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你,在春寒料峭時——惠靈頓游記
旁邊有一個小小的纜車博物館,進入逛了逛,瞭解了這個已經有好幾十年曆史的纜車的來龍去脈,看了看它的設計圖紙,在紀念品商店里例行買了一個冰箱貼給我自己,以及一個 新西蘭 和 加拿大 國旗連接在一起的國旗形狀的胸針,給已離去的她。
旁邊就是植物園,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棵巨大的,被整整齊齊修剪成圓柱體的書,若不是走近後透過濃密的樹葉看到裡面盤根錯節的根與樹幹,我絕不會相信這麼大的景觀植物竟只由一棵樹構成。 在植物園裡隨便逛了逛,在山崖邊發現一座朝向大海,造型凶猛酷炫的大炮。原來它是一戰時,遠赴 土耳其 作戰的 新西蘭 士兵繳獲的 德國 大炮,戰爭結束後當作戰利品從海上運回了國,並被捐給 惠靈頓 征服,然後安放在這裡。為了保護大炮,已經給它封漿,它的炮口朝向遠方,似乎在訴說著當年戰火紛飛的歲月,也告誡著人們 和平 與幸福的來之不易…… 大炮旁邊是一座天文館,可惜今天沒有開放不能入內 在天文臺的背後發現了一盆破碎的花盆,青草頑強而蓬勃地鑽了出來: 青蔥的草地上零零散散生長著白色的小花,另一旁,長著一棵看起來像是玉蘭的樹,花瓣散落一地,落英繽紛。 草地上零散地坐著一些人,有戴著耳機,就著陽光默默看書的,有啃著 三明 治野餐的,甚至有墊了張報紙呼呼大睡的……國內 大城 市裡少有這樣的供人隨意使用的公共綠地, 惠靈頓 慵懶而宜居的氣息確實很動人。駐足片刻,乘坐纜車下山,回到市中心大街上。
街頭人群熙熙攘攘,不同於 奧克蘭 , 惠靈頓 的街要更窄一些,路上華人的面孔也不算多。走著走著發現一座很好看的鵝黃色建築,好像是政府機構,看上去很有些年頭了。 在前往國會( parliament)的路上經過了戰爭紀念碑,戰爭紀念碑前駐扎了幾十隻不怕人的鴿子,正當我嫌肥碩的鴿子堵住了我的路時,有單車男孩騎著自行車從紀念碑旁的樓梯衝下去,鴿子瞬間潰散而逃,場面壯觀。 走過紀念碑便是 新西蘭 的國會大廈了,據說 新西蘭 首都之所以設置在 惠靈頓 而不是 奧克蘭 ,就是為了防止南北島分裂, 惠靈頓 地處南北島交界處,其政治地位十分重要。國會乍一看,像是古 羅馬 鬥獸場,圓柱撐起的大樓莊嚴而肅穆。旁邊方 方正 正看上去像殖民時期 拿騷 海盜堡壘的大樓是舊政府大樓,至今在牆上留著對伊麗莎白二世的宣誓與效忠。 再往右走,還有一座精緻的建築,它的圓形花窗十分好看。 在國會廣場旁還瞅見了 維多利亞 大學的某座教學樓,真實方 方正 正啊。 參觀完國會大廈,想去CBD吃個午飯,從一條沒有走過的路繞過去,撞見了 惠靈頓 藝術館。其造型之奇葩,至今難忘。在佩服這個小廣場設計感之現代的同時,深深地被樓頂的人臉手指怪給驚到了,震驚之餘不免感慨藝術之艱深晦奧。 藝術館也是免費的,作為一個純理工科直男,雖常常自詡有一定文藝素養,但對各類畫作實屬是一竅不通,然而總是對搞不懂的東西心嚮往之,便勇敢地去接受熏陶!
藝術館里有一層在舉辦一個主題為“竊聽”的藝術展,巨大的牆上留有一些畫作和幾副耳機,不明所以。
二樓在舉辦Theo Schoon的個人展,他是一位已故的 新西蘭 本土畫家,畫風抽象,常常涉及一些毛利文化。拍下了幾副覺得不錯的大作: 以下一副是一位女畫家畫的,名字記不清了。只知道她是Theo Schoon的摯友。這幅畫叫做fungus,也就是真菌,畫的非常漂亮,讓我感受到了一種抽象之美,有種飛天拉麵神教的感覺,好吧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在說些什麼亂七八糟的……不過確實很好看: 依稀記得上一次去美術館,還是牽著她的手在 多倫多 的街頭,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兩個都沒有藝術細胞的人開心地湊著熱鬧。 回不去了。
游覽了一小時左右,走出展館,心情有些憂郁,開始策划下一個目的地。想到昨晚被黑暗的 維多利亞 山嚇退,男子漢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打擊,今天一定要一探究竟,向Mt Victoria出發!
