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的烏非茲美術館,文藝復興到巴洛克,古典浪漫
《基督受洗》(Battesimo di Cristo;1472–1475) ,達 芬奇 和老師委羅基奧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幅名作,事實上這幅畫委羅基奧構圖,由多個人共同完成,人物部分和後面的背景佈局,畫風差異相當大,韋羅基奧看了達 芬奇 畫的小天使後,自愧不如徒弟有天分,從此決定不再製作油畫。
聖經說,在 羅馬 大帝提庇留統治的15年間,約翰在 約旦 河一帶向貧民傳道,鼓動人民接受上帝洗禮,篤信耶和華。說這是為了免去自己身上的罪孽,可以升入天堂。一天,耶穌來了,他要接受約翰的洗禮。約翰知道他是上帝的兒子,不敢為他施洗。幾經勸說,約翰最後還是給耶穌施了洗。
聖經上還說,當約翰舀起 約旦 河的聖水併為耶穌施洗時,天空豁然開朗,有一鴿子形狀的聖靈顯現在被啟開的天空中。
達· 芬 奉老師之命,只畫了左側兩個小天使中左邊一個。
就這一個側面形象的天使,從人物造型和臉部的神情表現來看,要比老師所畫的其他幾個人物生動得多。
達· 芬奇 著重描繪的是一個天真無邪、毫無神秘色彩的兒童形象。兒童頭部的卷髮、身上的衣褶,給人以極其真實可信的感受。
畫布上這個跪著的小天使,目光炯炯有神,他認真而又好奇地註視著眼前所發生的事件。這一切似乎使他深入幻想的境界。 《三博士朝聖》(Adoration of the Magi),1481年創作的《三博士朝聖》,標誌達 芬奇 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品,當時29歲。該畫雖由於他動身去 米蘭 而沒有完成,但從原稿上可以看出其構圖和形象塑造所顯示的藝術創新。
畫作取材於聖經中耶穌誕生之時東方三博士前來朝拜的故事。在這幅未竟之作中,畫家不再以敘事角度簡單羅列有關人物,而以激烈對比的構圖和形象表現顯示藝術上的創新:聖母、聖嬰和三位博士形成三角形的穩定構圖,周圍的群眾卻以激動的手勢環列左右,宛如人群組成的漩渦;背景上按精確的透視法畫出的建築遺跡和奔騰飛躍的馬隊也形成強烈的對照。
畫中一些細節之處帶有幾分宗教的意味。畫中央那棵樹的根部在地上蜿蜒而下似要觸摸基督的腦袋,這裡暗指以賽亞的預言:“耶西的樹幹將會長出一根枝條,他的根會長成一個分枝。”畫中破敗的石建築外面已是灌木叢生,破房子是繪畫中常會出現的象徵,暗指毀壞的“大衛的房子”。而基督的誕生會使其複原,畫中能看到工人的形象,他們正在樓梯上忙著重建房子。石房子的形狀明顯屬於 佛羅倫薩 風格,與《聖哲羅姆》中出現新聖母 瑪利亞 教堂的正面類似, 佛羅倫薩 元素。
2001年初,烏菲奇美術館向外界宣佈清潔並修複這幅《三博士朝聖》的想法,後來據說因為爭議而擱置,但是2018年2月,我們參觀時,畫作的確在修複中。
為了更好呈現原作,烏菲茲美術館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用一架紅外攝像機對《三博士朝聖》進行拍攝掃描,以捕捉底稿上的數以千萬計的圖像。通過科學儀器的幫助,最終 塞拉 西尼重現了達· 芬奇 《三博士朝聖》的原作底稿,並且在底稿上發現了達· 芬奇 自己的素描自畫像,應該是達· 芬奇 29時的自畫像。
在肉眼可見的《三博士朝聖》的畫作中,兩匹烈馬在廝打,但在後發現的達· 芬奇 原作底稿上,馬背上的騎士也清晰可見,雙 方正 在激烈的拼殺。由此 塞拉 西尼又有了更驚人的發現,那就是早在29歲時達· 芬奇 在創作《三博士朝聖》時,就已經為他在日後52歲時創作《 安吉 里之戰》做了準備。
關於作品的修複過程,在達 芬奇 畫室都有描述。
