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奇在南非| 狂野非洲的B面:浪漫的美味南非
市中心就有這樣壯麗的山海風光,放眼世界也難以找到。 TIPS:
1\. 桌山的官網上每小時都更新纜車情況,提前查好免得撲空。
傳送門: https://www.tablemountain.net/
2\. 普遍來說上午風速較慢,建議早點出發。
3\. 桌山腳下多石路,穿舒適好走的鞋,有助游覽。
4\. 纜車的內艙是會360°旋轉的,只要占據一個邊緣靠窗的位置,就可以飽覽美景。
5\. 山頂有可以免費灌裝的飲用水,帶好水壺或水杯即可。 (COOKIE完全是錯誤示範...早餐去了酒莊想著穿淑女些,中午到桌山這身打扮就吃苦頭啦... 桌山上還有些動物小伙伴~ 也是全然不怕人 這是當地常見特有的小動物,叫做蹄兔,胖乎乎的可愛極了。不過明明沒有長耳朵,為什麼也叫兔呢? 1503年,首次有 歐洲 人在桌灣登陸,並登上了桌山。 葡萄牙 探險家在獅頭峰上刻下的巨大十字至今有跡可循。下圖中的就是獅頭峰(Lion's head)。在山尖上刻有巨大的十字架圖案。
在此後的160多年裡, 開普敦 仍是“原始 非洲 ”的一部分(多麼不正確的一種說法),儘管貿易船隊在南邊不遠處的潮起潮落中穿梭而過。向東而行的航海家迫切地希望早一天抵達富饒的東方,而向西而行的船隊又急不可待地要從 歐洲 的港口中攫取巨額的利潤。他們僅僅顧得上在一些標記的巨石下埋好郵件,讓其他船隻幫忙遞送。這些有趣的“石頭郵局”收藏在 南非 博物館當中。
直到1652年, 荷蘭 東 印度 公司在船員的反覆要求下,終於派了3艘小船,在年輕船長的帶領下,在桌灣建立了 開普敦 根據地。臨時的營寨後來改建成好望堡(Castle of Good Hope)。他們的使命是,在這裡務農,嚮往來船隻提供水果和蔬菜,與當地部落交換牲畜,建起一間醫院和修理船隻的庇護所。
這段時間正值 荷蘭 的黃金時代, 開普敦 聽命於東 印度 公司在巴達維亞的印地總督,到1672年的時候有了開普總督,但仍然隸屬 荷蘭 東 印度 公司東部帝國。這一時期的 荷蘭 畫家維米爾和倫勃朗的繪畫當中常常見到的餐桌或廚房場景里,就堆積著許多經 開普敦 而來的東方香料和飾品。
荷蘭 殖民者在這裡開拓,漸漸發展在桌山峽谷中初具規模,成為了一個小鎮,也不再叫好望營地,在18世紀末期命名為 開普敦 ,也就是好望鎮。 信號山:山火後的一半荒蕪,一半綠洲
信號山與桌山一脈相連,兩者間車程十餘分鐘,很適合安排在一起游覽。從信號山可以徒步前往Lion's Head,不過徒步時間較長。
區別於桌山,信號山是免門票的,可以直接驅車到達山頂。相較之下桌山山頂更是風光迤邐,視野也開闊多了。BUT,信號山朝著西面,可以看到夕陽灑在桌山的平頂上的一番景緻。
然而話雖那麼說,雲海又遮住了桌山,還是沒看成~~ 信號山前坪有一塊大空地,是滑翔傘的起步之地。登山那天吹偏風,因而前坪空空蕩盪,幾個背著大傘包的老外在此徘徊良久,還是訕訕離開了。條件許可的話,滑翔傘教練會帶著你從這塊斜坡上騰空,最終降落在VA Waterfront附近。
後來年輕人們索性就在這樹下乘涼野餐了,當地人真是不放過任何一個享受的機會呀! 信號山觀城景雖無桌山大氣,但更近距離清晰,能清楚看到彩色的馬來區,一馬平川中異軍突起有高樓的CBD。