經過一座充滿了廢土氣息的橋,不知道名字,索性叫它賽博朋克橋好了。真特麽酷啊! 走在這個橋上,仿佛感覺自己在玩Mad Max,對“世界最酷的小首都”又多了一份認同,確實很酷啊。橋上有一些很棒的柱子,最顯眼的就是愛心柱,也不知道丘比特的箭頭準備射向哪個方向? 下橋繼續趕路,經過了 惠靈頓 大名 鼎鼎的商業街—— 古巴 街。雖然與我去過的 古巴 完全不像,但是整條街還是相當繁榮與有個性。
比如 彩虹馬路, 比如 奇特的噴泉,造型各異的塗鴉等等。
旁邊就是植物園,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棵巨大的,被整整齊齊修剪成圓柱體的書,若不是走近後透過濃密的樹葉看到裡面盤根錯節的根與樹幹,我絕不會相信這麼大的景觀植物竟只由一棵樹構成。 在植物園裡隨便逛了逛,在山崖邊發現一座朝向大海,造型凶猛酷炫的大炮。原來它是一戰時,遠赴 土耳其 作戰的 新西蘭 士兵繳獲的 德國 大炮,戰爭結束後當作戰利品從海上運回了國,並被捐給 惠靈頓 征服,然後安放在這裡。為了保護大炮,已經給它封漿,它的炮口朝向遠方,似乎在訴說著當年戰火紛飛的歲月,也告誡著人們 和平 與幸福的來之不易…… 大炮旁邊是一座天文館,可惜今天沒有開放不能入內 在天文臺的背後發現了一盆破碎的花盆,青草頑強而蓬勃地鑽了出來: 青蔥的草地上零零散散生長著白色的小花,另一旁,長著一棵看起來像是玉蘭的樹,花瓣散落一地,落英繽紛。 草地上零散地坐著一些人,有戴著耳機,就著陽光默默看書的,有啃著 三明 治野餐的,甚至有墊了張報紙呼呼大睡的……國內 大城 市裡少有這樣的供人隨意使用的公共綠地, 惠靈頓 慵懶而宜居的氣息確實很動人。駐足片刻,乘坐纜車下山,回到市中心大街上。
街頭人群熙熙攘攘,不同於 奧克蘭 , 惠靈頓 的街要更窄一些,路上華人的面孔也不算多。走著走著發現一座很好看的鵝黃色建築,好像是政府機構,看上去很有些年頭了。 在前往國會( parliament)的路上經過了戰爭紀念碑,戰爭紀念碑前駐扎了幾十隻不怕人的鴿子,正當我嫌肥碩的鴿子堵住了我的路時,有單車男孩騎著自行車從紀念碑旁的樓梯衝下去,鴿子瞬間潰散而逃,場面壯觀。 走過紀念碑便是 新西蘭 的國會大廈了,據說 新西蘭 首都之所以設置在 惠靈頓 而不是 奧克蘭 ,就是為了防止南北島分裂, 惠靈頓 地處南北島交界處,其政治地位十分重要。國會乍一看,像是古 羅馬 鬥獸場,圓柱撐起的大樓莊嚴而肅穆。旁邊方 方正 正看上去像殖民時期 拿騷 海盜堡壘的大樓是舊政府大樓,至今在牆上留著對伊麗莎白二世的宣誓與效忠。 再往右走,還有一座精緻的建築,它的圓形花窗十分好看。 在國會廣場旁還瞅見了 維多利亞 大學的某座教學樓,真實方 方正 正啊。 參觀完國會大廈,想去CBD吃個午飯,從一條沒有走過的路繞過去,撞見了 惠靈頓 藝術館。其造型之奇葩,至今難忘。在佩服這個小廣場設計感之現代的同時,深深地被樓頂的人臉手指怪給驚到了,震驚之餘不免感慨藝術之艱深晦奧。 藝術館也是免費的,作為一個純理工科直男,雖常常自詡有一定文藝素養,但對各類畫作實屬是一竅不通,然而總是對搞不懂的東西心嚮往之,便勇敢地去接受熏陶!
藝術館里有一層在舉辦一個主題為“竊聽”的藝術展,巨大的牆上留有一些畫作和幾副耳機,不明所以。
二樓在舉辦Theo Schoon的個人展,他是一位已故的 新西蘭 本土畫家,畫風抽象,常常涉及一些毛利文化。拍下了幾副覺得不錯的大作: 以下一副是一位女畫家畫的,名字記不清了。只知道她是Theo Schoon的摯友。這幅畫叫做fungus,也就是真菌,畫的非常漂亮,讓我感受到了一種抽象之美,有種飛天拉麵神教的感覺,好吧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在說些什麼亂七八糟的……不過確實很好看: 依稀記得上一次去美術館,還是牽著她的手在 多倫多 的街頭,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兩個都沒有藝術細胞的人開心地湊著熱鬧。 回不去了。
游覽了一小時左右,走出展館,心情有些憂郁,開始策划下一個目的地。想到昨晚被黑暗的 維多利亞 山嚇退,男子漢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打擊,今天一定要一探究竟,向Mt Victoria出發!
經過一座充滿了廢土氣息的橋,不知道名字,索性叫它賽博朋克橋好了。真特麽酷啊! 走在這個橋上,仿佛感覺自己在玩Mad Max,對“世界最酷的小首都”又多了一份認同,確實很酷啊。橋上有一些很棒的柱子,最顯眼的就是愛心柱,也不知道丘比特的箭頭準備射向哪個方向? 下橋繼續趕路,經過了 惠靈頓 大名 鼎鼎的商業街—— 古巴 街。雖然與我去過的 古巴 完全不像,但是整條街還是相當繁榮與有個性。
比如 彩虹馬路, 比如 奇特的噴泉,造型各異的塗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