論肉欲,還是提香筆下的維納斯提香作品,《烏爾比諾的維納斯》(作於1538年),畫中人名叫艾列奧 諾拉 烏爾比諾夫人,躺在一張華麗的床榻,女主人腳邊有隻小狗,遠處正在翻弄衣箱的兩個女僕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這幅作品表現出提香細膩描繪的功力與創新構圖。通過色彩和輪廓表現對象,進而發展到主要依靠光色來表現物體,透視縱深感很強。
畫中維納斯直視著看畫的所有人,她的右手持有一束玫瑰花,而她的左手遮蓋了她的外陰,挑逗地放置在中央。她的卧榻旁邊有一隻小犬相伴,而小狗常作為“忠貞”的象徵。內室有一位侍女為浴後休憩的女主人備衣。
維納斯的形象的塑造上,畫家充分發揮了健美風格特色,著意於刻畫理想的、健康完美的女性。維納斯豐滿、自然、柔和、充滿了女性的青春美。這幅維納斯成為提香類似題材中的佼佼者,也成為裸體女像中難以企及的典型。
提香的女性題材作品充滿肉欲,是很多公爵貴族爭相合作的畫家,其富有程度是諸多畫家都無可比擬的。
但他是一個有名的吝嗇鬼,直到90多歲也沒有改變愛財如命的性格。
讓人想起了 中國 的一位 長壽 畫家,齊白石,關於他的點心、水果故事廣為流傳。
雖然愛財,但是依然能夠保持高超的繪畫技能,提香和齊白石都是曠世奇才。
極品,愛好打架的卡拉瓦喬卡拉 瓦喬(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全名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德· 卡拉 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意大利 人名字結構有些規律,da是來自的意思,實際上他的名字應該是來自 卡拉 瓦喬鎮的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只是後世叫習慣了,只留下了 卡拉 瓦喬這個名字。
很少有畫家的生活像 卡拉 瓦喬那般極富浪漫色彩。 卡拉 瓦喬的人生就是一個謎團,“他乾兩周的活兒就能跨劍大搖大擺逛一兩個月,總是準備爭吵打鬥。”
卡拉 瓦喬拿打架決鬥來當正經事做的,隨時隨地。
有一個法庭的書記員,說自己在散步的時候,有人從後面襲擊自己,他確信襲擊者就是 卡拉 瓦喬,因為 卡拉 瓦喬想和他搶女人。目擊者聲稱襲擊者打完人後跑向了紅衣主教家裡,也是暗示襲擊者是 卡拉 瓦喬。這事情確實是 卡拉 瓦喬乾的,他後來跟書記員誠懇道歉。
1606年, 卡拉 瓦喬爭鬥時殺了人,遭懸賞,於是逃離 羅馬 。1608年,他又在 馬耳他 卷入另一場爭鬥,之後的1609年,在 那不勒斯 ,還是爭鬥,不明來歷的對頭要取他性命,大傷毀容。1610年, 卡拉 瓦喬離開了人世。
羅馬 期間, 卡拉 瓦喬創作了一系列宗教作品,作品以暴力的鬥爭、奇異的斬首、拷打和死亡為特征。 羅馬 的主教和貴族們只關心 卡拉 瓦喬的才華,與之並行的罪惡都是可被寬恕的。很多貴族和有錢人,都以自己能擁有 卡拉 瓦喬的畫作而驕傲,人們付給他的畫酬,是別的畫家的幾十倍,別的畫家,攻擊他的同時模仿他,但是他死後,卻很少被人提起。
直到幾百年後,藝術史家們才把 卡拉 瓦喬定位為文藝復興的最後一位大師,同時又是開啟巴 洛克 藝術風格的第一位大師,他的畫風在他去世後的十年間,激發了 歐洲 畫壇的大變革,形成了西方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的重要畫派,史稱“ 卡拉 瓦喬風”。
《微醺的酒神巴克斯,1595年。酒神巴克斯半躺在一張宴席床上,裸露著上半身,頭戴葡萄葉做成的冠,上面還掛著一串葡萄,兩隻手指以靈巧的動作拿著盛滿深紅色葡萄酒的杯子。面前的桌上罩著白布,上面有一隻細頸大肚的酒瓶,裡面也盛著紅酒,另外還有一隻裝著水果及果樹葉的籃子,這幾樣東西構成一幅美妙的靜物圖。
