贈人敬仰十字架上的耶穌》油畫高2.60米,寬1.71米,1908年收藏於盧浮宮,作者是多米尼科.特多果不羅,又名克勒果( 1541---1614年)。
這幅畫,是克勒果剛到 西班牙 時的作品,最早掛在托勒德教堂里,畫面上,站在耶穌下麵兩邊的兩個捐贈人的身份無法考證。這是克勒果最早畫的一幅耶穌受難像,冷色調,構圖嚴謹,十字架占據了整個畫面,上帝之子的身體強烈吸引著信徒的目光。
《誘拐埃萊娜》油畫高2.53米,寬1.65米,作者吉多.雷尼(1573---1642年), 法國 大革命時期征收的作品。
吉多.雷尼,生於 意大利 波倫亞,併在該城開始學習繪畫, 卡拉 世及其學生主張回覆自然的理念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之後,他到 羅馬 學習拉斐爾的繪畫及古代雕塑,在那兒獃了十二年,並形成了自己富於表現力,細膩的風格。回到波倫亞後,他保持了燦爛的繪畫生活,畫了一些宗教或神話題材的作品。這些作品的特點是畫面動人,具有抒情色彩,後來,他用色漸漸變得明朗,如這幅優美的《誘拐埃萊娜》,畫中人物所處的環境是以明媚天空為背景的海邊。
《耶穌扛十字架》 《梅杜薩之筏》油畫高4.91米,寬7.16米,作者太奧道爾.傑爾科( 1791---1824年),1824年收藏於盧浮宮。
這幅1819年畫的巨幅歷史畫,取材於三年前發生的一個悲劇,該事件曾在輿論界產生過強烈震動:梅杜薩三桅戰艦在 塞內加爾 海域遇難,149個船員坐木筏逃生,經過12天的漂流,只幸存15人,帶回了這個駭人聽聞的故事。傑爾科根據這一悲劇,先畫了許多死者和受刑死亡者習作,然後構思出了這幅憂郁,異乎尋常的現實畫捲。此畫悲愴的畫面構圖之緊湊,是非常罕見的,因此,被有人視為浪漫主義誕生的真正標誌。這幅畫在1819年畫廊受到冷遇,使畫家傑爾科受到了傷害,這也是他畫的最後一幅畫。
《韋尼納克的昂里埃特像》油畫高1.45米,寬1.12米,作者是 法國 的雅克.路易.大衛(1748---1825年)。
這是一幅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人物肖像畫作品,作品中的女主角,斜靠在椅子上,一隻手放在膝蓋上,另一隻手搭在椅背上,顯得高貴,莊嚴而冷靜。人物形象刻畫與衣飾,色彩和諧統一,背景簡潔而不堆砌,突出了被畫人物的沉穩,安靜的氣質特點。
我的微信號:wah643940147
我的微信公眾號:螞蟻上路007
我的頭條號:螞蟻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