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柬埔寨——暹粒金邊7天6夜朝聖之旅
看來還得提前做功課,有錢請導游,沒錢下導覽,不然就只是看石頭,get不到 吳哥窟 的精華所在。還有一點,提前上好衛生間,因為寺廟裡沒有,不然就會像我一樣,看到一半敗興而返,所以聖劍寺還挺遺憾的,明明可以再多待上10分鐘的。烏龍解決後,開始了被男友嘲笑的一天,還被起了外號,不太好聽,不提也罷。
繼續第二站,龍蟠水池,也就是古代的醫院,經過長長的引道,即可看到,總共有大小五個池子,中間的最大,東西南北四個小的環繞在四周,每個池子里都種植了不同的草藥,以及各種雕像噴泉。 古代人根據病情的不同,把病人安排在不同的池子里。我在想,這真的能治好病嗎?不禁感嘆,論建築宏大、浮雕精巧、文化綿延千年,這是吳哥王朝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方,但是對社會機構的設定,不免還是囿於有限的認知,讓人不能苟同。
人病了是因為臟,泡去污濁晦氣,就治好病了;人犯罪了是因為意志力薄弱,把原告、被告關在相鄰的兩座佛 塔里 ,比誰先崩潰就是軍事法庭了,也太草率了叭。
不過這也正是時代發展的魅力,現代機制網絡醫療教育如此發達,所以看到這些才覺得可笑,何嘗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離開水池的時候,別忘了站在引道咔嚓一張,水陸空對稱構圖彰顯出一種幽靜之美,這在其他建築群是很難拍到的哦~ 第三站塔遜寺是一個小型僧院,15分鐘即可逛完,因為小眾游客也不多,反而多了一些寧靜之美。 這裡最大的亮點在第一迴廊的東塔門,門 上高 大的榕樹與城門緊緊糾纏在一起,幾乎快把城門整個吞噬,別有一番風味。男友幫我咔嚓一張後,沒有過多留戀,繼續下一站,東梅蓬。 一千多年前,東梅蓬曾是東巴萊湖的湖心廟,供奉水神所用,之前來這裡得坐船,現在都乾涸了。當時的吳哥王朝衡量一個國君是否能治理好國家,治理水患的能力是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據說,當時的真臘王朝在羅洛寺群附近,也就是現在的外圈景點,由於水患不斷,最後才遷都至此。先 修水 庫,後蓋寺廟,也就有了東梅蓬。
建築錶面有一些密密麻麻的小孔,這是為兩種建築材料固著使用的。大部分建築都是磚紅壤結構,利於儲存,不過它的缺點是不容易雕刻,所以要在上面鑽些小孔,用扶草附著一些易於雕刻的灰泥。只是灰泥歷經了千年之久的風吹日曬,基本都已脫落,想一睹本來面貌的同學,可以等到外圈時,神牛寺那裡的灰泥保存的很好,就可以看到 “本來面目”了。 離開東梅蓬,往南5分鐘車程,就到了比粒寺,這時已經是太 陽高 照了,而且雙腿接近報廢,於是我倆先在門口休息了一會,花上1美元買上一個椰子(一定要買冰鎮的),嘬一口,清涼的椰汁下肚,瞬間回血。在 吳哥窟 沒什麼疲累是椰汁搞不定的,一個不行就兩個。 塗抹一番,就開始午飯前的最後一處——比粒寺,又叫變身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火葬場。第二層的設計很有意思,可以看到兩個火葬場和一個石池,現在改成花壇了,起初是遺體火化後處理骨灰的地方。 不過基本走到這裡已經開始產生審美疲勞了,每個建築長得幾乎都差不多,索性就開始研究起浮雕這些細節,現在已經學會了認金翅鳥、Naga、因陀羅、濕婆和毗濕奴,對浮雕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多查查資料,畢竟靠三天的記憶就妄圖弄懂一種宗教符號也是不太可能。坐在頂層,研究了一會浮雕我們就去吃飯了。
游玩第二天,為存儲體力,我們的飯食更加保守了,午飯只點炒飯、冬陰功湯飯,兩個人15美元以內基本搞定。 第二天的疲累更難恢復,那感覺好像被人拖到黑巷子打了一頓似的。所以強烈建議第一天小圈結束之後,一定要做個按摩,不然免不了肌肉犯酸,上下臺階時雙腿顫抖。再看某些人就跟沒事人一樣,畢竟昨天享受至尊按摩服務的人是他,真後悔當時沒追加一份按摩了,才8折,150塊人民幣,血的教訓啊!
