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仰山嶽秀,長安復攜手——西北絲路游之上篇:華山+西安
↑懿德太子墓 午飯在乾陵邊吃的團餐,十菜三主食,感覺還不錯。
我們這桌戰鬥力比較強,吃的盤空碗凈,甚至在導游催促出發的時候,阿白還想著繼續啃幾口。
_(:з」∠)_ ↑乾陵 乾陵午時天氣突變,下起了中雨。從此刻開始直到離開 西安 ,再沒有見到太陽,o(╥﹏╥)o
乾陵景區全在室外活動,於是大家都變成了雨衣小人,戴著講解器乖乖跟著導游走了個來回。
乾陵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還有17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包括章懷太子與懿德太子墓)。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關於此地的神奇傳說有很多,除了本身選址絕佳,建制複雜外,每每還能靠天象/異動/鬧鬼/各種巧合嚇跑盜墓賊。
武姐姐果然威武,袁天罡李淳風這對神棍基友也果然神奇!
話說我可喜歡李淳風這個名字了,不管是讀音、寫形、寓意感覺都美好飄逸,帥的不要不要的~ ↑乾陵 神道兩旁的石像,默默守護女王沉睡的千年時光。 ↑乾陵 述聖紀碑(圖左)位於司馬道西側,是武則天親撰、其子唐中宗李顯書丹,是為唐高宗歌功頌德的一通功德碑,高7.53米,重約89.6噸。全碑由頂、身、座七部分構成,碑首象徵太陽,碑座象徵月亮,中間五節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取“七曜”之意,又有“七節碑”之稱,寓意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一樣普照天下,光照千秋。碑文為駢體,共計46行,5600餘字,皆楷書。由於千年風雨侵蝕,加之人為破壞,現僅存文字1600餘字。據資料記載碑文刻好後,每個字的凹槽處都填有金屑,遠遠望去金光閃閃,故又稱“金子碑”。
——用導游的說法,武則天之所以要把丈夫的功德碑修的如此氣派,也是為了彰顯她自己的明智與賢惠。
而屬於武則天自己的無字碑(圖右)取材於一塊完整的巨石,高7.53米,總重98.8噸,未題碑名,碑額陽面正中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共有九條螭龍,故亦稱“ 九龍 碑”。巍峨壯觀,雕刻精美,為歷代群碑之冠。宋金以後,開始有游人題字於碑,使無字碑成為有字碑。再歷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漸鐫刻了許多文字,不僅在內容上自然形成了評價武則天的“碑文”,而且在書法上真、草、隸、篆、行五體皆備,或許這正符合了武則天當初立碑的本意。其中1135年《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比較完整,以女真文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女真文字現已絕跡,因此,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女真文字和 中國 少數民族歷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這個故事難道是在說,亂塗亂刻“XX到此一游”雖然是不文明行為,但如果你留下了一篇好文章,也許就不一樣了? ↑乾陵 朱雀門外的神道東西兩側分佈著兩組共61尊石人群像,這些石人是當時唐王朝屬下的少數民族官員和鄰國王子、使節。唐高宗入葬時前往參加葬禮,武則天為炫揚大唐威勢,將他們雕像立於陵前,也稱“六十一蕃臣像”。
為什麼這些石像都沒有腦袋?可能是自然災害給這些石像帶來了災難。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陝西 華縣一帶發生了高達8—11級的強烈地震,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些石像的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脆弱的脖子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唐朝豆腐渣工程? ↑乾陵 1958年,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無意間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 陝西 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經初步發掘確認被炸處是地宮墓道,並於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挖掘情況與《舊唐書·嚴善思傳》“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的記載相同。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乾陵發掘計劃》作出“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的批示,之後,國務院又再發通知要求“全國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發掘就此停止。
