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泰十月行-徜徉在眾神匯聚的國度
參觀完崩密列,在附近的餐廳吃飯,看似簡陋,卻消費不低,和在 上海 吃頓商務簡餐差不多,可見 柬埔寨 景點的消費還是略高,完全沒有當時在 印度 覺得哪哪都便宜,想“揮金如土”瞬間變土豪的霸氣感。
水果Shake2美金,炒麵5美金
郊外的藍天白雲
羅洛寺群遺址(Rolous Group)
羅洛士群遺址(Rolous Group)包含巴公寺(Bakong)、神牛寺(Preah Ko)和羅萊寺(Lolei),去的時候羅萊寺在修繕,停留片刻,轉身離開。
拍了張到此一游照
巴公寺(Bakong)
巴公寺是羅洛寺遺址群中規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廟,截頂式金字塔形建築風格,其建築象徵了眾神所住的 須彌山 ,神殿里供奉的是濕婆神。
殘垣斷壁留下歲月侵蝕的印記
原有的 獅子 ,石像等雕塑不復完整。
遺址附近, 新建 了一座新的佛寺,就這樣,千年間,當初 印度 教叱吒風雲,而今,是佛教天下,轉眼換了世間。
女王宮距離吳哥城約25公里,是 柬埔寨 三大聖廟之一,被譽為“吳哥古跡中的明珠”,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濕婆,因為距離吳哥較遠,直至1914年才被西方人發現,隨即顛倒眾生,驚艷於世。
崩密列位於吳哥城以東約40公里,比女王宮還要遠,鮮有旅行團前往,門票也不在 吳哥窟 三日票之內,參觀需另付5美金。這裡的叢林遮天蔽日,樹根龐大向四處伸展,密密麻麻,雜草叢生,寺廟坍塌嚴重,一切完全如探險家當初發現它的樣子,陰森而神秘。
巴公寺是羅洛寺遺址群中規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廟,截頂式金字塔形建築風格,其建築象徵了眾神所住的 須彌山 ,神殿里供奉的是濕婆神。
吳哥外圈,一天之間,浮光掠影,回到賓館消暑,坐在露臺上給寫明信片,給自己,給國內的親友寄上一份祝福, 柬埔寨 寄明信片的郵票比較貴,1美金一張。
【Day5 吳哥小圈 高棉微笑,傾情吳哥】【Day5 吳哥小圈 高棉微笑,傾情吳哥】
實際游覽路線如下:小吳哥(Angkor
wat)等待日出-巴戎寺(Baycn)-空中宮殿(Phimeanakas)-鬥象台(Terrace of Elephant)-周薩神廟(Chau Say Thevoda)- 茶膠 寺(Takeo)-塔布籠寺(Ta Prohm)-小吳哥(Angkor wat)
小吳哥(Angkor wat)
吳哥窟 是世界上最大的 印度 教建築,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與 埃及 金字塔、 中國 萬里長城、 印度尼西亞 婆羅浮屠 千佛壇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觀。
五座形如玉米又如蓮花花蕾的寶塔,象徵著高棉民族的驕傲,鄭重鑲嵌在國旗上成為 柬埔寨 的標誌,無數人為之傾倒,不遠千萬里跋涉,只為一睹其容顏, 吳哥窟 日出仿佛是一場每天上映,雷打不動的儀式,早上五點開始,突突車載著虔誠的游客,在密林中穿行。
日出,是個碰運氣的活,遺憾的,守著夜色晨曦一小時之久,還是沒能看到那副事先已像鐫刻在腦海中的日出寶塔的畫面。
擁擠在池塘邊,拿著長槍大炮精心守候的游客們,臉上不免露出失望與疲憊之色。
PS: 吳哥窟 前的一方水塘,是熱門拍攝地點,可以拍出 吳哥窟 的清晰倒影
吃著賓館打包的早點,雖然只是簡單的 三明 治,因為後面的吳哥背景,我要說這是我最奢華的早飯之一
下午時分,又去了次 吳哥窟 ,當你走進,會發現它並不是中文翻譯中的“石窟”,Angkor
Wat,意思是聖潔的如城市般的寺廟,它宛如一座浩大的城池,凌駕於一片浩瀚的護城河水域之上。
吳哥窟 前的護城河,湖面波瀾不興
一年四季,游客們皆趨之若鶩
按照古代 柬埔寨 婆羅門教的觀念,國外死後都要被當做神來供奉,吳哥王朝歷代君王生前都要為自己修建一座陵墓,被稱為“山廟”。
長長的迴廊,光陰流轉
吳哥窟 內,這樣精細的浮雕隨處可見,俯拾即是。
寺內的僧侶
它的建築精美令世人望之興嘆,它繁華了百年之久,讓先後曾經到訪的元代使者周達觀,航海家汪大淵無不為之驚嘆,留有“裹金石橋四十餘丈,富貴真臘”的文字感慨,然而,這座偉大的建築卻於15世紀初突然人去城空,此後的幾個世紀里,森林逐漸覆蓋漫無人煙的吳哥,吳哥變成了樹木和雜草叢生的林莽荒原,連 柬埔寨 當地的居民也一無所知,直到19世紀 法國 生物學家亨利·穆奧來此漫游探險,才在原始森林中發現這座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跡。
這位偉大的學者後來長眠在 東南亞 ,用生命寫成了一部旅行日記,書中如此說道:此地廟宇之宏偉,遠勝古 希腊 、 羅馬 遺留給我們的一切,走出森森吳哥廟宇,重返人間,剎那間猶如從燦爛的文明墮入蠻荒……
自此,揭開了吳哥的神秘面紗,世人終於開始關註吳哥的壯美景象。
游客們會打趣拍一張這樣的摘“玉米粒”的照片
與年輕的僧侶於吳哥寺前合影
轉身離開,不舍流連
未能等到日落,可終於目睹了這眾神匯聚的廟宇,已然滿足。
巴戎寺(Baycn)
前往巴戎寺的路上,城門前同樣有“攪拌乳海”的雕塑,比之聖劍寺,阿修羅的頭像較為完整,沒有的,也被手工修複。
巴戎寺前,突突車司機替我們拍的合影
巴戎寺坐落在整個吳哥通王城的中心,建於12世紀末,它的建造者闍耶跋摩七世將吳哥最後一座偉大的神廟,獻給了佛。
步入其中,數不清有多少座佛塔,每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不同笑容的佛像,無論身處任何一個角落,抬頭,都會發現有一雙微笑的面孔,註視著你,安靜祥和,這就是令 吳哥窟 蜚聲世界的“高棉的微笑”。
佛像眼睛微閉,厚厚的嘴唇在嘴角形成淺淺的笑意,靜觀自在,安詳中帶有幾分神秘,據說是其原型是建造者闍耶跋摩七世的面容,若是,則充分說明瞭這位偉大君主的野心,將自己的神性刻於佛像之中,環視四方,審視著整個國家,世世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