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美六國行之二十五 ------ 游覽世界文化遺產利馬老城區【武器廣場】【總統府】【大教堂】
利馬 坐落在里馬克河畔、西瀕太平洋,與港口城市卡亞俄相連,東接安第斯山脈的聖克裡斯托瓦爾山,是 秘魯 最大的城市與港口,也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 今天是5月29日,是這次行程的第14天,也是在 秘魯 的最後一天,早餐後,我們直接來到被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 利馬 老城區游覽,這是 利馬 武器廣場,也是稱為軍事廣場。 秘魯 原是古印加帝國,古印第安人在此終年耕作,平安生活。以 庫斯科 為中心的安第斯山中段的古印第安人又稱印加人,“印加”(Inca)意思是“太陽之子”,他們信奉以天神為主的多種神靈(太陽、風暴、雷雨等)。 1532年, 西班牙 冒險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軍侵入 秘魯 ,當地印第安人奮起抵抗。當武力不能征服時,皮薩羅竟以會晤為名誘俘印加王阿 塔瓦 爾帕,並向印加人勒索巨額贖金,聲稱須用黃金填滿長22英尺、寬17英尺、一人多高的房間,再用 白銀 填滿另兩個較小房間後,方能釋放印加王。 印加人信以為真,但將籌措的1·3萬鎊金子和2·6萬鎊 白銀 送到時,皮薩羅卻背信棄義,編造罪名絞死了印加王,隨即掃蕩 秘魯 全境,摧毀了許多印加古跡,釀成人類史上一次巨大浩劫。1535年1月皮薩羅在里馬克河畔建立 利馬 城,並以 西班牙 文命名為“王者之城”。 從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 利馬 曾長期是 西班牙 在 南美洲 殖民地的政治、軍事、經濟與文化中心。1542年, 西班牙 建立 秘魯 總督區,在 利馬 設總督府,統治整個南美地區。 皮薩羅原是 西班牙 的一個流氓,一字不識,但他貪婪成性,富有冒險精神,1532年,他率軍侵入 秘魯 ,遭到當地的印第安人——印加人的頑強抵抗。 狡猾的皮薩羅看到光用武力一時不能取勝,於是採用欺騙手段,以會晤為名,把沒有武裝、毫無警惕的印加王阿 塔瓦 爾帕及其部下誘入一個重兵包圍的廣場,企圖迫使印加王投降並效忠於 西班牙 ,阿 塔瓦 爾帕大義凜然,義正詞嚴地拒絕了侵略者的無理要求,這時,伏兵四起,全副武裝的 西班牙 殖民軍氣勢洶洶地沖殺向毫無準備的印加人。 印加人拼死抵抗,奮勇向前,最後上萬名印加戰士慘遭屠殺,印加王也被逮捕。皮薩羅把他關進牢房,向印加人勒索巨額贖金,印加王就可重獲自由。當印加人以空前巨大的數目——金子13265鎊,銀子26000鎊滿足了他的條件後,金銀到手的皮薩羅卻背信棄義,以莫須有的罪名,絞死了阿 塔瓦 爾帕。 1535年,幾乎征服了 秘魯 全境的皮薩羅,在 利馬 河畔的一個綠洲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一切按 西班牙 的傳統形式建築,結構雍容恢宏,造型精雕細刻,街道據說以“金銀鋪砌”,取名 利馬 ,稱為“諸王之城”。
從此,這個 西班牙 流氓搖身一變,成為印加帝國土地的實際統治者。這個無恥的殖民者,在征服、統治 秘魯 期間,不僅掠奪了印第安人所有的財富,而且肆意毀壞一切有價值的文件、檔案,摧毀印加人雄偉壯麗的廟宇、陵墓、古跡、造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之一。使印加這個古老 富裕 的帝國,變得一片荒涼。 黃色的牆壁,是皇室使用的色彩,一個門框,一個陽臺,都顯示設計巧妙,型態高貴。 導游帶領我們圍繞廣場一邊參觀,一邊介紹 利馬 老城一個個飽含心酸的故事。 廣場中心雕塑像。 側面鑲鍥的鑄鐵板畫 1808年, 秘魯 人民掀起獨立運動,但未獲 成功 ;1820年, 阿根廷 人何塞·德·聖馬丁將軍率軍登陸 秘魯 ,迫使 西班牙 總督退出 利馬 。1821年7月28日 秘魯 宣佈獨立,同年 利馬 成為 秘魯 首都。這是廣場中心何塞·德·聖馬丁將軍雕像。 街道是看到幾批統一服裝的幸福的學生們。 