大名 鼎鼎的圓環形的綠點足球場,為 南非 世界杯舉辦時的主會場。 繁忙的碼頭。
信號山得名於其功能。在殖民時代,當山上看到船隻進港時,就會敲響鐘聲,召喚工人到碼頭幹活。 前往信號山的前一天白天遇上山林大火,直升機繁忙往返於山頂和海邊,吊著一個大水桶來回救火。上山時我們左顧右盼,果然看到了一片大火殘餘的新跡,還有燒了一半的杉樹,在一片蔥蘢綠意中紅得格外顯眼。 坎普斯灣:最驚艷的一瞥這裡是 開普敦 的頂級富豪區,背山面海,占盡了好風光和 中國 人愛說的好風水。沿途看到的房屋新潔氣派,花園繁茂工整,一打聽,一套大HOUSE十個卧室要一億蘭特。看來 南非 總體房價雖和善,頂級富豪區總是令人望而卻步的。 在 開普敦 的幾日三次經過這附近,每一次都是雲霧蔽山,難見真容。這時心裡總是想,如果此時登上桌山,一定是仙境一般的流雲吧! 傳說中基督的十二聖徒被坎普斯灣的美麗景色吸引,幻化成十二座山峰。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清楚地看到桌山和與它相連的十二門徒峰(Twelve Apostles)。
實際上,被坎普斯灣的風景吸引的不是幻化的使徒,而是 荷蘭 殖民的開墾團,在這裡建立了農場。後來幾經輾轉,18世紀中期主人變成了 荷蘭 人Von Kamptz。 荷蘭 人戰敗後,農莊就屬於後來的歷任 英國 總督。 臨行前還是不死心又去了一次Camps Bay,終究在萬里無雲的日落前得見真容,想大叫:太!美!啦! 連綿的山脈在夕陽餘暉中通體金紅色,曖昧又迷人,輕柔的晚風中總讓人有戀愛的感覺。身旁某人還要煞風景來一句:黃昏戀? 這一片山脈叫十二個門徒山,顧名思義是十二個山頭如同耶穌的十二使徒。從前在澳洲 大洋路 也有怎麼一景,不過十二礁石在侵蝕中缺了幾座。不過也許是數的方式不對吧,試了兩回數山尖,每次總會多幾個。感覺上, 歐洲 人到哪兒見到12塊大石頭,都能起個十二門徒的名字。 風光實在太美,哪怕風有點大也還忍不住放了一下飛機。 返航前一點點心愛的照片~ 和臨別前最好的禮物,完美的一場落日。 這樣的日落見證了多少時代的更替。18世紀風雲變幻的 歐洲 也影響著這些海外屬地。 荷蘭 漸漸衰落,不列顛崛起。 美國 獨立戰爭的時候, 荷蘭 站到了 美國 一邊。1780-1783的英荷開戰, 英國 船隊進攻 開普敦 ,卻被 法國 軍隊幫忙擊退。 法國 還派了兩個團進行駐守,他們駐扎的營地就是今天的Barrack Street(兵營街)。
僅僅過了十多年,畫風突變。1795年 法國 大革命的革命軍進攻 荷蘭 ,執政的威廉五世逃往 英國 避難,簽署指示將 開普敦 暫時交給 英國 保護,抵抗 法國 進攻。這自然是劉備借 荊州 。不過管理權的易手給 開普敦 平民殖民者帶來了意外的好處,東 印度 公司造成的壟斷寡頭和貿易障礙被清除,大量駐軍也激發了市場的活力。
到1803年的時候, 荷蘭 好不容易憑藉一紙條約重新獲得了 開普敦 。結果放在手裡還沒捂熱,5月 英國 向拿破侖的 法國 宣戰,拿破侖6月迫使 荷蘭 成為 法國 的全天候軍事伙伴,英荷之間又重新開戰。1806年61艘 英國 戰船停靠羅本島,正式進攻 開普敦 ,兩周後擊敗 荷蘭 駐軍。此後 開普敦 一直都在 英國 控制之下。坎普斯灣在很長的時間里都是 英國 總督的度假莊園所在。
看吧,總督選的寶地,果真風景獨好! 前方企鵝萌動,非戰鬥人員請迅速撤離!
