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季,走在溫柔棱線之上遠眺富士山

山莊吃早飯的人們也都伸著懶腰陸續出來了,突然有人興奮的指著東南方向喊“Fujisan!”順著她指的方向,啊真的可以看見一個規則的山頭浮於雲海之上。隔著150公里看山真是頭一回,平時在市區能看到西山就覺得很神奇了……


剛走出燕山莊不久,就碰到個老爺子在不遠處的岩石下方佇立不動。見我們過來,示意趕緊來看“らいちょう”,啊,那不就是著名生物雷鳥嗎?

可以騎自行車的表銀座棱線前面說過從燕山莊到大天莊是公認的一段Easy棱線段,還有地圖標記這裡是“自転車道”(自行車道)。難度不高風景美是事實沒錯,但這段怎麼沒有想象中那麼快能走完呢?


還剩300米時,不行了卸包掏水袋,撕開兩包寶礦力就著羊羹瘋狂補血。這兩個半小時的路我們走了快四個小時,真是服氣。




【Day3】大天莊→常念小屋大天莊(2875m)→常念小屋(2450m) 颱風前的日出與收帳時的意外照例5點起來,雖然颱風已經開始入侵中部山區,但早上天氣依然晴朗。今天沒有雲海看,反而倒是變成了無邊無際被慢慢映紅的高積雲。比較稀薄的低雲,讓我們重溫了一遍鹹鴨蛋黃破殼而出的精彩。 照例,做完早飯時人已經走的差不多了,大概分為兩撥,比較虎的走向槍岳,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下山躲颱風。因為下午天氣百分百要變差,今天只能走到常念小屋了,所以我們依舊保持了悠閑的作風,直到7點半第一架直升飛機出現。
北阿爾卑斯很多小屋的物資都得靠直升機搬運,大天莊也不例外,但問題是直升機物資點離最近的帳篷位只有十幾米遠。開始這麼近的看見直升飛機還興奮的拍視頻,結果幾秒後直接被風沙吹翻。
再見好天氣,你好常念岳前面說過,到現在颱風米娜的走勢和影響已經十分清晰,雖然不會給中部山區帶來太多白天的降雨,但10級左右的西南陣風是難免的。順勢而為,決定不再頂風前行蝶岳和 上高 地,轉而明天一早從常念小屋下撤一之澤(一ノ沢)。
繼續走在棱線上,如果不是多個氣象預測實錘,這麼風和日麗之下真的難以想象天氣會突然轉惡。今天到常念小屋依然是“正常人”2.5小時的路程,輕裝的話,多為輕鬆的下降的路段。因為低雲稀少,8點多了還能看到遠方海市蜃樓一般的 富士山 ,真是令人心情愉悅,嘖嘖稱奇。


今天遇到的人也不多,同向的人就更少了,只有一對老夫婦在我們磨磨蹭蹭的時候超過去,後來在常念小屋聊天時,瞭解到他們當天是從燕岳過來的……前方的常念岳(2857m)是這回唯一一個正牌百名山,自然有它強大的道理。除了是松本城的御用背景外,如果要在當天趕到蝶岳小屋,眼前的這400米陡降+400米陡升是值得給它一跪的。

看時間才11點半,明天下撤,晚上又下雨,今天果斷花10倍價錢睡小屋。一來不想收濕帳篷,二來也是此行體驗小屋泊的最後機會了。雖然是紅葉季,但如預想中一樣,颱風前+工作日+來得早,完全不用預訂。交完錢,工作人員還發了個紀念品,原來今年是常念小屋100周年。不得感嘆, 日本 的山小屋文化確實有時間基礎。

今天剛開始沒走多遠,就惦記著午飯了,常念小屋的名物是什麼?嗯看介紹說是 漢堡 咖喱和牛丼,都是肉真不錯。但實際一看, 漢堡 的牌被摘掉了,那就牛丼和雞丼吧。

小屋的書架上塞滿了登山雜誌和《岳》、《孤高之人》、《登山者》等諸多戶外向漫畫,看一下午也沒問題。而且還得做一下提前下撤之後去哪兒玩的攻略,時間很快就過去了。5點是小屋的晚飯時間,到點下去一看,原來今天加上我們一共只有7個人入住。超過我們的老夫婦、來爬常念的母子還有一個落單的 荷蘭 人。
人少又同桌,自然要聊上兩句,老外完全不會日語, 日本 人則是一眾英語苦手,我只好充當起翻譯官的角色。這邊問, 荷蘭 的天氣怎麼樣?冷不冷?那邊說,不怎麼冷,因為氣流影響現在都不怎麼下雪 巴拉 巴拉 ,而我靠著自學三個月的日語水平,只能翻譯說“ 荷蘭 ,天氣,好!”就這麼著,來回來去地還聊了好一陣。我還因為對什麼過敏鼻子出血,面前的 漢堡 肉什麼滋味也沒印象,不過這還挺山小屋的不是麽。 【Day4】常念岳→一之澤→安雲野常念岳→一之澤→安雲野 為什麼下撤總是被人一筆帶過?因為鼻子不得勁,小屋睡得這晚有點口乾舌燥,但我倆都做了很多有深又沉的夢,好似睡了好幾天。早飯時,問了老夫婦他們是不是也是從一之澤下山,要花多長時間,老頭說,三到三個半吧?於是6點跟前臺預定出租車時我在到著時間一欄果斷的填下了“10:30”。


