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出品】賞芭蕾,逛教堂,世界杯,屬於俄羅斯的夏季回憶
俄羅斯 的夜生活有喝不完的酒、侃不完的大山,還有看不完的歌劇和芭蕾舞演出。100多年來,天鵝湖的故事幾乎每晚上演;那些屬於堂吉訶德的夜晚也曾引得無數歡笑;睡美人落幕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是美好的結局,童話永恆。
Day2-完
Day3,這一天屬於聖彼得堡 俄國作家費奧多爾·米哈 伊洛 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曾這樣評價 聖彼得堡 :它是世界上最抽象和最有思想的城市。 16世紀, 瑞典 人奪得了涅瓦河口入海處的這片沼澤地,從而形成了以 芬蘭 灣為中心的 波羅的海 帝國。17世紀末,彼得大帝開始尋求機會打開 俄羅斯 通往北方的門戶,1700年, 俄羅斯 與 瑞典 之間的大北方戰爭正式打響。1703年,彼得大帝從 莫斯科 遷居於此,5月27日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舉行了奠基儀式,修建起彼得保羅要塞,派駐重兵把守,以防禦 瑞典 軍隊的進攻。彼得大帝傾其畢生精力與財力,一磚一瓦親手建起了這座城市。從此, 波羅的海 出 海口 納入了 俄羅斯 的版圖,彼得大帝還在此創建了 波羅的海 艦隊,使得 俄羅斯 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 彼得大帝考慮到了這座城市自身的特點,懂得水是這個城市的生命之源,無論是建造宮殿、城堡還是民居、商鋪,都沒有忘記符合這一主旨。整座城市由42座島嶼,360多座橋梁連接起來,面向 歐洲 大陸,背對 莫斯科 。美麗的涅瓦河映襯著童話般的歐式建築,藍天白雲下金碧輝煌的宮殿,令所有到這裡的人著迷。但 聖彼得堡 擁有的也不僅僅都是美麗的童話,歷史上的她幾易其名,可以說,她的故事就是一部 俄羅斯 的歷史。 1712年的 聖彼得堡 ,依然是一片無人聚居的區域,為了加強建設,彼得大帝遷都於此,從 歐洲 招募了大批建築師、工匠和農民建造 新城 。短短十幾年,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時這裡已經擁有超過4萬人口,在俄國對外貿易市場上占有90%的份額。1741至1825年,在伊麗莎白女皇、葉卡捷琳娜大帝和 亞歷山大 一世先後的主持建造下,一系列華麗的宮殿、教堂等建築拔地而起, 聖彼得堡 就成為了 歐洲 最宏偉的首都之一。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19世紀中期農奴制的廢除和工業化變革,大批貧窮工人涌入了這座 大城 市,和今天所有 大城 市面臨的問題一樣,骯髒、擁擠、混亂和不滿蔓延到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疾病傳播、污水橫流, 聖彼得堡 成了罷工的溫床,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開始醞釀。1825年,一群富於幻想的貴族官員(所謂的十二月黨人)在這裡點燃了早期的革命烈火,1905年,一群罷工工人在冬宮前游行請願時,遭到軍隊的開槍鎮壓,同年爆發了工人運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俄羅斯 與 德國 是敵對國, 聖彼得堡 ”的“堡”字源於德語發音,這怎麼能助長敵人勢力呢?!城市名稱就改為具有 俄羅斯 特色的“彼得格勒(Petrograd)”,“格勒”在俄語中就是城市的意思。1917年,全面的解放運動導致了羅曼諾夫王朝覆滅,蘇聯 共和 國成立,1918年3月,擔心 德國 會進攻彼得格勒, 莫斯科 再次成為新成立的蘇維埃政府的首都。1924年列寧逝世,為紀念列寧,城市又更名為“列寧格勒(Leningrad)”,也是 中國 人最熟悉的城市名稱之一。此後的十年中,成為斯 大林 工業化計劃的核心地。