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自駕17日行——捷克、德國、奧地利之旅(捷克篇)
↑布拉格城堡 聖維特大教堂(St Vitus Cathedral)
穿過門洞進入第三庭院,出現在眼前的就是宏偉壯觀的聖維特大教堂。 布拉格 城堡最重要的地標,除了豐富的建築特色外,也是 布拉格 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後長眠之所。聖維塔大教堂歷經3次擴建,最早是公元925年 瓦茨 拉夫時代修建的一個 羅馬 式的圓形教堂,隨後在1060年擴建為羅曼式教堂。到了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的基礎上建造一座哥特式教堂,規模大為擴大。但後來十五世紀的胡斯戰爭令工程擱置,1541年的一場大火也大大破壞了教堂。後來教堂的設計師時將一些文藝復興和巴 洛克 元素帶進這座哥特式建築,例如教堂南塔明顯不同的巴 洛克 式尖頂。整座聖維特大教堂終於在歷經600多年之後,於1929年真正完工。
聖維塔大教堂的幾個參觀重點包括20世紀的彩色玻璃窗、 聖約翰 之墓和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教堂的大型彩色玻璃是 布拉格 著名畫家穆哈的作品。 聖約翰 墓位於聖壇後面,用純銀裝飾,非常華麗。聖溫塞斯禮拜堂,金碧輝煌,以金色為主色調,比純銀的 聖約翰 墓更加奢華。
聖維特大教堂正面: ↑聖維特大教堂 教堂內部: ↑聖維特大教堂 牆壁上的木質耶穌雕像 ↑聖維特大教堂 教堂西面牆上,是穆哈創作於1927年的玫瑰窗,是用兩萬七千塊花色玻璃片組成的“創世紀”主題的作品。此外還有眾多風格各異,出自不同年代、不同藝術家之手的彩繪玻璃窗,表現的主題都是基督教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教堂中殿左側第二個彩繪玻璃窗,它是藝術家阿爾豐斯·穆夏創作於二十世紀初的新藝術花窗玻璃。
聖維特大教堂內部玫瑰窗: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教堂中有數座墓,最著名的兩座,其一當屬 布拉格 教區副主教—— 聖約翰 ·內波穆克之墓內波穆克是十四世紀 盧森堡 王朝時期的 布拉格 教區的副主教,他因為拒絕泄露皇后懺悔的內容,而被憤怒的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波西米亞國王 瓦茨 拉夫四世命令士兵把他從查理大橋扔下伏爾 塔瓦 河裡溺死。傳說內波穆克掉到河裡之後,頭上泛出5顆星星,後來內波穆克被封聖。由於他死的方式,他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同時也是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墓的上方四個天使輕輕扶著紫紅色的幔帷,意喻著保護聖·讓·內波姆斯不再受到傷害。純銀製作的墓耗費了二十噸銀子,建於十八世紀中期。內博姆科 聖約翰 跪像,他的神情和手勢栩栩如生。另一座著名的墓是哈布斯堡王朝的 奧地利 大公和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 匈牙利 和波西米亞國王——費迪南德一世之墓。 ↑聖維特大教堂 金色的家族徽章: ↑聖維特大教堂 教堂里有好幾個小禮拜堂,其中最大最美的當屬 瓦茨 拉夫小禮拜堂。這個小禮拜堂是為了保存當年建造在聖維特圓形 羅馬 教堂中的 瓦茨 拉夫墓地和他的遺物。禮拜堂牆壁上方的三十一幅壁畫主要記載了他生前的事跡以及他最後的遇難故事,下方則是用一千多塊珍貴石材鑲嵌鍍金的壁畫,描述的是聖經故事。 ↑聖維特大教堂