與其說他是酒神,不如說像個化裝後參加宴會的少年。除了裹在肩和手臂上的白布可視為古代服飾外,他身上沒有其他東西與古代有任何關聯。白布根本就不是 羅馬 式長袍,而是裹著靠墊的白布,玻璃酒瓶和酒盃也都是現代的用品。
據說酒神原形是 卡拉 瓦喬情侶,馬利奧·明尼蒂,他與 卡拉 瓦喬同年,在 羅馬 相識。 卡拉 瓦喬所處的時代里, 羅馬 的各種節慶宴會, 來賓 都是如此化裝打扮的,不論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都有,甚至有一些人還裝扮成神,以及其他任何隨心所欲的打扮。另一方面,同性戀在 富裕 人士或知識分子間也頗為常見,不足為奇。
這幅油畫的重要性在於它的含意。這個撩撥人心的小伙子具有一種感官的寓意。他左手手指拿著玻璃杯子,動作細膩,右手手指則在撫摸絲絨的緞帶,兩隻手的動作表現出不同的觸覺:接觸硬而冷的玻璃,及接觸柔而暖的布料。酒和果子令人聯想到飲、食這兩種味覺方式。而在 日光 、眼睛以及勾描眉毛的意象中,則表現了視覺。最後,嗅覺透過畫中人物手持的酒盃,而不是飲酒本身來暗示。畫上唯一沒有表現到的是聽覺。 《美杜莎》盾牌
卡拉 瓦喬在1597-1598年之間為 托斯卡納 大公費 迪南 ·美第奇繪製了一件禮物。這是一件圓形的盾牌,上面畫著一個怪物血淋淋的頭,頭髮上纏繞著蛇, 卡拉 瓦喬將神話中的美杜莎畫在盾牌之上。
在神話中,英雄帕爾修斯通過自己盾牌上的反射找到美杜莎的位置並砍下了她的頭,之後他將美杜莎的頭收起來作為以後石化對手的一件秘密武器。
這顆已經失去身體的頭顱似乎正在看著自己的倒影,而那一瞬間的驚恐被永遠凝固在了盾牌之上。
這份恐懼源於 卡拉 瓦喬自己,因為他就是這幅畫的模特。他坐在鏡子前,儘力張大嘴巴瞪圓眼睛,仿佛,他看到了一個怪物。
烏菲茲美術館有一個咖啡廳,帶戶外大陽臺,出去可以看到弗洛倫薩的建築,冬天風很大,我們選擇在裡面喝咖啡,吃 三明 治和橙子。
休息之後,重新看了波提切利、達 芬奇 、提香、 卡拉 瓦喬的幾部作品。
5個小時的參觀,對我們來說,剛好。
走出烏菲茲美術館,悠哉地回去,睡個覺。
外面陽光剛好,很多游客在老橋附近拍照,我們走得很慢,希望通過散步的方式,先放鬆一下緊張的雙眼和大腦,平復激動的心情。
聖經說,在 羅馬 大帝提庇留統治的15年間,約翰在 約旦 河一帶向貧民傳道,鼓動人民接受上帝洗禮,篤信耶和華。說這是為了免去自己身上的罪孽,可以升入天堂。一天,耶穌來了,他要接受約翰的洗禮。約翰知道他是上帝的兒子,不敢為他施洗。幾經勸說,約翰最後還是給耶穌施了洗。
聖經上還說,當約翰舀起 約旦 河的聖水併為耶穌施洗時,天空豁然開朗,有一鴿子形狀的聖靈顯現在被啟開的天空中。
達· 芬 奉老師之命,只畫了左側兩個小天使中左邊一個。
就這一個側面形象的天使,從人物造型和臉部的神情表現來看,要比老師所畫的其他幾個人物生動得多。
達· 芬奇 著重描繪的是一個天真無邪、毫無神秘色彩的兒童形象。兒童頭部的卷髮、身上的衣褶,給人以極其真實可信的感受。
畫布上這個跪著的小天使,目光炯炯有神,他認真而又好奇地註視著眼前所發生的事件。這一切似乎使他深入幻想的境界。 《三博士朝聖》(Adoration of the Magi),1481年創作的《三博士朝聖》,標誌達 芬奇 其藝術風格達到成熟期的作品,當時29歲。該畫雖由於他動身去 米蘭 而沒有完成,但從原稿上可以看出其構圖和形象塑造所顯示的藝術創新。
畫作取材於聖經中耶穌誕生之時東方三博士前來朝拜的故事。在這幅未竟之作中,畫家不再以敘事角度簡單羅列有關人物,而以激烈對比的構圖和形象表現顯示藝術上的創新:聖母、聖嬰和三位博士形成三角形的穩定構圖,周圍的群眾卻以激動的手勢環列左右,宛如人群組成的漩渦;背景上按精確的透視法畫出的建築遺跡和奔騰飛躍的馬隊也形成強烈的對照。
