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快樂”——我在河內度過的兩個周末
↑三十六行街 ↑三十六行街 外面也不甘寂寞,黑人大兄弟獨自坐在角落裡,只用一支啤酒就能熬過漫漫長夜。都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或許在他的內心世界里,正快樂著呢。 ↑三十六行街 街邊的炒貨是下酒的絕佳搭配,非常暢銷。大媽們掌勺,忙得不亦樂乎。 ↑三十六行街 ↑三十六行街 5.“玩”在河內河內 之所以不被旅行社重視,就因為玩的地方太少,如果這樣認為,那說明你並不真正瞭解 河內 。
5.1三十六行古城區就拿古城的三十六行街來說吧。橫豎交錯的街道形成棋盤般的佈局,兩旁不超過七層的樓房,造型各異。一樓是商店、按摩店,門面窄小,當深入進去,別有洞天。一條窄巷裡竟然還有幾棟居民樓。商店出售的工藝品做工精美,毛線編製、布匹縫製的玩偶,看得眼花繚亂。別說小朋友到了裡面不想出來,連大人都愛不釋手。 ↑三十六行街 ↑三十六行街 私人畫廊隨處可見,似乎 河內 人特別崇尚藝術,巨幅油畫掛滿了每一寸空間,總有一兩幅作品會讓你駐足,嘆為觀止。 ↑三十六行街 某店遇到黑白畫大師正聚精會神地創作,筆下的人物猶如再生。恰巧他的老伴在一邊陪伴作畫,有一副她本人的作品現場進行對比,如此鮮活和傳神,照片攝影立馬黯淡無光。 ↑三十六行街 街上摩托來來往往,尾氣味總散不盡。“客先死”在街邊等待第一波客人。 ↑三十六行街 空中也不閑著,電纜如一捆捆柴火,蛛網般橫行穿插,銹跡斑駁的防盜窗後伸出綠色的植被,廣告牌無序錯亂地懸掛。
雜亂無章,是三十六行街的代名詞,卻給我一種亂的美感,無論白天黑夜叫人喜歡,想慢慢探索每條街,逛遍每家店。 ↑三十六行街 ↑三十六行街
中心的聖若瑟教堂是 河內 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在 巴黎 的聖母娘娘被大火無情焚燒,大家感嘆百年文明付之一炬時,不曾想到, 東南亞 ,這個法 蘭西 殖民過的地方,有座一模一樣的教堂也經過烈火的考驗,保存了下來,並煥發著勃 勃生 機。
聖若瑟教堂整體呈黑灰色,斑駁的牆壁是無情歲月和天災人禍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跡,兩座塔樓巍然屹立兩側,守護著中央神聖的十字架。 ↑聖若瑟主教座堂 ↑聖若瑟主教座堂 教堂前有個小花園,正中站著的銅像是頭戴桂冠的聖母左手懷抱聖子,右手握住十字架刺向踩在腳下的惡龍。 ↑聖若瑟主教座堂 ↑聖若瑟主教座堂 ↑聖若瑟主教座堂 平日里教堂都關閉,只有禮拜時間才會開啟大門迎接信徒。我們恰好在周日趕上了這一時刻。傍晚時,教堂裡外亮起了燈光,三扇門全部打開,不斷有人騎著摩托到來,焦急地涌入裡面。等室內沒有位置,就在門口平臺整齊地擺上幾排座椅,不一會兒也坐滿了人。 ↑聖若瑟主教座堂 ↑聖若瑟主教座堂 我和妻子懷著強烈好奇心走進教堂,剛好是唱詩環節,全體教徒起立,在主教的指揮下抒情地唱著,歌聲悠揚,婉轉動聽,千餘人的合唱響徹整座殿堂。唱著唱著,有人開始激動得流淚,有人在胸口合十。
雖然在 美國 的教堂里也見到過類似的場景,但那是以基督教信仰為主的國度,不足為奇。今晚,在 越南 河內 ,在同為黃皮膚的 亞洲 人身上,這一幕再次上演了,它帶給我的震撼遠超以往。宗教的力量竟然如此強大, 法國 九十一年的殖民統治里,不單影響了這裡的建築風格,飲食結構,連最重要的文化也受之影響,讓 越南 成了 東南亞 國家裡真正意義上的混血兒。
西方文化“入侵”之前, 中國 作為宗主國自然是最大的文化輸出源頭,三十六行街北面的還劍湖、玉山祠就是最好的物證。
還劍湖是 河內 人最喜歡的地方,晚飯後繞湖散步消食,欣賞湖邊夜景,實在是個好去處,為何稱為“還劍”呢?
