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南去,游西馬,向北行】婆婆媽媽大馬闖關記-拖娃帶娘11天的他鄉體驗




在這裡朵媽又要稍微跑一下題來展示一波洶涌澎湃的 潮汕 美食。
潮州 菜的特點可概括為六個方面:一是以烹制海鮮取勝,二是口味崇尚清淡,三是重視原汁原味,四是善於精製美湯,五是製作工藝精巧,六是註重養生調理。
潮州 菜以“色、香、味、形”俱佳而遠播海內外,深受世人贊美。1988年國家副主席王震品嘗潮菜後,欣然命筆題下“ 潮州 佳餚甲天下”的贊語。



福建 排骨蝦面,據說用蝦皮熬制的湯,非常鮮美。看伍飽飽吃的津津有味,一個人幹掉一整碗,好味自然不在話下。


這裡的粿條湯有分煮水(湯的)和乾撈(煮熟了瀝乾水,加醬油)兩種。賣點是湯頭鮮甜,是由豬骨、全鴨和全雞熬煮幾個小時而成;配料的鰻魚丸和肉碎片全是店主手工製成,只此一家。
懷著膜拜的心情來一大碗,感覺自己離部長和議員又近了一大步。湯水給人感覺鮮美清淡,粿條偏軟,自製鰻魚丸和肉碎鮮美但軟綿綿的,整一碗下肚後給人感覺除了規矩的鮮美之外,沒有任何刺激和驚喜。





打包好手信之後,另外嘗了下榴蓮酥餅,三輪車蛋撻與鹹蛋酥。因為是廣式餅家,所以於 廣東 人而言,並沒有太多特色,甚至會覺得大老遠打包回去又占行李額非常多餘。







榴蓮的“祖籍”是在 馬來西亞 ,後傳入 泰國 。
馬來以其天然而又獨特的地理及氣候的環境出產的榴蓮完勝其他國家,真正體驗水果之王的王者至尊。
馬來榴蓮都是成熟後自己落地的,最多可存放2、3天,過時就會開裂,馬來的榴蓮不出口。
馬來的榴蓮個子不太,但殼薄肉厚,核也很小。
是時正好抓住了榴蓮季的尾巴,既然到了馬大馬,又怎能不大快朵頤呢?即使沒有條件上羅 浮山 背,怎麼也要創造條件在馬路街邊的榴蓮檔口大擼一番。

貓山王的品質與價格可以說接近榴蓮之最,每公斤高達68吉令,一個小小的就要100吉令左右。當然一口貓山王入肚,嫩滑細緻,濃郁醇厚,回味甘飴,不合時宜的時候,這是金錢也買不來的美味。當然在國內所看到的冰凍貓山王果肉,價格要高上很多。


住在附近的朵媽和z婆婆,怎麼能不循味而至。
一個15吉令,指的是很一般的品種,雖然也算味鮮肉厚,但在店里其他高級種類面前,簡直抬不起頭。
本來天真的以為榴蓮的口感和味覺,全是一概而論地吞舌頭。在一口氣開了幾個榴蓮之後,朵媽總算明白了榴蓮與榴蓮之間,原來真的是有明顯的區別。

一輪狂吃下來,朵媽和z婆婆一致認為最抵吃、性價比最高的絕對是果肉呈橙黃色的紅蝦,口感順滑,入口即化,苦甘味濃之餘,還有一絲甜香。關鍵是價格沒貓山王和黑刺那麼貴!吃多幾個不至餘錢包重傷。



還有一眾網紅店未能打卡。走過路過,只能眼睜睜地錯過。
比如 ,傳說中豆芽和雞分開再加一碗白飯的月萍豆芽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