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德意志(下篇)
6月15日(第9天)德意志,在世人的普遍認知中是個嚴肅、嚴謹甚至傲慢的民族,似乎跟浪漫這個詞兒不沾邊。然而,在 斯圖加特 和 法蘭克福 之間有這樣一座城市,它是 德國 浪漫主義的象徵地和精神聖地,是著名的旅游文化之都,也是有名的 大學城 ,它的名字叫 海德堡 。 海德堡 依山(奧登林山)傍河(內卡河)而建,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的 海德堡 ,遍佈石橋、古堡和白牆紅瓦的老城建築,充滿浪漫和迷人的色彩。在許多人的心目中, 海德堡 是浪漫 德國 的縮影。19世紀 德國 浪漫主義在 海德堡 發源和發展,自此以後,有許多偉大詩人和藝術家的傳記不能略過 海德堡 ,幾乎沒有一部世界文學史的著作可以略過 海德堡 。如此迷人的城市,自然吸引游客無數,我和妹妹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揮別寧靜小城 弗萊堡 ,我們踏上開往 海德堡 的列車,在 曼海姆 轉了一趟車,總共經過1個多小時的行程,我們抵達了目的地--- 海德堡 。走出火車站,我們乘車去往酒店。我們住宿的酒店Panorama與內卡河只隔著一條馬路,一座石橋(百度查了下叫Theodor Heuss Bridge)直通對岸,站在橋上不僅能遠眺 海德堡 城堡,亦能望見由紅褐色砂岩建成的 海德堡 老橋(估計步行過去也花不了多長時間),而走出酒店大門向右轉就能步行到達商鋪集中的城市中心,這樣的地理位置真是讓人喜出望外。辦理好入住手續,我和妹妹走進各自的房間,撲進眼帘的是滿屋的浪漫的氣息:以粉色調為主的裝修風格、枕頭上擺放的心形糖果等,差點讓我覺得走進了別人的蜜月房(去妹妹的房間一看,也是同樣的風格),後來趁著保潔員打掃其它房間時看了一眼,才發現都是差不多的裝飾。在房間里休息了一陣,我和妹妹下樓準備去城裡大致地逛逛。在前臺咨詢了一些相關信息,工作人員十分細緻地給予瞭解答(話說這位工作人員酷似漫威電影里的奇異博士)。微笑著向工作人員致謝後,我和妹妹出發了。不知道是否是周六下午的緣故,很多商店都關門,包括一些大的購物中心也正準備提前結束營業,唯有餐飲店是生意紅火的(對我們來說有地方解決吃飯問題即可)。一路前行,我和妹妹發現街對面有一大片綠草地,花草樹木掩映著一尊褐色的塑像,幾塊高低錯落的石塊搭建的一個簡潔噴水池,頗具現代設計感。噴水池邊圍有一圈座椅,有不少人坐在那兒休憩。我和妹妹走到雕塑前,根據塑像基座上的一串字符拼出了塑像主人公的名字--俾斯麥(Bismarck), 德國 歷史上著名的“鐵血首相”。俾斯麥白色的半身頭像安放在褐色的塑像基座上。鬍子威武地上翹,雙眼望著遠方古堡所在的王座山,那威嚴的神情仿佛把我們帶回到他1862年成為首相首次發表演講時的情景:“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這或許是人們稱之為 “鐵血首相”的由來,而我們所處的這片綠地就是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俾斯麥廣場。穿過廣場,便是一個交通樞紐站,公交車、有軌電車等公共交通都在這裡交匯,雖然站頭不算特別大,但卻算得上是黃金要道:一端通往我們酒店附近的Theodor Heuss Bridge(也可稱之為新橋),一端通向主街(事實上這裡也是通往老城主街的開端),沿著主街直行可以通往 海德堡 主要的兩個商店:化妝品超市Müller和百貨商店Galeria Kaufhof。