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故事——感受原生態的緬甸

緬甸 大金石(又稱潔梯優佛塔)是一座具有獨特風格的佛塔。也是 緬甸 著名的佛教朝聖地,位於孟邦丹那沙林海邊小鎮齋托附近,是一塊聳立在懸崖邊的巨石,重約611噸,高約8.15公尺,矗立在海拔1100公尺的潔梯優佛塔山崖壁上。相傳潔梯優佛塔已有2500年的歷史。石頭錶面貼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的佛塔,據傳裡面珍藏有佛祖的頭髮。
由於路途遙遠,我們沒有去大金石參觀,也是一個遺憾。







午餐後赴下一站,古城 蒲甘 。下午1:30出發,行程285公里,5個小時到達,這一段路況稍差一些,道路狹窄,也有些顛簸,好在路上車輛不多。
途中,小吳繼續為我們講述關於 緬甸 的故事。
蒲甘 王朝(阿努律陀國王),1044年執政,相當 中國 的秦始皇。
蒲甘 (英文:Bagan,舊稱Pagan)是 蒲甘 王國的首都,位於 伊洛 瓦底 江西 岸與親敦江匯合處,在 曼德勒 西南145公里。 蒲甘 建立的歷史比 蒲甘 王國還要早,據說在105年由 卑謬 人建 蒲甘 小城。847年,披因比亞在 蒲甘 修建城寨, 大興 土木,使 蒲甘 漸漸成為 大城 市,後成為一國之都。
1044年,阿努律陀即位為國王;當時 緬甸 地區列國爭霸, 蒲甘 王國很落後,民眾信奉大乘佛教的支派阿利僧派(Ari)。阿努律陀有心振 興國 家,積極向外發展。1057年阿努律陀興兵南征,攻真臘、羅斛、滅直通國。占領直通國後,阿努律陀把上座部佛教(即 緬甸 人民普遍信奉的小乘佛教)傳入 蒲甘 王國,並立為國教。
而後,阿努律陀四處擴張;西征若開(Arakan),占領了若開的 北部地區 。接著,又南征 勃固 ,勢力南達 德林達依 地區(舊譯"丹那沙林",英文Tenasserim,即 德林達依 山區附近)。之後阿努律陀北侵,其軍隊越過八莫(Bhamo),直搗於 中國 雲南 的 大理 ,之後兩國和解。阿努律陀回軍途中,順道 撣邦 地區,使區內各酋長向其進貢。而後阿努律陀還以物質援助錫蘭,讓其擊退南 印度 註輦國的侵犯。
文治方面,阿努律陀為了提倡佛教,大量建造佛塔,其中以瑞海宮佛塔(Shwezigon Pagoda)最為著名。阿努律陀又參考孟族與驃族的文字,創立了自己的文字。阿努律陀還用三年的時間,開鑿皎施運河(Kyaukse),以利灌溉。
萬塔之城——蒲甘蒲甘 (Bagan)為 緬甸 的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著名的旅游勝地。 蒲甘 位於 緬甸 中部,在 曼德勒 西南145公里。流經 緬甸 中央的 伊洛 瓦底江的中游,坐落在 伊洛 瓦底河中游左岸,為緬族的中心地區。
蒲甘 是 緬甸 的佛塔之都,據說全盛時有萬餘座佛塔, 蒲甘 市區保留著 緬甸 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 多佛 塔、佛寺,城市的佛塔、佛寺建築藝術是 緬甸 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體現了 緬甸 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成為 緬甸 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蒲甘 經歷滄桑歲月900多年,歷史變遷和地震災害已使它的昔日輝煌不再,但今天仍保留著的2000座大小佛塔和佛教遺跡正見證著歷史,吸引著游人。漫步在約25平方公里的古城 蒲甘 ,處處可見大小不一的佛塔矗立在街頭巷尾,真可謂“出門見佛塔,步步遇 菩薩 ”。
蒲甘 的佛塔和 吳哥窟 齊名,吳哥以宏偉外表下的精緻雕刻聞名於世, 蒲甘 則以萬千佛塔的氣勢震撼人心。你可以在佛 塔林 中觀看日落、坐著馬車游覽著名佛塔、坐著熱氣球俯瞰萬千佛塔,或者踏上單車在佛塔群中肆意遊蕩。












緬甸 人一生最大的願望是捐錢修佛塔。他們一生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臨死時把全部積蓄捐獻出來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卻心愿,因而才有了 蒲甘 塔林 。目前在 蒲甘 已經不允許再繼續建塔,但在其他地方依然允許建佛塔,我們的一路上看到不少正在修建的佛塔。導游小吳介紹如果一個人的積蓄不夠修建一座佛塔,可以募捐,募捐時要擺放準備建設佛塔的圖紙,樂善好施的 緬甸 人也會熱情捐款。



上午,我們穿梭於老 蒲甘 塔林 ,下午,游覽一些著名的佛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