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你自我的圈子看世界 世界未必是你以為的樣子
↑龍達 ↑龍達新橋 ↑龍達 ↑龍達 ↑龍達 ↑龍達 ↑龍達 ↑龍達 ↑龍達 ↑龍達 ↑龍達 ↑米哈斯 ↑米哈斯 ↑米哈斯 ↑米哈斯 ↑米哈斯 ↑米哈斯 ↑米哈斯 宮殿與教堂 ↑格拉納達 政治與宗教始終是糾纏不清的同胞兄弟,游走在 歐洲 大陸,感觀直覺與之對應的是宮殿與教堂。
走進宮殿與教堂,似乎翻閱著厚重的史書,那麼沉那麼厚,又那麼廣,有時幾乎承載著某段歷史的全部。 塞萬提斯 曾說: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把遺聞舊事保藏下來。它是往昔的跡象,當代的鑒戒,後世的教訓(《堂吉訶德》)。那麼,這些宮殿與教堂蘊含著的許多歷史信息與真實的印跡,讓來來往往的旅人來詮釋它的內涵,予今人之啟迪。
到 格拉納達 (Granada),怎麼也不會放過,去看內華達山山麓的著名的摩爾人皇宮阿爾罕布拉宮。
沿途,冬日的暖陽已摧開早春粉紅的梅花、黃色的迎春花,綴在嫩嫩的翠綠間。
遠眺綿綿的內華達山的山頂,依舊白雪皚皚,潔白素裝,山腰間飄起的層層霧氣,似一層面紗,給阿爾罕布拉宮增添了些許神密。
阿爾罕布拉宮是我在 伊比利亞半島 的一份執念。阿爾罕布拉是阿拉伯語“紅色之城”的意思,也稱“紅堡”。711年 北非 的摩爾人越過 直布羅陀 進犯 西班牙 ,在此建造要塞,山腰的位置能俯視安達羅西亞茫茫原野,也能背靠內華達山的高峰,是進可守的絕佳之所,要塞便是阿爾罕布拉宮的前身。1238年左右, 西班牙 國王擴建這座要塞,把她建成了一座伊斯蘭宮殿。直到14世紀後期,尤素夫一世(1333-1354)及其兒子穆罕默德五世幾經改建和修補的阿爾罕布拉宮才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可以說阿爾罕布拉宮是當年飽受戰爭之苦的 西班牙 王朝瀕臨衰亡之際用自己的最後一口氣建成的。整個紅宮依山做基,就岩起屋,有凌空欲飛之勢。殿宇亭閣鱗次櫛比,各有特色。正殿豪華無比,它由三個反映阿拉伯宮殿特色的院子及建築組成,其核心部分用來辦理司法和公共事務,還有兩部分分別是國王御座和私人住宅所在地。除此之外還有大使廳、御花園、化妝室、浴室等。這座宮殿最後的主人——穆斯林國王布阿卜迪勒戰敗後被迫逃離 西班牙 ,當他越過 西班牙 內華達山脈遠遠看著阿爾罕布拉宮時,哀嘆道:“丟掉一個 西班牙 不可惜,可惜的是再也見不到阿爾罕布拉宮了。”而 西班牙 詩人弗郎西斯科·德· 伊卡 扎也有過類似的感慨:“在 格拉納達 ,沒有比雙目失明更痛苦的事了。”
游走在阿爾罕布拉宮,或許只能慢慢地去領略每個區域的精彩。梅迪納、 卡洛 斯五世宮、阿爾卡 薩瓦 城堡、納薩利宮、帕塔爾、赫內拉里菲構成完整的宮殿區域,有些已成殘亘,大部卻仍能完整地詮釋過往的故事。
據說 獅子 中庭曾經發生過一次嚴重的血案,36名年輕人的鮮血將房間的 大理 石地面完全染紅,整個中庭充滿了血腥味。當時,在王國擁有絕對勢力的阿本 塞拉 赫斯家族的一個年輕人與國王的一位妃子墜入愛河。敵對家族獲知這個消息,便把妃子的私情告訴了國王,盛怒之下的國王以舉辦宴會為名,把阿本 塞拉 赫斯家族的36名年輕人召集到 獅子 中庭。席間,乘他們不備,將他們一一斬首。
沿著曲徑,聽著曾經的故事與介紹,那個角樓、那些城牆、那些遺址、那個門樓,還有那些繁複細膩的裝飾,還有它的陳設,或許一切的一切已融入歷史的時空。