據專家推斷,陵中的寶藏至少有500噸以上!也許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也在其中。 ↑乾陵 巨頭披鬃,瞋目闊口、凜然挺拔的 石獅 。
昂首挺胸、渾圓壯觀、形似騰飛的石刻翼馬。 ↑乾陵 法門寺對於法門寺景點的高度商業化早有耳聞,也沒有抱多大期待。如果不是所有旅行團都將它列為必去的最後一站的話,其實我寧願換成去昭陵。
不過,親身游覽一番之後,發現法門寺還是挺有逛頭的,比想象的要精彩很多。
法門寺據傳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約有1700多年曆史,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 塔下 地宮。 寶雞 法門寺地宮出土了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
法門寺雖然歷史悠久名氣響亮,但寺廟建築其實一直還挺低調(沙盤右下角紅牌一小角區域),對於2014申辦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可謂是“規格足夠,規模不夠”,為此寺廟徹底擴建,如今面積更勝往昔百倍。
在沙盤還可以看到,從景區門口到供奉佛指舍利的合十舍利塔足有2公里之遠,所以還是比較建議大家乘坐觀光小火車的——往返共30元。 ↑法門寺 仿照官方宣傳圖視角拍的般若門,這兒也是乘車出發點。 ↑法門寺 佛光兩側有十尊巨大的 菩薩 金像,據說每尊造價一千萬,壕光閃閃瑞氣千條,渾身上下寫著“有錢”兩字——不過,後來得知塔爾寺里的小佛像一尊也要幾百萬的時候,就感覺這一千萬簡直是物美價廉了~
東:大妙相 菩薩 、文殊 菩薩 、觀音 菩薩 、 日光 菩薩 、觀音 菩薩
西:法苑林 菩薩 、普賢 菩薩 、地藏 菩薩 、月光 菩薩 、大勢至 菩薩 ↑法門寺 合十舍利塔由 臺灣 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李祖原策劃設計,呈雙手合十狀,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當於五十層樓高,中間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寶塔型建築。 ↑法門寺 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 印度 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 中國 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據說佛骨真身舍利只有在初一、十五以及周末才會展出,我們中秋當天前往,很幸運的看到了真舍利——圖中佛像蓮花座下的發光小佛龕里。
其實隔的那麼老遠,別說分辨真假,連舍利長什麼樣子都看不清,只能心理安慰自己果然是很幸運啊,哈哈哈…… ↑法門寺 舍利塔的建築造型對我們來說卻是意外的收穫,劍三戰寶伽藍大概也許是參考了這裡?或者說兩者都參考了古 印度 佛教建築。
這個方形入口與百人陣入口是不是很像?大鐵門與5號BOSS前專卡隊友的門也如出一轍。 ↑法門寺 雕刻著千佛的牆壁上,佛像的手勢還多種多樣。 ↑法門寺 參拜了舍利,接著來到法門寺舊址,瞬間從現代土豪風切換成了古樸穩重風。
法門寺塔原為四層實心木塔,下有地宮,除藏有佛骨之外,還有唐皇室施捨的大量金銀珠寶,法器,錦緞衣飾等供品。
公元1569年關中大地震,法門寺塔被震塌,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賜銀數萬兩建塔,歷時三十年建成。新塔為磚砌樓閣式,平面八角十三層,高60餘米,完全採用了東漢初年時的風格、設計和大小建造。 ↑法門寺 寺邊的傳記牌上,記錄著法門寺文物保護的故事。
佛教在 中國 曾經歷過三武一宗法難,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多次光顧,將法門寺破壞一空。1967年7月12日,紅衛兵要挖掘破壞鎮寺之寶-佛指真身舍利塔的地宮。71歲的良卿和尚多方勸阻無效,為了表達護寺決心,他在庭院中堆積柴草,置身於柴草之上,稱:“你們誰要挖掘地宮,破壞佛指舍利,得先把我燒了。”他自己點燃柴草,端坐於柴堆之上,引火自焚。一時之間烈焰衝天,挖掘地宮的紅衛兵都嚇的丟下手中鋤鎬工具作鳥獸散,而熊熊烈焰上的老和尚卻已成為焦灰。良卿老和尚舉火自焚,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但法門寺的地宮未被挖開,佛指舍利得以保全。 ↑法門寺 僅容一人跪地爬行的地宮入口,發現於1987年。 ↑法門寺 接下來的幾件從地宮中發掘的寶物,都是 中國 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哦!