本來還想休息個把小時,2點再出發,不過小孫說,因為巴肯山日落要限流,同時段只能容納300人,所以必須在4點前趕到。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拖著一雙殘腿,來到塔布隆寺,烈日火辣,也是一番塗抹之後進入。在這加一句,極度疲累的時候,塗抹也是一種休息。可以說,這座寺廟是給我印象最深刻,最震撼也是最喜歡的寺廟了,寺廟被密密麻麻的樹木所包圍,你會忽略浮雕,忽略建築結構和格局,因為你的眼睛始終被樹根與建築纏繞千年之久的景象深深吸引住。 最累的是照相機了,因為這裡是 好萊塢 電影《古墓麗影》的拍攝地,所以來這裡的游客非常之多,想要拍到一張無人頭的凈版照片得排隊。 據說這裡曾經有許多藏珠寶的地方,認真留意的人會發現。逗留了一個小時之久,來到下一站班黛喀帝。 不同其他寺廟,班黛喀帝異常清靜,幾乎不見游客,仿佛被我們承包了,男友特別喜歡。寺廟不大,植被也算茂盛,為了保存體力,我們就當自然風光參觀了。個人覺得外面的景觀比裡面的好看,尤其是走到引道上,真的找到一種朝聖的心情。簡單溜達15分鐘,就來到豆蔻寺。 豆蔻寺特別小,不看浮雕的話估計5分鐘就能逛完。這裡的最大特點是建築的顏色亮麗,跟其他灰青色建築形成鮮明對比,特別適合拍照。 法國 認領修建這座寺廟的時候,為了區分新磚和舊磚,會在新磚上印製CA字樣,細心的驢友可以觀察一下。摸了兩把門口的牛,就驅車前往大圈的最後一站,巴肯山日落。 巴肯山是吳哥地區的制高點,也正因為這樣,當年的吳哥王朝才會遷都至此,前面也提到了這一點。忍著腿酸,爬到山頂,等了一會管理人員就發了掛牌讓我們上去了。 因為距離日落還有一個多小時,我們就先找了個背光的石階坐著休息,不時可以起來遠眺一下四周。圍繞在中央塔四周,有大小錯落、疏密有致的108座舍利塔,供養著高僧燒掉的骨灰。
因為地勢很高,四周的景緻也很不錯。據說東南方可以看到小吳哥,但我沒看到;南面是 暹粒 城區;西邊是 暹粒 國際機場和西池; 東北 方是荔枝山。
到了5點左右,大家就開始緊張的占位了,位於西南角的平臺占滿了人,我們在人群中找到一個不錯的位置。經過漫長的等待,太陽終於漸漸往下落了,紅霞佈滿天際,多了一份浪漫色彩。 太陽完全落下那一刻,大家就陸續開始撤離了。晚上,我們在bodia spa門口揮別了小孫。因為來之前攻略了這家網紅spa,服務性價比都很好,於是來體驗一番。技法確實不錯,只是沒網上吹得那麼神,花5美金買了5塊精油皂,就回酒店附近吃飯了。 吃飯的時候或許太累的緣故,我倆爆發了旅途中最大的一次爭吵,險些被扔在 柬埔寨 呵呵,好在男友很有擔當,我在裡面吃了三個小時,他在外面站了三個小時,後來我倆就心照不宣的回去了。在這奉勸一起旅行游玩的情侶,出門在外儘量別吵太凶,還是保存體力,不然真的很難扛下來。
1031 DAY4 潮濕的外圈記憶女王宮、崩密列、神牛寺、巴空寺、 洞里薩湖 、酒店. 暹粒 景區的最後一天是外圈,景點之間距離比較遠,差不多都是1個小時的車程,所以最後一天是汽車,換了司機小鴻接待我們。小鴻中文沒小孫說的溜,專業程度也差些,不過好的一點是,每次下車都給我們開車門,這給男友的虛榮心帶來了極大的滿足感。
如果說前兩天是三伏天,今天可以用初冬來形容了。二十幾度溫度倒也不是特別低,只是因為下雨到處都很潮濕,還好提前查了天氣預報,穿了件長褲,雨傘更是沒離手。
驅車一個小時,路上男友負責睡覺,我負責看風景,到處可見幾根木棍支撐的離地N尺的小房子,原來世界上還真的有空中樓閣,只是這裡不是在隱喻人們不切實際,而是為生存計——避熱用。 一路上到處都是很原始的 柬埔寨 的生活景象,路面都是紅色的土地,果真熱帶雨林就是不一樣。突然,一個大鵬展翅哥駕駛著一輛急速狂奔的摩托,從旁邊呼嘯而過,真是嚇skr人,難道這裡的人都這麼灑脫不羈嗎?多危險啊!