到 科爾多瓦 (Córdoba),絕不錯過 科爾多瓦 大清真寺。跨過瓜達爾基唯爾河,踩著 羅馬 橋,時空似乎被穿越,聽著嘩嘩的河水流淌,也似乎聽到拉菲兒來到 科爾多瓦 的腳步聲,眼前的凱旋門、拉菲爾尖塔、清真寺、王宮還有四散的小巷,與匆匆的行人,一起來到曾經。
公元前786年, 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欲使 科爾多瓦 成為與東方匹敵的偉大宗教中心, 在 羅馬 神廟和西哥特式教堂的遺址上修建了這個清真寺, 後經拉赫曼二世和 哈卡 姆二世擴建,到1236年,一次可容納2萬多信徒從事宗教活動。哈利發希什姆二世時代, 大臣曼蘇爾又擴建了齋戒室,到哈里曼三世, 建築工程達到最高峰。
該寺院雖經多次擴建, 但建築風格和特色並沒有變, 只是建築面積越來越大,裝飾越來越豐富。寺院是按阿拉伯清真寺的傳統風格修建起來的。整個建築為長方形, 長180米, 寬130米, 巍峨雄偉,可與 耶路撒冷 和 麥加 的大清真寺媲美。該寺主要分宣禮樓、桔樹院、禮拜正殿、聖墓等幾部分。桔樹院內有一水池,是穆斯林在禮拜前履行凈禮的地方。禮拜正殿建築宏偉, 裝飾極為豪華,由斑岩、碧玉和各種顏色的 大理 石 石柱 構築而成。這些 石柱 或掠奪自 法國 的 尼姆 和 西班牙 的 塞維利亞 等 歐洲 城市;或從 迦太基 的古建廢墟上精選而得,作為拜占廷皇帝利奧四世獻給拉赫曼一世的禮物。初建時, 利奧還曾從君士坦丁堡派遣熟練工匠參加, 並運來16噸各種玉石和象牙鑲嵌圖案 (也稱瑪賽克) 。經加工, 石柱 統一成 科林 思建築的柱頭和4 米的標準高度。現在殿內尚存的850根 石柱 , 將正殿分成南北19行,每行各有29個拱門的翼廊,每個拱門又各有上下兩層馬蹄形的拱券。整座正殿玉柱林立、拱廊縱橫。 西班牙 占領 科爾多瓦 後, 於1236年改為天主教大教堂,象徵著伊斯蘭教的殿堂被封閉。
宣禮樓是一座尖塔狀的建築物, 寺內的宣禮員可按時登樓呼喚信徒做禮拜。18世紀時,這座宣禮樓被基督教徒們用一座巴 洛克 式的塔樓所替代。16世紀初,阿隆索·曼里克主教代表 卡洛 斯五世國王全權主持清真寺的改建工程。正殿中的 石柱 和拱門近三分之一被毀, 從中建起了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大教堂,包括主座堂、王家小禮拜堂、唱詩班等幾部分。唱詩班的椅子全是帶有華貴的巴 洛克 雕飾的精湛工藝品,兩個講道台是用桃花心木、 大理 石、碧玉等鑲嵌製成。但因對原有的珍貴建築的破壞過多而引起了 卡洛 斯五世國王的不滿,他對改建者們驚呼道:“你們為建起一些在我國到處都能見到的東西而破壞了再也無法找回的東西”。正因為 卡洛 斯國王及時制止,這座伊斯蘭教的大清真寺才得以保持至今, 並因此而成為一座使伊斯蘭教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並存的特殊建築物, 成為 西班牙 最著名的宗教旅游勝地。
穿過桔子庭院,漫步小徑曲巷,不知曾今的 塞萬提斯 是否在此穿過散步,而今活色生香的里弄生活,依舊活脫脫地呈現在眼前,路過那個百花小巷,回望高聳的鐘樓,似乎聽到了那一聲聲清脆的迴響。
王宮的一切早已人去樓空,寬敞的後花園卻依舊繁花四溢,駐足於那些殘亘,撫摸著斑駁流痕,透過它看到它的前世今生。
登高眺望,山巒綿綿,細細碎碎的銀灰色樹葉的橄欖樹林漫坡伸展。蜿蜒的瓜達爾基唯爾河,流過眾神腳下的莽莽荒原,依舊奔騰不息,
