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歐羅巴~從柏林到新天鵝堡
↑科隆大教堂 在唱詩班迴廊還保存著15世紀早期 科隆 畫派畫家斯蒂芬諾赫娜1440年為教堂所做的壁畫和法醫雕像,福音書等文物,教堂的鐘樓上有重2.4噸的 聖彼得 鐘,被譽為 歐洲 中世紀建築藝術的精粹,教堂內還有一座11世紀 德國 奧托王朝時期的木雕,十字架上的基督,成為哥特藝術的先導,對後世的雕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科隆大教堂 科隆 大教堂的【管風琴】其實有兩台,一 台安 裝在二層唱詩班的平臺上,演奏臺與國家大劇院的演奏臺極為相似,只有專業人員才能看出它們的音栓配置不同,另一臺是懸吊在教堂穹頂很高的位置上,演奏人員只能爬 上高 高的臺階到晃動的管風琴演奏臺上進行演奏 ↑科隆大教堂 但這兩台管風琴是通過電纜互通聯動的,及下麵的演奏臺同樣可以控制上邊的管風琴,演奏時通過按鈕的調節,上下兩個管風琴可以方便地互換或者連奏,音色特 別奇 妙。這裡的演奏臺,是專門為身高1.90米的波尼設計的小鍵盤,比正常身高的人使用的要寬 ↑科隆大教堂 【花窗】是一種彩色玻璃工藝,用其拼組成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宗教故事,目的是向不識字的西方底層民眾宣傳教義,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科隆 大教堂花窗玻璃以紅藍二色為主,他們認為藍色象徵天國,紅色象徵基督的鮮血,窗欞的構造工藝十分精巧繁複,細長的窗戶被稱為柳葉窗,圓形的則被稱為玫瑰窗,花窗玻璃往往造就了教堂內部神秘燦爛的景象,從而改變了老式教堂因採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感覺,表達了信仰基督人們嚮往天國的內心理想,教堂內的彩繪玻璃十分著名,整個教堂四壁窗戶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全裝有描繪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稱為法 蘭西 火焰,是使教堂顯得更為莊嚴 ↑科隆大教堂 為了給 科隆 大教堂整體營造一個輕盈的空間,原本粗壯的柱子雕刻成幾根柱子的組合的形式,強調了垂直的線條,更加襯托了空間的高聳俊俏,這樣的柱子被稱為束柱,束柱創造了線條感,與拱券延伸下來的部分相連,為空間營造了一種向上的動勢,使得整個 科隆 大教堂更加輕盈靈動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科隆 也是盟軍的重點轟炸對象,整個 科隆 除了大教堂外都被夷為平地,關於大教堂為什麼沒有被炸毀,流傳著幾種說法,一種是 德國 天主教會通過 羅馬 教廷提出不轟炸的要求,二是一位盟軍空軍少校酷愛古跡,刻意繞開最 科隆 大教堂的轟炸,三是一群 德國 流浪漢把自己弔在 科隆 大教堂外邊,他們拼死保護文物古跡的精神,震撼了盟軍飛行員。無論如何, 科隆 大教堂免遭戰火毀滅,對這個人類來說都是福音 ↑科隆大教堂 教堂是免費的,但是登頂是要買票的,出教堂左轉,就看到了這個指示牌,並且有中文 ↑科隆大教堂 售票處的時間表 ↑科隆大教堂 5歐,不算貴,但是沒電梯啊,完全腿著上去,這個是我走過這麼多標誌性建築登頂最後悔的一個,走上走下腿都酸了,兩天才緩過來,關鍵是風景真不行,不建議大家上來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德國 是一個地震高發地, 科隆 大教堂受到地震的侵害不大,因為它有非常結實的地基,地震時尖頂會搖晃,有些牆壁會倒塌,但是整個建築的大部分能夠抵擋住建築帶來的震動, 科隆 大教堂由砍好的大石頭砌成,這些大石頭從工地以南40公里處的地方弄過來,大石頭在採石場基本砍好,然後在工地上進行最後加工,有絞盤、鉗子,將石頭放置在最終位置,然後用粘土、灰泥進行勾縫 ↑科隆大教堂 【 羅馬 日耳曼博物館】於一九七四年開館,為 科隆 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館之一,以收藏 羅馬 帝國殖民時期各種文物 和美 術作品而著稱,館內的每件藏品都極具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博物館也因收藏了 科隆 地區從史前時代至中世紀的考古發現而聞名,在館內也可以看到 科隆 古老的歷史,欣賞各種精美的古時物品,包括有古 羅馬 城牆,富人和窮人的墓地以及傢具,古 羅馬 人發明的用具,奢侈的裝飾品和擺設、生活日用品、古 羅馬 小孩兒認字的筆和玩具以及大量的玻璃陶器、 大理 石半身像和價值不菲的首飾 ↑羅馬-日耳曼博物館 對這個博物館興趣不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去看一看,就在 科隆 大教堂旁邊 ↑羅馬-日耳曼博物館 ↑羅馬-日耳曼博物館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 科隆 大聖馬丁教堂】是一座 羅馬 式的教堂,是萊茵河重要的地景之一,從記錄推測為西元一世紀,大主教布魯諾時期開始建造,其經歷改建至15世紀中葉方有今日所見之雛形,後來在二戰時期遭遇損毀,二戰後修複重建,如今的教堂金碧輝煌,教堂外的塔樓保存完好,與其宏偉壯觀的四分基塔頂和三葉草狀的地面形狀聞名,大聖馬丁教堂是 科隆 12座古 羅馬 教堂中最為壯觀的 ↑大聖馬丁教堂 ↑大聖馬丁教堂 ↑大聖馬丁教堂 德國霍恩左輪大橋霍亨索倫橋是位於 科隆 的一座跨越萊茵河的橋梁,這座橋是一九零七年至一九一一年建成的,原來有兩座鐵路橋和一座公路橋平行組成,一九四五年重建時只建造了兩座鐵路橋,後來又增添了第三座鐵路橋,為了取代沒有重建的公路橋,在鐵路橋的外側增添了人行路和自行車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霍亨索倫橋是 德國 最重要和交通量最高的鐵路橋之一,儘管如此這座橋沒有被空襲破壞多少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一九四五年三月六日 美國 軍隊已經開入 科隆 市中心了,撤退的德意志國防軍工兵想把霍亨索倫橋炸毀,不過離岸近的這兩座拱的破壞不大,它是一座規模非常壯大的建築物,是 科隆 市容和 科隆 大教堂的景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科隆 愛情鎖位於火車站往東約四百五十米的霍亨索倫橋上,2008年夏末的一天橋欄桿上被掛上第一對愛情鎖,自那以後許多情侶從 德國 各地趕赴 科隆 去鎖住自己的愛情,這些小小的愛情信物懸掛在鐵路和人行道間的柵欄上,不少車次的火車駛入 科隆 站時都會經過這座橋,每天來來往往的列車和旅人見證著這些愛情,霍亨索倫橋的爆紅源自於後來 德國 歌手的一曲《把心交給我》,歌詞里的故事的取材地正是 科隆 這座霍亨索倫橋和寄托在他身上的愛情故事,這支歌后來成為了 德國 家喻戶曉的歌曲,是狂歡節上的保留曲目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早在一八五九年在這個位置上就已經建起了一座有兩股鐵路的大教堂橋,但是到二十世紀初這座橋無法承受不斷提高的交通量,因此一九零七年至一九一年他被霍亨索倫橋取代。這座橋由三座平行的橋組成,每次橋上有三個鋼鐵桁架拱,橋上共有四股鐵路和一條公路,雖然再造大教堂橋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批評橋和火車站的位置,但是霍亨索倫橋還是依照其前身的走向直接位於大教堂的軸心線上,這座橋位於 科隆 主教座堂的邊上,因此當時的人認為需要進行修飾。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