畫中一些細節之處帶有幾分宗教的意味。畫中央那棵樹的根部在地上蜿蜒而下似要觸摸基督的腦袋,這裡暗指以賽亞的預言:“耶西的樹幹將會長出一根枝條,他的根會長成一個分枝。”畫中破敗的石建築外面已是灌木叢生,破房子是繪畫中常會出現的象徵,暗指毀壞的“大衛的房子”。而基督的誕生會使其複原,畫中能看到工人的形象,他們正在樓梯上忙著重建房子。石房子的形狀明顯屬於 佛羅倫薩 風格,與《聖哲羅姆》中出現新聖母 瑪利亞 教堂的正面類似, 佛羅倫薩 元素。
2001年初,烏菲奇美術館向外界宣佈清潔並修複這幅《三博士朝聖》的想法,後來據說因為爭議而擱置,但是2018年2月,我們參觀時,畫作的確在修複中。
為了更好呈現原作,烏菲茲美術館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用一架紅外攝像機對《三博士朝聖》進行拍攝掃描,以捕捉底稿上的數以千萬計的圖像。通過科學儀器的幫助,最終 塞拉 西尼重現了達· 芬奇 《三博士朝聖》的原作底稿,並且在底稿上發現了達· 芬奇 自己的素描自畫像,應該是達· 芬奇 29時的自畫像。
在肉眼可見的《三博士朝聖》的畫作中,兩匹烈馬在廝打,但在後發現的達· 芬奇 原作底稿上,馬背上的騎士也清晰可見,雙 方正 在激烈的拼殺。由此 塞拉 西尼又有了更驚人的發現,那就是早在29歲時達· 芬奇 在創作《三博士朝聖》時,就已經為他在日後52歲時創作《 安吉 里之戰》做了準備。
關於作品的修複過程,在達 芬奇 畫室都有描述。
論肉欲,還是提香筆下的維納斯提香作品,《烏爾比諾的維納斯》(作於1538年),畫中人名叫艾列奧 諾拉 烏爾比諾夫人,躺在一張華麗的床榻,女主人腳邊有隻小狗,遠處正在翻弄衣箱的兩個女僕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這幅作品表現出提香細膩描繪的功力與創新構圖。通過色彩和輪廓表現對象,進而發展到主要依靠光色來表現物體,透視縱深感很強。
畫中維納斯直視著看畫的所有人,她的右手持有一束玫瑰花,而她的左手遮蓋了她的外陰,挑逗地放置在中央。她的卧榻旁邊有一隻小犬相伴,而小狗常作為“忠貞”的象徵。內室有一位侍女為浴後休憩的女主人備衣。
維納斯的形象的塑造上,畫家充分發揮了健美風格特色,著意於刻畫理想的、健康完美的女性。維納斯豐滿、自然、柔和、充滿了女性的青春美。這幅維納斯成為提香類似題材中的佼佼者,也成為裸體女像中難以企及的典型。
提香的女性題材作品充滿肉欲,是很多公爵貴族爭相合作的畫家,其富有程度是諸多畫家都無可比擬的。
但他是一個有名的吝嗇鬼,直到90多歲也沒有改變愛財如命的性格。
讓人想起了 中國 的一位 長壽 畫家,齊白石,關於他的點心、水果故事廣為流傳。
雖然愛財,但是依然能夠保持高超的繪畫技能,提香和齊白石都是曠世奇才。
極品,愛好打架的卡拉瓦喬卡拉 瓦喬(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全名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德· 卡拉 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意大利 人名字結構有些規律,da是來自的意思,實際上他的名字應該是來自 卡拉 瓦喬鎮的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只是後世叫習慣了,只留下了 卡拉 瓦喬這個名字。
很少有畫家的生活像 卡拉 瓦喬那般極富浪漫色彩。 卡拉 瓦喬的人生就是一個謎團,“他乾兩周的活兒就能跨劍大搖大擺逛一兩個月,總是準備爭吵打鬥。”
卡拉 瓦喬拿打架決鬥來當正經事做的,隨時隨地。
有一個法庭的書記員,說自己在散步的時候,有人從後面襲擊自己,他確信襲擊者就是 卡拉 瓦喬,因為 卡拉 瓦喬想和他搶女人。目擊者聲稱襲擊者打完人後跑向了紅衣主教家裡,也是暗示襲擊者是 卡拉 瓦喬。這事情確實是 卡拉 瓦喬乾的,他後來跟書記員誠懇道歉。