相比高山、平湯那邊的山野溫泉,安雲野的穗高溫泉鄉算是不太上檔次的大眾溫泉了,勝在實惠方便,也有百名湯中房溫泉的加持。我們去的這家“安曇野 しゃくなげの湯”自帶大眾食堂、旁邊是一家安雲野各村農場品直銷點“Vif穗高”,泡完逛逛買點特產蘋果再走。
進門有兩張桌子專門放登山大包,存完鞋在室內入口買券,外地人700円。裡面大小池子7、8個(露天兩個),還帶桑拿,比國內的澡堂子可值多了。工作日都是老年人為主,居然還看到了兩個有明顯紋身的哥們在泡露天池,可能因為裡面是全自助所以“黑道友好”了吧哈哈哈。
泡完泡透後在寬敞的大廳灌瓶牛奶發會兒獃,再滾去食堂吃頓又咸又鹹的簡單料理、買上蘋果大桃兒,出租車到穗高站回松本(周末有公車),這趟北阿爾卑斯登山之旅算是完滿的正式結束了,感謝感謝。
【關於線路】【怎麼去?】
作為 日本 最熱門的登山目的地, 大阪 、 名古屋 、 東京 三大都市圈都有去往中部山區的觀光班車。
去表銀座的起點,中房溫泉的話,可以先JR到松本,再坐慢車到穗高,接著乘門口的小巴過去,具體時間表在這: http://www.nan-an.co.jp/modules/bus/top/nakafusa/
【線路】
以北阿爾卑斯為代表的中部山區線路極為豐富,既有一日往返某個山峰的,也有連續多日的長途縱走。雖然不乏危險路段,但可以通過參考登山攻略提前鎖定風險。
比如 長野 縣的官方線路表,就對區域內常見的登山路線的體力要求和難度進行了梳理,十分有意義。


我們原先線路是:中房溫泉口→燕岳→大天井→常念→蝶岳→德澤→ 上高 地,大概為5天四晚,後因颱風來襲,提前在常念下山。
【軟件】
天氣方面:登山天気和windy。Windy是有多個衛星數據的專業天氣app,雖然漢化得賊傻,但各種圖層和歷史天氣對攻略非常有幫助。登山天気則是專為登山者設計的氣象預報,這次是第一回用,感覺可預測的時間非常短(大概3天),沒法用它判斷一個覆蓋整個登山時間的天氣走勢。當然,對某個山峰明後天的天氣預測還是比較精準的,也有風向風速,可以當作一個輔助天氣軟件來用。
登山方面:Yamareco。非常強大的一款登山計劃記錄軟件。開始只是用它非常詳盡的地圖來做計劃,實際走的時候發現它的記錄功能比六隻腳要豐富,可以按現在的速度預測到達時間,對於某一時間要到達某地來說,相當重要了。
【裝備】
水源:小屋都可以買到水,山上也有季節性的水源,基本不需要背起整天用水。正經水源直飲問題不大,不放心燒開一遍就行,口感、澄清度都是一級棒,不用過濾了。
頭盔:不比對面山脊,燕岳-常念-蝶岳一線沒有什麼暴露感特別強、容易長時間處在落石危險之中的地方。所以這邊一般沒什麼人帶頭盔這種玩意。
睡袋:這個季節山頂夜間已經有往零度走的趨勢了,準備一個舒適溫標-5度級別的正經睡袋較有必要,豌豆公主體質的也可像我們一樣再背上個泡沫鋁箔,打造暖和的戶外席夢思。
氣罐:連續幾天都露營的話,自己準備燃料燒些熱水是很有必要的,市裡的戶外店可以買到。氣罐用不完的話可以問問山小屋的工作人員要不要,下山之後不太好處理。高純度酒精不太清楚,應該也能在藥店買到。
帳篷:遇到的幾個棱線營地都屬於碎石+土地的混合地面,以大天井的地面為例,地里石頭太多,不太好打地丁,對於非自立帳篷不是特別友好。
登山杖:我自己是雙杖的重度依賴患者,可以將登山轉化為全身運動嘛。 日本 人即使背著杖也經常不用,大概是看不見這線有啥難度。
正經的登山鞋、防雨裝備這些都自然不用多說。
【費用】
你別說,住幾晚帳篷是將十一飆升的 日本 平均房價降下來的好方法,以棱線上為例,大多數的山屋按人頭收費,1000円/人,兩個人合算才不到150一晚(你咋不提帳篷睡袋的錢)。
當然,想少背東西也可以,住山小屋也很舒服,三餐都可以管,但價錢一般會飆升10倍,在10000日元左右/人(一晚兩餐)。但不像城市酒店價格漲漲降降,大多數小屋的淡旺季價格一樣。
往返山裡的交通費也是需要考慮的, 比如 這次從登山口打車回臨近的城市裡,花費大概5000日元。從 大城 市到達松本等登山大本營一般也要5000日元左右。
【阿爾卑斯在 日本 ?】
第一次聽 日本 有阿爾卑斯大概都會產生疑惑,這裡乾脆摘錄一段 上高 地官網的介紹:
“這座山脈的正式名稱是飛驒山脈,但由於目前被 日本 人稱為北 日本 阿爾卑斯(或北阿爾卑斯),有時會造成混亂。 19世紀中葉,一名受雇於明治政府的 英國 勘測員威廉・高蘭首次明確將“ 日本 阿爾卑斯”這個名字用於稱呼飛驒山脈。在此之後,這個名稱漸漸得到普及,也開始被用於木曾山脈與赤石山脈,分別被稱為中央 日本 阿爾卑斯與南 日本 阿爾卑斯。為方便起見,我們在此將飛驒山脈稱作北阿爾卑斯或北 日本 阿爾卑斯。”

