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0公里,浪漫繽紛的初秋。【德奧匈捷16日自駕游】




























時光流逝,那些口口相傳的有關 布拉格 的故事或假或真,或遠或近。因為有了這樣的童話,讓這座城市變得純真美麗,也讓留戀這座城市的人像孩子一樣,擁有對未來的憧憬。 布拉格 有著 中歐 的浪漫,中世紀的精緻和一份波西米亞的情調。在 歐洲 沒有一個城市能像 布拉格 一樣遍佈著如此大量的古建築,這座城奇跡般地在戰火中保存下來,隨處可見 羅馬 式、哥德式、巴 洛克 式、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繽紛的色彩、紅色的屋頂,無數優美的塔尖, 米蘭 昆德拉的一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情》誕生的電影《 布拉格 之戀》,更讓 布拉格 增添一份文藝氣質。 落腳 布拉格 ,第一件事是殺去郊外的跳蚤市場。很喜歡逛跳蚤市場,因為那是接近一個城市性格最直接的地方,大到一件有來頭的古董名作,小到一個陳舊的洋娃娃都能講訴一段生動有趣的故事,充滿了人文情懷。你永遠不會料到哪一個眼神隨意的掃過就會相中一件很有眼緣的老物件,更不會料到也許下一刻被你淘到的東西可能就是一件價值 連城 的寶貝。最重要的是,曾經社會主義陣營的 捷克 現如今已經很難在公共視野中找到和共產主義有關的紀念了,民眾迫不及待地引入西方生活方式,迫切地做回二戰前老 歐洲 的一分子。而社會主義舊時代的影子,想必一定能在跳蚤市場的地攤中找尋到一二。
跟隨網絡攻略給出的地址,搭地鐵黃線到了 布拉格 市郊的Kolbenova站,但出了地鐵找了好久卻完全不見有一點集市存在的跡象,街道上人煙稀少。可既然已經坐了很多站地鐵,便不想輕易放棄打道回府,於是一邊用Googlemap搜索附近市場的位置,一邊一遍遍的問來往的行人,從街邊老舊工廠看車人的神情和肢体語言中理解到,這個市場已經搬離了網絡攻略提到的地方,經過漫漫的找尋,在雨中艱難的走了3公里路途,我們終於找到了搬了家的Blesitrhy市場。


市場中擺攤的商販都是開車來的,鋪一塊塑料布就是自己的地盤,其中摻雜著專業的商販,和純粹是清理自家閣樓地下室換點閑錢花的老百姓,很多人把這種買賣當成一種樂趣,不在意能不能賣掉或者賣出多少價錢,東西隨意的攤平在路過的潛在買家面前。
市場洋溢著一種凌亂的繁榮,雖然是跳蚤市場,還是顯現了 捷克 的工業國家特征,買賣最多的商品是工具和汽車零配件,從輪胎到二手汽車收音機。大量的舊貨刻印著社會主義時代的烙印,例如當時在 中東 歐社會主義陣營盛行的ZENIT、KIEV牌的舊相機、M42螺口的鏡頭、舊 捷克 軍隊和前蘇軍換裝和撤離時留下的大量軍需品,從軍裝、帽子、獎章、領花帽徽,到防毒面具、急救包、彈夾、工兵鏟,甚至拆掉槍機的AK47突擊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