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ire與Panda】一半優雅,一半狂野丨寫給英倫十日的三行情書
★讓人念念不忘的鬼城 ↑愛丁堡 愛丁堡 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鬼城”。 ↑愛丁堡
記憶中17-18世紀的鼠疫由 歐洲 大陸傳到這裡,當時政府為了控制時局,封鎖了部分街巷,導致部分病人缺水斷糧,病死於此,這可能就是the Real Mary King’s Close如此出名的原因。除了出了名的黑死病,這裡還是一個目睹過歷史上很多腥風血雨的城市,據說數以萬計的亡靈每天遊蕩在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裡。
當然,我們可沒敢去探索什麼這裡的“鬼文化”,短短1天半的游覽,首先讓我好奇的是這裡的建築,為什麼其他 歐洲 城市即便是有幾個世紀曆史的建築外牆都是乾乾凈凈的,而這裡的建築錶面卻都是臟髒的黑黑的?
不知道第一次來的你是否也會有這樣的疑問。原來是由於 愛丁堡 冬季潮濕,建築錶面易長青苔,而這些青苔在夏季會死亡,它們的枯枝殘葉與建築用石錶面發生了化學反應,從而使其變的越來越黑,所以並不是他們保養不當而是天氣所致。
↑愛丁堡 【大口喘氣仍無法征服的“高度”】到達 愛丁堡 的時候已經是當地時間下午3點,雖然有點冷,但沒有下雨,天色還好,換好戰服,準備直奔第一個目的地——亞瑟王座 Arthur's Seat。從這個名字看,我猜你可能會覺得它是一個博物館里展覽的國王的寶座?又或者是哪個廣場中央的著名雕塑?
No, No, No
我一直都在懷疑一座山峰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它位於 愛丁堡 東部,距離非常著名的卡爾頓山很近,但比卡爾頓山要高。難道是登頂之後能俯瞰整個 愛丁堡 ,有一種君臨天下的感覺?還是說它和亞瑟王有啥關係?答案好像是並沒有什麼關係,比較靠譜的一種說法是名字傳著傳著被傳錯了。。。
★Tips:
1)爬亞瑟王座的難度繫數因人而異,因天氣而已。如果是小朋友,腿腳不便的老人家,或者上了年紀的人士,是有難度的。如果是下雨、黑天、以及能見度低的時候是不建議上山的。山上的路都是土路、不規則的碎石,以及我拼了命的、用我的大長腿也很困難的才能登上的、一節節原始的臺階(原諒我連續用了無數個定語),所以天氣不好時一定不要去爬!
2)關於上山的線路,我是有提前攻略的,在英倫咖網站上有專門對路線的介紹,如下圖。但是實際過去的時候,標註的路線因為臨時有影視拍攝活動給封閉了,只能從引導牌指示的路線上行,所以最終我們只是跟著人流,別人走哪裡我們就走哪裡,也不知道最後走的是哪條線路(可能是紅線的一半)。 ↑亞瑟王寶座 從酒店出來就是著名的皇家一英里(Royal Mile),往東走到頭就能看到亞瑟王座了。
↑皇家英里 看到荷里路德宮後一個拐彎,這座186米的“高山”就在眼前了。 ↑荷里路德宮 ↑亞瑟王寶座 剛開始的我們還是興緻勃勃,對自己的體力頗有自信的。但是沒走幾步就開始大喘氣了,畢竟我是那個脖子上掛了1斤相機負重前行的,一直信奉著生命在於靜止的人,爬了幾米就要回頭拍幾張,實際目的是休息一下。 ↑亞瑟王寶座 ↑亞瑟王寶座 越往上走,路的坡度越大,路也越難走,風也越來越大。不一會兒,攝影師就被模特甩在了身後。 ↑亞瑟王寶座 ↑亞瑟王寶座 最終在看到山頂的時候,看看表已經將近4點半了,綜合體力、天氣、天黑和大風等因素,我們決定在這裡的平臺拍拍照,然後下山。後來當我和虞導說我倆沒爬到山頂的時候,還被他鄙視了一番。我們倆這明明叫識時務者為俊傑好嘛! ↑亞瑟王寶座 ↑亞瑟王寶座 ↑亞瑟王寶座 下山的路上,偶遇了這群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的候鳥,鳥兒可能都有點強迫症吧。 ↑亞瑟王寶座 ↑亞瑟王寶座 雖然沒有享受到“君臨天下”的感覺,但享受到了狂風伺候,也是不虛此行了。
【卡爾頓山可能沒有周傑倫有名】從亞瑟王座下來的時候,我的腿還是有點軟,但因為今天的 愛丁堡 居然沒有下雨,是的,我使用的是“居然”這個詞,所以打算一鼓作氣,直接再去旁邊的卡爾頓山。畢竟要是遇到雨天,即使上去了可能也是什麼都看不到了。
從亞瑟王座到卡爾頓山,看起來很近,但走起來還是有些距離和高度的,會途徑Waverley火車站和王子街。 ↑愛丁堡 ↑愛丁堡 ↑愛丁堡 又是一段爬山的路,不過路要好走的多,高度也相當於沒有。 ↑卡爾頓山 登頂後,感覺剛纔堅持過來的決定是正確的。我不是傑迷,但對於他MV當中部分 愛丁堡 的取景地還是有所耳聞的。陰天、卡爾頓山和 愛丁堡 就是絕配啊。在所有上山的華人心裡或許周傑倫比卡爾頓山要有名的多吧。 ↑卡爾頓山 ↑卡爾頓山 ↑卡爾頓山 ↑卡爾頓山 ↑卡爾頓山 ↑卡爾頓山 ↑愛丁堡 【一英里等於1.609344公里】皇家一英里,是 愛丁堡 老城的主幹道,從最西邊的 愛丁堡 城堡一路下行至最東邊的荷里路德宮,長約1英里。它撐起了整個 愛丁堡 老城,相信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游客在這條街上遊蕩, 愛丁堡 幾乎所有有名的景點都在這條路的兩側。
↑皇家英里 ↑皇家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