明朝宣德前, 越南 一直是 中國 直屬,相傳黎朝太祖黎利在藍山起義時,得到一個劍身,上刻“順天”二字。後來又撿到一把劍柄,拼在一起有萬夫不當之勇。黎利就用這把寶劍打敗明朝軍隊,使 越南 獨立,併成為國王,建立了黎朝。10年後,有一天黎太祖在 河內 的湖上游船時,突見一隻金龜浮出水面,游向船邊,向他說:“敵軍已被打敗,請大王還我寶劍。”話一說完,黎太祖腰部的寶劍突然搖動,掉到金龜嘴裡,金龜含著寶劍往湖底潛去。黎太祖與群臣非常驚訝,以為是神仙現身,把金龜稱為神金龜,為了表達對金龜的尊敬。湖名從此改為還劍湖。後來又傳說此劍被仙人送還,插在湖裡,劍柄留在水面上,形成了湖中心的一個寶塔,名曰“龜塔”。 ↑龜塔 ↑龜塔 ↑龜塔 ↑龜塔 還劍湖邊是古代與現代融匯最明顯的地方。有歲月的廟宇、亭子記錄著城市的歷史,剛搭建而成的燈光秀充滿現代氣息。 ↑還劍湖 ↑還劍湖 ↑還劍湖 ↑還劍湖 ↑還劍湖 ↑還劍湖 同為白髮老翁,一者掛掛上寓意浪漫的墨寶,另一者正準備創作現代藝術的寫實。 ↑還劍湖
5.1三十六行古城區就拿古城的三十六行街來說吧。橫豎交錯的街道形成棋盤般的佈局,兩旁不超過七層的樓房,造型各異。一樓是商店、按摩店,門面窄小,當深入進去,別有洞天。一條窄巷裡竟然還有幾棟居民樓。商店出售的工藝品做工精美,毛線編製、布匹縫製的玩偶,看得眼花繚亂。別說小朋友到了裡面不想出來,連大人都愛不釋手。 ↑三十六行街 ↑三十六行街 私人畫廊隨處可見,似乎 河內 人特別崇尚藝術,巨幅油畫掛滿了每一寸空間,總有一兩幅作品會讓你駐足,嘆為觀止。 ↑三十六行街 某店遇到黑白畫大師正聚精會神地創作,筆下的人物猶如再生。恰巧他的老伴在一邊陪伴作畫,有一副她本人的作品現場進行對比,如此鮮活和傳神,照片攝影立馬黯淡無光。 ↑三十六行街 街上摩托來來往往,尾氣味總散不盡。“客先死”在街邊等待第一波客人。 ↑三十六行街 空中也不閑著,電纜如一捆捆柴火,蛛網般橫行穿插,銹跡斑駁的防盜窗後伸出綠色的植被,廣告牌無序錯亂地懸掛。
雜亂無章,是三十六行街的代名詞,卻給我一種亂的美感,無論白天黑夜叫人喜歡,想慢慢探索每條街,逛遍每家店。 ↑三十六行街 ↑三十六行街
中心的聖若瑟教堂是 河內 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在 巴黎 的聖母娘娘被大火無情焚燒,大家感嘆百年文明付之一炬時,不曾想到, 東南亞 ,這個法 蘭西 殖民過的地方,有座一模一樣的教堂也經過烈火的考驗,保存了下來,並煥發著勃 勃生 機。
聖若瑟教堂整體呈黑灰色,斑駁的牆壁是無情歲月和天災人禍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跡,兩座塔樓巍然屹立兩側,守護著中央神聖的十字架。 ↑聖若瑟主教座堂 ↑聖若瑟主教座堂 教堂前有個小花園,正中站著的銅像是頭戴桂冠的聖母左手懷抱聖子,右手握住十字架刺向踩在腳下的惡龍。 ↑聖若瑟主教座堂 ↑聖若瑟主教座堂 ↑聖若瑟主教座堂 平日里教堂都關閉,只有禮拜時間才會開啟大門迎接信徒。我們恰好在周日趕上了這一時刻。傍晚時,教堂裡外亮起了燈光,三扇門全部打開,不斷有人騎著摩托到來,焦急地涌入裡面。等室內沒有位置,就在門口平臺整齊地擺上幾排座椅,不一會兒也坐滿了人。 ↑聖若瑟主教座堂 ↑聖若瑟主教座堂 我和妻子懷著強烈好奇心走進教堂,剛好是唱詩環節,全體教徒起立,在主教的指揮下抒情地唱著,歌聲悠揚,婉轉動聽,千餘人的合唱響徹整座殿堂。唱著唱著,有人開始激動得流淚,有人在胸口合十。
雖然在 美國 的教堂里也見到過類似的場景,但那是以基督教信仰為主的國度,不足為奇。今晚,在 越南 河內 ,在同為黃皮膚的 亞洲 人身上,這一幕再次上演了,它帶給我的震撼遠超以往。宗教的力量竟然如此強大, 法國 九十一年的殖民統治里,不單影響了這裡的建築風格,飲食結構,連最重要的文化也受之影響,讓 越南 成了 東南亞 國家裡真正意義上的混血兒。
西方文化“入侵”之前, 中國 作為宗主國自然是最大的文化輸出源頭,三十六行街北面的還劍湖、玉山祠就是最好的物證。
還劍湖是 河內 人最喜歡的地方,晚飯後繞湖散步消食,欣賞湖邊夜景,實在是個好去處,為何稱為“還劍”呢?
明朝宣德前, 越南 一直是 中國 直屬,相傳黎朝太祖黎利在藍山起義時,得到一個劍身,上刻“順天”二字。後來又撿到一把劍柄,拼在一起有萬夫不當之勇。黎利就用這把寶劍打敗明朝軍隊,使 越南 獨立,併成為國王,建立了黎朝。10年後,有一天黎太祖在 河內 的湖上游船時,突見一隻金龜浮出水面,游向船邊,向他說:“敵軍已被打敗,請大王還我寶劍。”話一說完,黎太祖腰部的寶劍突然搖動,掉到金龜嘴裡,金龜含著寶劍往湖底潛去。黎太祖與群臣非常驚訝,以為是神仙現身,把金龜稱為神金龜,為了表達對金龜的尊敬。湖名從此改為還劍湖。後來又傳說此劍被仙人送還,插在湖裡,劍柄留在水面上,形成了湖中心的一個寶塔,名曰“龜塔”。 ↑龜塔 ↑龜塔 ↑龜塔 ↑龜塔 還劍湖邊是古代與現代融匯最明顯的地方。有歲月的廟宇、亭子記錄著城市的歷史,剛搭建而成的燈光秀充滿現代氣息。 ↑還劍湖 ↑還劍湖 ↑還劍湖 ↑還劍湖 ↑還劍湖 ↑還劍湖 同為白髮老翁,一者掛掛上寓意浪漫的墨寶,另一者正準備創作現代藝術的寫實。 ↑還劍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