1\. 桌山的官網上每小時都更新纜車情況,提前查好免得撲空。
傳送門: https://www.tablemountain.net/
2\. 普遍來說上午風速較慢,建議早點出發。
3\. 桌山腳下多石路,穿舒適好走的鞋,有助游覽。
4\. 纜車的內艙是會360°旋轉的,只要占據一個邊緣靠窗的位置,就可以飽覽美景。
5\. 山頂有可以免費灌裝的飲用水,帶好水壺或水杯即可。 (COOKIE完全是錯誤示範...早餐去了酒莊想著穿淑女些,中午到桌山這身打扮就吃苦頭啦... 桌山上還有些動物小伙伴~ 也是全然不怕人 這是當地常見特有的小動物,叫做蹄兔,胖乎乎的可愛極了。不過明明沒有長耳朵,為什麼也叫兔呢? 1503年,首次有 歐洲 人在桌灣登陸,並登上了桌山。 葡萄牙 探險家在獅頭峰上刻下的巨大十字至今有跡可循。下圖中的就是獅頭峰(Lion's head)。在山尖上刻有巨大的十字架圖案。
在此後的160多年裡, 開普敦 仍是“原始 非洲 ”的一部分(多麼不正確的一種說法),儘管貿易船隊在南邊不遠處的潮起潮落中穿梭而過。向東而行的航海家迫切地希望早一天抵達富饒的東方,而向西而行的船隊又急不可待地要從 歐洲 的港口中攫取巨額的利潤。他們僅僅顧得上在一些標記的巨石下埋好郵件,讓其他船隻幫忙遞送。這些有趣的“石頭郵局”收藏在 南非 博物館當中。
直到1652年, 荷蘭 東 印度 公司在船員的反覆要求下,終於派了3艘小船,在年輕船長的帶領下,在桌灣建立了 開普敦 根據地。臨時的營寨後來改建成好望堡(Castle of Good Hope)。他們的使命是,在這裡務農,嚮往來船隻提供水果和蔬菜,與當地部落交換牲畜,建起一間醫院和修理船隻的庇護所。
這段時間正值 荷蘭 的黃金時代, 開普敦 聽命於東 印度 公司在巴達維亞的印地總督,到1672年的時候有了開普總督,但仍然隸屬 荷蘭 東 印度 公司東部帝國。這一時期的 荷蘭 畫家維米爾和倫勃朗的繪畫當中常常見到的餐桌或廚房場景里,就堆積著許多經 開普敦 而來的東方香料和飾品。
荷蘭 殖民者在這裡開拓,漸漸發展在桌山峽谷中初具規模,成為了一個小鎮,也不再叫好望營地,在18世紀末期命名為 開普敦 ,也就是好望鎮。 信號山:山火後的一半荒蕪,一半綠洲
信號山與桌山一脈相連,兩者間車程十餘分鐘,很適合安排在一起游覽。從信號山可以徒步前往Lion's Head,不過徒步時間較長。
區別於桌山,信號山是免門票的,可以直接驅車到達山頂。相較之下桌山山頂更是風光迤邐,視野也開闊多了。BUT,信號山朝著西面,可以看到夕陽灑在桌山的平頂上的一番景緻。
然而話雖那麼說,雲海又遮住了桌山,還是沒看成~~ 信號山前坪有一塊大空地,是滑翔傘的起步之地。登山那天吹偏風,因而前坪空空蕩盪,幾個背著大傘包的老外在此徘徊良久,還是訕訕離開了。條件許可的話,滑翔傘教練會帶著你從這塊斜坡上騰空,最終降落在VA Waterfront附近。
後來年輕人們索性就在這樹下乘涼野餐了,當地人真是不放過任何一個享受的機會呀! 信號山觀城景雖無桌山大氣,但更近距離清晰,能清楚看到彩色的馬來區,一馬平川中異軍突起有高樓的CBD。
大名 鼎鼎的圓環形的綠點足球場,為 南非 世界杯舉辦時的主會場。 繁忙的碼頭。