從大教堂走到外面的第三庭院,可以見到南面牆壁上的 馬賽 克畫《最後的審判》,這也是聖維特大教堂重要的藝術品之一,創作於1370年,由四萬 片馬 賽克拼成。值得一提的是,大教堂在十九世紀70年代以前的主入口都是在南面這幅 馬賽 克畫下方華麗的大門—— 金門 。此外,在教堂的巴 洛克 式尖塔上,有一個雙表盤大鐘。這座從十六世紀開始一直就安裝在那裡的鐘,其中一個表盤以小時計,另一個表盤以一刻鐘為單位。
聖維特大教堂南立面: ↑聖維特大教堂 舊皇宮(Stary Kralovsky Palac)
聖維特大教堂的旁邊便是舊皇宮。這裡是以往波西米亞國王的住所,歷任在位者對不同部份進行了修繕。整個皇宮建築大致分為3層。走進皇宮首先看到的,是由班尼迪克·里德設計,建於1493年至1502年的弗拉迪斯拉夫大廳,也是整個皇宮的重心,往上層的新領地大廳有許多早期書記的圖像;下層有哥德式的查理四世宮殿,和仿 羅馬 式宮殿大廳,大多數的房間在公元1541年的大火中受到毀壞,因此部份是後來重建的遺跡。舊皇宮的內部裝飾並不複雜,但其建築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品。中午12點,會舉行士兵換崗儀式,每逢此時,都會聚集許多游客。
弗拉迪斯拉夫大廳:
↑舊皇宮 內部的壁爐,相當於當時暖氣的作用,走過去很明顯的可以感覺到一股暖流。 ↑舊皇宮 頂部繪製的各種家族徽章。 ↑舊皇宮 在舊皇宮,曾發生過一起“第二次扔出窗外事件”。因哈布斯堡皇室的新任命的波西米亞國王斐迪南大公對新教徒進行大規模的迫害,在1618年5月23日, 布拉格 的新教徒發動起義衝進 布拉格 城堡,將兩名帝國大臣及一位書記官共三人從窗口扔出。次年新教徒成立臨時政府,推舉腓特烈五世為國王,宣佈波希米亞獨立,雖一度圍攻 維也納 ,但在 白山 戰役以慘敗告終。四十七名新教領袖受到審判,其中二十七人被處決,這種戰後的嚴酷處置最終釀成了影響 歐洲 深遠的三十年戰爭的爆發。
既然有“第二次扔出窗外事件”,自然就有“第一次扔出窗外事件”,在這裡也簡單介紹一下。1415年波西米亞的宗教改革家揚·胡斯被 羅馬 教廷判決為異端並以火刑處死後,原本以胡斯信徒為主的 布拉格 市議會被天主教為主的新市議會取代。在7月30日部份激進的胡斯信徒衝進新市政廳,將市長及市議員共七人從新市政廳的窗戶扔向樓下大群手持長矛的抗議者中,這就是“第一次扔出窗外事件”。之後暴動更加激烈,開始攻擊天主教教堂及相關人物,導致神聖 羅馬 帝國出兵鎮壓,胡斯信徒也全面叛亂,並引發了長達十五年的胡斯戰爭。
偶遇的幼兒園秋游的小朋友們,一個個太萌了~ 聖喬治教堂&聖喬治女修道院(St.George's Basilica&St.George’s church)
繼續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巴 洛克 風格的紅磚建築——聖喬治教堂。聖維塔大教堂後方有雙塔的紅色教堂就是聖喬治教堂,聖喬治教堂是 捷克 保存最好的仿 羅馬 式建築,920年完成後擴大修建多次,最近一次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堂的基石和兩個尖塔從10世紀一直保存至今。緊鄰聖喬治教堂的是聖喬治女修道院,這是波西米亞第一個女修道院,曾在18世紀被拆除改建為軍營,目前是收藏十九世紀 捷克 藝術品的國家美術博物館。
聖喬治教堂內部 黃金巷(Golden Lane)
跟隨著人流,沿著小路走,就到了黃金巷。黃金巷是城堡中一條很短的磚石鋪成的街道,兩邊有很多矮小而色彩鮮艷的小屋,最初是城堡守衛及僕從居住的地方,後來成為了煉金術士的住所。在十八至十九世紀又成為貧民聚居區,而後不少作家、藝術家漸漸占據了此地。 捷克 著名作家 卡夫 卡,就曾居住在黃金巷22號那間藍色的小房子。如今大多數房子都改建成了售賣手工藝品的店鋪,於是變成了旅游紀念品品一條街。
我們去的那天下著雨,人非常多,窄窄的巷子里擠滿人和傘,於是找一張我之前做攻略的圖給大家看看。 ↑黃金巷 黃金巷小屋內部裝飾,感覺像霍比特人居住的地方,迷你可愛。 ↑黃金巷 在黃金巷一端的開始處,有個放著盔甲的小門,進去之後上到二樓,有層騎士盔甲的展覽。 這是為大肚子騎士設計的~ 白塔White Tower