從中心廣場旁邊的 曼塔 斯大街朝西南方走,不遠便可到達拉摩賽教堂和修道院,(下一篇有圖片介紹)教堂中除了精美的宗教藝術品外,還收藏有魯本斯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漫步 利馬 老城,依然感受到這裡是殖民時期政治、軍事與宗教“三位一體”的權力中心,武器廣場及周圍的建築群訴說著被殖民的歷史,保存完好的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和作為前 西班牙 總督府的總統府,都是見證殖民歷史的重要建築。 中心廣場 東北 側是一組以大教堂為中心的教堂群,左右分別為耶穌瑪麗亞教堂和 艾爾 •特諾夫教堂,廣場東側則是耶穌會教堂。大教堂始建於1550年,是 西班牙 人在 inca Viracocha 宮殿基址之一,融合了 西班牙 的文藝復興建築風格與印地安人石雕藝術,花了近一世紀的時間才建造完成。 如今的廣場,一片祥和,一群 利馬 學生在廣場參觀,他們的教科書也應該有這樣一段辛酸的歷史。 利馬 大教堂是一座 羅馬 天主教堂,從1535年開始修建,1625年初次建成,之後經過多次的修複和重建,但依然保持的是殖民地的建築結構和外觀,是 利馬 的標誌之一。 利馬 大教堂是由弗朗西斯科•皮薩羅設計的,他的墳墓也在大教堂中。
左側鐘樓的瑪麗亞• 安哥拉 大鐘,是 南美洲 最大的教堂大鐘,其洪亮的鐘聲連40千米以外都能聽見。我們進入大教堂內部參觀。 現存建築是1904年大地震後的建築,是巴 洛克 、哥特、 羅馬 式建築的混和體,引起頗大爭議。據說,皮薩羅的遺體1891年遷移到大教堂,是真是假,眾說紛紜。
從此,這個 西班牙 流氓搖身一變,成為印加帝國土地的實際統治者。這個無恥的殖民者,在征服、統治 秘魯 期間,不僅掠奪了印第安人所有的財富,而且肆意毀壞一切有價值的文件、檔案,摧毀印加人雄偉壯麗的廟宇、陵墓、古跡、造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之一。使印加這個古老 富裕 的帝國,變得一片荒涼。 黃色的牆壁,是皇室使用的色彩,一個門框,一個陽臺,都顯示設計巧妙,型態高貴。 導游帶領我們圍繞廣場一邊參觀,一邊介紹 利馬 老城一個個飽含心酸的故事。 廣場中心雕塑像。 側面鑲鍥的鑄鐵板畫 1808年, 秘魯 人民掀起獨立運動,但未獲 成功 ;1820年, 阿根廷 人何塞·德·聖馬丁將軍率軍登陸 秘魯 ,迫使 西班牙 總督退出 利馬 。1821年7月28日 秘魯 宣佈獨立,同年 利馬 成為 秘魯 首都。這是廣場中心何塞·德·聖馬丁將軍雕像。 街道是看到幾批統一服裝的幸福的學生們。 從中心廣場旁邊的 曼塔 斯大街朝西南方走,不遠便可到達拉摩賽教堂和修道院,(下一篇有圖片介紹)教堂中除了精美的宗教藝術品外,還收藏有魯本斯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漫步 利馬 老城,依然感受到這裡是殖民時期政治、軍事與宗教“三位一體”的權力中心,武器廣場及周圍的建築群訴說著被殖民的歷史,保存完好的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和作為前 西班牙 總督府的總統府,都是見證殖民歷史的重要建築。 中心廣場 東北 側是一組以大教堂為中心的教堂群,左右分別為耶穌瑪麗亞教堂和 艾爾 •特諾夫教堂,廣場東側則是耶穌會教堂。大教堂始建於1550年,是 西班牙 人在 inca Viracocha 宮殿基址之一,融合了 西班牙 的文藝復興建築風格與印地安人石雕藝術,花了近一世紀的時間才建造完成。 如今的廣場,一片祥和,一群 利馬 學生在廣場參觀,他們的教科書也應該有這樣一段辛酸的歷史。 利馬 大教堂是一座 羅馬 天主教堂,從1535年開始修建,1625年初次建成,之後經過多次的修複和重建,但依然保持的是殖民地的建築結構和外觀,是 利馬 的標誌之一。 利馬 大教堂是由弗朗西斯科•皮薩羅設計的,他的墳墓也在大教堂中。
左側鐘樓的瑪麗亞• 安哥拉 大鐘,是 南美洲 最大的教堂大鐘,其洪亮的鐘聲連40千米以外都能聽見。我們進入大教堂內部參觀。 現存建築是1904年大地震後的建築,是巴 洛克 、哥特、 羅馬 式建築的混和體,引起頗大爭議。據說,皮薩羅的遺體1891年遷移到大教堂,是真是假,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