信號山得名於其功能。在殖民時代,當山上看到船隻進港時,就會敲響鐘聲,召喚工人到碼頭幹活。 前往信號山的前一天白天遇上山林大火,直升機繁忙往返於山頂和海邊,吊著一個大水桶來回救火。上山時我們左顧右盼,果然看到了一片大火殘餘的新跡,還有燒了一半的杉樹,在一片蔥蘢綠意中紅得格外顯眼。 坎普斯灣:最驚艷的一瞥這裡是 開普敦 的頂級富豪區,背山面海,占盡了好風光和 中國 人愛說的好風水。沿途看到的房屋新潔氣派,花園繁茂工整,一打聽,一套大HOUSE十個卧室要一億蘭特。看來 南非 總體房價雖和善,頂級富豪區總是令人望而卻步的。 在 開普敦 的幾日三次經過這附近,每一次都是雲霧蔽山,難見真容。這時心裡總是想,如果此時登上桌山,一定是仙境一般的流雲吧! 傳說中基督的十二聖徒被坎普斯灣的美麗景色吸引,幻化成十二座山峰。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清楚地看到桌山和與它相連的十二門徒峰(Twelve Apostles)。
實際上,被坎普斯灣的風景吸引的不是幻化的使徒,而是 荷蘭 殖民的開墾團,在這裡建立了農場。後來幾經輾轉,18世紀中期主人變成了 荷蘭 人Von Kamptz。 荷蘭 人戰敗後,農莊就屬於後來的歷任 英國 總督。 臨行前還是不死心又去了一次Camps Bay,終究在萬里無雲的日落前得見真容,想大叫:太!美!啦! 連綿的山脈在夕陽餘暉中通體金紅色,曖昧又迷人,輕柔的晚風中總讓人有戀愛的感覺。身旁某人還要煞風景來一句:黃昏戀? 這一片山脈叫十二個門徒山,顧名思義是十二個山頭如同耶穌的十二使徒。從前在澳洲 大洋路 也有怎麼一景,不過十二礁石在侵蝕中缺了幾座。不過也許是數的方式不對吧,試了兩回數山尖,每次總會多幾個。感覺上, 歐洲 人到哪兒見到12塊大石頭,都能起個十二門徒的名字。 風光實在太美,哪怕風有點大也還忍不住放了一下飛機。 返航前一點點心愛的照片~ 和臨別前最好的禮物,完美的一場落日。 這樣的日落見證了多少時代的更替。18世紀風雲變幻的 歐洲 也影響著這些海外屬地。 荷蘭 漸漸衰落,不列顛崛起。 美國 獨立戰爭的時候, 荷蘭 站到了 美國 一邊。1780-1783的英荷開戰, 英國 船隊進攻 開普敦 ,卻被 法國 軍隊幫忙擊退。 法國 還派了兩個團進行駐守,他們駐扎的營地就是今天的Barrack Street(兵營街)。
僅僅過了十多年,畫風突變。1795年 法國 大革命的革命軍進攻 荷蘭 ,執政的威廉五世逃往 英國 避難,簽署指示將 開普敦 暫時交給 英國 保護,抵抗 法國 進攻。這自然是劉備借 荊州 。不過管理權的易手給 開普敦 平民殖民者帶來了意外的好處,東 印度 公司造成的壟斷寡頭和貿易障礙被清除,大量駐軍也激發了市場的活力。
到1803年的時候, 荷蘭 好不容易憑藉一紙條約重新獲得了 開普敦 。結果放在手裡還沒捂熱,5月 英國 向拿破侖的 法國 宣戰,拿破侖6月迫使 荷蘭 成為 法國 的全天候軍事伙伴,英荷之間又重新開戰。1806年61艘 英國 戰船停靠羅本島,正式進攻 開普敦 ,兩周後擊敗 荷蘭 駐軍。此後 開普敦 一直都在 英國 控制之下。坎普斯灣在很長的時間里都是 英國 總督的度假莊園所在。
看吧,總督選的寶地,果真風景獨好! 前方企鵝萌動,非戰鬥人員請迅速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