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故事——感受原生態的緬甸

“達瑪央吉塔”是坐落於 蒲甘 的一個佛教寶塔,建造於1167至1170年,當時的統治者拿勒胡(Narathu)謀殺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而奪得王位,為了彌補自己的罪過而建成了這座 蒲甘 最大的寺廟。
達瑪央吉塔為 蒲甘 最寬的宗教建築,也是磚塔建築的傑出代表,從 蒲甘 的各個方位都能看到這座紅磚牆的寺廟。這個佛塔非常的堅固,據說建塔的時候兩塊磚中間如果能插進針,那麼砌磚的工匠就要被殺頭,也許正是由於拿勒胡的殘酷要求,才使得佛塔至今屹立於此,紋絲不動。但是拿勒胡最終沒有將這個壯觀的佛塔完工,因為在佛塔建成之前,他就被謀殺了。達瑪央吉塔被譽為 蒲甘 的"金字塔",佛塔的拱門環環相扣,造型獨特,迴廊里的窗戶透進自然光線,照亮佛塔內部。










蘇拉瑪尼寺位於達瑪揚基寺的 東北 邊不到200米處,其名字有“皇冠上的寶石”或“小紅寶石”的意思。 據史書記載,當時的皇帝Narapatisithu登基時看到一顆紅寶石在窪地中閃耀,覺得是佛的指示,便在此地建蓋蘇拉瑪尼寺。蘇拉瑪尼寺屬於 蒲甘 晚期建築代表作,也有著 蒲甘 最美的灰泥雕塑之稱。寺廟目前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保護。蘇拉瑪尼寺的內部牆上遺留著年代久遠的壁畫,內容涉及古時 緬甸 的等級制度,衣冠服飾,民族風俗和社會活動,至今可以看見鮮艷的顏色。蘇拉瑪尼寺是 蒲甘 唯一允許自由拍攝壁畫的寺廟。















瑞喜宮塔始建於11世紀,初期工程由阿奴律陀王(King Anawrahta,1044-1077)建造,他是第一個在 緬甸 推崇小乘佛教的人,也是 蒲甘 (Bagan)大規模建設的領軍人物。瑞喜宮塔大約於1086年-1090年間由阿奴律陀王的繼任者江喜陀王(Kyanzittha,1084-1113)完工,江喜陀王被稱為是 蒲甘 最偉大的國王,也是一個大規模建設者,他下令修建了無數個寶塔,使 蒲甘 成為" 萬塔 都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