我和妹妹正饒有興趣地研究公交站臺上的電子線路圖,耳邊飄過來一陣嘈雜的聲音,扭頭一看,只見幾個流浪漢模樣的人在廣場上大聲喧嘩,在 柏林 火車站那令人氣結的一幕似乎又閃回眼前,一陣心驚肉跳,我拉著妹妹迅速地離開俾斯麥廣場。我們沿著主街一直往前走,路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商場,無一例外地關著門,而看到的一些餐館又發覺食物不對胃口,站在路邊打開手機的百度地圖,搜索了一陣,發現有家名為“海 上海 ”的 上海 餐館,看了幾張這家餐館環境及食物的圖片,覺得不錯,於是我和妹妹按著導航前往。穿過幾個紅綠燈,走到了一片比較安靜的街區,路兩旁的建築看上去都頗有些年頭了,我們要找的“海 上海 ”位於其中一棟建築,門窗上都貼著大大的中文字,無論是移居當地的華人還是國內來得游客基本上不會錯過。走進門裡,餐館面積不小,環境佈置簡潔,牆上有不少 中國 的書畫作品,也有店主人和一些到訪的名人合拍的照片。或許是我們到達的時間較早(約莫6點來鐘,對當地人來講應該還沒到晚餐時間),餐館里很空,我和妹妹挑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一位年輕的女孩走上來招呼我們,送上菜單和茶水,我和妹妹翻看菜單,商討著晚餐吃些什麼。這家餐館雖說是 上海 餐館,但或許是為了適應從國內不同地方來到 海德堡 的同胞的需求,也提供北方的麵食、 四川 火鍋等等,總之種類繁多。我和妹妹點了傳統的 上海 生煎、糖醋排骨、炒時蔬和番茄蛋湯,等待的時候,老闆和老闆娘都上來跟我們攀談了幾句,聽到帶有明顯 江南 口音的普通話,在這異國他鄉倍感親切。不長的功夫,菜品上桌,分量十足,忙不迭地夾起一隻生煎包咬了一口(連燙嘴都顧不得了),皮薄餡大,肉汁飽滿,外皮煎得香脆,裡面的肉圓Q彈且不粘牙(據老闆說肉餡都是手工剁的),之前還曾擔心過店家會不會用速凍的產品敷衍了事,如今可以放心地大快朵頤了;主菜糖醋排骨也是用料十足,毫不偷工減料,跟家裡燒的一模一樣(家裡燒的外層都不包裹麵糊油炸);炒時蔬清爽可口;番茄蛋湯酸甜適中;這是我們在 德國 吃得最好的一頓中餐,也是最地道的一頓中餐。我和妹妹吃得不亦樂乎的當下,餐館里的客人漸漸多了起來,特別是我們座位斜前方的一張大餐桌前,來了一群女中學生,身穿當地傳統的民族服裝,頭帶花環,似乎是剛剛參加完什麼表演活動,嘰嘰喳喳地好不熱鬧。看著她們青春洋溢的身影不得不讓人感慨:年輕真好!吃飽喝足,我和妹妹步行返回酒店,路過Theodor Heuss Bridge時,見天色尚未黑下來,我們走到橋上觀賞內卡河兩岸美景。內卡河(德語:Neckar)是萊茵河的第四大支流(次於阿勒河、 摩澤爾 河 和美 因河),發源於 黑森 林,在 海德堡 穿城而過,緊貼著老城,河的南北兩岸都有供人行走、欣賞河景的人行道,尤其是北岸,有大面積的草坪、花園和游樂設施,是 海德堡 市民放鬆身心的好地方。河面上時不時地有快艇飛馳而過,而天鵝和野鴨卻不為所動地緩緩游弋。站在橋的中央,遠眺 海德堡 的老橋和城堡,暮色餘暉下更顯的蒼茫雄渾。有人說,河流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那麼, 海德堡 有了內卡河,就擁有了一顆精美優雅的心靈。難怪歌德,馬克•吐溫等文學家來到這裡,仿佛回到了心靈的故鄉,先賢們身雖已走,心卻永駐。在Theodor Heuss Bridge上流連了好一陣子,我和妹妹才回到酒店休息,明天的主要任務是游覽 海德堡 城堡和老橋(只是意想不到又有一個讓我驚魂的狀況即將發生)。
