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之奧地利(瓦豪河谷、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維也納8日游記)
克恩滕大街上每家店鋪的招牌。 遠處的尖塔建築是 聖斯蒂芬 教堂 在步行街,一幢幢復古典雅的建築樓房讓人目不暇接。 逛到了格拉本大街,這裡是一個休閑廣場 坐落在格拉本大街中央的黑死病紀念柱(Plague Column):黑死病紀念柱是 歐洲 最大的巴 洛克 式的“黑死病紀念柱”,由費舍爾·馮·埃爾拉赫在1693年設計的。1679年的 維也納 黑死病肆虐,鼠疫幾乎奪走了三分之二 維也納 人的生命。後來為了紀念死於鼠疫的受難者, 奧地利 皇帝利奧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了這尊黑死病紀念柱。在這根紀念柱的外型臺座上描繪著神創天地、黑死病流行、最後的晚餐等浮雕。柱身表現了皇帝摘下皇冠,半跪在地上祈求上帝保佑自己的臣民以及在天使的指引下,聖人打倒化身女巫的黑死病。碑文則在提示世人,勿忘上帝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懲罰。(網上相關資料) 聖彼得 教堂(St.Peter's Church): 聖彼得 教堂位於格拉本大街,是一座古老的 羅馬 天主教堂,建築風格是比較經典的巴 洛克 式,修建於1701年到1733年。 到了晚上的步行街,商場店鋪都停止營業只有餐館開著,但行人依舊絡繹不絕,這時正值2018年 俄羅斯 世界杯,街頭的露天餐廳人們點上一杯咖啡或紅酒,正聚精會神地觀看世界杯,而我們卻只是腳步匆匆的游客。 晚上的步行街,這裡是克恩滕大街和格拉本大街的交匯處,因為有著名的 聖斯蒂芬 大教堂在此,游客特別多。 聖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走到克恩滕大街和格拉本大街的交匯處,哥特式風格的 聖斯蒂芬 大教堂出現在我們眼前。那當時的感受,猶如 好萊塢 電影《盜夢空間》里築夢師女孩設計了夢境里的建築一樣,哥特式巨型建築 聖斯蒂芬 大教堂在商鋪林立的街上赫然拔地而起,像做夢卻真實地存在,那場景太震撼了! 聖斯蒂芬 大教堂(Stephansdom):有” 維也納 心臟”之稱,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僅次於 科隆 教堂和 烏爾姆 教堂,居世界第三。 聖斯蒂芬 大教堂最大的特色在於它是 歐洲 各種古典風格建築的混合體,也是建築藝術互相包容、折中調合、兼收並蓄的代表。教堂始建於12世紀,最早的建築部分是現在的大門和左右兩側的門牆為 羅馬 式風格,哈布斯王朝統治 奧地利 後之後擴建了兩座塔樓,南塔先造,有136.7m之高,為尖頂挺拔的哥特式風格,北塔後建又具有文藝復興風格。18世紀再次擴建,同時對外面的牆壁以巴 洛克 建築風格為基調進行了整修。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天,一場大火將大教堂嚴重燒毀,直到1948年大教堂才重新修好開放。歷經4個世紀不斷地改、修、擴建工程, 聖斯蒂芬 大教堂成為世界上一座奇特的混合式建築。(圖片里尖頂的為南塔) 圖片里左邊藍頂的是北塔(網上資料圖片,非本人拍攝,自己當時沒拍到北塔) 教堂內部免費參觀允許拍照,但如果需要導游人員講解則需要另外支付費用。參觀地下室和高塔也需要購買門票。 教堂中庭左側的這座佈道壇是教堂內最精美的一座哥特式藝術品,是1515年 奧地利 建築大師安敦·皮爾格拉姆的作品,雕刻描述了聖母和基督一生的祭壇,和四個佈道師的半身像。