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蠻弟Mandy】藍色馬耳他 | 帶你穿越歐洲中世紀,潛入地中海之心
特別喜歡五六月的 歐洲 : 地中海 邊灑在浪花上的陽光,乾燥的空氣里滿是慵懶的氣息,每天能比國內多享受3個小時的美好陽光。所以我幾乎每年都把自己泡進 地中海 :15年在 西班牙 \+ 意大利 ,17年在南法,18年在 土耳其 \+ 希腊 ,而今年夏天我的第四次 地中海 之旅,情定 馬耳他 。
心急的可以先看看視頻↓ 馬耳他
馬耳他 ,這個目的地雖然近幾年來嶄露頭角,但對大部分國人來說還是相對陌生的。畢竟咱們地理課本介紹時也就一筆帶過: 馬耳他 , 地中海 的心臟。在很多不規範的地圖上,你甚至都找不到它。 到達島國 馬耳他 有兩種辦法:坐飛機和坐船。國內暫時沒有飛 馬耳他 的直航,但多數 歐洲 主要城市都能飛 馬耳他 。我們這次就是先飛 羅馬 、再坐 馬耳他 航空過去。 馬耳他 距離 意大利 也非常近,可以從 意大利 南部的 西西里 島坐船過去。所以如果你有 意大利 的行程時,不妨多預留三四天的時間,順道來看看這個保留得最好的中世紀古國。 從 羅馬 飛過來,下麵的景色全程都是湛藍的海水,直到快降落才看到海岸邊上的古城建築。
瓦 萊 塔 Valletta馬耳他 雖小但仍五臟俱全,首都還是有的。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時間、想看最“ 馬耳他 ”的風景,那麼就來首都 瓦萊塔 吧。 16世紀時,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煙火戰爭,世界三大騎士團之一的 馬耳他 騎士團團長 瓦萊 特決定修建新首都,於是新首都得名 瓦萊塔 。 馬耳他 被兩種顏色命名:一種是 地中海 的藍,另一種就是中世紀的黃。在 臨海 的中世紀古城 瓦萊塔 ,你都能領略到。 瓦萊塔 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沒忍住拿無人機飛了會兒。於是能清楚地看到這個由騎士團始建於16世紀的城市是經過完整規劃的,黃調的房子被整齊地切成一塊塊挨得很近的矩形,這也是為什麼這裡的街道總是能拍出非常好的縱深感的原因。 而 瓦萊塔 的街道常常有很高的坡度,停滿了車時更是加深了坡度的線條,空間層次感非常強,一恍惚就有一種《盜夢空間》的既視感,感覺隨時兩邊的樓要往中間傾斜,把街道淹沒。 離開熙熙攘攘的主要街道 共和 大街,會神奇地發現整個 瓦萊塔 都安 靜了下來。信步慢行在這有著500年曆史的中世紀古城,置身在灰黃色的石灰岩之間,偶爾抬頭瞥見色彩斑斕的窗臺上種滿了花兒。你一定會愛上這種古舊又愜意的味道。 無需提前做攻略找景點,因為就在下一個轉角,你又能看到讓人眼前一亮的拍照地。 想多拍照的話,穿白色和紅色的服飾都能出片,紅色飄逸的度假風連衣裙似乎更醒目。 個人很喜歡下麵這張,剛好和身後的路人有呼應的感覺。 除了游客最多的 共和 大街以外, 瓦萊塔 的這條舊劇場街(Old Thearter Street)也熱鬧非凡,原來餐廳酒吧大多聚集在這裡,一到太陽下山就人滿為患。↓ 裝點在灰黃色的老房子之間的,是散落的五顏六色的窗戶,也是整個 馬耳他 的一大特色。 大部分窗戶隨著歲月沖刷漸漸褪了色,而那些顏色鮮艷的窗戶,也許是房子的新主人,把它刷成了明亮的一抹色,迎接新的生活。 在 瓦萊塔 縱橫交錯的街道里,舊薄荷街(Old Mint Street)該是最出名的一條了。長長的街道沿著地勢形成一個U型的坡度,兩旁是彩色的特色窗戶。而這條街道曾是騎士團時期鑄造硬幣工廠的所在地,Mint本來是鑄幣的意思,現在理解為薄荷也很小清新喲。 這個最經典視角的路口居然沒什麼人拍照,可以慢慢拍到滿意為止。一個無需門票的圓頂大教堂就坐落在此,站在這裡拍照能夠拍到經典的教堂圓頂和湛海大海。我來的時候剛下過一場雨,天氣好的話應該會更好看。 既然來到了圓頂大教堂,那一定要進去看看。來之前真的幾乎是0攻略,但一看大圓頂就知道是重要的地標,導致我一度以為這個就是 聖約翰 大教堂。教堂內非常安靜,和一般的 歐洲 教堂里成排的跪墊排椅不一樣,這裡的教堂椅子是單張可以移動的。如果身邊有導游,一定要把這緣由問個仔細。 廣角鏡頭都納不進整個穹頂,那就用手機拍一張全景圖吧。 從華麗精美程度來說也許不及 聖約翰 大教堂,但教堂挑高非常高,確實是一個讓人肅然起敬、能夠好好地安靜思考和禱告的好地方。 向 瓦萊塔 的另一邊走,來到沿海的 巴拉 卡花園。這個適合遛娃遛狗卻出奇地多貓的花園分為上和下,上比下更美、景觀也更多。在這裡,還可以遠眺那個來不及去的三姐妹城,那個真正孕育 馬耳他 歷史的搖籃。