銅浮屠,又稱鎏金浮屠,內盛放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的棺蓋內。 ↑法門寺 鎏金迎真身銀金花四輪十二環銀錫杖,被譽為佛門法器之瑰寶、金銀之冠、錫杖之王,比 日本 奈良 招提寺正倉院的白鉬頭錫杖長21公分。 ↑法門寺 法門寺地宮被髮掘之後,考古學家們共發掘了4枚舍利,按時間順序編號。
其中第3枚色泛微黃,是真正的骨舍利,而其餘的皆為玉質。
↑法門寺 也許是為了瞞過後世盜賊,舍利的存放施了障眼法。
第1枚玉舍利位置最為靠外,配以最華麗的八重寶函。
而真正的3號舍利卻在最為隱秘的地宮後室秘龕,僅配以五重寶函。不過,寶函上有“奉為皇帝敬造釋迦牟尼真身寶函”的文字可證明真身。
PS.曼荼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意譯為壇場、壇城,是密教傳統的修持能量的中心,指一切聖賢、一切功德的聚集之處。 ↑法門寺 來到了佛教的主場,當然要為大師留影~
啊,話說這個背景與大師果然是非常相配呢,小和尚超級可愛的! ↑法門寺 5點鐘時離開,發現出口區大的驚人,游客們被逼著在室內繞來繞去,走過一排排的店鋪,花了十多分鐘才來到停車場,差評!
法門寺的管理處在最後一刻展現了它的“商業化”,也讓我們之前的驚喜與好感減掉了一分。
==========================
中秋異鄉不孤寂,故人陪我度佳節。
與小蔥 北京 一別,轉眼又是兩年,如今已當媽了的她還是那麼可愛有活力。
感謝老同學夫婦的宴請,今天的晚餐終於吃到了正宗美味的羊肉鍋,還有其他關中名菜,可謂一本滿足。
在 上海 久居的我,幾乎要忘記了北方的裝盤是多少實誠,而小蔥又一直誤導:“這家的菜分量很少的,你們多點幾道”,結果毫不意外的又剩一堆,心痛如絞~
把肉肉和餅子打包帶走,(大概)能當明天的早餐吧? ↑西安 ↑西安 第4天:大明宮丹鳳門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餘年。
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築形制影響了當時 東亞地區 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大明宮占地3.2平方千米,是明清 北京 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 絲綢之路 的東方聖殿。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大明宮毀於唐末戰亂。
因為公園實在是大,又只剩遺址地基。因此我們沒有買50元的門票進門,只在南側 丹鳳 門到此一游。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對比副本地圖, 丹鳳 門正是打完最後一個BOSS後追擊安祿山的地方啊!