6月16日(第10天)早晨起來,天空灰濛蒙的,潮濕的路面顯示出昨夜下過了雨,我們在 德國 旅游近10天了,無論在哪個城市,每天早上似乎都是陰沉沉的,要到快接近中午才會晴空萬里。 洗漱完畢,和妹妹下樓吃飯,酒店的餐廳面積不大,但佈置得十分雅緻,靠窗的位子可以看到內卡河,可惜都被預定了(看樣子這家酒店還挺受歡迎的)。挑選了一個安靜得角落,座位離餐台比較近,拿食物方便,不用在座位之間穿梭。酒店餐廳的自助早餐比較豐富,只是生冷的食物偏多(習慣熱湯熱水的我們不太適應),好在還有熱水、咖啡、烤麵包和煮蛋, 否則一大清早吃那麼多冷食腸胃肯定受不了。吃完早飯,我和妹妹出發去 海德堡 城堡,詢問了下前臺得知步行前往也用不了多久。走出酒店,穿過俾斯麥廣場,我們算是進入老城的地界,沿著主街(Haupstrasse)緩步前行。由於當天是周日,我們出發得也比較早,一路之上基本沒啥行人,雨後的空氣濕潤清新,非常適合徒步。 海德堡 老城在內卡 河南 岸傍河而建,為長條形,街道、小巷、和主要建築都保留了原來的古樸風格。儘管天空陰雲密佈,卻絲毫沒影響到我和妹妹游逛的心情。游覽 海德堡 城堡可以徒步上山(體力足夠的話),大多數游客選擇乘坐纜車。在來 德國 之前,我就在網上購買了 海德堡 城堡的游覽套票(含往返纜車票),往返城堡的纜車站位於Burgweg,乘公交可以到達,徒步的話經過集市廣場(Marktplatz)也能到達。我和妹妹雖然沿著主街行走,但常常會被兩邊迷人的小街小巷吸引而脫離方向,在古城的巷陌中穿梭了許久,我們終於到達了集市廣場。集市廣場是老城的市中心廣場,由鵝卵石鋪蓋而成。廣場中間有大力神海格立斯(Herkulesbrunnen)噴泉,廣場周圍有市政廳、穀物市場、聖靈大教堂和騎士之家等著名的觀光景點。剛剛一路走來沒看到多少人,原來都集中在這裡,還有不少旅游巴士正在停車下客。在廣場上拍了幾張照片後,我和妹妹按照路牌上的指示找到了上城堡的纜車站。在入口處刷了票根上的條形碼,我們乘上了一輛比較空的纜車(連我們在內總共7個人)上山。 海德堡 城堡纜車的終點是在王座山頂,我們的票只到城堡,車行約莫7、8分鐘就到了。下了纜車,我和妹妹興衝衝地趕進游客信息中心換取中文的語音導覽器,當工作人員提出需要抵押護照,我伸手向後一摸,頓時驚出一身冷汗,我的背包不知何時離開了我的雙肩。這一嚇真是非同小可,旅行這麼多次還是頭一遭(難道記憶力衰退到如此嚴重的程度啦?)。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見狀趕緊給纜車站那裡的同事打了電話,並讓我們趕回到纜車站那裡找她的同事幫忙。向熱心的工作人員致謝後,我和妹妹往纜車站走去,一路上不斷回憶是啥時候丟失了雙肩包(萬幸的是由於下雨穿上了衝鋒衣,護照和錢包都放在衣服口袋里,要不然就麻煩了)。或許是剛發現丟包的時候光顧著緊張了,沒發現胸前掛著的相機,還是妹妹提醒我才恍然 大悟 ,肯定是在纜車上從包里拿相機的時候將包遺落了。回到纜車站,跟那裡的工作人員說明瞭情況,他讓我們耐心地等待山下上來的纜車。幾分鐘後,有兩輛纜車上山,我鑽進其中一節空無一人的車廂,真是太湊巧了,正是我們乘坐上山的那節,我的雙肩包安然無恙地躺在座椅上(上帝保佑!)。雙肩包失而復得,讓我的心情瞬間開朗起來,向纜車站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後,我和妹妹又回到游客信息中心租好中文的語音導覽器,開始游覽城堡。走出游客信息中心,發現大批游客陸續地到來,不由地暗想假如此時才發現遺失了雙肩包,那估計就找不回來了(入鄉隨俗地說了聲感謝上帝!)。正對著游客信息中心,是一座沒有了圍牆的城門,它就是伊麗莎白門。此城門建於一六一五年,弗里德里希五世為了慶祝伊麗莎白皇后的生日,下令在一日內完工。雖然城牆內外多已損毀,但城門依舊聳立,傳說情侶若在城門前留影,則會締造美滿姻緣。走過此門,踏著石砌馬路,我們進入紅褐色的古城堡。