對,天氣給力的時候確實能看見東南150公里以外的 富士山 ,你說帥不帥。

【阿爾卑斯?】
第一次聽 日本 有阿爾卑斯大概都會產生疑惑,這裡摘錄 上高 地官網的介紹:
“這座山脈的正式名稱是飛驒山脈,但由於目前被 日本 人稱為北 日本 阿爾卑斯(或北阿爾卑斯),有時會造成混亂。 19世紀中葉,一名受雇於明治政府的 英國 勘測員威廉・高蘭首次明確將“ 日本 阿爾卑斯”這個名字用於稱呼飛驒山脈。在此之後,這個名稱漸漸得到普及,也開始被用於木曾山脈與赤石山脈,分別被稱為中央 日本 阿爾卑斯與南 日本 阿爾卑斯。為方便起見,我們在此將飛驒山脈稱作北阿爾卑斯或北 日本 阿爾卑斯。” 【常見山小屋問題】【山小屋可以洗澡嗎?】
棱線上的小屋基本不能洗澡,即使有洗臉池,也會禁止擦拭身體(更別說刷鞋了)。因為山上的水真的很寶貴。反之,到了山腳下,很多小屋都可以洗溫泉哦。但是即使能洗澡,也不能用普通的洗發沐浴液。
【住帳篷的話可以在小屋吃早晚飯嗎?】
有些小屋是可以在換帳篷牌的時候預訂的, 比如 非節假日的燕山莊、蝶岳小屋等,有些則是只對住客提供早晚餐服務。但一般都會有小賣部,買個杯面和開水是沒問題的。
【垃圾怎麼處理?】
山小屋只能回收自己賣出的飲料(聽、瓶子),其餘從城市背上來的東西,即使變成垃圾也得背下山回到城市再扔,嗯所以帶上山的食物要好好篩選,也要帶好裝垃圾的密封袋什麼的。
【最晚幾點到山小屋比較好?】
多數山小屋出於人力和安全考慮,都要求下午4點之前必須到達,甚至如果四點之後到的話表示不給你辦入住。
【山小屋有水源嗎?】
因為山頂很少有水源,所以在棱線上的小屋一般使用雨水、從山下引水等方式。買這種水一般是200日元/升,直飲一般是沒問題的,不放心的話燒開喝或者買更貴的瓶裝水。
【山小屋可以幫叫出租車嗎?】
把守著常用下撤道路的山小屋(如常念小屋)都可以提供預約出租車的服務,填妥姓名、到達時間,想打車去哪兒就可以了,收費一般為100日元/次。

【聽說刷牙不能用牙膏?】
對,其實幹刷也挺好的,我們 非洲 人都用小棍刷牙。
差不多就是這樣,此外還有一些更為細緻的線路和山小屋信息沒有放上來,如果有其它疑問還請留言,我會儘快更新上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