黃金小巷另一端的盡頭便是白塔。自1584年期,作為囚禁貴族的監獄,最後一個囚犯於 1743年離開白塔。大多數被囚禁這裡的人都是債務人和暴徒。雖然白塔並不向眾人開放,但它還是有一個嚇人的傳說。在1534年2月24日, 捷克 歷史上最血腥的女人,Karlstejn的妻子,被囚禁在白塔最底部的地牢內。她因殺害14個人罪名被處以死刑,14人中大多是年輕的女孩。她的很多殘酷的行為得到了證實, 比如 用刀子割下受害者的皮膚,然後在傷口處撒鹽。後來她死在白塔內,因為饑餓和寒冷。達利 博爾 塔Daliborka Tower一個著名的監獄遺址,直到18世紀末才停止使用。起初,只是關押貴族的地方,後來也開始關押百姓。從十五世紀末開始,這裡是 布拉格 城堡北邊的防禦要塞,但卻也曾經被當成監獄,據說,“達利 博爾 ”就是第一個被關進來的犯人。 繼續向北走,出了城堡區的北門,就又來到了之前我們順著萊 特納 公園散步時走到的地方,這時才恍然 大悟 ,原來在上次看到城堡的地方,只需再往前走一點便可以到達城堡了。我們一直以為是走不通的。這個門進出的游人非常少,為了躲避擁擠,大家可以繞到在這條小路上散散步,從另一個角度欣賞城堡區。 ↑布拉格城堡 城堡北部自西向東延伸的山脊有一片花園,楓葉被雨水打落,鋪了一地,煞是好看。如果天氣再好一點不知道要美成什麼樣子~ 遇到的拍攝婚紗照的新人~ 斯 特拉 霍夫 修道院圖書館(Strahov Monastery Library)
從城堡出來按照導航的指示向南走去,大概十幾分鐘便來到了斯 特拉 霍夫 修道院神學圖書館。這座圖書館建於1679 年,屬於斯 特拉 霍夫 修道院, 是 捷克 全國最大的修道院圖書館。內部穹頂壁畫是由18世紀的著名畫家繪製,室內裝修精美,在各種“最美圖書館”一類的排行榜中,它從未跌出過榜單。
進去裡面是個小庭院, 圖書館就在右面的建築里.。正對面還有個小禮拜堂,但是似乎不能進去參觀。
圖書館僅有兩個大廳開放,神學圖書館和哲學圖書館。哲學圖書館房間里除了精美的胡桃木書架,無疑天花板壁畫最引人入勝。由於只能站在門口觀賞。所以感覺不到他的真正的規模.。門票是100 克朗,要拍照的話再加50克朗。
穿過門洞進入第三庭院,出現在眼前的就是宏偉壯觀的聖維特大教堂。 布拉格 城堡最重要的地標,除了豐富的建築特色外,也是 布拉格 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後長眠之所。聖維塔大教堂歷經3次擴建,最早是公元925年 瓦茨 拉夫時代修建的一個 羅馬 式的圓形教堂,隨後在1060年擴建為羅曼式教堂。到了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在原教堂的基礎上建造一座哥特式教堂,規模大為擴大。但後來十五世紀的胡斯戰爭令工程擱置,1541年的一場大火也大大破壞了教堂。後來教堂的設計師時將一些文藝復興和巴 洛克 元素帶進這座哥特式建築,例如教堂南塔明顯不同的巴 洛克 式尖頂。整座聖維特大教堂終於在歷經600多年之後,於1929年真正完工。
聖維塔大教堂的幾個參觀重點包括20世紀的彩色玻璃窗、 聖約翰 之墓和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教堂的大型彩色玻璃是 布拉格 著名畫家穆哈的作品。 聖約翰 墓位於聖壇後面,用純銀裝飾,非常華麗。聖溫塞斯禮拜堂,金碧輝煌,以金色為主色調,比純銀的 聖約翰 墓更加奢華。
聖維特大教堂正面: ↑聖維特大教堂 教堂內部: ↑聖維特大教堂 牆壁上的木質耶穌雕像 ↑聖維特大教堂 教堂西面牆上,是穆哈創作於1927年的玫瑰窗,是用兩萬七千塊花色玻璃片組成的“創世紀”主題的作品。此外還有眾多風格各異,出自不同年代、不同藝術家之手的彩繪玻璃窗,表現的主題都是基督教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教堂中殿左側第二個彩繪玻璃窗,它是藝術家阿爾豐斯·穆夏創作於二十世紀初的新藝術花窗玻璃。