彼時風雨交加,烏雲壓城,更凸顯出城堡廢墟的蒼涼之美。 海德堡 城堡曾經是 歐洲 最大的城堡之一,歷時400年才完工。城堡內部結構複雜,包括了防禦工事、居室和宮殿和城堡花園等,當年是一座軍事要塞,同時也是選帝侯宮邸。城堡在歷史上經過幾次擴建,形成歌特式、巴 洛克 式及文藝復興三種風格的混合體,是 德國 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16世紀時, 海德堡 選帝侯全力支持新教改革,也因此卷入三十年戰爭。17世紀初,整個 海德堡 卷入戰爭,並遭到了嚴重破壞, 海德堡 城堡也受到了重創。尤其是法軍運來大量火藥壘放在城堡內部,將城堡炸成兩半。城堡裂而不毀,一大半仍然站立著,另一小半塌陷,但是依然斜靠在未倒的那一大半上,在今天看來,這個裂口本身也是一個奇跡。此後城堡又遭受過雷擊,雖幾經修複,但終不能恢復到原來的模樣。游走在城堡的斷壁殘垣之中,突然讓我想到了 北京 的圓明園廢墟,曾經的“萬園之園”,一樣毀於戰爭的炮火之下,縱觀歷史,無論中外,有多少文化瑰寶在戰爭中消亡。以史為鑒,我們現代人更要懂得 和平 的珍貴。在城堡的廢墟中游覽了半日,我和妹妹來到一座雕梁畫棟的建築前,這座建組是整個城堡區域內保存相對完好的,紅色的外牆面上各種雕塑栩栩如生,向我們後世之人展示它曾有的輝煌。就在這棟建築里藏有城堡內的兩個著名景點---大酒桶和藥品博物館。沿著鵝卵石鋪就的 通道 走進地窖,一個碩大無比的酒桶赫然醒目,據介紹大酒桶高七米,長八米,總共可以容納二十多萬升葡萄酒,歷史上只有兩次被盛滿過。為了建造這個大酒桶,總共砍伐了一百三十多棵巨大橡樹。緊貼著大酒桶有一小段狹窄的木樓梯,拾級而上可以到達大酒桶的頂端,猜想這是過去為方便工人們搬運葡萄酒而修造的。在大酒桶上還刻有一尊木雕像,傳說他就是在十六世紀末受命專門看管大酒桶的宮廷弄成,後來城堡的堡主封他為酒神,在酒窖牆上也發現紅髮矮小帶著笑容的酒神畫像。離開大酒桶,走幾步便來到一個陳設簡單的大廳,那裡也有個酒桶,但體積小了不少。大廳里有吧台,可以提供葡萄酒及甜品、西式簡餐等。沒有過多停留,我和妹妹走出地窖,前往藥品博物館。 海德堡 城堡的藥品博物館處於一個地窖內,它是世界唯一的藥物博物館,展示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的藥草和製藥的器具。 博物館不算大,沿牆整齊排列的瓶瓶管管可能是早年放置不同的藥品之用,與我國中藥店的裝置頗為相似。 按照參觀的順序走到另一個空間,那裡放置了一些手工精製的器具,如試管、燒杯、蒸餾瓶、研缽及杵、漏斗、刮勺、還有天秤等等器皿,多為金屬、木質或陶瓷為材質的手工製品,由此可見古代先賢們的聰明才智。參觀藥品博物館並沒有花費我們太多時間,我們登上了城堡的 天台 ,在這裡可以俯瞰 海德堡 老城:內卡河、老橋以及錯落有致的房屋,全都在視線範圍之內。儘管天空依然陰沉,但並不影響我們欣賞美景的心情。走下 天台 ,我們離開城堡遺址的區域,回到游客信息中心歸還了語音導覽器,此時天空竟然放晴了,陽光普照大地,我們在城堡內大大的庭院里閑逛,穿過一片綠蔭覆蓋的大草坪,我們看到了一尊塑像,看塑像基座上的名字,原來是 大名 鼎鼎的歌德,那位把心遺落在 海德堡 的著名思想家。在塑像旁邊有一條石板長椅,這也是城堡內的一處景點---歌德長椅。傳說中這裡是歌德和他情人的相遇之地,至今他寫的情詩還刻在長椅的椅背上。我和妹妹沒有去看椅背上的詩歌,因為也看不懂,不過這個傳說倒是給略顯沉重的城堡帶來些許浪漫。繞過歌德長椅,我們走到一個大平臺,這裡視野開闊,可以將整座城堡和古城盡收眼底。舉起相機一頓狂拍,留住這如畫景色。