不幸的是,不久後二戰爆發,這座最靠近 歐洲 大陸的城市優勢變成了劣勢,1941年 德國 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德軍僅僅用了2個半月就抵達了列寧格勒郊外,希特勒揚言“要從地球上抹去這個布爾什 維克 的誕生地”!從1941年9月到1944年1月,是這座城市自誕生以來最為黑暗的日子,“列寧格勒戰役”是近代歷史上城市被圍困時間最長,破壞性最強,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包圍戰,納粹軍隊長達900天的封鎖圍困,戰爭、饑荒和疾病奪走了百萬餘人的生命,3000餘座建築物被毀。1944年1月27日,德軍的圍困被全面擊破,列寧格勒艱難地取得這場“拉鋸戰”的勝利。這一天被 俄羅斯 聯邦政府設為“ 俄羅斯 軍人榮譽日”,列寧格勒在戰後被稱為“英雄城市”。1991年9月6日, 俄羅斯 聯邦最高蘇維埃頒佈法令,宣佈列寧格勒恢復最初的名字“ 聖彼得堡 ”,同年12月25日蘇聯正式解體,次年1月, 聖彼得堡 市舉行了一次全民投票,大部分人贊成保留老名,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也標志著蘇聯時代的結束。
(列寧格勒戰役) 2003年, 聖彼得堡 迎來了她300歲的生日,我們都熟悉近些年來普京和梅德韋傑夫的“二人轉”,這兩位都出身於 聖彼得堡 ,不約而同地對這座城市重點“關照”,花了大手筆將其修葺一新。於是,我們今天看到的 聖彼得堡 ,是 俄羅斯 公認的文化藝術中心,處處充滿浪漫氣息,雖然不再是首都,卻帶有一種威嚴的帝國榮耀。 和 莫斯科 不同, 聖彼得堡 的景點比較集中,城市中心區域包括皇宮廣場,冬宮,涅瓦大街,以及涅瓦河(Neva River)、莫 伊卡 河(Мо́йка River)和豐坦卡河(Fontanka River)包圍起來的區域,大部分景點步行可及。 除去一天逛冬宮一天看球,其實我留給 聖彼得堡 這座城市也就只有短短的一天半時間,好在我所住的hostel就在涅瓦大街上,走不遠就是 聖彼得堡 最大的教堂—— 喀山 大教堂(Казанский Собор/Kazan Cathedral)。 看著這半圓形的迴廊和圓頂是不是有點眼熟?因為昔日沙皇保羅一世訪問 羅馬 後,便夢想擁有一座和 聖彼得 大教堂相媲美的東正教教堂,便找來建築師沃羅尼欣設計,於1801年奠基,歷經10年建成。面向涅瓦大街的迴廊共有94根立柱,但它卻不是教堂的正面,因為東正教的教堂正面必須面向東方。臨街一面有施洗者約翰、使徒安 德魯 的雕像,以及 俄羅斯 英雄弗拉迪米爾親王和 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的雕像。 平面圖來自網絡 迴廊兩端分別矗立著兩位俄國元帥 庫圖 佐夫和巴克萊·德利的雕像。 進入教堂是免費的,因為在 俄羅斯 人心中,這不是景點而是祈禱的場所,所以入內必須嚴格遵守東正教的禮儀,男性不能穿短褲,女性必須戴頭巾。但我去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世界杯的緣故,規定寬鬆了許多,並沒有人要求我戴上頭巾才能入內。
教堂內部莊嚴而華麗,呈十字平面結構,供奉著 俄羅斯 東正教的聖物—— 喀山 聖母像。在整個東正教地區一直流傳著聖母多次顯靈的傳說:第一次顯靈於伊凡雷帝時期,俄國與 蒙古 戰爭期間,聖母顯靈使得 蒙古 大軍落敗而逃;第二次顯靈於俄法戰爭期間,聖母托夢給 庫圖 佐夫,說 俄羅斯 將出現從未有過的寒流,會使得拿破侖軍隊活活凍死, 庫圖 佐夫一戰成名;第三次顯靈於二戰,東正教教皇向聖母像祈禱,聖母再次托夢給教皇,說寒流再次出現,使得德軍死傷過半,坦克無法開動,槍炮也在極端寒流下無法使用,此次寒流為蘇聯軍隊的反擊贏得了時間。 聖母是否顯靈,其實在我們看來也只是個傳說,但信徒們絡繹不絕地排成一字長龍,等待著親吻聖像。 開放時間: 10:00-18:00
門票: 免費
Tips:入內女性要佩戴頭巾,由於教堂的迴廊面向北方,所以任何時候拍攝教堂都是逆光的。