秀秀們從含元殿要一口氣摳腳衝刺800米,真是不容易…… ↑劍網三 古代城牆是用土做的,用當地黃土或黑土,用夯打得緊固,一層一層,每層打到15釐米的厚度。為了把城牆做得堅固耐久,就把上部牆面向內收起成為“側腳”。到了明代,國勢發達,經濟繁榮,才有能力燒磚,對各地城牆外皮進行包磚,成為磚城牆。
副本“春明門”里的城牆,就很好地還原了這種每層15釐米的土夯城牆的樣子。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從大明宮 丹鳳 門往南步行500米,經過一個地下 通道 就到了火車站東廣場,去往 臨潼 的公交車皆從此處出發。9年前這裡管理略混亂,假游5公交車遍地走,現在倒似乎正規了許多,幾乎不見黑車假車的蹤跡,還新增了914等新的公交線路。 秦始皇陵兵馬俑兵馬俑與麗山園兩個景區目前已二合一,有免費擺渡車,門票從當年的90+20變成了150,尚可接受。但華清池從60元也猛漲到150就太空虛了,裡面除了泉眼幾乎就沒有真古跡啊!所以我倆決定只在晚上直接去看久負盛名的《長恨歌》表演,就不在白天另外游覽了。
東郊路線最近正強推的還有個新景點:鴻門宴遺址。雖然景區內全是後人所建,但 新店 開張優惠多多,門票只要40,區間車與演出等等附加服務通通免費,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考慮前往一觀。
11點鐘抵達,此時秦皇陵公眾號上顯示兵馬俑景區約2000人,麗山園陵區僅有3人,噗……
待我倆吃個飯,馬上去加入你們成為2004與2005.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 中國 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坑。
再一次來到一號坑,還是感覺壯觀震撼。
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
更震撼的是,已發掘的1~3號坑中的一萬多件兵馬俑僅僅是400個陪葬坑的冰山一角,秦俑的總量也許有幾十甚至上百萬!始皇帝這是真的把自己生前的百萬大軍帶到了陰間啊,恐怕這每一張面孔也真是按照他的軍士們的真實面貌來製作的,如此舉世絕大工程,怎不令人嘆為觀止!
這些年來的考古修複工作也沒有白做,坑內陳列的陶俑數量比9年前多了不少,真棒,拍手!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1932年, 西安 臨潼 岳溝村民在秦始皇陵封土西側的內外城間挖墓,就在地下一米深處發現一個跪坐俑。1948年,上焦村民在秦陵東外城取土,接連發現了兩個跪坐俑,50年代初被 臨潼 縣文化館收藏。1974年3月29日,在驪山腳下西楊村一年一度的打井工程中,遇到了堅硬得像石頭一樣的土層;當挖到約3米左右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層厚厚的紅土。深入地下近4米後,秦始皇陵兵馬俑軍陣的第一塊陶片出土了。這一次,“奇跡”終於沒有同我們失之交臂。
我們這桌戰鬥力比較強,吃的盤空碗凈,甚至在導游催促出發的時候,阿白還想著繼續啃幾口。
_(:з」∠)_ ↑乾陵 乾陵午時天氣突變,下起了中雨。從此刻開始直到離開 西安 ,再沒有見到太陽,o(╥﹏╥)o
乾陵景區全在室外活動,於是大家都變成了雨衣小人,戴著講解器乖乖跟著導游走了個來回。
乾陵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還有17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包括章懷太子與懿德太子墓)。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關於此地的神奇傳說有很多,除了本身選址絕佳,建制複雜外,每每還能靠天象/異動/鬧鬼/各種巧合嚇跑盜墓賊。
武姐姐果然威武,袁天罡李淳風這對神棍基友也果然神奇!