拍完照片,我和妹妹坐在一張椅子上歇了會兒,然後返回到纜車站,乘纜車下山,準備前往老橋,順便找地方解決午餐。下得山來,我們又在古城的街巷裡轉悠了好一陣子,終於到達老橋。時值中午,太 陽高 照,我們又熱又餓,忽然發現橋邊有一家中餐館(China Restaurant Asia),走進去瞧了瞧還不錯,就決定在這裡吃午飯(實在是累得有些走不動了)。這家餐館挺大,應該也是我朝旅行團的定點餐飲,午餐時分散客並不多,倒是包廂里有個正在就餐的我朝旅行團,酒酣耳熱,大呼小叫,令人瞠目。我和妹妹選擇了個相對安靜的角落坐下,點了些清爽可口的飯菜果腹。吃完飯,我們又點了冰涼的果飲,邊喝邊休息,養精蓄銳,準備接下去的游程。吃飽喝足後,走出餐館,一抬腿的距離就到了 海德堡 老橋。老橋 (Alte Brutecke),它的正式名字叫 Karl-Theodor,是以修建這座橋的主人--選帝侯卡爾特奧多的名字來命名的。 海德堡 老橋是 海德堡 跨越內卡河﹝Neckar River.﹞的第一座石橋,共有九個拱門,建築材料是當地的紅褐色砂岩,連接著 海德堡 老城區和聖山山麓。站在 海德堡 老橋上面,憑欄眺望,遠處是蒼勁的王座山,橋下是潺潺的內卡河。在老橋的兩端分別有兩座雕像:靠南面的是選帝侯--卡爾特奧多,靠北面的是智慧女神-- 雅典 娜。橋頭上有兩座白色圓柱形的塔樓,下麵的門洞原先是 海德堡 老城的入城口,兩座塔樓就象是衛士一樣守護著 海德堡 老城。在圓塔旁邊,有一個如今比較風靡的景點,那就是銅猴的雕塑。據介紹早在15世紀它就已經被建在這裡,在當時是“醜陋、無恥、欲望和虛榮”的象徵,是用來諷刺“過橋費”的,也表現了平等的含義。現在我們游客看到的銅猴自然是後來重修的,帶給游客的都是美好的含義,據說撫摸猴子手裡的銅鏡會帶來好運,撫摸猴子的右手的食指會重回 海德堡 。比較遺憾的是,我們游玩的當天銅猴雕塑在修繕,被帷帳圍住,連拍照都很難拍完整,只好作罷。我們在老橋上漫步,欣賞內卡河兩岸的風景,不知不覺地從南岸走到了北岸。內卡 河北 岸最著名的景點應該就是聖山(Heiligenberg)南坡半山腰上的“哲學家小徑”了,我和妹妹觀望了一番,覺得到達那裡還得爬山,便都打了退堂鼓(到了旅程的後半段多少有些精力不足)。沒有去往“哲學家小徑”追尋先哲們的心路歷程,我和妹妹沿著北岸的河濱步道往Theodor Heuss Bridge走,一路之上沒發現有機動車經過,孩子們可以在平坦的馬路上自在地玩滑板車,年齡更小的孩子們由家長陪同做著各式各樣的親子游樂活動。今天是啥個節日,咋這麼熱鬧?面對此等場景,我和妹妹一臉懵圈。趕緊翻看手機查了下日曆,原來今天是周日(我的媽,人在異鄉連腦子都秀逗了),難怪!繼續漫步向前,不遠處一陣激情洋溢的樂聲傳來,伴隨著人們的歡呼聲。我們循聲望去,只見內卡 河北 岸的大草坪上,人頭攢動,一溜的白色帳篷,估計是售賣各種吃食飲料以及工藝小物件(我們在路邊也看到不少學生模樣的在擺攤),草坪中央搭起了一個大舞臺,上面有樂隊十分賣力地在表演,吸引不少在橋上岸邊漫步的人駐足觀望,唯一不受影響的大概就是河裡的天鵝和野鴨了,自顧自地游來游去。我和妹妹走走停停,花費了大約半個多鐘頭的時間,終於回到了離我們酒店很近的Theodor Heuss Bridge上,依靠在橋欄上歇歇腳,看著日頭漸漸西移,從河面上吹來的風也讓人感覺到些許涼爽。眼看著日頭快要沉入天邊的雲層里去了,我和妹妹返回酒店中,小憩了一會兒,我們再次前往“海 上海 ” 上海 餐館吃晚飯,吃完返回酒店,整理好行裝,洗漱休息。明天我們將奔赴 法蘭克福 ,長假也臨近尾聲,但旅行中發生的一幕幕將會在我們回國後的一段時間內不斷閃現。再見, 海德堡 。
