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瑞兩國30天,我們的慢漫路4(普羅旺斯地區、安納西)







奧朗日 的英文名字是“Orange”,“橘子”?在古代,從 馬賽 到 里昂 貿易來往頻繁, 奧朗日 就位於這條交通要道上。奧郞日曆史悠久,稱得上是 法國 的歷史名城。直至1850年. 奧朗日 才開始長達100多年的城市重建工作,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城市格局。


自1869年起,每年夏季都在這裡舉辦 奧朗日 藝術節。
大劇院有中文解說器,非常詳盡,可惜現在基本忘光了。坐在2000多年前大劇院的臺階上聽講解,時不時有種幻覺,有種穿越感。



這裡就是看臺後面的 通道 ,我們卻沒看見多媒體展廳。











奧朗日 凱旋門沒有 巴黎 紀念拿破侖戰功的那個凱旋門聲名煊赫,但它的歷史可以一直上溯到 巴黎 凱旋門無法望其項背的公元前30年。 奧朗日 的古 羅馬 凱旋門建造於公元前10至25年,是從奧古斯都統治時期保存下來的外省凱旋門中最精美、最有意義的一個,上面刻有淺浮雕,用以紀念 羅馬 帝國統治下的 和平 與繁榮。1981年12月, 奧朗日 古 羅馬 劇場和凱旋門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在十四世紀大部分時期,天主教會的統治中心都在 阿維尼翁 。1309年出生於 法國 的教皇克萊芒五世,決定把教皇駐地從 羅馬 遷到這裡。整個 歐洲 都承認克萊芒是合法教皇。當 阿維尼翁 從小小的村莊變成象徵權力的城市時,教會幾乎買下了整個城鎮,由此 阿維尼翁 成為當時 歐洲 最大的建築工地。那一時期人們修建了城牆、紅衣主教的宅邸、所有辦公人員的住宅以及幾個寬敞的廣場和高聳的教皇宮。大約七十年後,一位繼任的教皇,將教皇駐地遷回了 羅馬 ,可是 阿維尼翁 卻與之對峙,選出了自己的教皇。兩位有爭議的教皇並存了近四十年。最終教會於1417年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確定了 羅馬 教皇的地位, 阿維尼翁 教皇放棄了爭奪,史稱基督大分裂的事件由此結束。
阿維尼翁 的城牆舉世聞名。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中世紀 歐洲 古城牆之一。這裡的城牆完整一圈,總長近 5000 米,由大塊方石砌成,堅固而厚重。城垛、城塔和城門都完好無缺。城牆建於 14 世紀,19 世紀進行過重修,牆上雨水沖刷的痕跡凸顯它的滄桑。 阿維尼翁 老城就位於在城牆裡面。
傍晚時分的 阿維尼翁 城牆金光燦燦,似乎很不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