話說我可喜歡李淳風這個名字了,不管是讀音、寫形、寓意感覺都美好飄逸,帥的不要不要的~ ↑乾陵 神道兩旁的石像,默默守護女王沉睡的千年時光。 ↑乾陵 述聖紀碑(圖左)位於司馬道西側,是武則天親撰、其子唐中宗李顯書丹,是為唐高宗歌功頌德的一通功德碑,高7.53米,重約89.6噸。全碑由頂、身、座七部分構成,碑首象徵太陽,碑座象徵月亮,中間五節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取“七曜”之意,又有“七節碑”之稱,寓意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一樣普照天下,光照千秋。碑文為駢體,共計46行,5600餘字,皆楷書。由於千年風雨侵蝕,加之人為破壞,現僅存文字1600餘字。據資料記載碑文刻好後,每個字的凹槽處都填有金屑,遠遠望去金光閃閃,故又稱“金子碑”。
——用導游的說法,武則天之所以要把丈夫的功德碑修的如此氣派,也是為了彰顯她自己的明智與賢惠。
而屬於武則天自己的無字碑(圖右)取材於一塊完整的巨石,高7.53米,總重98.8噸,未題碑名,碑額陽面正中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共有九條螭龍,故亦稱“ 九龍 碑”。巍峨壯觀,雕刻精美,為歷代群碑之冠。宋金以後,開始有游人題字於碑,使無字碑成為有字碑。再歷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漸鐫刻了許多文字,不僅在內容上自然形成了評價武則天的“碑文”,而且在書法上真、草、隸、篆、行五體皆備,或許這正符合了武則天當初立碑的本意。其中1135年《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保存比較完整,以女真文字刻寫,旁邊有漢字譯文。女真文字現已絕跡,因此,碑上的文字成為研究女真文字和 中國 少數民族歷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這個故事難道是在說,亂塗亂刻“XX到此一游”雖然是不文明行為,但如果你留下了一篇好文章,也許就不一樣了? ↑乾陵 朱雀門外的神道東西兩側分佈著兩組共61尊石人群像,這些石人是當時唐王朝屬下的少數民族官員和鄰國王子、使節。唐高宗入葬時前往參加葬禮,武則天為炫揚大唐威勢,將他們雕像立於陵前,也稱“六十一蕃臣像”。
為什麼這些石像都沒有腦袋?可能是自然災害給這些石像帶來了災難。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陝西 華縣一帶發生了高達8—11級的強烈地震,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些石像的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脆弱的脖子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唐朝豆腐渣工程? ↑乾陵 1958年,當地幾個農民放炮炸石,無意間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 陝西 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經初步發掘確認被炸處是地宮墓道,並於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挖掘情況與《舊唐書·嚴善思傳》“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的記載相同。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乾陵發掘計劃》作出“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的批示,之後,國務院又再發通知要求“全國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發掘就此停止。
據專家推斷,陵中的寶藏至少有500噸以上!也許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也在其中。 ↑乾陵 巨頭披鬃,瞋目闊口、凜然挺拔的 石獅 。
昂首挺胸、渾圓壯觀、形似騰飛的石刻翼馬。 ↑乾陵 法門寺對於法門寺景點的高度商業化早有耳聞,也沒有抱多大期待。如果不是所有旅行團都將它列為必去的最後一站的話,其實我寧願換成去昭陵。
不過,親身游覽一番之後,發現法門寺還是挺有逛頭的,比想象的要精彩很多。
法門寺據傳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約有1700多年曆史,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法門寺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 塔下 地宮。 寶雞 法門寺地宮出土了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