1606年, 卡拉 瓦喬爭鬥時殺了人,遭懸賞,於是逃離 羅馬 。1608年,他又在 馬耳他 卷入另一場爭鬥,之後的1609年,在 那不勒斯 ,還是爭鬥,不明來歷的對頭要取他性命,大傷毀容。1610年, 卡拉 瓦喬離開了人世。
羅馬 期間, 卡拉 瓦喬創作了一系列宗教作品,作品以暴力的鬥爭、奇異的斬首、拷打和死亡為特征。 羅馬 的主教和貴族們只關心 卡拉 瓦喬的才華,與之並行的罪惡都是可被寬恕的。很多貴族和有錢人,都以自己能擁有 卡拉 瓦喬的畫作而驕傲,人們付給他的畫酬,是別的畫家的幾十倍,別的畫家,攻擊他的同時模仿他,但是他死後,卻很少被人提起。
直到幾百年後,藝術史家們才把 卡拉 瓦喬定位為文藝復興的最後一位大師,同時又是開啟巴 洛克 藝術風格的第一位大師,他的畫風在他去世後的十年間,激發了 歐洲 畫壇的大變革,形成了西方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的重要畫派,史稱“ 卡拉 瓦喬風”。
《微醺的酒神巴克斯,1595年。酒神巴克斯半躺在一張宴席床上,裸露著上半身,頭戴葡萄葉做成的冠,上面還掛著一串葡萄,兩隻手指以靈巧的動作拿著盛滿深紅色葡萄酒的杯子。面前的桌上罩著白布,上面有一隻細頸大肚的酒瓶,裡面也盛著紅酒,另外還有一隻裝著水果及果樹葉的籃子,這幾樣東西構成一幅美妙的靜物圖。
與其說他是酒神,不如說像個化裝後參加宴會的少年。除了裹在肩和手臂上的白布可視為古代服飾外,他身上沒有其他東西與古代有任何關聯。白布根本就不是 羅馬 式長袍,而是裹著靠墊的白布,玻璃酒瓶和酒盃也都是現代的用品。
據說酒神原形是 卡拉 瓦喬情侶,馬利奧·明尼蒂,他與 卡拉 瓦喬同年,在 羅馬 相識。 卡拉 瓦喬所處的時代里, 羅馬 的各種節慶宴會, 來賓 都是如此化裝打扮的,不論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都有,甚至有一些人還裝扮成神,以及其他任何隨心所欲的打扮。另一方面,同性戀在 富裕 人士或知識分子間也頗為常見,不足為奇。
這幅油畫的重要性在於它的含意。這個撩撥人心的小伙子具有一種感官的寓意。他左手手指拿著玻璃杯子,動作細膩,右手手指則在撫摸絲絨的緞帶,兩隻手的動作表現出不同的觸覺:接觸硬而冷的玻璃,及接觸柔而暖的布料。酒和果子令人聯想到飲、食這兩種味覺方式。而在 日光 、眼睛以及勾描眉毛的意象中,則表現了視覺。最後,嗅覺透過畫中人物手持的酒盃,而不是飲酒本身來暗示。畫上唯一沒有表現到的是聽覺。 《美杜莎》盾牌
卡拉 瓦喬在1597-1598年之間為 托斯卡納 大公費 迪南 ·美第奇繪製了一件禮物。這是一件圓形的盾牌,上面畫著一個怪物血淋淋的頭,頭髮上纏繞著蛇, 卡拉 瓦喬將神話中的美杜莎畫在盾牌之上。
在神話中,英雄帕爾修斯通過自己盾牌上的反射找到美杜莎的位置並砍下了她的頭,之後他將美杜莎的頭收起來作為以後石化對手的一件秘密武器。
這顆已經失去身體的頭顱似乎正在看著自己的倒影,而那一瞬間的驚恐被永遠凝固在了盾牌之上。
這份恐懼源於 卡拉 瓦喬自己,因為他就是這幅畫的模特。他坐在鏡子前,儘力張大嘴巴瞪圓眼睛,仿佛,他看到了一個怪物。
烏菲茲美術館有一個咖啡廳,帶戶外大陽臺,出去可以看到弗洛倫薩的建築,冬天風很大,我們選擇在裡面喝咖啡,吃 三明 治和橙子。
休息之後,重新看了波提切利、達 芬奇 、提香、 卡拉 瓦喬的幾部作品。
5個小時的參觀,對我們來說,剛好。
走出烏菲茲美術館,悠哉地回去,睡個覺。
外面陽光剛好,很多游客在老橋附近拍照,我們走得很慢,希望通過散步的方式,先放鬆一下緊張的雙眼和大腦,平復激動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