約莫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外圈的第一站,女王宮。 法國 人發現它的時候,因為它精細的雕刻、小巧的格局,以及牆壁上隨處可見的女神像,認為這是古代妃子住的地方,所以取名女王宮,也是浪漫本漫了。後來資料證實這其實是一間僧舍,為了不逾制,故意將建築尺寸縮小,出入皆彎腰而行,表示尊敬的意思,學者們更願意叫他班蒂斯蕾。
如果說小吳哥最大,巴方寺最險、塔布隆寺最震撼、聖劍寺最威嚴,戰象台最氣派,那女王宮一定配得上最美這個詞。首先,在外觀顏色上,女王宮和其他建築區分很明顯,粉紅色砂岩和磚紅壤構成的紅色建築特別好看,尤其剛下過雨,更顯嫵媚。 其次,這座宮殿比吳哥寺巴戎寺等建築還要早上200年,但我敢說,這裡的浮雕是所有吳哥建築群里保存的最佳最完整的,雕刻的紋理清晰可見,栩栩如生,根本看不到時間摧殘的痕跡。 從西塔門出來後,貌似迷路了,順著紅土路穿過一片叢林,七扭八拐,終於找到了司機小鴻匯合了。不過也是感謝這些意外,為我的旅途增添了一些別樣色彩,叢林中,稻田裡,隨便咔嚓一張,都是一副優美的油畫。這裡也隨處可見很多歐美的攝影愛好者在這取景寫生,看來歐美游客才是品(裝)味(逼)鼻祖啊~ 告別女王宮,前往崩密列,仍是近一個小時的車程。不過,崩密列不屬於吳哥三日門票內,須另外買票,每人5美金,把錢給司機,他會幫忙買。到崩密列的時候下起了小雨,所以全程打傘參觀是少不了的。
跟其他建築不一樣的是,這是一座塌陷損毀的建築,人不多,能來這的都是有一些探險細胞的,如果你也喜歡略帶頹廢荒敗的氣息,崩密列再適合不過了。
當然安全還是第一位的,很多石頭已經鬆動了,而且據說當年紅色高棉在這佈滿地雷,直到2007年,景區周邊的地雷才被徹底排查,所以沒必要入戲太深,沒人走過或沒標識的路儘量不要走,不然一不小心就給人家排雷去了,平白無故搭上一條老命,就不值當了。 接下來,自然是固定節目,吃飯。因為附近的房屋都是空中樓閣,男友我倆還盼著能在空中樓閣享受一頓中餐,然而並沒有。吃完飯下起了暴雨,所以外圈的下午幾乎都是潮濕的記憶。
飯後第一站,神牛寺,據說這是吳哥寺廟群的第一座建築,始建於879年。主要兩個特點,一個是中央塔部分有六座塔,前面三座,中間一個稍微靠後點,比較尊貴,是供奉濕婆的化身,也就是吳哥王朝開國國王,闍耶跋摩二世的,聽到濕婆的化身這個說法不知道為啥我腦子突然跳出了魚肚子里“陳勝王”這三個字。南北兩個分別是獻給父親和祖父的,後面三座小塔分別獻給這三位的皇后。 另一個特點是中央塔前有三座公牛 南迪 的雕像,一般有 南迪 雕像的寺廟都是供奉濕婆神的,這個非常好認。如果想看灰泥是如何附著在磚紅壤牆體上,併進行雕刻的,在這裡可以看得真真切切。這裡隨處可見都是 中國 妹子,多虧歐美游客都去過節了,清靜不少。 接著旁邊2分鐘路程,最後一座寺廟,巴空寺,也是羅洛斯遺址規模最大的寺廟。從外觀上來看,巴空寺至少歷經兩位不同時期的國王修建,建築材料和風格差別很大。早期為磚紅壤建築,後來用砂岩修建後的部分,跟吳哥寺廟群的樣子相似。
在這我有個不解的問題,為什麼早期的建築比晚些時期的建築保存得還要完整、浮雕還要清晰呢?戰爭影響還是後期也滋生了貪污腐敗現象,產生了豆腐渣工程?具體原因就不太清楚了。