聖維特大教堂內部玫瑰窗: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 教堂中有數座墓,最著名的兩座,其一當屬 布拉格 教區副主教—— 聖約翰 ·內波穆克之墓內波穆克是十四世紀 盧森堡 王朝時期的 布拉格 教區的副主教,他因為拒絕泄露皇后懺悔的內容,而被憤怒的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波西米亞國王 瓦茨 拉夫四世命令士兵把他從查理大橋扔下伏爾 塔瓦 河裡溺死。傳說內波穆克掉到河裡之後,頭上泛出5顆星星,後來內波穆克被封聖。由於他死的方式,他成為反誹謗的主保聖人,同時也是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墓的上方四個天使輕輕扶著紫紅色的幔帷,意喻著保護聖·讓·內波姆斯不再受到傷害。純銀製作的墓耗費了二十噸銀子,建於十八世紀中期。內博姆科 聖約翰 跪像,他的神情和手勢栩栩如生。另一座著名的墓是哈布斯堡王朝的 奧地利 大公和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 匈牙利 和波西米亞國王——費迪南德一世之墓。 ↑聖維特大教堂 金色的家族徽章: ↑聖維特大教堂 教堂里有好幾個小禮拜堂,其中最大最美的當屬 瓦茨 拉夫小禮拜堂。這個小禮拜堂是為了保存當年建造在聖維特圓形 羅馬 教堂中的 瓦茨 拉夫墓地和他的遺物。禮拜堂牆壁上方的三十一幅壁畫主要記載了他生前的事跡以及他最後的遇難故事,下方則是用一千多塊珍貴石材鑲嵌鍍金的壁畫,描述的是聖經故事。 ↑聖維特大教堂
從大教堂走到外面的第三庭院,可以見到南面牆壁上的 馬賽 克畫《最後的審判》,這也是聖維特大教堂重要的藝術品之一,創作於1370年,由四萬 片馬 賽克拼成。值得一提的是,大教堂在十九世紀70年代以前的主入口都是在南面這幅 馬賽 克畫下方華麗的大門—— 金門 。此外,在教堂的巴 洛克 式尖塔上,有一個雙表盤大鐘。這座從十六世紀開始一直就安裝在那裡的鐘,其中一個表盤以小時計,另一個表盤以一刻鐘為單位。
聖維特大教堂南立面: ↑聖維特大教堂 舊皇宮(Stary Kralovsky Palac)
聖維特大教堂的旁邊便是舊皇宮。這裡是以往波西米亞國王的住所,歷任在位者對不同部份進行了修繕。整個皇宮建築大致分為3層。走進皇宮首先看到的,是由班尼迪克·里德設計,建於1493年至1502年的弗拉迪斯拉夫大廳,也是整個皇宮的重心,往上層的新領地大廳有許多早期書記的圖像;下層有哥德式的查理四世宮殿,和仿 羅馬 式宮殿大廳,大多數的房間在公元1541年的大火中受到毀壞,因此部份是後來重建的遺跡。舊皇宮的內部裝飾並不複雜,但其建築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品。中午12點,會舉行士兵換崗儀式,每逢此時,都會聚集許多游客。
弗拉迪斯拉夫大廳:
↑舊皇宮 內部的壁爐,相當於當時暖氣的作用,走過去很明顯的可以感覺到一股暖流。 ↑舊皇宮 頂部繪製的各種家族徽章。 ↑舊皇宮 在舊皇宮,曾發生過一起“第二次扔出窗外事件”。因哈布斯堡皇室的新任命的波西米亞國王斐迪南大公對新教徒進行大規模的迫害,在1618年5月23日, 布拉格 的新教徒發動起義衝進 布拉格 城堡,將兩名帝國大臣及一位書記官共三人從窗口扔出。次年新教徒成立臨時政府,推舉腓特烈五世為國王,宣佈波希米亞獨立,雖一度圍攻 維也納 ,但在 白山 戰役以慘敗告終。四十七名新教領袖受到審判,其中二十七人被處決,這種戰後的嚴酷處置最終釀成了影響 歐洲 深遠的三十年戰爭的爆發。
既然有“第二次扔出窗外事件”,自然就有“第一次扔出窗外事件”,在這裡也簡單介紹一下。1415年波西米亞的宗教改革家揚·胡斯被 羅馬 教廷判決為異端並以火刑處死後,原本以胡斯信徒為主的 布拉格 市議會被天主教為主的新市議會取代。在7月30日部份激進的胡斯信徒衝進新市政廳,將市長及市議員共七人從新市政廳的窗戶扔向樓下大群手持長矛的抗議者中,這就是“第一次扔出窗外事件”。之後暴動更加激烈,開始攻擊天主教教堂及相關人物,導致神聖 羅馬 帝國出兵鎮壓,胡斯信徒也全面叛亂,並引發了長達十五年的胡斯戰爭。