2019年2月9日於 科爾多瓦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格拉納達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走進宮殿與教堂,似乎翻閱著厚重的史書,那麼沉那麼厚,又那麼廣,有時幾乎承載著某段歷史的全部。 塞萬提斯 曾說: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把遺聞舊事保藏下來。它是往昔的跡象,當代的鑒戒,後世的教訓(《堂吉訶德》)。那麼,這些宮殿與教堂蘊含著的許多歷史信息與真實的印跡,讓來來往往的旅人來詮釋它的內涵,予今人之啟迪。
到 格拉納達 (Granada),怎麼也不會放過,去看內華達山山麓的著名的摩爾人皇宮阿爾罕布拉宮。
沿途,冬日的暖陽已摧開早春粉紅的梅花、黃色的迎春花,綴在嫩嫩的翠綠間。
遠眺綿綿的內華達山的山頂,依舊白雪皚皚,潔白素裝,山腰間飄起的層層霧氣,似一層面紗,給阿爾罕布拉宮增添了些許神密。
阿爾罕布拉宮是我在 伊比利亞半島 的一份執念。阿爾罕布拉是阿拉伯語“紅色之城”的意思,也稱“紅堡”。711年 北非 的摩爾人越過 直布羅陀 進犯 西班牙 ,在此建造要塞,山腰的位置能俯視安達羅西亞茫茫原野,也能背靠內華達山的高峰,是進可守的絕佳之所,要塞便是阿爾罕布拉宮的前身。1238年左右, 西班牙 國王擴建這座要塞,把她建成了一座伊斯蘭宮殿。直到14世紀後期,尤素夫一世(1333-1354)及其兒子穆罕默德五世幾經改建和修補的阿爾罕布拉宮才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可以說阿爾罕布拉宮是當年飽受戰爭之苦的 西班牙 王朝瀕臨衰亡之際用自己的最後一口氣建成的。整個紅宮依山做基,就岩起屋,有凌空欲飛之勢。殿宇亭閣鱗次櫛比,各有特色。正殿豪華無比,它由三個反映阿拉伯宮殿特色的院子及建築組成,其核心部分用來辦理司法和公共事務,還有兩部分分別是國王御座和私人住宅所在地。除此之外還有大使廳、御花園、化妝室、浴室等。這座宮殿最後的主人——穆斯林國王布阿卜迪勒戰敗後被迫逃離 西班牙 ,當他越過 西班牙 內華達山脈遠遠看著阿爾罕布拉宮時,哀嘆道:“丟掉一個 西班牙 不可惜,可惜的是再也見不到阿爾罕布拉宮了。”而 西班牙 詩人弗郎西斯科·德· 伊卡 扎也有過類似的感慨:“在 格拉納達 ,沒有比雙目失明更痛苦的事了。”
游走在阿爾罕布拉宮,或許只能慢慢地去領略每個區域的精彩。梅迪納、 卡洛 斯五世宮、阿爾卡 薩瓦 城堡、納薩利宮、帕塔爾、赫內拉里菲構成完整的宮殿區域,有些已成殘亘,大部卻仍能完整地詮釋過往的故事。
據說 獅子 中庭曾經發生過一次嚴重的血案,36名年輕人的鮮血將房間的 大理 石地面完全染紅,整個中庭充滿了血腥味。當時,在王國擁有絕對勢力的阿本 塞拉 赫斯家族的一個年輕人與國王的一位妃子墜入愛河。敵對家族獲知這個消息,便把妃子的私情告訴了國王,盛怒之下的國王以舉辦宴會為名,把阿本 塞拉 赫斯家族的36名年輕人召集到 獅子 中庭。席間,乘他們不備,將他們一一斬首。
沿著曲徑,聽著曾經的故事與介紹,那個角樓、那些城牆、那些遺址、那個門樓,還有那些繁複細膩的裝飾,還有它的陳設,或許一切的一切已融入歷史的時空。
到 科爾多瓦 (Córdoba),絕不錯過 科爾多瓦 大清真寺。跨過瓜達爾基唯爾河,踩著 羅馬 橋,時空似乎被穿越,聽著嘩嘩的河水流淌,也似乎聽到拉菲兒來到 科爾多瓦 的腳步聲,眼前的凱旋門、拉菲爾尖塔、清真寺、王宮還有四散的小巷,與匆匆的行人,一起來到曾經。