最具看點的還是五層金字塔的中央塔,每一層象徵了一個世界。最底層,是Naga,第二層是金翅鳥,第三層是羅剎,第四層是夜叉,第五層代表神。 這種五層的宗教象徵在吳哥這個地方還有很多,甚至類似的解釋還有 中國 的 五台山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搜一搜。中央塔的四周圍繞著八座高聳的磚塔,象徵濕婆的八個化身,沒錯這裡也能找到公牛 南迪 的雕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外面有六座紅磚塔,這種塔神牛寺里也有,它最大的特色在於窗戶是蜂窩煤形狀的,不知道是乾啥的。到這裡,寺廟就參觀完結了,馬上奔赴吳哥行程的最後一站—— 洞里薩湖 。
洞里薩湖 是 東南亞 最大的 淡水 湖,湖水特別渾濁,當然也有可能趕上雨季的原因。來之前查了攻略,說是有4個地方可以參觀游玩 洞里薩湖 ,附圖一張,就不一一介紹了。 我們此次前往的是空邦魯,很不錯。到了之後,還是買票,每人20美金,小鴻幫忙代買。上船之後,發現船上都是 中國 游客,還附贈個中文導游,這也是有未包車游很到位的地方。 洞里薩湖 最大的特色是浮村和水上餐廳,開船半小時候後,隨處可見浮村扎在河道的兩旁,房子很小很破,而且常年潮濕,生存艱難的樣子; 這裡的機構也很齊全,有公安局和各種辦事機構,細心觀察,可以看出,每家的樓梯都是塗抹了和牆體對比鮮明的亮藍色或者綠色油漆,大概是晚上燈光偏暗,怕摔倒吧;商店、小賣鋪都是當地人用船載著貨物划船叫賣,我們就遇到了一次,不過非常不幸,小賣船跟我們的船體相撞了。 因為我坐的是第一排,船夫居然是個十一、二歲的小娃娃,撞船之後沒多久,學藝不精的娃娃休息,老頭繼續開,目測是他爺爺吧。
繼續第二站,龍蟠水池,也就是古代的醫院,經過長長的引道,即可看到,總共有大小五個池子,中間的最大,東西南北四個小的環繞在四周,每個池子里都種植了不同的草藥,以及各種雕像噴泉。 古代人根據病情的不同,把病人安排在不同的池子里。我在想,這真的能治好病嗎?不禁感嘆,論建築宏大、浮雕精巧、文化綿延千年,這是吳哥王朝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方,但是對社會機構的設定,不免還是囿於有限的認知,讓人不能苟同。
人病了是因為臟,泡去污濁晦氣,就治好病了;人犯罪了是因為意志力薄弱,把原告、被告關在相鄰的兩座佛 塔里 ,比誰先崩潰就是軍事法庭了,也太草率了叭。
不過這也正是時代發展的魅力,現代機制網絡醫療教育如此發達,所以看到這些才覺得可笑,何嘗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離開水池的時候,別忘了站在引道咔嚓一張,水陸空對稱構圖彰顯出一種幽靜之美,這在其他建築群是很難拍到的哦~ 第三站塔遜寺是一個小型僧院,15分鐘即可逛完,因為小眾游客也不多,反而多了一些寧靜之美。 這裡最大的亮點在第一迴廊的東塔門,門 上高 大的榕樹與城門緊緊糾纏在一起,幾乎快把城門整個吞噬,別有一番風味。男友幫我咔嚓一張後,沒有過多留戀,繼續下一站,東梅蓬。 一千多年前,東梅蓬曾是東巴萊湖的湖心廟,供奉水神所用,之前來這裡得坐船,現在都乾涸了。當時的吳哥王朝衡量一個國君是否能治理好國家,治理水患的能力是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據說,當時的真臘王朝在羅洛寺群附近,也就是現在的外圈景點,由於水患不斷,最後才遷都至此。先 修水 庫,後蓋寺廟,也就有了東梅蓬。