皮爾格拉姆還把自己以一個“ 倚窗眺望人”的形象塑造在佈道壇的底部。他在這裡開出一扇窗戶,自己便半倚在半開的窗上,手中還握著他那把心愛的刻刀(底部的倚窗眺望人我沒拍到,當時只看到一大堆人在聽導游講解什麼,但本人不懂英語啊,後期寫游記查資料才知道這座佈道壇是教堂內一個重要的景點)。 大教堂內部 大教堂內部建築設計浩繁而精美 “ 維也納新城 祭壇“是1447年建成的哥特式祭壇,1754年成為歐根·馮·薩沃恩王子(Eugen von Savoyen)的墓碑。 許願蠟燭 大教堂內部 花費3歐/人乘電梯登上北塔觀景台,可以欣賞 維也納 內城景緻,也可觀賞斯蒂芬大教堂的銅鐘。(或步行登上三百四十三級臺階的南塔看內城風景) 聖斯蒂芬 大教堂的頂部由二十三萬片彩瓦組成 圖片里遠處的兩座尖塔是沃蒂夫教堂(Votivkirche),被稱為“雙塔教堂”,是 維也納 的一座 羅馬 天主教教堂,哥特式建築,位於Alsergrund區,戒指路外側,毗鄰 維也納 大學。相傳弗朗茨.約瑟夫皇帝在此地遇刺,又奇跡般的康復,為了感謝天主護佑弗蘭茨·約瑟夫死裡逃生,興建了這座新哥特式的 羅馬 天主教堂。 夜幕下的 聖斯蒂芬 大教堂
逛在霍夫堡宮(Hofburg Palace)周邊維也納穿過煤市大街(Kohlmarkt),看到聖米歇爾廣場處人潮涌動,原來今天廣場上有市集活動,很是熱鬧。臨時搭建的小舞臺上,身穿 奧地利 傳統服裝的表演者們載歌載舞,近距離讓游客感受”音樂之都“的魅力。 市集上有身穿傳統服裝的姑娘們,可以和游客拍照留影。 聖米歇爾廣場(Michaelerplatz)位於 霍夫 堡宮前,是一個小的圓形廣場,中間是一個露天坑,有裸露的 羅馬 和中世紀的遺跡。(當時拍照時並不知這個坑裡的是遺跡,所以沒拍全) 霍夫 堡宮(Hofburg Palace): 霍夫 堡宮是最能體現 奧地利 文化和傳統的地方,從第一位皇帝(魯道夫一世,1273年)到末代皇帝(卡爾一世,1918年),哈布斯王朝在這裡居住了6個世紀。圖片里的正是 霍夫 堡宮的入口大門,新巴 洛克 風格的米歇爾城門。 城門口有四尊 希腊 神話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雕像,他是宙斯和赫拉的兒子,嗜血、好戰、凶殘,是血腥勇猛的化身,被視為戰神。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沒有入內參觀,只在門口打卡。
逛在霍夫堡宮(Hofburg Palace)周邊維也納穿過煤市大街(Kohlmarkt),看到聖米歇爾廣場處人潮涌動,原來今天廣場上有市集活動,很是熱鬧。臨時搭建的小舞臺上,身穿 奧地利 傳統服裝的表演者們載歌載舞,近距離讓游客感受”音樂之都“的魅力。 市集上有身穿傳統服裝的姑娘們,可以和游客拍照留影。 聖米歇爾廣場(Michaelerplatz)位於 霍夫 堡宮前,是一個小的圓形廣場,中間是一個露天坑,有裸露的 羅馬 和中世紀的遺跡。(當時拍照時並不知這個坑裡的是遺跡,所以沒拍全) 霍夫 堡宮(Hofburg Palace): 霍夫 堡宮是最能體現 奧地利 文化和傳統的地方,從第一位皇帝(魯道夫一世,1273年)到末代皇帝(卡爾一世,1918年),哈布斯王朝在這裡居住了6個世紀。圖片里的正是 霍夫 堡宮的入口大門,新巴 洛克 風格的米歇爾城門。 城門口有四尊 希腊 神話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雕像,他是宙斯和赫拉的兒子,嗜血、好戰、凶殘,是血腥勇猛的化身,被視為戰神。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沒有入內參觀,只在門口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