法門寺雖然歷史悠久名氣響亮,但寺廟建築其實一直還挺低調(沙盤右下角紅牌一小角區域),對於2014申辦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可謂是“規格足夠,規模不夠”,為此寺廟徹底擴建,如今面積更勝往昔百倍。
在沙盤還可以看到,從景區門口到供奉佛指舍利的合十舍利塔足有2公里之遠,所以還是比較建議大家乘坐觀光小火車的——往返共30元。 ↑法門寺 仿照官方宣傳圖視角拍的般若門,這兒也是乘車出發點。 ↑法門寺 佛光兩側有十尊巨大的 菩薩 金像,據說每尊造價一千萬,壕光閃閃瑞氣千條,渾身上下寫著“有錢”兩字——不過,後來得知塔爾寺里的小佛像一尊也要幾百萬的時候,就感覺這一千萬簡直是物美價廉了~
東:大妙相 菩薩 、文殊 菩薩 、觀音 菩薩 、 日光 菩薩 、觀音 菩薩
西:法苑林 菩薩 、普賢 菩薩 、地藏 菩薩 、月光 菩薩 、大勢至 菩薩 ↑法門寺 合十舍利塔由 臺灣 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李祖原策劃設計,呈雙手合十狀,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當於五十層樓高,中間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寶塔型建築。 ↑法門寺 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 印度 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 中國 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據說佛骨真身舍利只有在初一、十五以及周末才會展出,我們中秋當天前往,很幸運的看到了真舍利——圖中佛像蓮花座下的發光小佛龕里。
其實隔的那麼老遠,別說分辨真假,連舍利長什麼樣子都看不清,只能心理安慰自己果然是很幸運啊,哈哈哈…… ↑法門寺 舍利塔的建築造型對我們來說卻是意外的收穫,劍三戰寶伽藍大概也許是參考了這裡?或者說兩者都參考了古 印度 佛教建築。
這個方形入口與百人陣入口是不是很像?大鐵門與5號BOSS前專卡隊友的門也如出一轍。 ↑法門寺 雕刻著千佛的牆壁上,佛像的手勢還多種多樣。 ↑法門寺 參拜了舍利,接著來到法門寺舊址,瞬間從現代土豪風切換成了古樸穩重風。
法門寺塔原為四層實心木塔,下有地宮,除藏有佛骨之外,還有唐皇室施捨的大量金銀珠寶,法器,錦緞衣飾等供品。
公元1569年關中大地震,法門寺塔被震塌,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賜銀數萬兩建塔,歷時三十年建成。新塔為磚砌樓閣式,平面八角十三層,高60餘米,完全採用了東漢初年時的風格、設計和大小建造。 ↑法門寺 寺邊的傳記牌上,記錄著法門寺文物保護的故事。
佛教在 中國 曾經歷過三武一宗法難,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多次光顧,將法門寺破壞一空。1967年7月12日,紅衛兵要挖掘破壞鎮寺之寶-佛指真身舍利塔的地宮。71歲的良卿和尚多方勸阻無效,為了表達護寺決心,他在庭院中堆積柴草,置身於柴草之上,稱:“你們誰要挖掘地宮,破壞佛指舍利,得先把我燒了。”他自己點燃柴草,端坐於柴堆之上,引火自焚。一時之間烈焰衝天,挖掘地宮的紅衛兵都嚇的丟下手中鋤鎬工具作鳥獸散,而熊熊烈焰上的老和尚卻已成為焦灰。良卿老和尚舉火自焚,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但法門寺的地宮未被挖開,佛指舍利得以保全。 ↑法門寺 僅容一人跪地爬行的地宮入口,發現於1987年。 ↑法門寺 接下來的幾件從地宮中發掘的寶物,都是 中國 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哦!
銅浮屠,又稱鎏金浮屠,內盛放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的棺蓋內。 ↑法門寺 鎏金迎真身銀金花四輪十二環銀錫杖,被譽為佛門法器之瑰寶、金銀之冠、錫杖之王,比 日本 奈良 招提寺正倉院的白鉬頭錫杖長21公分。 ↑法門寺 法門寺地宮被髮掘之後,考古學家們共發掘了4枚舍利,按時間順序編號。
其中第3枚色泛微黃,是真正的骨舍利,而其餘的皆為玉質。
↑法門寺 也許是為了瞞過後世盜賊,舍利的存放施了障眼法。
第1枚玉舍利位置最為靠外,配以最華麗的八重寶函。
而真正的3號舍利卻在最為隱秘的地宮後室秘龕,僅配以五重寶函。不過,寶函上有“奉為皇帝敬造釋迦牟尼真身寶函”的文字可證明真身。
PS.曼荼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意譯為壇場、壇城,是密教傳統的修持能量的中心,指一切聖賢、一切功德的聚集之處。 ↑法門寺 來到了佛教的主場,當然要為大師留影~
啊,話說這個背景與大師果然是非常相配呢,小和尚超級可愛的! ↑法門寺 5點鐘時離開,發現出口區大的驚人,游客們被逼著在室內繞來繞去,走過一排排的店鋪,花了十多分鐘才來到停車場,差評!