6月16日(第10天)早晨起來,天空灰濛蒙的,潮濕的路面顯示出昨夜下過了雨,我們在 德國 旅游近10天了,無論在哪個城市,每天早上似乎都是陰沉沉的,要到快接近中午才會晴空萬里。 洗漱完畢,和妹妹下樓吃飯,酒店的餐廳面積不大,但佈置得十分雅緻,靠窗的位子可以看到內卡河,可惜都被預定了(看樣子這家酒店還挺受歡迎的)。挑選了一個安靜得角落,座位離餐台比較近,拿食物方便,不用在座位之間穿梭。酒店餐廳的自助早餐比較豐富,只是生冷的食物偏多(習慣熱湯熱水的我們不太適應),好在還有熱水、咖啡、烤麵包和煮蛋, 否則一大清早吃那麼多冷食腸胃肯定受不了。吃完早飯,我和妹妹出發去 海德堡 城堡,詢問了下前臺得知步行前往也用不了多久。走出酒店,穿過俾斯麥廣場,我們算是進入老城的地界,沿著主街(Haupstrasse)緩步前行。由於當天是周日,我們出發得也比較早,一路之上基本沒啥行人,雨後的空氣濕潤清新,非常適合徒步。 海德堡 老城在內卡 河南 岸傍河而建,為長條形,街道、小巷、和主要建築都保留了原來的古樸風格。儘管天空陰雲密佈,卻絲毫沒影響到我和妹妹游逛的心情。游覽 海德堡 城堡可以徒步上山(體力足夠的話),大多數游客選擇乘坐纜車。在來 德國 之前,我就在網上購買了 海德堡 城堡的游覽套票(含往返纜車票),往返城堡的纜車站位於Burgweg,乘公交可以到達,徒步的話經過集市廣場(Marktplatz)也能到達。我和妹妹雖然沿著主街行走,但常常會被兩邊迷人的小街小巷吸引而脫離方向,在古城的巷陌中穿梭了許久,我們終於到達了集市廣場。集市廣場是老城的市中心廣場,由鵝卵石鋪蓋而成。廣場中間有大力神海格立斯(Herkulesbrunnen)噴泉,廣場周圍有市政廳、穀物市場、聖靈大教堂和騎士之家等著名的觀光景點。剛剛一路走來沒看到多少人,原來都集中在這裡,還有不少旅游巴士正在停車下客。在廣場上拍了幾張照片後,我和妹妹按照路牌上的指示找到了上城堡的纜車站。在入口處刷了票根上的條形碼,我們乘上了一輛比較空的纜車(連我們在內總共7個人)上山。 海德堡 城堡纜車的終點是在王座山頂,我們的票只到城堡,車行約莫7、8分鐘就到了。下了纜車,我和妹妹興衝衝地趕進游客信息中心換取中文的語音導覽器,當工作人員提出需要抵押護照,我伸手向後一摸,頓時驚出一身冷汗,我的背包不知何時離開了我的雙肩。這一嚇真是非同小可,旅行這麼多次還是頭一遭(難道記憶力衰退到如此嚴重的程度啦?)。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員見狀趕緊給纜車站那裡的同事打了電話,並讓我們趕回到纜車站那裡找她的同事幫忙。向熱心的工作人員致謝後,我和妹妹往纜車站走去,一路上不斷回憶是啥時候丟失了雙肩包(萬幸的是由於下雨穿上了衝鋒衣,護照和錢包都放在衣服口袋里,要不然就麻煩了)。或許是剛發現丟包的時候光顧著緊張了,沒發現胸前掛著的相機,還是妹妹提醒我才恍然 大悟 ,肯定是在纜車上從包里拿相機的時候將包遺落了。回到纜車站,跟那裡的工作人員說明瞭情況,他讓我們耐心地等待山下上來的纜車。幾分鐘後,有兩輛纜車上山,我鑽進其中一節空無一人的車廂,真是太湊巧了,正是我們乘坐上山的那節,我的雙肩包安然無恙地躺在座椅上(上帝保佑!)。雙肩包失而復得,讓我的心情瞬間開朗起來,向纜車站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後,我和妹妹又回到游客信息中心租好中文的語音導覽器,開始游覽城堡。走出游客信息中心,發現大批游客陸續地到來,不由地暗想假如此時才發現遺失了雙肩包,那估計就找不回來了(入鄉隨俗地說了聲感謝上帝!)。正對著游客信息中心,是一座沒有了圍牆的城門,它就是伊麗莎白門。此城門建於一六一五年,弗里德里希五世為了慶祝伊麗莎白皇后的生日,下令在一日內完工。雖然城牆內外多已損毀,但城門依舊聳立,傳說情侶若在城門前留影,則會締造美滿姻緣。