公元前786年, 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欲使 科爾多瓦 成為與東方匹敵的偉大宗教中心, 在 羅馬 神廟和西哥特式教堂的遺址上修建了這個清真寺, 後經拉赫曼二世和 哈卡 姆二世擴建,到1236年,一次可容納2萬多信徒從事宗教活動。哈利發希什姆二世時代, 大臣曼蘇爾又擴建了齋戒室,到哈里曼三世, 建築工程達到最高峰。
該寺院雖經多次擴建, 但建築風格和特色並沒有變, 只是建築面積越來越大,裝飾越來越豐富。寺院是按阿拉伯清真寺的傳統風格修建起來的。整個建築為長方形, 長180米, 寬130米, 巍峨雄偉,可與 耶路撒冷 和 麥加 的大清真寺媲美。該寺主要分宣禮樓、桔樹院、禮拜正殿、聖墓等幾部分。桔樹院內有一水池,是穆斯林在禮拜前履行凈禮的地方。禮拜正殿建築宏偉, 裝飾極為豪華,由斑岩、碧玉和各種顏色的 大理 石 石柱 構築而成。這些 石柱 或掠奪自 法國 的 尼姆 和 西班牙 的 塞維利亞 等 歐洲 城市;或從 迦太基 的古建廢墟上精選而得,作為拜占廷皇帝利奧四世獻給拉赫曼一世的禮物。初建時, 利奧還曾從君士坦丁堡派遣熟練工匠參加, 並運來16噸各種玉石和象牙鑲嵌圖案 (也稱瑪賽克) 。經加工, 石柱 統一成 科林 思建築的柱頭和4 米的標準高度。現在殿內尚存的850根 石柱 , 將正殿分成南北19行,每行各有29個拱門的翼廊,每個拱門又各有上下兩層馬蹄形的拱券。整座正殿玉柱林立、拱廊縱橫。 西班牙 占領 科爾多瓦 後, 於1236年改為天主教大教堂,象徵著伊斯蘭教的殿堂被封閉。
宣禮樓是一座尖塔狀的建築物, 寺內的宣禮員可按時登樓呼喚信徒做禮拜。18世紀時,這座宣禮樓被基督教徒們用一座巴 洛克 式的塔樓所替代。16世紀初,阿隆索·曼里克主教代表 卡洛 斯五世國王全權主持清真寺的改建工程。正殿中的 石柱 和拱門近三分之一被毀, 從中建起了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大教堂,包括主座堂、王家小禮拜堂、唱詩班等幾部分。唱詩班的椅子全是帶有華貴的巴 洛克 雕飾的精湛工藝品,兩個講道台是用桃花心木、 大理 石、碧玉等鑲嵌製成。但因對原有的珍貴建築的破壞過多而引起了 卡洛 斯五世國王的不滿,他對改建者們驚呼道:“你們為建起一些在我國到處都能見到的東西而破壞了再也無法找回的東西”。正因為 卡洛 斯國王及時制止,這座伊斯蘭教的大清真寺才得以保持至今, 並因此而成為一座使伊斯蘭教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並存的特殊建築物, 成為 西班牙 最著名的宗教旅游勝地。
穿過桔子庭院,漫步小徑曲巷,不知曾今的 塞萬提斯 是否在此穿過散步,而今活色生香的里弄生活,依舊活脫脫地呈現在眼前,路過那個百花小巷,回望高聳的鐘樓,似乎聽到了那一聲聲清脆的迴響。
王宮的一切早已人去樓空,寬敞的後花園卻依舊繁花四溢,駐足於那些殘亘,撫摸著斑駁流痕,透過它看到它的前世今生。
登高眺望,山巒綿綿,細細碎碎的銀灰色樹葉的橄欖樹林漫坡伸展。蜿蜒的瓜達爾基唯爾河,流過眾神腳下的莽莽荒原,依舊奔騰不息,
2019年2月9日於 科爾多瓦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格拉納達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