建築錶面有一些密密麻麻的小孔,這是為兩種建築材料固著使用的。大部分建築都是磚紅壤結構,利於儲存,不過它的缺點是不容易雕刻,所以要在上面鑽些小孔,用扶草附著一些易於雕刻的灰泥。只是灰泥歷經了千年之久的風吹日曬,基本都已脫落,想一睹本來面貌的同學,可以等到外圈時,神牛寺那裡的灰泥保存的很好,就可以看到 “本來面目”了。 離開東梅蓬,往南5分鐘車程,就到了比粒寺,這時已經是太 陽高 照了,而且雙腿接近報廢,於是我倆先在門口休息了一會,花上1美元買上一個椰子(一定要買冰鎮的),嘬一口,清涼的椰汁下肚,瞬間回血。在 吳哥窟 沒什麼疲累是椰汁搞不定的,一個不行就兩個。 塗抹一番,就開始午飯前的最後一處——比粒寺,又叫變身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火葬場。第二層的設計很有意思,可以看到兩個火葬場和一個石池,現在改成花壇了,起初是遺體火化後處理骨灰的地方。 不過基本走到這裡已經開始產生審美疲勞了,每個建築長得幾乎都差不多,索性就開始研究起浮雕這些細節,現在已經學會了認金翅鳥、Naga、因陀羅、濕婆和毗濕奴,對浮雕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多查查資料,畢竟靠三天的記憶就妄圖弄懂一種宗教符號也是不太可能。坐在頂層,研究了一會浮雕我們就去吃飯了。
游玩第二天,為存儲體力,我們的飯食更加保守了,午飯只點炒飯、冬陰功湯飯,兩個人15美元以內基本搞定。 第二天的疲累更難恢復,那感覺好像被人拖到黑巷子打了一頓似的。所以強烈建議第一天小圈結束之後,一定要做個按摩,不然免不了肌肉犯酸,上下臺階時雙腿顫抖。再看某些人就跟沒事人一樣,畢竟昨天享受至尊按摩服務的人是他,真後悔當時沒追加一份按摩了,才8折,150塊人民幣,血的教訓啊!
本來還想休息個把小時,2點再出發,不過小孫說,因為巴肯山日落要限流,同時段只能容納300人,所以必須在4點前趕到。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拖著一雙殘腿,來到塔布隆寺,烈日火辣,也是一番塗抹之後進入。在這加一句,極度疲累的時候,塗抹也是一種休息。可以說,這座寺廟是給我印象最深刻,最震撼也是最喜歡的寺廟了,寺廟被密密麻麻的樹木所包圍,你會忽略浮雕,忽略建築結構和格局,因為你的眼睛始終被樹根與建築纏繞千年之久的景象深深吸引住。 最累的是照相機了,因為這裡是 好萊塢 電影《古墓麗影》的拍攝地,所以來這裡的游客非常之多,想要拍到一張無人頭的凈版照片得排隊。 據說這裡曾經有許多藏珠寶的地方,認真留意的人會發現。逗留了一個小時之久,來到下一站班黛喀帝。 不同其他寺廟,班黛喀帝異常清靜,幾乎不見游客,仿佛被我們承包了,男友特別喜歡。寺廟不大,植被也算茂盛,為了保存體力,我們就當自然風光參觀了。個人覺得外面的景觀比裡面的好看,尤其是走到引道上,真的找到一種朝聖的心情。簡單溜達15分鐘,就來到豆蔻寺。 豆蔻寺特別小,不看浮雕的話估計5分鐘就能逛完。這裡的最大特點是建築的顏色亮麗,跟其他灰青色建築形成鮮明對比,特別適合拍照。 法國 認領修建這座寺廟的時候,為了區分新磚和舊磚,會在新磚上印製CA字樣,細心的驢友可以觀察一下。摸了兩把門口的牛,就驅車前往大圈的最後一站,巴肯山日落。 巴肯山是吳哥地區的制高點,也正因為這樣,當年的吳哥王朝才會遷都至此,前面也提到了這一點。忍著腿酸,爬到山頂,等了一會管理人員就發了掛牌讓我們上去了。 因為距離日落還有一個多小時,我們就先找了個背光的石階坐著休息,不時可以起來遠眺一下四周。圍繞在中央塔四周,有大小錯落、疏密有致的108座舍利塔,供養著高僧燒掉的骨灰。