走過此門,踏著石砌馬路,我們進入紅褐色的古城堡。彼時風雨交加,烏雲壓城,更凸顯出城堡廢墟的蒼涼之美。 海德堡 城堡曾經是 歐洲 最大的城堡之一,歷時400年才完工。城堡內部結構複雜,包括了防禦工事、居室和宮殿和城堡花園等,當年是一座軍事要塞,同時也是選帝侯宮邸。城堡在歷史上經過幾次擴建,形成歌特式、巴 洛克 式及文藝復興三種風格的混合體,是 德國 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16世紀時, 海德堡 選帝侯全力支持新教改革,也因此卷入三十年戰爭。17世紀初,整個 海德堡 卷入戰爭,並遭到了嚴重破壞, 海德堡 城堡也受到了重創。尤其是法軍運來大量火藥壘放在城堡內部,將城堡炸成兩半。城堡裂而不毀,一大半仍然站立著,另一小半塌陷,但是依然斜靠在未倒的那一大半上,在今天看來,這個裂口本身也是一個奇跡。此後城堡又遭受過雷擊,雖幾經修複,但終不能恢復到原來的模樣。游走在城堡的斷壁殘垣之中,突然讓我想到了 北京 的圓明園廢墟,曾經的“萬園之園”,一樣毀於戰爭的炮火之下,縱觀歷史,無論中外,有多少文化瑰寶在戰爭中消亡。以史為鑒,我們現代人更要懂得 和平 的珍貴。在城堡的廢墟中游覽了半日,我和妹妹來到一座雕梁畫棟的建築前,這座建組是整個城堡區域內保存相對完好的,紅色的外牆面上各種雕塑栩栩如生,向我們後世之人展示它曾有的輝煌。就在這棟建築里藏有城堡內的兩個著名景點---大酒桶和藥品博物館。沿著鵝卵石鋪就的 通道 走進地窖,一個碩大無比的酒桶赫然醒目,據介紹大酒桶高七米,長八米,總共可以容納二十多萬升葡萄酒,歷史上只有兩次被盛滿過。為了建造這個大酒桶,總共砍伐了一百三十多棵巨大橡樹。緊貼著大酒桶有一小段狹窄的木樓梯,拾級而上可以到達大酒桶的頂端,猜想這是過去為方便工人們搬運葡萄酒而修造的。在大酒桶上還刻有一尊木雕像,傳說他就是在十六世紀末受命專門看管大酒桶的宮廷弄成,後來城堡的堡主封他為酒神,在酒窖牆上也發現紅髮矮小帶著笑容的酒神畫像。離開大酒桶,走幾步便來到一個陳設簡單的大廳,那裡也有個酒桶,但體積小了不少。大廳里有吧台,可以提供葡萄酒及甜品、西式簡餐等。沒有過多停留,我和妹妹走出地窖,前往藥品博物館。 海德堡 城堡的藥品博物館處於一個地窖內,它是世界唯一的藥物博物館,展示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的藥草和製藥的器具。 博物館不算大,沿牆整齊排列的瓶瓶管管可能是早年放置不同的藥品之用,與我國中藥店的裝置頗為相似。 按照參觀的順序走到另一個空間,那裡放置了一些手工精製的器具,如試管、燒杯、蒸餾瓶、研缽及杵、漏斗、刮勺、還有天秤等等器皿,多為金屬、木質或陶瓷為材質的手工製品,由此可見古代先賢們的聰明才智。參觀藥品博物館並沒有花費我們太多時間,我們登上了城堡的 天台 ,在這裡可以俯瞰 海德堡 老城:內卡河、老橋以及錯落有致的房屋,全都在視線範圍之內。儘管天空依然陰沉,但並不影響我們欣賞美景的心情。走下 天台 ,我們離開城堡遺址的區域,回到游客信息中心歸還了語音導覽器,此時天空竟然放晴了,陽光普照大地,我們在城堡內大大的庭院里閑逛,穿過一片綠蔭覆蓋的大草坪,我們看到了一尊塑像,看塑像基座上的名字,原來是 大名 鼎鼎的歌德,那位把心遺落在 海德堡 的著名思想家。在塑像旁邊有一條石板長椅,這也是城堡內的一處景點---歌德長椅。傳說中這裡是歌德和他情人的相遇之地,至今他寫的情詩還刻在長椅的椅背上。我和妹妹沒有去看椅背上的詩歌,因為也看不懂,不過這個傳說倒是給略顯沉重的城堡帶來些許浪漫。繞過歌德長椅,我們走到一個大平臺,這裡視野開闊,可以將整座城堡和古城盡收眼底。舉起相機一頓狂拍,留住這如畫景色。