在 喀山 大教堂正對著的格力博耶夫運河不遠處,就是 聖彼得堡 最華麗的滴血大教堂/救世主滴血教堂(Saviour on the Spilled Blood/Спас На Крови)。 一般的教堂都以聖人的名字命名,可這座教堂的名字為何如此血腥?她的故事和 俄羅斯 在19世紀時那段“血雨腥風”的日子息息相關。1812年打敗了拿破侖軍隊後, 俄羅斯 貴族出身的軍官們呼吸了 巴黎 的自由空氣,也被 法國 的民主、自由思想所征服。回國後一看自家都是不自由的農奴,良心上說不過去了,吵吵著要改革。可是當時的沙皇 亞歷山大 一世(Alexander I)號稱“斯芬克斯之謎”,因為這哥們一天仨主意,自己也不知道該不該改革,墨跡了好幾年,錯過了變革的最佳時機。他去世時的1825年, 俄羅斯 軍官們就發動了一場未遂政變,史稱“十二月黨人起義”。即位的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和他爹可不一樣,果斷調動大炮血腥鎮壓,將百餘名軍官處以絞刑或流放至西伯利亞。
亞歷山大 一世 尼古拉一世想把國內矛盾向外轉移, 法國 又和他想到一起去了,時任法 蘭西 第二帝國的皇帝拿破侖三世伙同 英國 一起幫著 土耳其 打沙俄, 克裡米亞 戰爭沙俄一敗塗地,尼古拉一世羞愧而亡,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給了 亞歷山大 二世(Alexander II)。這皇帝同樣敢想敢乾,上任第一把火就成立了改革研究委員會,併在1861年簽署了《解放農奴法令》,創立了類似於西方早期議會的“縉紳會議”, 俄羅斯 成立了第一家公共博物館,第一家電訊社,第一批脫離了東正教會的慈善機構,第一批民間思想社團等,不是貴族出身也能接受高等教育……怎麼看,怎麼覺得 俄羅斯 在向一個先進的社會發展。
還記得 中國 有個“王安石變法”嗎?世界上歷朝歷代的變法都一個路子,觸動的是貴族的利益。原來吵吵著要改革的“西方派”一看這不對啊,怎麼改來改去自己吃虧了?就聚集起來要幹掉沙皇。歷經百餘次刺殺未遂事件的 亞歷山大 二世竟然得到了“遇刺之王”的稱謂。1881年3月1日, 亞歷山大 二世乘馬車準備去簽署法令,要宣佈改組國家委員會,啟動 俄羅斯 君主立憲的政改進程。馬車經過今天滴血教堂的地方,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投擲出第一枚炸彈,炸傷了衛兵和車夫,也許是 亞歷山大 二世早已對刺殺見怪不怪,不顧衛兵的勸阻,執意下車查看衛兵傷勢,結果刺客投擲的第二枚炸彈在他腳下爆炸,他雙腿被炸斷,送回到冬宮幾小時後死亡。 亞歷山大 二世所要簽署的法令,直到沙俄滅亡也沒有啟動,人們為了紀念他,1883年,在他遇刺的地方建造了滴血教堂,修道院院長大祭司伊格納奇依在睡夢中總夢到教堂的設計藍圖,就請來建築師巴爾蘭德以 莫斯科 紅場上那座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為藍本,於9月14日舉行了奠基典禮。教堂建造歷經24年,直到1907年8月19日才正式完工,並由尼古拉二世舉行了開幕儀式。它在巴 洛克 、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基礎上,增加了拜占庭風格,五光十色的洋蔥頭頂和六面斜坡頂又是 俄羅斯 的傳統風格。 瓦西里升天教堂 然而,隨著 俄羅斯 陷入了一戰、二戰以及蘇聯政權的動蕩時期,教堂也未能幸免,1917年俄國革命後,教堂遭到洗劫,內部被破壞的面目全非,蘇聯政府將教堂關閉,二戰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困時,教堂被用作糧食倉庫。1970年7月,教堂開始了漫長的修複工程,最初預算3600萬盧布,實際上花費了4600萬盧布,直到1997年8月才重新開放。時至今日,普京和梅德韋傑夫還喜歡在這裡演講,講述 俄羅斯 百餘年的苦難歷程。
建造用了24年,裝修又用了27年,和 歐洲 的許多教堂動輒數百年的建造時間相比,滴血教堂實在算不上歷史悠久,但短短幾十年足以將這個教堂內部修葺一新。
教堂入內需要門票,250盧布。進入教堂,就仿佛打開了一個裝滿黃金珠寶的首飾盒,所有人都仰頭觀望,被鋪滿 馬賽 克的牆壁和天頂所驚嘆。內飾使用了7500平米的 馬賽 克鑲嵌畫,僅限於7700平米的 美國 聖路易斯 大教堂(Cathedral Basilica of Saint Loui)。內部立柱屬新古典主義風格,請來 俄羅斯 最著名的藝術家用巴 洛克 藝術的表現手法繪製了東正教的聖人形象。