因為地勢很高,四周的景緻也很不錯。據說東南方可以看到小吳哥,但我沒看到;南面是 暹粒 城區;西邊是 暹粒 國際機場和西池; 東北 方是荔枝山。
到了5點左右,大家就開始緊張的占位了,位於西南角的平臺占滿了人,我們在人群中找到一個不錯的位置。經過漫長的等待,太陽終於漸漸往下落了,紅霞佈滿天際,多了一份浪漫色彩。 太陽完全落下那一刻,大家就陸續開始撤離了。晚上,我們在bodia spa門口揮別了小孫。因為來之前攻略了這家網紅spa,服務性價比都很好,於是來體驗一番。技法確實不錯,只是沒網上吹得那麼神,花5美金買了5塊精油皂,就回酒店附近吃飯了。 吃飯的時候或許太累的緣故,我倆爆發了旅途中最大的一次爭吵,險些被扔在 柬埔寨 呵呵,好在男友很有擔當,我在裡面吃了三個小時,他在外面站了三個小時,後來我倆就心照不宣的回去了。在這奉勸一起旅行游玩的情侶,出門在外儘量別吵太凶,還是保存體力,不然真的很難扛下來。
1031 DAY4 潮濕的外圈記憶女王宮、崩密列、神牛寺、巴空寺、 洞里薩湖 、酒店. 暹粒 景區的最後一天是外圈,景點之間距離比較遠,差不多都是1個小時的車程,所以最後一天是汽車,換了司機小鴻接待我們。小鴻中文沒小孫說的溜,專業程度也差些,不過好的一點是,每次下車都給我們開車門,這給男友的虛榮心帶來了極大的滿足感。
如果說前兩天是三伏天,今天可以用初冬來形容了。二十幾度溫度倒也不是特別低,只是因為下雨到處都很潮濕,還好提前查了天氣預報,穿了件長褲,雨傘更是沒離手。
驅車一個小時,路上男友負責睡覺,我負責看風景,到處可見幾根木棍支撐的離地N尺的小房子,原來世界上還真的有空中樓閣,只是這裡不是在隱喻人們不切實際,而是為生存計——避熱用。 一路上到處都是很原始的 柬埔寨 的生活景象,路面都是紅色的土地,果真熱帶雨林就是不一樣。突然,一個大鵬展翅哥駕駛著一輛急速狂奔的摩托,從旁邊呼嘯而過,真是嚇skr人,難道這裡的人都這麼灑脫不羈嗎?多危險啊!
約莫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外圈的第一站,女王宮。 法國 人發現它的時候,因為它精細的雕刻、小巧的格局,以及牆壁上隨處可見的女神像,認為這是古代妃子住的地方,所以取名女王宮,也是浪漫本漫了。後來資料證實這其實是一間僧舍,為了不逾制,故意將建築尺寸縮小,出入皆彎腰而行,表示尊敬的意思,學者們更願意叫他班蒂斯蕾。
如果說小吳哥最大,巴方寺最險、塔布隆寺最震撼、聖劍寺最威嚴,戰象台最氣派,那女王宮一定配得上最美這個詞。首先,在外觀顏色上,女王宮和其他建築區分很明顯,粉紅色砂岩和磚紅壤構成的紅色建築特別好看,尤其剛下過雨,更顯嫵媚。 其次,這座宮殿比吳哥寺巴戎寺等建築還要早上200年,但我敢說,這裡的浮雕是所有吳哥建築群里保存的最佳最完整的,雕刻的紋理清晰可見,栩栩如生,根本看不到時間摧殘的痕跡。 從西塔門出來後,貌似迷路了,順著紅土路穿過一片叢林,七扭八拐,終於找到了司機小鴻匯合了。不過也是感謝這些意外,為我的旅途增添了一些別樣色彩,叢林中,稻田裡,隨便咔嚓一張,都是一副優美的油畫。這裡也隨處可見很多歐美的攝影愛好者在這取景寫生,看來歐美游客才是品(裝)味(逼)鼻祖啊~ 告別女王宮,前往崩密列,仍是近一個小時的車程。不過,崩密列不屬於吳哥三日門票內,須另外買票,每人5美金,把錢給司機,他會幫忙買。到崩密列的時候下起了小雨,所以全程打傘參觀是少不了的。
跟其他建築不一樣的是,這是一座塌陷損毀的建築,人不多,能來這的都是有一些探險細胞的,如果你也喜歡略帶頹廢荒敗的氣息,崩密列再適合不過了。