拍完照片,我和妹妹坐在一張椅子上歇了會兒,然後返回到纜車站,乘纜車下山,準備前往老橋,順便找地方解決午餐。下得山來,我們又在古城的街巷裡轉悠了好一陣子,終於到達老橋。時值中午,太 陽高 照,我們又熱又餓,忽然發現橋邊有一家中餐館(China Restaurant Asia),走進去瞧了瞧還不錯,就決定在這裡吃午飯(實在是累得有些走不動了)。這家餐館挺大,應該也是我朝旅行團的定點餐飲,午餐時分散客並不多,倒是包廂里有個正在就餐的我朝旅行團,酒酣耳熱,大呼小叫,令人瞠目。我和妹妹選擇了個相對安靜的角落坐下,點了些清爽可口的飯菜果腹。吃完飯,我們又點了冰涼的果飲,邊喝邊休息,養精蓄銳,準備接下去的游程。吃飽喝足後,走出餐館,一抬腿的距離就到了 海德堡 老橋。老橋 (Alte Brutecke),它的正式名字叫 Karl-Theodor,是以修建這座橋的主人--選帝侯卡爾特奧多的名字來命名的。 海德堡 老橋是 海德堡 跨越內卡河﹝Neckar River.﹞的第一座石橋,共有九個拱門,建築材料是當地的紅褐色砂岩,連接著 海德堡 老城區和聖山山麓。站在 海德堡 老橋上面,憑欄眺望,遠處是蒼勁的王座山,橋下是潺潺的內卡河。在老橋的兩端分別有兩座雕像:靠南面的是選帝侯--卡爾特奧多,靠北面的是智慧女神-- 雅典 娜。橋頭上有兩座白色圓柱形的塔樓,下麵的門洞原先是 海德堡 老城的入城口,兩座塔樓就象是衛士一樣守護著 海德堡 老城。在圓塔旁邊,有一個如今比較風靡的景點,那就是銅猴的雕塑。據介紹早在15世紀它就已經被建在這裡,在當時是“醜陋、無恥、欲望和虛榮”的象徵,是用來諷刺“過橋費”的,也表現了平等的含義。現在我們游客看到的銅猴自然是後來重修的,帶給游客的都是美好的含義,據說撫摸猴子手裡的銅鏡會帶來好運,撫摸猴子的右手的食指會重回 海德堡 。比較遺憾的是,我們游玩的當天銅猴雕塑在修繕,被帷帳圍住,連拍照都很難拍完整,只好作罷。我們在老橋上漫步,欣賞內卡河兩岸的風景,不知不覺地從南岸走到了北岸。內卡 河北 岸最著名的景點應該就是聖山(Heiligenberg)南坡半山腰上的“哲學家小徑”了,我和妹妹觀望了一番,覺得到達那裡還得爬山,便都打了退堂鼓(到了旅程的後半段多少有些精力不足)。沒有去往“哲學家小徑”追尋先哲們的心路歷程,我和妹妹沿著北岸的河濱步道往Theodor Heuss Bridge走,一路之上沒發現有機動車經過,孩子們可以在平坦的馬路上自在地玩滑板車,年齡更小的孩子們由家長陪同做著各式各樣的親子游樂活動。今天是啥個節日,咋這麼熱鬧?面對此等場景,我和妹妹一臉懵圈。趕緊翻看手機查了下日曆,原來今天是周日(我的媽,人在異鄉連腦子都秀逗了),難怪!繼續漫步向前,不遠處一陣激情洋溢的樂聲傳來,伴隨著人們的歡呼聲。我們循聲望去,只見內卡 河北 岸的大草坪上,人頭攢動,一溜的白色帳篷,估計是售賣各種吃食飲料以及工藝小物件(我們在路邊也看到不少學生模樣的在擺攤),草坪中央搭起了一個大舞臺,上面有樂隊十分賣力地在表演,吸引不少在橋上岸邊漫步的人駐足觀望,唯一不受影響的大概就是河裡的天鵝和野鴨了,自顧自地游來游去。我和妹妹走走停停,花費了大約半個多鐘頭的時間,終於回到了離我們酒店很近的Theodor Heuss Bridge上,依靠在橋欄上歇歇腳,看著日頭漸漸西移,從河面上吹來的風也讓人感覺到些許涼爽。眼看著日頭快要沉入天邊的雲層里去了,我和妹妹返回酒店中,小憩了一會兒,我們再次前往“海 上海 ” 上海 餐館吃晚飯,吃完返回酒店,整理好行裝,洗漱休息。明天我們將奔赴 法蘭克福 ,長假也臨近尾聲,但旅行中發生的一幕幕將會在我們回國後的一段時間內不斷閃現。再見, 海德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