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una Matata 肯尼亞動物大遷徙 文藝手冊
在駛向馬拉河的途中,不斷收穫有趣。 淘氣象寶寶,求抱抱。 戲曲中的“翎子”好漂亮但是單一,食草類的“翎子”造型就太豐富太美了。 圍觀的人多了,海耶納大哥也懶得理睬繼續呼呼。 正午,馬拉河畔,角馬和車隊都在集結。沒人能預測大部隊會不會過河,何時過河,從哪裡過河。某人開始念咒語:Hakuna Matata 遠遠望去,似乎數以千計。我們的司機嚮導淡定地選擇原地蹲守。事實證明,幸運並不會無緣無故降臨,經驗和判斷才是王道。當然咒語也很管用。 所有人屏氣凝神的當口,大部隊突然集體調頭,朝我們等候的渡口移動,一個坡度更緩的入口 突然想起游擊戰十六字口訣,莫名應景 。 領頭的壯士交替飲水試探著周圍環境。這個過程大約持續了十五分鐘。事關生死,警惕性在線。 第一躍。 瞬間排山倒海 傻馬加塞。 旌旗十萬,蹄聲震天,飛土揚塵,蔽日遮天。 在鱷魚河馬尚未到達之際順利登陸,重生的嘶鳴響徹草原。 向著希望狂奔。 受傷落單的命運卻不可預測,這就是自然法則。 天河競渡的奇景被太多描述神話,實則為自然法則中平實的一章,與你我日日經歷的人間悲喜並無二致,每個人何嘗不是在人間道上負重遷徙。To be or Not to be,並不是一個大難題,being 是更難的哲學命題。 記得小時候在《兒童文學》上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象冢》《最後一頭戰象》《象群出沒的山谷》,每一篇都能讀到潸然淚下,除了作家把人性寄予動物的寫作方法使然外,象群本身強烈的社會性也是緣由。在 馬賽 馬拉近距離觀察象群,能更深切感受這點,尤其是對幼象母象的保護,真是令人嘆為觀止。順便多說一句,近來對沈石溪的爭議甚囂塵上,近年的作品沒有閱讀無法評論,但80年代早期創作還是感人至深的,作為科普作品可能存在許多常識性錯誤,但我覺得能教給孩子們一顆透明的心和會流淚的眼睛比掌握正確的知識點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