當然安全還是第一位的,很多石頭已經鬆動了,而且據說當年紅色高棉在這佈滿地雷,直到2007年,景區周邊的地雷才被徹底排查,所以沒必要入戲太深,沒人走過或沒標識的路儘量不要走,不然一不小心就給人家排雷去了,平白無故搭上一條老命,就不值當了。 接下來,自然是固定節目,吃飯。因為附近的房屋都是空中樓閣,男友我倆還盼著能在空中樓閣享受一頓中餐,然而並沒有。吃完飯下起了暴雨,所以外圈的下午幾乎都是潮濕的記憶。
飯後第一站,神牛寺,據說這是吳哥寺廟群的第一座建築,始建於879年。主要兩個特點,一個是中央塔部分有六座塔,前面三座,中間一個稍微靠後點,比較尊貴,是供奉濕婆的化身,也就是吳哥王朝開國國王,闍耶跋摩二世的,聽到濕婆的化身這個說法不知道為啥我腦子突然跳出了魚肚子里“陳勝王”這三個字。南北兩個分別是獻給父親和祖父的,後面三座小塔分別獻給這三位的皇后。 另一個特點是中央塔前有三座公牛 南迪 的雕像,一般有 南迪 雕像的寺廟都是供奉濕婆神的,這個非常好認。如果想看灰泥是如何附著在磚紅壤牆體上,併進行雕刻的,在這裡可以看得真真切切。這裡隨處可見都是 中國 妹子,多虧歐美游客都去過節了,清靜不少。 接著旁邊2分鐘路程,最後一座寺廟,巴空寺,也是羅洛斯遺址規模最大的寺廟。從外觀上來看,巴空寺至少歷經兩位不同時期的國王修建,建築材料和風格差別很大。早期為磚紅壤建築,後來用砂岩修建後的部分,跟吳哥寺廟群的樣子相似。
在這我有個不解的問題,為什麼早期的建築比晚些時期的建築保存得還要完整、浮雕還要清晰呢?戰爭影響還是後期也滋生了貪污腐敗現象,產生了豆腐渣工程?具體原因就不太清楚了。
最具看點的還是五層金字塔的中央塔,每一層象徵了一個世界。最底層,是Naga,第二層是金翅鳥,第三層是羅剎,第四層是夜叉,第五層代表神。 這種五層的宗教象徵在吳哥這個地方還有很多,甚至類似的解釋還有 中國 的 五台山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搜一搜。中央塔的四周圍繞著八座高聳的磚塔,象徵濕婆的八個化身,沒錯這裡也能找到公牛 南迪 的雕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外面有六座紅磚塔,這種塔神牛寺里也有,它最大的特色在於窗戶是蜂窩煤形狀的,不知道是乾啥的。到這裡,寺廟就參觀完結了,馬上奔赴吳哥行程的最後一站—— 洞里薩湖 。
洞里薩湖 是 東南亞 最大的 淡水 湖,湖水特別渾濁,當然也有可能趕上雨季的原因。來之前查了攻略,說是有4個地方可以參觀游玩 洞里薩湖 ,附圖一張,就不一一介紹了。 我們此次前往的是空邦魯,很不錯。到了之後,還是買票,每人20美金,小鴻幫忙代買。上船之後,發現船上都是 中國 游客,還附贈個中文導游,這也是有未包車游很到位的地方。 洞里薩湖 最大的特色是浮村和水上餐廳,開船半小時候後,隨處可見浮村扎在河道的兩旁,房子很小很破,而且常年潮濕,生存艱難的樣子; 這裡的機構也很齊全,有公安局和各種辦事機構,細心觀察,可以看出,每家的樓梯都是塗抹了和牆體對比鮮明的亮藍色或者綠色油漆,大概是晚上燈光偏暗,怕摔倒吧;商店、小賣鋪都是當地人用船載著貨物划船叫賣,我們就遇到了一次,不過非常不幸,小賣船跟我們的船體相撞了。 因為我坐的是第一排,船夫居然是個十一、二歲的小娃娃,撞船之後沒多久,學藝不精的娃娃休息,老頭繼續開,目測是他爺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