Day2-完
Day3,這一天屬於聖彼得堡 俄國作家費奧多爾·米哈 伊洛 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曾這樣評價 聖彼得堡 :它是世界上最抽象和最有思想的城市。 16世紀, 瑞典 人奪得了涅瓦河口入海處的這片沼澤地,從而形成了以 芬蘭 灣為中心的 波羅的海 帝國。17世紀末,彼得大帝開始尋求機會打開 俄羅斯 通往北方的門戶,1700年, 俄羅斯 與 瑞典 之間的大北方戰爭正式打響。1703年,彼得大帝從 莫斯科 遷居於此,5月27日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舉行了奠基儀式,修建起彼得保羅要塞,派駐重兵把守,以防禦 瑞典 軍隊的進攻。彼得大帝傾其畢生精力與財力,一磚一瓦親手建起了這座城市。從此, 波羅的海 出 海口 納入了 俄羅斯 的版圖,彼得大帝還在此創建了 波羅的海 艦隊,使得 俄羅斯 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 彼得大帝考慮到了這座城市自身的特點,懂得水是這個城市的生命之源,無論是建造宮殿、城堡還是民居、商鋪,都沒有忘記符合這一主旨。整座城市由42座島嶼,360多座橋梁連接起來,面向 歐洲 大陸,背對 莫斯科 。美麗的涅瓦河映襯著童話般的歐式建築,藍天白雲下金碧輝煌的宮殿,令所有到這裡的人著迷。但 聖彼得堡 擁有的也不僅僅都是美麗的童話,歷史上的她幾易其名,可以說,她的故事就是一部 俄羅斯 的歷史。 1712年的 聖彼得堡 ,依然是一片無人聚居的區域,為了加強建設,彼得大帝遷都於此,從 歐洲 招募了大批建築師、工匠和農民建造 新城 。短短十幾年,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時這裡已經擁有超過4萬人口,在俄國對外貿易市場上占有90%的份額。1741至1825年,在伊麗莎白女皇、葉卡捷琳娜大帝和 亞歷山大 一世先後的主持建造下,一系列華麗的宮殿、教堂等建築拔地而起, 聖彼得堡 就成為了 歐洲 最宏偉的首都之一。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19世紀中期農奴制的廢除和工業化變革,大批貧窮工人涌入了這座 大城 市,和今天所有 大城 市面臨的問題一樣,骯髒、擁擠、混亂和不滿蔓延到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疾病傳播、污水橫流, 聖彼得堡 成了罷工的溫床,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開始醞釀。1825年,一群富於幻想的貴族官員(所謂的十二月黨人)在這裡點燃了早期的革命烈火,1905年,一群罷工工人在冬宮前游行請願時,遭到軍隊的開槍鎮壓,同年爆發了工人運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俄羅斯 與 德國 是敵對國, 聖彼得堡 ”的“堡”字源於德語發音,這怎麼能助長敵人勢力呢?!城市名稱就改為具有 俄羅斯 特色的“彼得格勒(Petrograd)”,“格勒”在俄語中就是城市的意思。1917年,全面的解放運動導致了羅曼諾夫王朝覆滅,蘇聯 共和 國成立,1918年3月,擔心 德國 會進攻彼得格勒, 莫斯科 再次成為新成立的蘇維埃政府的首都。1924年列寧逝世,為紀念列寧,城市又更名為“列寧格勒(Leningrad)”,也是 中國 人最熟悉的城市名稱之一。此後的十年中,成為斯 大林 工業化計劃的核心地。不幸的是,不久後二戰爆發,這座最靠近 歐洲 大陸的城市優勢變成了劣勢,1941年 德國 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協定”,德軍僅僅用了2個半月就抵達了列寧格勒郊外,希特勒揚言“要從地球上抹去這個布爾什 維克 的誕生地”!