心急的可以先看看視頻↓ 馬耳他
馬耳他 ,這個目的地雖然近幾年來嶄露頭角,但對大部分國人來說還是相對陌生的。畢竟咱們地理課本介紹時也就一筆帶過: 馬耳他 , 地中海 的心臟。在很多不規範的地圖上,你甚至都找不到它。 到達島國 馬耳他 有兩種辦法:坐飛機和坐船。國內暫時沒有飛 馬耳他 的直航,但多數 歐洲 主要城市都能飛 馬耳他 。我們這次就是先飛 羅馬 、再坐 馬耳他 航空過去。 馬耳他 距離 意大利 也非常近,可以從 意大利 南部的 西西里 島坐船過去。所以如果你有 意大利 的行程時,不妨多預留三四天的時間,順道來看看這個保留得最好的中世紀古國。 從 羅馬 飛過來,下麵的景色全程都是湛藍的海水,直到快降落才看到海岸邊上的古城建築。
瓦 萊 塔 Valletta馬耳他 雖小但仍五臟俱全,首都還是有的。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時間、想看最“ 馬耳他 ”的風景,那麼就來首都 瓦萊塔 吧。 16世紀時,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煙火戰爭,世界三大騎士團之一的 馬耳他 騎士團團長 瓦萊 特決定修建新首都,於是新首都得名 瓦萊塔 。 馬耳他 被兩種顏色命名:一種是 地中海 的藍,另一種就是中世紀的黃。在 臨海 的中世紀古城 瓦萊塔 ,你都能領略到。 瓦萊塔 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沒忍住拿無人機飛了會兒。於是能清楚地看到這個由騎士團始建於16世紀的城市是經過完整規劃的,黃調的房子被整齊地切成一塊塊挨得很近的矩形,這也是為什麼這裡的街道總是能拍出非常好的縱深感的原因。 而 瓦萊塔 的街道常常有很高的坡度,停滿了車時更是加深了坡度的線條,空間層次感非常強,一恍惚就有一種《盜夢空間》的既視感,感覺隨時兩邊的樓要往中間傾斜,把街道淹沒。 離開熙熙攘攘的主要街道 共和 大街,會神奇地發現整個 瓦萊塔 都安 靜了下來。信步慢行在這有著500年曆史的中世紀古城,置身在灰黃色的石灰岩之間,偶爾抬頭瞥見色彩斑斕的窗臺上種滿了花兒。你一定會愛上這種古舊又愜意的味道。 無需提前做攻略找景點,因為就在下一個轉角,你又能看到讓人眼前一亮的拍照地。 想多拍照的話,穿白色和紅色的服飾都能出片,紅色飄逸的度假風連衣裙似乎更醒目。 個人很喜歡下麵這張,剛好和身後的路人有呼應的感覺。 除了游客最多的 共和 大街以外, 瓦萊塔 的這條舊劇場街(Old Thearter Street)也熱鬧非凡,原來餐廳酒吧大多聚集在這裡,一到太陽下山就人滿為患。↓ 裝點在灰黃色的老房子之間的,是散落的五顏六色的窗戶,也是整個 馬耳他 的一大特色。 大部分窗戶隨著歲月沖刷漸漸褪了色,而那些顏色鮮艷的窗戶,也許是房子的新主人,把它刷成了明亮的一抹色,迎接新的生活。 在 瓦萊塔 縱橫交錯的街道里,舊薄荷街(Old Mint Street)該是最出名的一條了。長長的街道沿著地勢形成一個U型的坡度,兩旁是彩色的特色窗戶。而這條街道曾是騎士團時期鑄造硬幣工廠的所在地,Mint本來是鑄幣的意思,現在理解為薄荷也很小清新喲。 這個最經典視角的路口居然沒什麼人拍照,可以慢慢拍到滿意為止。一個無需門票的圓頂大教堂就坐落在此,站在這裡拍照能夠拍到經典的教堂圓頂和湛海大海。我來的時候剛下過一場雨,天氣好的話應該會更好看。 既然來到了圓頂大教堂,那一定要進去看看。來之前真的幾乎是0攻略,但一看大圓頂就知道是重要的地標,導致我一度以為這個就是 聖約翰 大教堂。教堂內非常安靜,和一般的 歐洲 教堂里成排的跪墊排椅不一樣,這裡的教堂椅子是單張可以移動的。如果身邊有導游,一定要把這緣由問個仔細。 廣角鏡頭都納不進整個穹頂,那就用手機拍一張全景圖吧。 從華麗精美程度來說也許不及 聖約翰 大教堂,但教堂挑高非常高,確實是一個讓人肅然起敬、能夠好好地安靜思考和禱告的好地方。 向 瓦萊塔 的另一邊走,來到沿海的 巴拉 卡花園。這個適合遛娃遛狗卻出奇地多貓的花園分為上和下,上比下更美、景觀也更多。在這裡,還可以遠眺那個來不及去的三姐妹城,那個真正孕育 馬耳他 歷史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