偶遇的幼兒園秋游的小朋友們,一個個太萌了~ 聖喬治教堂&聖喬治女修道院(St.George's Basilica&St.George’s church)
繼續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巴 洛克 風格的紅磚建築——聖喬治教堂。聖維塔大教堂後方有雙塔的紅色教堂就是聖喬治教堂,聖喬治教堂是 捷克 保存最好的仿 羅馬 式建築,920年完成後擴大修建多次,最近一次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堂的基石和兩個尖塔從10世紀一直保存至今。緊鄰聖喬治教堂的是聖喬治女修道院,這是波西米亞第一個女修道院,曾在18世紀被拆除改建為軍營,目前是收藏十九世紀 捷克 藝術品的國家美術博物館。
聖喬治教堂內部 黃金巷(Golden Lane)
跟隨著人流,沿著小路走,就到了黃金巷。黃金巷是城堡中一條很短的磚石鋪成的街道,兩邊有很多矮小而色彩鮮艷的小屋,最初是城堡守衛及僕從居住的地方,後來成為了煉金術士的住所。在十八至十九世紀又成為貧民聚居區,而後不少作家、藝術家漸漸占據了此地。 捷克 著名作家 卡夫 卡,就曾居住在黃金巷22號那間藍色的小房子。如今大多數房子都改建成了售賣手工藝品的店鋪,於是變成了旅游紀念品品一條街。
我們去的那天下著雨,人非常多,窄窄的巷子里擠滿人和傘,於是找一張我之前做攻略的圖給大家看看。 ↑黃金巷 黃金巷小屋內部裝飾,感覺像霍比特人居住的地方,迷你可愛。 ↑黃金巷 在黃金巷一端的開始處,有個放著盔甲的小門,進去之後上到二樓,有層騎士盔甲的展覽。 這是為大肚子騎士設計的~ 白塔White Tower
黃金小巷另一端的盡頭便是白塔。自1584年期,作為囚禁貴族的監獄,最後一個囚犯於 1743年離開白塔。大多數被囚禁這裡的人都是債務人和暴徒。雖然白塔並不向眾人開放,但它還是有一個嚇人的傳說。在1534年2月24日, 捷克 歷史上最血腥的女人,Karlstejn的妻子,被囚禁在白塔最底部的地牢內。她因殺害14個人罪名被處以死刑,14人中大多是年輕的女孩。她的很多殘酷的行為得到了證實, 比如 用刀子割下受害者的皮膚,然後在傷口處撒鹽。後來她死在白塔內,因為饑餓和寒冷。達利 博爾 塔Daliborka Tower一個著名的監獄遺址,直到18世紀末才停止使用。起初,只是關押貴族的地方,後來也開始關押百姓。從十五世紀末開始,這裡是 布拉格 城堡北邊的防禦要塞,但卻也曾經被當成監獄,據說,“達利 博爾 ”就是第一個被關進來的犯人。 繼續向北走,出了城堡區的北門,就又來到了之前我們順著萊 特納 公園散步時走到的地方,這時才恍然 大悟 ,原來在上次看到城堡的地方,只需再往前走一點便可以到達城堡了。我們一直以為是走不通的。這個門進出的游人非常少,為了躲避擁擠,大家可以繞到在這條小路上散散步,從另一個角度欣賞城堡區。 ↑布拉格城堡 城堡北部自西向東延伸的山脊有一片花園,楓葉被雨水打落,鋪了一地,煞是好看。如果天氣再好一點不知道要美成什麼樣子~ 遇到的拍攝婚紗照的新人~ 斯 特拉 霍夫 修道院圖書館(Strahov Monastery Library)
從城堡出來按照導航的指示向南走去,大概十幾分鐘便來到了斯 特拉 霍夫 修道院神學圖書館。這座圖書館建於1679 年,屬於斯 特拉 霍夫 修道院, 是 捷克 全國最大的修道院圖書館。內部穹頂壁畫是由18世紀的著名畫家繪製,室內裝修精美,在各種“最美圖書館”一類的排行榜中,它從未跌出過榜單。
進去裡面是個小庭院, 圖書館就在右面的建築里.。正對面還有個小禮拜堂,但是似乎不能進去參觀。
圖書館僅有兩個大廳開放,神學圖書館和哲學圖書館。哲學圖書館房間里除了精美的胡桃木書架,無疑天花板壁畫最引人入勝。由於只能站在門口觀賞。所以感覺不到他的真正的規模.。門票是100 克朗,要拍照的話再加50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