從1941年9月到1944年1月,是這座城市自誕生以來最為黑暗的日子,“列寧格勒戰役”是近代歷史上城市被圍困時間最長,破壞性最強,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包圍戰,納粹軍隊長達900天的封鎖圍困,戰爭、饑荒和疾病奪走了百萬餘人的生命,3000餘座建築物被毀。1944年1月27日,德軍的圍困被全面擊破,列寧格勒艱難地取得這場“拉鋸戰”的勝利。這一天被 俄羅斯 聯邦政府設為“ 俄羅斯 軍人榮譽日”,列寧格勒在戰後被稱為“英雄城市”。1991年9月6日, 俄羅斯 聯邦最高蘇維埃頒佈法令,宣佈列寧格勒恢復最初的名字“ 聖彼得堡 ”,同年12月25日蘇聯正式解體,次年1月, 聖彼得堡 市舉行了一次全民投票,大部分人贊成保留老名,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也標志著蘇聯時代的結束。
(列寧格勒戰役) 2003年, 聖彼得堡 迎來了她300歲的生日,我們都熟悉近些年來普京和梅德韋傑夫的“二人轉”,這兩位都出身於 聖彼得堡 ,不約而同地對這座城市重點“關照”,花了大手筆將其修葺一新。於是,我們今天看到的 聖彼得堡 ,是 俄羅斯 公認的文化藝術中心,處處充滿浪漫氣息,雖然不再是首都,卻帶有一種威嚴的帝國榮耀。 和 莫斯科 不同, 聖彼得堡 的景點比較集中,城市中心區域包括皇宮廣場,冬宮,涅瓦大街,以及涅瓦河(Neva River)、莫 伊卡 河(Мо́йка River)和豐坦卡河(Fontanka River)包圍起來的區域,大部分景點步行可及。 除去一天逛冬宮一天看球,其實我留給 聖彼得堡 這座城市也就只有短短的一天半時間,好在我所住的hostel就在涅瓦大街上,走不遠就是 聖彼得堡 最大的教堂—— 喀山 大教堂(Казанский Собор/Kazan Cathedral)。 看著這半圓形的迴廊和圓頂是不是有點眼熟?因為昔日沙皇保羅一世訪問 羅馬 後,便夢想擁有一座和 聖彼得 大教堂相媲美的東正教教堂,便找來建築師沃羅尼欣設計,於1801年奠基,歷經10年建成。面向涅瓦大街的迴廊共有94根立柱,但它卻不是教堂的正面,因為東正教的教堂正面必須面向東方。臨街一面有施洗者約翰、使徒安 德魯 的雕像,以及 俄羅斯 英雄弗拉迪米爾親王和 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的雕像。 平面圖來自網絡 迴廊兩端分別矗立著兩位俄國元帥 庫圖 佐夫和巴克萊·德利的雕像。 進入教堂是免費的,因為在 俄羅斯 人心中,這不是景點而是祈禱的場所,所以入內必須嚴格遵守東正教的禮儀,男性不能穿短褲,女性必須戴頭巾。但我去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世界杯的緣故,規定寬鬆了許多,並沒有人要求我戴上頭巾才能入內。
教堂內部莊嚴而華麗,呈十字平面結構,供奉著 俄羅斯 東正教的聖物—— 喀山 聖母像。在整個東正教地區一直流傳著聖母多次顯靈的傳說:第一次顯靈於伊凡雷帝時期,俄國與 蒙古 戰爭期間,聖母顯靈使得 蒙古 大軍落敗而逃;第二次顯靈於俄法戰爭期間,聖母托夢給 庫圖 佐夫,說 俄羅斯 將出現從未有過的寒流,會使得拿破侖軍隊活活凍死, 庫圖 佐夫一戰成名;第三次顯靈於二戰,東正教教皇向聖母像祈禱,聖母再次托夢給教皇,說寒流再次出現,使得德軍死傷過半,坦克無法開動,槍炮也在極端寒流下無法使用,此次寒流為蘇聯軍隊的反擊贏得了時間。 聖母是否顯靈,其實在我們看來也只是個傳說,但信徒們絡繹不絕地排成一字長龍,等待著親吻聖像。 開放時間: 10:00-18:00
門票: 免費
Tips:入內女性要佩戴頭巾,由於教堂的迴廊面向北方,所以任何時候拍攝教堂都是逆光的。