法門寺的管理處在最後一刻展現了它的“商業化”,也讓我們之前的驚喜與好感減掉了一分。
==========================
中秋異鄉不孤寂,故人陪我度佳節。
與小蔥 北京 一別,轉眼又是兩年,如今已當媽了的她還是那麼可愛有活力。
感謝老同學夫婦的宴請,今天的晚餐終於吃到了正宗美味的羊肉鍋,還有其他關中名菜,可謂一本滿足。
在 上海 久居的我,幾乎要忘記了北方的裝盤是多少實誠,而小蔥又一直誤導:“這家的菜分量很少的,你們多點幾道”,結果毫不意外的又剩一堆,心痛如絞~
把肉肉和餅子打包帶走,(大概)能當明天的早餐吧? ↑西安 ↑西安 第4天:大明宮丹鳳門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餘年。
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築形制影響了當時 東亞地區 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大明宮占地3.2平方千米,是明清 北京 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 絲綢之路 的東方聖殿。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大明宮毀於唐末戰亂。
因為公園實在是大,又只剩遺址地基。因此我們沒有買50元的門票進門,只在南側 丹鳳 門到此一游。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對比副本地圖, 丹鳳 門正是打完最後一個BOSS後追擊安祿山的地方啊!
秀秀們從含元殿要一口氣摳腳衝刺800米,真是不容易…… ↑劍網三 古代城牆是用土做的,用當地黃土或黑土,用夯打得緊固,一層一層,每層打到15釐米的厚度。為了把城牆做得堅固耐久,就把上部牆面向內收起成為“側腳”。到了明代,國勢發達,經濟繁榮,才有能力燒磚,對各地城牆外皮進行包磚,成為磚城牆。
副本“春明門”里的城牆,就很好地還原了這種每層15釐米的土夯城牆的樣子。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從大明宮 丹鳳 門往南步行500米,經過一個地下 通道 就到了火車站東廣場,去往 臨潼 的公交車皆從此處出發。9年前這裡管理略混亂,假游5公交車遍地走,現在倒似乎正規了許多,幾乎不見黑車假車的蹤跡,還新增了914等新的公交線路。 秦始皇陵兵馬俑兵馬俑與麗山園兩個景區目前已二合一,有免費擺渡車,門票從當年的90+20變成了150,尚可接受。但華清池從60元也猛漲到150就太空虛了,裡面除了泉眼幾乎就沒有真古跡啊!所以我倆決定只在晚上直接去看久負盛名的《長恨歌》表演,就不在白天另外游覽了。
東郊路線最近正強推的還有個新景點:鴻門宴遺址。雖然景區內全是後人所建,但 新店 開張優惠多多,門票只要40,區間車與演出等等附加服務通通免費,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考慮前往一觀。
11點鐘抵達,此時秦皇陵公眾號上顯示兵馬俑景區約2000人,麗山園陵區僅有3人,噗……
待我倆吃個飯,馬上去加入你們成為2004與2005.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 中國 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坑。
再一次來到一號坑,還是感覺壯觀震撼。
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
更震撼的是,已發掘的1~3號坑中的一萬多件兵馬俑僅僅是400個陪葬坑的冰山一角,秦俑的總量也許有幾十甚至上百萬!始皇帝這是真的把自己生前的百萬大軍帶到了陰間啊,恐怕這每一張面孔也真是按照他的軍士們的真實面貌來製作的,如此舉世絕大工程,怎不令人嘆為觀止!
這些年來的考古修複工作也沒有白做,坑內陳列的陶俑數量比9年前多了不少,真棒,拍手!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1932年, 西安 臨潼 岳溝村民在秦始皇陵封土西側的內外城間挖墓,就在地下一米深處發現一個跪坐俑。1948年,上焦村民在秦陵東外城取土,接連發現了兩個跪坐俑,50年代初被 臨潼 縣文化館收藏。1974年3月29日,在驪山腳下西楊村一年一度的打井工程中,遇到了堅硬得像石頭一樣的土層;當挖到約3米左右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層厚厚的紅土。深入地下近4米後,秦始皇陵兵馬俑軍陣的第一塊陶片出土了。這一次,“奇跡”終於沒有同我們失之交臂。