在 喀山 大教堂正對著的格力博耶夫運河不遠處,就是 聖彼得堡 最華麗的滴血大教堂/救世主滴血教堂(Saviour on the Spilled Blood/Спас На Крови)。 一般的教堂都以聖人的名字命名,可這座教堂的名字為何如此血腥?她的故事和 俄羅斯 在19世紀時那段“血雨腥風”的日子息息相關。1812年打敗了拿破侖軍隊後, 俄羅斯 貴族出身的軍官們呼吸了 巴黎 的自由空氣,也被 法國 的民主、自由思想所征服。回國後一看自家都是不自由的農奴,良心上說不過去了,吵吵著要改革。可是當時的沙皇 亞歷山大 一世(Alexander I)號稱“斯芬克斯之謎”,因為這哥們一天仨主意,自己也不知道該不該改革,墨跡了好幾年,錯過了變革的最佳時機。他去世時的1825年, 俄羅斯 軍官們就發動了一場未遂政變,史稱“十二月黨人起義”。即位的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和他爹可不一樣,果斷調動大炮血腥鎮壓,將百餘名軍官處以絞刑或流放至西伯利亞。
亞歷山大 一世 尼古拉一世想把國內矛盾向外轉移, 法國 又和他想到一起去了,時任法 蘭西 第二帝國的皇帝拿破侖三世伙同 英國 一起幫著 土耳其 打沙俄, 克裡米亞 戰爭沙俄一敗塗地,尼古拉一世羞愧而亡,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給了 亞歷山大 二世(Alexander II)。這皇帝同樣敢想敢乾,上任第一把火就成立了改革研究委員會,併在1861年簽署了《解放農奴法令》,創立了類似於西方早期議會的“縉紳會議”, 俄羅斯 成立了第一家公共博物館,第一家電訊社,第一批脫離了東正教會的慈善機構,第一批民間思想社團等,不是貴族出身也能接受高等教育……怎麼看,怎麼覺得 俄羅斯 在向一個先進的社會發展。
還記得 中國 有個“王安石變法”嗎?世界上歷朝歷代的變法都一個路子,觸動的是貴族的利益。原來吵吵著要改革的“西方派”一看這不對啊,怎麼改來改去自己吃虧了?就聚集起來要幹掉沙皇。歷經百餘次刺殺未遂事件的 亞歷山大 二世竟然得到了“遇刺之王”的稱謂。1881年3月1日, 亞歷山大 二世乘馬車準備去簽署法令,要宣佈改組國家委員會,啟動 俄羅斯 君主立憲的政改進程。馬車經過今天滴血教堂的地方,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投擲出第一枚炸彈,炸傷了衛兵和車夫,也許是 亞歷山大 二世早已對刺殺見怪不怪,不顧衛兵的勸阻,執意下車查看衛兵傷勢,結果刺客投擲的第二枚炸彈在他腳下爆炸,他雙腿被炸斷,送回到冬宮幾小時後死亡。 亞歷山大 二世所要簽署的法令,直到沙俄滅亡也沒有啟動,人們為了紀念他,1883年,在他遇刺的地方建造了滴血教堂,修道院院長大祭司伊格納奇依在睡夢中總夢到教堂的設計藍圖,就請來建築師巴爾蘭德以 莫斯科 紅場上那座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為藍本,於9月14日舉行了奠基典禮。教堂建造歷經24年,直到1907年8月19日才正式完工,並由尼古拉二世舉行了開幕儀式。它在巴 洛克 、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基礎上,增加了拜占庭風格,五光十色的洋蔥頭頂和六面斜坡頂又是 俄羅斯 的傳統風格。 瓦西里升天教堂 然而,隨著 俄羅斯 陷入了一戰、二戰以及蘇聯政權的動蕩時期,教堂也未能幸免,1917年俄國革命後,教堂遭到洗劫,內部被破壞的面目全非,蘇聯政府將教堂關閉,二戰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困時,教堂被用作糧食倉庫。1970年7月,教堂開始了漫長的修複工程,最初預算3600萬盧布,實際上花費了4600萬盧布,直到1997年8月才重新開放。時至今日,普京和梅德韋傑夫還喜歡在這裡演講,講述 俄羅斯 百餘年的苦難歷程。
建造用了24年,裝修又用了27年,和 歐洲 的許多教堂動輒數百年的建造時間相比,滴血教堂實在算不上歷史悠久,但短短幾十年足以將這個教堂內部修葺一新。
教堂入內需要門票,250盧布。進入教堂,就仿佛打開了一個裝滿黃金珠寶的首飾盒,所有人都仰頭觀望,被鋪滿 馬賽 克的牆壁和天頂所驚嘆。內飾使用了7500平米的 馬賽 克鑲嵌畫,僅限於7700平米的 美國 聖路易斯 大教堂(Cathedral Basilica of Saint Loui)。內部立柱屬新古典主義風格,請來 俄羅斯 最著名的藝術家用巴 洛克 藝術的表現手法繪製了東正教的聖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